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
卷一萬八千二百九 將 |
|
十八漾·將 必勝之將 【唐李衛公集】 《賜石雄書》: 古者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人。欲立奇功,實在謀帥。 執獻虜將 【資治通鑒】 唐貞元十八年,吐蕃遣其大相兼東鄙五道節度使論莽熱將兵十萬解維州之圍,西川兵擄險設伏,以待之。吐蕃至出千人挑戰,虜悉眾追之,伏發虜眾大敗,擒論莽熱。士卒死者大半。維州昆明竟不下引兵還。乙亥,韋皋遣使獻莽熱,上赦之。 中人為將 【新唐書】 《吐突承璀傳》: 憲宗時,王承宗叛吐突。承璀揣帝銳征討,因請行帝。見其果敢,自喜,謂可任。即詔承璀為行營招討處置使,以左右神策及河中河南浙西宣歙兵從之。內寺伯宋惟澄、曹進王為館驛使,自河南陝河陽惟澄主之,京華河中至太原進王主之。又詔內常侍劉國珍、馬潮江分領易定、幽滄等州糧料使。於是諫官李、許孟容、李元素、李夷簡、呂元膺、穆質、孟簡獨孤郁,段平仲、白居易等眾對延英,謂古無中人位大帥,恐為四方笑,帝乃更為招討宣慰便,為禦通化門慰其行之。 離其親將 【新唐書】 《王承宗傳》: 憲宗以德州剌史薛昌朝為保信軍節度使統德。昌朝,嵩子也。與承宗故姻家,帝因欲離其親將,故命之。詔未至承宗馳騎劫而歸囚之。 藥術幹將 【資治通鑒】 《唐穆宗紀》: 長慶三年,初翼城人鄭注眇小目下視,而巧譎傾諂善揣人意。以醫游四方,羈貧甚,嘗以藥術幹徐州牙將。牙將悅之,薦於節度使李。餌其藥頗驗,遂有寵署為牙推。 將用法嚴 【資治通鑒】 唐武宗會昌肆年,秋七月辛卯,上與李德裕議以王逢將兵屯翼城。上曰:聞逢用法太嚴。有諸對曰:臣亦以此詰之,逢言前有白刃法不嚴,其誰肯進。上曰:言亦有理,卿更召而戒之。 茂元非將才 【資治通鑒】 唐武宗會昌三年,李德裕等奏:河陽節度使王茂元習吏事而非將才,請以宰為河陽行營攻討使。茂元病癒止,令鎮河陽,病困亦免。他虞九月辛卯,以宰兼河陽行營攻討使。 書生豈將才 【資治通鑒】 唐貞元十三年四月庚午,義成節度使李複薨,庚辰以陝號觀察使姚南仲為義成節度使,監軍薛盈珍、方大會,聞之,言曰:姚大夫書生,豈將才也!判官盧坦私謂人曰:姚大夫外雖柔中甚剛,監軍侵之必不受,軍府之禍,自此始矣。遂自它道潛,道潛去南,仲果以牒請之,不遇得免,既而盈珍與南仲有隙,幕府多以罪貶有死者。 軍士逐將 【唐語林】 武甯節度使康季榮不恤士,部曲噪而逐之,投於嶺外,上以直金吾大將軍田牟曾為徐州有政,聲開延英召對再命往鎮。 馬贖大將 【新唐書】 《契丹傳》: 劉守光戌平州,契丹以萬騎入,守光偽與和張飲具於野伏發,禽其大將群胡慟,願納馬五千以贖,不許。欽德輸重賂求之,乃與盟十年不敢近邊。 安危系將 【資治通鑒】 《後唐莊宗紀》: 初梁主遣段凝監大軍於河上,敬翔李振屢請罷之。梁主曰:凝未有過。振曰:俟其有過則社稷危矣。至是凝厚賂趙張求為招討使。翔振力爭以為不可。趙張主之,竟代王彥章為北面招討使。於是宿將憤怒,士卒亦不服天下。兵馬副元帥張宗爽言於梁主曰:臣為副元帥,雖哀朽,猶足為陛下捍禦北方。改凝晚進功名,未能服人,眾議,恐貽國家,深憂。敬翔曰:將帥系國安危,今國勢已爾,陛下豈可尚不留意邪梁主皆不聽。 命系於將 【宋史】 《田況傳》: 況上疏曰:夫三軍之命,系於將帥,人之才有大小,智有遠近,以漢祖之善將不若淮陰之益辨,況庸人乎?今徒知大眾可以威敵而不思將帥之材否,此禍之大者也。 將有機略 【五代歐史】 《王晏球傳》: 晏球為將,有機略,善撫士卒,其擊禿矮,既因敗以為功而諸將皆欲乘勝取都。晏球返獨不動,卒以持久弊之而已。 將有五危 【孫武子】 將有五危,必孔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 上命求將 【資治通鑒】 《周世宗紀》: 上謀取秦鳳,求可將者。王溥薦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上命訓與鳳翔節度王景,客省使高唐、咎居潤偕行。 問策於將 【馬令南唐書】 《滅國傳》: 馬殷對楚王,初兵力尚寡,與楊行密、成氵內、劉龔等為敵國。殷患之問策於其將高郁,郁教殷尊王仗順,外誇鄰敵,然後退修兵農。又諷殷自京師至襄唐郢複等州,置邸務以賣茶,其利十倍。又鑄鉛鐵錢以十當銅錢一。又令民自造茶,以通商旅而收其算,歲入萬計,由是地大力完數要封爵。 賊剖將心 【宋史】 《忠義傳》: 王大壽為左翼隊將,海寇王子清犯圍頭。守真德秀遣大壽防遏,猝與賊遇,奮前控弦斃賊十餘,後無援者遂沒賊,就俘,剖心祭之。 將以心為主 【金史】 《蒙古綱傳》: 興定元年,綱知東平府事遷元帥左監軍,久之,拜右副元帥,權恭知政事,行尚書省,奏請移軍於河南,詔百官議,翰林待制抹拈阿虎德奏曰:車駕南遷,恃大河以為險,大河以東平為氵蕃籬,今乃棄之,則大河不足恃矣。兵以將為主,將以心為主,綱既欲棄之,決不可使之守矣。宜就選將士之願守者,擢用之。 將帥貪功 【容齋隨筆】 以功名為心,貪軍旅之寄,此自將帥習氣,雖古來賢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斂者也。廉頗既老,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可用。致困郭開之口,終不得召。漢武帝大擊匈奴,李廣數自請行,上以為老不許,良久乃許之。卒有東道失軍之罪。宣帝時,先零羌反。趙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使丙吉問誰可將?曰:亡逾於老臣者矣。既馳至金城,圖上方略雖全師制勝,而禍及其子。光武時,五溪蠻夷畔馬援請行,帝湣其老,未許。援自請,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遂用為將,果有壺頭之厄。李靖為相以足疾就第,會吐谷渾寇邊即往,見房喬曰:吾雖老尚堪一行。既平其國而有高甑生誣罔之事,幾於不免。太宗將伐遼,召入謂曰:高簏未服,公亦有意乎?對曰:今疾雖衰,陛下誠不棄病且廖矣。帝憫其老,不許。郭子儀年八十餘,猶為關內副元帥。朔方河中節度,不求退身,竟為德宗冊罷。此諸公皆人傑也。猶不免此,況其下者乎? 帥當專 【容齋續筆】 《周易》: 師卦:六三,師或輿屍,凶;九五,長子帥師,弟子輿屍;征凶,爻意謂用兵當付一帥,苟其儔雜,然臨之則凶矣。輿屍者,眾主也。安慶緒既敗,遁歸相州,肅宗命郭汾陽、李臨淮九節度致討,以二人皆元勳難相統屬,故不置元帥,但以宦者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步騎六十萬為史思明所挫,一戰而潰。憲宗討淮西,命宣武等十六道進軍,雖以韓弘為都統而身未嘗至。既無統帥至。四年不克及裴度一出,才數月即成功。穆宗討王庭湊、朱克融時,裴度鎮河東亦為都招討使。群帥如李光顏、烏重嗣皆當時名將,而翰林學士元稹意圖宰相,忌度先進,與知樞密魏簡相結,度每奏畫軍事,輒從中沮壞之,故屯守逾年,竟無成績。正元之誅吳少誠、元和之征盧從史,皆此類也。石晉開連中為契丹所攻,中國兵力寡弱。桑維翰為宰相,一制指揮節度使十五人,雖杜重威、李守正、張顏澤輩,駑材反虜然重威為主將,楊城之戰三人者尚能以身殉國,大敗疆胡,耶律德光棄橐駝奔竄,僅而獲免。由是觀之,大將之權其不專耶? 古將不專兵 【識遺】 上古寓兵於農,無事則耕,有警則戰。候國之兵各將以命卿大事則會諸侯,卿視國大小馬員多少。故兵不聚而將不專,內難亦少。春秋晉作三軍,某將上軍,某將中軍,某將下軍,於是將始專兵。上之人稍失控禦末大不舉之,患生矣。後世惟西漢,初制近古,兵皆取之郡國,賦以丁而不以田。第郡設守一人,主政尉,一人主兵,兵隨土宜取之。巴蜀三河穎川諸處出材官。以材力取。隴西天水安定諸處出騎士。以騎射取。西北輕車,東南樓船,臨淄弩手,荊楚劍客,每歲八月,郡國會試,又隨土宜課之。平地習車騎,山阻習材官,水澤習撲船,有事徵諸屯,所不適用則守尉貶兵屬天子而將無專權,故漢將少跋扈,至命將皆出臨時。通典調漢有四夷,侵軼則從中命將,如伏波樓船下瀨等將軍名號,咸因事立稱,事畢,則省,雖衛霍高勳退奉朝請之不暇。今考文帝三年,遣灌嬰擊匈奴,將丞相也。武帝元光二年,遣韓安國屯馬邑,將御史大夫也。文帝遣張武屯渭北,遣宗正劉禮軍灞上,將九卿也。高後遣陸慮侯灶擊長沙。文帝遣河內太守周亞夫軍細柳,將列侯郡守也。將不專兵,所以亟拜亟罷,可誅可放,無一人負固吝權要上者,此制之善也。又漢將多選於環衛,蓋其出入殿廬,人主識其材武有素,如夏侯嬰以奉車將,李廣以騎郎將,趙充國、甘延壽以弭林郎將,衛青霍去病以侍中將,所以漢將多良者,審而後用也。又設六郡良家,以為取將之方;山西境置羽林期門,以為蓄將之地,如京師南北二軍。宮城內為南軍。京城外為北軍。高祖初制,亦番調郡國士為之而不遠戌,至武帝始召募而更番之。法廢,昭宣始遠戌,而屯衛之制疏。 氣者心之將 【宋黃庭堅豫章集】 《養浩堂銘》: 心者氣之君,氣者,心之將。群之所愾。將應如響,心淵如淵,氣得其養。 道心如將 【朱子語續錄】 人心如卒,道心如將。 法門猛將 【百川學海】 原明答問秀老雲,譽之者過其實,毀之者失其真要者,亦法門之猛將也。 鹽為食將 【海錄碎事】 鹽食肴之將酒百藥之長。 禪將 【宋黃山谷外集】 送密老雲:表與青山作主人,不負法昌老禪將。 中郎將 【鄭樵通志】 漢中郎將,分掌三署。郎有議郎、中郎皆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凡四等,皆秦官無員,多至千人漢靈帝時,三署郎史二千餘人皆掌門戶,出充車騎,其散郎謂之外郎。故卿校尉牧守,待價於此。公車特召,賢良方正,敦朴有道高節,公府掾曹試博士者,亦充茲位,其下第白衣試博士者,皆拜郎中;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將,謂五官中郎將、左右郎將。郎中有事車戶騎三將,如淳曰:主車曰車郎,主戶衛曰戶郎,漢舊儀曰:郎中令主郎中左右,車將主左右車郎,左右戶將郎主左右戶郎。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唯議郎不在直中。漢儀曰:三署郎見光祿勳,執版拜見五官,左右將執版不拜於三公。諸卿無敬。郎官故事令出錢市財用,給文書乃得出時,號曰:山郎。謂以貨財為郎山者,財用所出故名。貧者或至經歲不得休沐,其豪富郎日出遊戲,或行錢得善部貨賂流行,轉相放效。楊惲為中郎,將罷山郎,其疾病休沐,皆以法令,有過奏免,薦舉其高第有行能者,多至郡守九卿,三署化之,莫不自勵,宮殿之內,翕然同聲,其後遂以為常,凡三署郎官,二漢並屬光祿勳,光祿選三署郎有行應四科者,歲舉茂才二人、四行二人,又上兼吏六人,為長治劇隨缺多少,萬戶以上為劇縣,其缺少者不選,公府亦然,故明帝時,館陶公主為子求郎,帝不許,賜凶千萬,曰:夫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人受其殃。後漢桓靈間,三署見郎七百餘人,而郡國計吏多留拜為郎。太尉楊秉上疏,諫曰:先王建國順天,制官太微、積星,名為郎位,人奉宿衛,出牧百性云云。案自近代皆謂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為尚書郎故事。且夫天有虎責郎位等星,皆在太微帝座之後,為翊衛之象則二署郎也,而世人謂之尚書郎則誤矣,徵其失也,蓋自梁陶藻《職官要錄》以漢三署郎故事,通為尚書郎。舊有郎中,將右騎,光武中興,悉省之。晉議郎遷為太守。山公啟事曰:議郎許允宜,參廣漢太守選。亦有郎中等官,其後雖有中郎將等官,而無三署郎矣。 【白氏六貼】 中郎將銀章青綬。 魏晉官品雲冠服如將軍。 【晏元獻公類要】 漢武帝置以護內駙馬九,既而棄於匈奴中郎將。中興初,班彪上言複此官以招附東胡也。蘇章子五人俱為中郎將。吳孫策命張昭為撫軍中郎將,委文武之事。 【西漢書】 郅都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堂。嘗從上入上林,賈姬側,野彘入姬側,景帝將兵救之,都伏上前,陛下自輕宗廟太后何上還,太后聞之賜金百斤。 【杜佑通典】 漢衛綰文帝時,以戲車為中郎將。戲車謂能左石超乘也。景帝幸上林,詔綰參乘重其淳謹。 【西漢書】 《蕭育傳》: 育為司隸校尉後,坐失大將軍指免官後為中郎將,使匈奴。 《司馬相如傳》: 君長願為內臣妾、請吏比南夷。上問相如,相如曰:冉者近蜀道易通異時,嘗為郡縣矣。至漢興而罷,令誠複通為,置縣愈於南夷。上以為然,乃拜相如為中郎將,建節往使過蜀及縣,令負弩矢前驅,蜀人以為榮。蘇武字子卿,以中郎將持節使匈奴,副中郎將張勝及常惠以事犯單于左,秩訾知降之召武受辭,武謂惠曰: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武氣絕半日,複息匈奴知武不可脅,乃幽武穴中,絕不與飲。天雨雪,齧雪與氈併吞之,故得不死匈奴為。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羊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草實而食之,故節毛盡落。武帝拜張騫為中郎將,使西域。張安世長子千秋與霍光子禹俱為中郎將,將兵隨度,遼將軍范明友擊鳥桓。宣帝即位,詔曰:朕微眇時,故掖庭令張賀輔導。朕躬賀有孤孫霸,七歲拜為中郎將。卜式為中郎,初式不願為郎將,上曰:吾有羊在上林,欲令子牧之。式即為郎而牧羊。歲餘肥息,上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矣。以時起居,惡者輒去,無令敗群。上奇其言。 【漢官儀】 建武二十四年,遣中郎將郴迎單于於五原塞也。 【容齋三筆】 漢更始除官冗濫時,人語日灶下養中郎將。 【續後漢書】 皇甫規以西羌之叛為中郎將,討納叛羌。 【東漢書】 《段傳》: 永壽二年桓帝詔公卿選將有文武者,司徒尹訟薦類,乃拜為中郎將。皇甫規字威明,以先零陸梁上疏,自陳乃以規為中郎將,討降之,親入巡視,將士三軍感悅。董卓以呂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遷至中郎將。 【蜀志】 霍峻字仲邈,南郡支江人也。兄篤於鄉里合部曲,數百人篤卒荊州牧劉表令峻攝其眾。表卒峻率眾歸先主,以峻為中郎將。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將。張飛字益德氵豕郡人也。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還許昌。曹公拜羽飛為中郎將。 【晉書】 《職官志》: 護匈奴羌戎蠻夷越中郎將。案武帝置四中郎將,或領剌史,或持節為之。武帝又置平越中郎將,居廣州主護南越。 【通志略】 貞觀末,升平既久,郡士多慕省閣,不樂外任,其折衛果毅有才力者,先入為中郎將,以補郡守其輕也,如是。 【冊府元龜】 裴行方武德初為右親衛中郎將,從征遼東,授右五步軍總管,破駐蹕陣攻安市城有功,授右衛將軍,又奉詔討茂州叛羌董郎弄,大破之。窮賊餘黨西至乞習山臨弱水而歸。竇懷哲為岱州都督,調露二年,突厥餘眾圍雲州,懷哲與右領軍中郎將程務挺,率兵擊破之。 五官中郎將 【數類】 《漢表》曰: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將,秩比二千石。郎中有車戶騎三將,秩比千石。主車,曰車郎。主戶衛,曰戶郎。漢儀郎中今,主郎中左右。車將,主左右車郎。左右戶將,主左右戶郎。中郎將說見三署郎。 【續後漢書】 曰: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主五官郎也。五官中郎,比六百石。無員。五官侍郎,比三百石。無員。凡官皆主更直,執戰宿衛諸殿門。張純,字伯仁,遷五官中郎將,純在朝曆世,明習故事。建武初,舊章多闕,每有疑議,輒以訪純。自郊廟婚,冠喪紀禮儀,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一日或數四引見。 【南史】 《宋孝武帝紀》: 大明六年,春正月乙未,置五官中郎將。 【唐六典】 親府,勳一府勳二府,翊一府,翊二府,凡五府中郎將各一,一人正四品下,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上。漢平帝置虎賁中郎將,後漢因之。宋、齊、梁、陳、後魏、北齊,並有左右中郎將各五人。隋氏親勳翊衛,各置開府一人統之。唐武德七年,改開府親勳翊五府,各置中郎將一人,左右郎將各一人,謂之左右親勳翊衛中郎將府, 【文獻通考】 五官左右中郎將皆秦官,漢因之,並領三署郎從後漢之制,郡國典孝廉以補之。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屬五官,後漢黃琬,字子琰,為五官中郎將。時陳蕃為光祿勳,深相敬待,每與議事。舊制光祿舉三署郎,以功高久,次才德尢異者,為茂才四行。時權富子第,多以人事得舉,而貧約守志者見遺京師。謠曰:欲得不能,光祿茂才,於是蕃琬同心,顯用志士,故蕃琬皆為權富郎所中傷也。其次分屬左右署。左右郎將各領左右署郎,二署皆有中郎、侍郎、郎中、三郎並屬光祿勳。魏無三署郎,猶置左右中郎將。晉武帝省左右中郎將官。宋孝武大武大明中,複置銀章青綬武冠絳,朝服佩水蒼玉。齊左右中郎將,屬西省。梁代並分司丹禁。今中郎將,四十四員。郎將,六十四員。各附諸軍諸衛篇。唐亦置諸衛中郎將。永徽三年八月,避太子名,改中郎將為旅賁郎將,又改為翊軍郎將。尋復舊。 【太平御覽】 《謝沈漢書》: 樊英,字秀齊,順帝備禮徵拜五官中郎將,數月以病遜位歸。 《東觀漢記》: 魏應,字君伯,遷五官中郎將。諸儒於白虎觀講論經,應專掌問,難也。馬嚴,字威卿,為五官中郎將,邊境每有事,輒下嚴處便宜。江革,字次翁,拜五官中郎將。每朝會天子,使虎賁扶持帝自禮之,有疾不會,輒遣太官送餐醪,恩寵莫比。 《應劭漢官儀》: 魏武令曰:告子文沙等,悉為侯。而子桓,獨不封。而為五官郎將,此是太子可知矣。 《魏志》建安十五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者也。魏志建安十六年,魏太子平為五官中郎將,署屬副丞相,位在諸侯王上。 【一統志】 郭淮,建安中舉孝廉,除平原府丞。魏文帝為五官中郎將。漢靈帝以侍中楊彪為京兆尹。光和中,黃門令王甫使門生於郡界,辜權官物七千余萬。彪發其奸,言之司隸校尉陽球,球因此奏誅甫。天下快之,徵還為侍中五官中郎將。 【文選】 劉公幹贈五官中郎將四首。濟曰:魏文帝初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文帝來視禎疾。去後,指賦詩以贈之。謂未即帝位時也。昔我從元後,整駕至南鄉。善曰:元後,謂曹操也。至南鄉,謂征劉表也。 《尚書》曰:眾非元後何戴。 《張衡思玄賦》曰:愛整駕而國行。 《毛詩》曰:維汝荊楚,居亟南鄉。良曰:元,太后君也。謂武帝南鄉譙國,帝之舊鄉。過彼沛都,與君共翱翔。善曰:豆曲,漢高祖所居以俞謙也。君,謂五官也。 《毛詩》曰:將翱將翔向曰。與武帝至舊鄉,如漢高過故國,豐沛之都翱翔遊也。言如鳥,翼之同飛。四節相推斥,季冬風且涼。善曰:潘安仁倬仁。 《詩》曰:曜靈運天機,四節代遷逝。 《周易》曰:寒署相推,而歲成鳥。 《廣雅》曰:斥推也。翰曰:四節,四時之節,推斥相推逐也。言歲月促而易往也。眾賓會廣座,善作坐。明鐙五臣作燈。炎光。善曰《史記》侯羸曰:公子自是,迎羸群眾廣坐之中。 《楚詞》曰:蘭膏明燭華鐙錯鐙,與燈音義同。 《廣雅》曰:燈,也。燈。大明兒。 《銑》曰:盛貌。清歌制妙聲萬舞在中堂。善曰:《毛詩》曰:公庭萬舞。鄭玄曰:萬舞於舞也。濟曰:製作萬大也。金魯回切。含甘醴,羽觴行無方。善曰:《毛詩》曰:我姑酌彼金罍。 《楚辭》曰:瑤漿密勺實羽觴,向曰罍將也。羽觴酒杯為雀形也,無方,猶無算也。長夜忘歸來,聊且為太康。善曰:《毛詩》曰:無己太康,職思其居。翰曰:言醉樂忘歸也。于時戎馬稍息,故雲。太康,康安也。四牲向路馳,歡悅誠未央。善曰:四牡,謂驪車也。 《漢書王式》曰:聞之於師,客歌驪駒,主人歌無婦。 《音義》曰:逸詩,篇名也。良曰:四牡,四馬也。誠志央,罷也。餘嬰沉痼疾,竄身清漳濱。善曰:《禮記》曰:身胡痼疾。 《說文》曰:痼,久也。 《漢書》曰:魏郡武始縣,漳水至邯鄲入漳。 《山海經》曰:少山清漳水出焉。東流于濁漳之水。翰曰:前篇敘昔遊從此述,沉疾在鄴都也。嬰,纏也。沉痼疾,皆病也。竄,居也。清漳水,名濱畔也。自夏涉玄冬,彌曠十餘旬。善曰:楊雄為臘賦曰:玄冬季月,天地隆烈。社預《左氏傳》注曰:彌遠也。 《蒼頡篇》曰:曠疏,曠也。翰曰:冬日其神玄宴故雲,玄冬言臥疾。從夏至冬,相與遠疏,已十餘自也彌遠,曠疏也。常恐游岱宗,不復見故人。善曰: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孫也,主召人魂。 《尚書》曰:至於岱宗,太山為四岳宗也。翰曰:岱宗,太山也。人命屬之,臥疾恐死,故雲遊岱宗也。故人,則文帝也。所親一何篤,步趾慰我身。善曰:《左傳》遠啟。強曰:今君親步玉趾。良曰:所親謂文帝也,篤厚也。趾,足也,言能行步車足,來看我疾,以慰我身也。清談同日夕,情眄敘憂勤。善曰:《毛詩》曰:朝夕思念至於憂勤也。濟曰:言來看疾,與之談說,同至於夜。情相顧眄,敘述憂恤勤勞也。便複別別辭,游車歸西阝會。素葉隨風起,廣路揚埃塵。善曰:西鄰鄴都。濟曰:清談至於日夕,文帝便歸洛陽,故雲西麟。游車則帝所乘也。素葉,本落葉也。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喜曰:《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銑》曰:人命將逝如水之流,況此臥疾。遂哀分離,恐不復相見也。追問何時會,要我以陽春。善曰:《楚詞》曰:無衣裘以禦冬,恐死不得見乎陽春,向日謂別時相問:何時為會期,我春時,要期也。望慕結不解,貽爾新詩文。善曰:蔡巴合師賦曰:詠新詩以悲歌。翰曰:望慕相思,愁結而不解,故貽爾此詩也。新詩文則此詩也。勉哉修令德,此面自寵珍。善曰:《左氏傳》曰:忠為今德,北面臣位也。 《禮記》曰:君子南鄉,答陽之義也;臣之北面,答君之義也。良曰:戎文帝自最勉,勤修令德,北面事君,以保寵貴。是時漢帝尚在。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歎。平聲。善曰:《毛萇詩傳》曰:秩士忠也。良曰:慨謂感觀也。終夜不遑寐,敘意於濡翰。善曰:《毛詩》曰:不遑暇寐。 《楚詞》曰:魂兮不遑寐。韋昭漢書生曰:翰,筆也。向曰:遑暇寐臥濡沾翰筆也。敘意沾筆,謂作文也。明鐙曜閨中,清風淒已寒。向曰:淒,急也。白露塗前庭,應門重其關。善曰:《楚詞》曰:白露紛以塗。 《毛詩》曰:乃立應門。 《爾雅》曰:正門謂之應門。 《銑》曰:應門正南門。四節相推斥,歲月忽欲殫。善曰:《禮記》曰:歲既殫矣。良曰:殫,盡也。壯士遠出征,戎事將獨難。善曰:壯士,謂五官也。 《漢書高祖》曰:壯士行何畏:出征謂在孟津也。 《魏志》曰:一安十六年,文帝立為五官中郎將。 《典略》曰:建安二十二年,魏郡大疫,徐幹劉禎等俱逝,然其間唯有鎮孟津及黎楊而無所征伐,故疑出征,謂在孟津也。以在鄴,故曰:出征以有兵衛。故曰:戎事也。翰曰:謂文帝將出征,戎馬之事,將為難也。征,行也。涕泣灑衣常,能不懷所歡。善曰:涕泣幹自謂也。濟曰:言別後思懷常日所為歡會也。涼風吹沙礫,霜氣何皚皚。五來切。善曰:易通卦驗曰:異氣不至則大風楊沙礫,小石也。 《說文》曰:皚皚,霜雪兒。 《劉青欠遂初賦》曰:漂積雪之皚皚。向曰:豫思文帝在軍之時也。礫,小石也。皚皚,白貌。明月昭緹幕,華鐙散炎輝。五臣作暉。善曰:暉,丹色也。 《楚辭》曰:辭膏明燭華鐙錯鐙奧燈同。 《銑》曰:緹,丹黃色。賦詩連篇章,極夜不知歸。善曰:《論衡》曰:興論立說,結連篇章者,文人鴻儒也。良曰:連篇章謂與諸文人連詩,不知歸謂,不知疲也。君侯多壯思,文雅縱橫飛。善曰:《漢儀》注曰:列侯為丞相稱君侯。大戴禮曰:天子不知文雅之辭,少師之任。翰曰:君侯文帝也。文雅之志縱橫如飛。小臣信禎魯,僶俛安能追。善曰:《儀禮》曰:小臣正辭。李尤《東觀賦》曰:臣雖頑鹵,慕小雅斯干歡詠之美。 《毛詩》曰:從事,不敢告勞。 《論語》曰:參也魯。孔安國曰:魯,純也。魯與鹵同。向曰:魯鈍也。此自謙才不及文帝也。僶俛,俯仰也。追,猶及也。 左右中郎將 【漢官儀】 五官左右中郎將秦官也,凡郎官皆以主更直,執戰宿衛。 【續後漢書】 《百官志》左右中郎將,此二千石。左署郎屬官有中郎,侍郎、郎中皆為員。右署郎屬官有中郎、侍郎、郎中無員。武帝太和九年置。 【蜀志】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誰宮殿城門,皆左入右出。中郎將各四人:長史一人,錄事參軍一人、兵曹參軍事各一人,胃曹參軍事各一人。改府郎將為將軍,左右翊中郎、府郎將掌供奉,侍衛幾十牛及備身左右,以禦刀仗、升殿供替者,皆上將軍領之。中郎將佐其職。有口:通事舍人承傳聲,不下聞者,中郎將宣告。 左中郎將 【漢官儀】 中郎、郎將主謁者。 【西漢書】 辛慶忌,字子貢,從光祿大夫遷左曹中郎將。 【職官分紀】 後漢鐘興,少從少府丁恭受《嚴氏春秋》,恭薦輿學行高明。光武召見,問以經義,應對甚明,拜郎中,稍遷左中郎將。 【東漢書】 會宗為金城太守,轉左中郎將。 【續後漢書】 藏宮,字君公。時為左中郎將,擊武陵賊,降凡所將兵。二十餘年以信謹質樸,故常見用者也。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擊匈奴。楊秉,字叔節。以尚書侍講。蔡雍,字伯喈。以侍中並為左中郎將。承宮遷左中郎將,數進諫論,議守一不希世偶,朝臣憚其節。名稱聞於匈奴,單于遣使來貢,求見宮詔宮自整飭,宮曰:夷狄眩名,非誠實者也。聞臣虛稱,故欲見臣,臣醜陋形浸,見必輕賊,不如選長大有威容者,乃以大鴻臚魏應示之。樓望,字次子。少習《嚴氏春秋》,後為左中郎將。教授不倦,世稱儒宗。 右中郎將 【職官分紀】 漢舊儀,右中郎將主常侍郎。 【東漢書】 《百官志》注曰:主右著郎。朱雋為右中郎將,持節討穎川、汝南、陳國諸賊。 【蜀志】 宗預為右中郎將,將命使吳。 四中郎將 【文獻通考】 東、西、南、北四中郎將,並後漢置。江左彌重,或領剌史,或持節為之銀印青綬,服同將軍。後魏靈太后時,四中郎將兵數寡弱,不足以襟帶京師。任城王澄奏宜以東中帶榮陽郡,南中帶魯陽郡,西中帶恒農郡,北中帶河南郡。選二品,三品親賢兼稱者居之,配以強兵,則深根固本之計也。靈太后初促之,後複止。唐至德後節度都團練使,殆其遺職。 【實賓錄】 後漢末,有四中郎將,皆帥師。征伐董卓,為東中郎將。蔣濟,字子通。文帝即位,為東中郎將。 【東漢書】 《百官志》獻帝以曹操為南中郎將。 【魏志】 陳思王植字子建。初為南中郎將欲遣救曹仁,呼有。植洪醉不能受命,於是太祖悔而罷之也。 《武帝紀》以鄢陵侯曹彰為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伐胡。 【北堂書鈔】 晉諸公石崇為南中郎將。梁後略前中郎郎將。永安侯確,字仲正,司空綸之第三子。少而尚武,亦自文才。每在第中常習弓馬。後庭戲聚。必法軍陣。時人皆以為狂,謂為武實用。左右聞者,鹹以告焉。確,曰:吾為王家破賊,當使爾等知之。 【宋書】 西中郎將,南、北、東、西中郎將,後漢號也。 【小學紺珠】 晉以謝曼柏沖為西中郎將。 【太平御覽】 《續後漢書盧植傳》中平元年,黃巾賊起。四府舉植,拜比中郎將,持節以護鳥桓。連戰,破賊帥張角,斬獲萬餘人。 《郭泰傳》王叔優問才之所宜,泰曰:當以武官顯,叔優。後至北中郎將。 《魏志》代郡烏凡反,以曹彰為北中郎將。臨發,太祖誠之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晉起居注:武帝太始二年,詔鄴城守事宜速有人,又當得親親有文武器任者。高陽,今來之,國雖當出為蕃輔,以才幹事,亦古之制也。其以為督鄴城守事,北中郎將。王隱《晉書》山濤為北中郎將,守鄴。 《晉中興書》荀羨為北中郎將,時年二十八。 典農中郎將 【一統志】 許州徐邈,魏文帝時,曆安平太守穎川典農中郎將。車駕幸許昌,問邈曰:頗複中聖人否?對曰:昔子友弊於谷陽,禦叔罰於飲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懲,時複中之。然宿瘤以醜見傳,而臣以醉見識。帝大笑,顧謂左右曰:名不虛立。 遷撫軍大將軍。 【魏志】 任峻字伯遠。而典農中郎將數年,所在積粟倉廩皆盈。母丘儉,字仲恭,訶聞喜人,為洛陽典農中郎將。時取農民以治宮室,儉上疏曰:臣愚以為天下所急除者,二賊所急務者,衣食。誠使二賊不滅,士民饑凍,雖崇美宮室,猶無益也。 虎賁中郎將 【文獻通考】 周官有虎賁氏,掌領虎士八百人。軍旅會同君宿於外,則守玉閑。閑,扌土比,扌牙,行為也。扌土比,音陛。扌牙音護。漢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期門比中郎中。蓋以微行出遊,選材力之士,執兵從送期之諸門,故名期門。無員多至千人。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賁郎。舊曰:虎賁,言如虎之奔。置中郎將領之故有虎賁中郎將,主虎賁宿衛,冠插兩毛。曷鳥鷙之中果勁者,每有攫撮,應爪摧碎尾上党所貢也。後漢崔鈞為武賁中郎將,服武弁戴曷鳥尾。攫,音钅矍。紗章衣虎文錦衤誇,餘即亦然。凡有虎賁中郎、虎賁侍郎、虎賁郎中、節促虎賁,皆父死子繼。若死王中,亦如之。前賢亦多為者。後漢為援、孔融,並為虎賁中郎將。魏相階,字伯緒,為虎賁中郎將,遷尚書典選。 【漢官儀】 虎賁中郎將,古官也。書稱武王伐紂,戎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擒紂於牧之野。言其猛怒,如虎之奔赴。古有勇者,孟賁改奔為賁。 【太平御覽】 《漢官典職》曰:主虎賁五,五百人,郎多至千人。丞相薛宣奏:漢興以來,深考古義,推萬變之備,於是制宣室出人之義,正輕重之罰。故司馬殿省闕至五六裡,周衛擊刀鬥。竟門自近臣侍側尚不得著劍人,防未然也。陛下旨德,純備海內晏然,此國家之明制,必前漢備虎賁。 【續後漢書】 虎賁中郎將,秩此二千石。虎賁中郎,比六百石。虎賁侍郎,比四百石。虎賁郎中,比三百石。節從虎賁,比二百石。皆無員數掌宿衛侍從虎賁武騎,皆冠虎文章衣。左右僕射,左右陛長,各二人。僕射,主虎賁郎將。陛長,主直虎賁。朝會在殿之下。又虎賁武騎,皆魁虎文單衣襄邑。歲獻織成虎丈雲者,勇雉也。其鬥死,乃止。孔融拜北軍中侯三日,而遷虎賁中郎將。 【東漢書】 《外戚傳》馬後以不私幹朝廷,免兄馬防虎賁中郎將,訖永平世不遷。擔榮門徒常四百余人,何湯為高第。明帝始立為皇太子,選求明經,乃擢湯為虎賁中郎將,以《尚書》授太子。光武從容問湯:本師為誰?湯對曰:事沛國。桓榮帝即召榮令說尚書,甚善之,拜為議郎。馬廖任傀皆從羽林監,遷虎賁中郎將。建武十八年夏旱,公卿皆暴露。請兩洛陽,令著蓋出門。候何湯將衛士,鍃令車收案。有詔免令官,拜湯虎賁中郎將。上常歡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何湯之謂也。 【北堂書鈔】 《張純傳》純,字伯仁,兼虎賁中郎將。崔,虎賁中郎將。箴雲:赫矣。帝臣越越,厥武桓於邑,征夫嶠嶠,其族王師。是丞戎事,是禦也。惟鳥之惟霆之發。鷹集楊大烈出翼,王路入司階闥功懲閑邪,憂其萌孽也。 【魏志】 袁術為虎賁中郎將,張讓殺何進衛,斫閣起火。 【晉書】 紀桓玄欲複虎賁中郎將,疑應宜與不訪之僚佐,咸莫能定。參軍劉蘭之對曰:昔潘嶽為《秋興賦序》雲:兼虎賁中郎將寓直於散騎之省,以此言之,是直官也。 【後魏書】 韓茂,膂力絕人,尢善騎射。太宗曾親征,丁零翟猛茂為中軍執幢。時大風,諸軍族旗皆偃僕,茂於馬上持幢,初不傾倒。太宗異而問之,征茂所屬具以狀對。太宗謂左右曰:記之。尋征詣行在所,試以騎射。太宗深奇之,以茂為虎賁中郎將。 旅賁中郎將 【通志職官略】 旅賁中郎將,一人職,如虎賁中郎將。宋初置。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諸侯有旅賁,禦災害也。唐諸率府,初有中郎郎將官,永徽元年,以太子名忠,改諸率府中郎將為旅賁郎將,其郎將改為翊軍。後或改,或省。 使匈奴中郎將 【東漢書】 《百官志》使匈奴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護南單于,置從事二人,有事,隨事增之。掾隨事為員,護羌為桓校尉,所置亦然。 《應勘漢官》曰:擁節屯中步南設官府掾吏,單子歲遣侍子來朝,謁者常送迎焉。得賂虧馬氈他物百余萬,謁者訖還,具表付幣藏,詔書剩自受。光武紀建武六年,匈奴遣使來獻,使中郎將報命匈奴,傳論曰:馳中郎之使。 【續後漢書】 張奐,字然明。與改紀明,皇甫威明,俱顯京師,號為涼州三明,並為匈奴中郎將。 【北堂書鈔】 《漢書》藏有幹才,達於從政,為漢良吏,遷匈奴中郎將。 司金中郎將 【魏略】 河北始開冶,遂以王修為司金中郎將。修奏記曰:修聞枳棘之材,無柱梁之質。涓流之水,無洪波之勢。是以在職七年,忠謹不昭於時,功業不見於事。力少任重,不堪為擢。 【文獻通考】 趙王循,為司金中郎將。 鎮夷中郎將 【邵氏聞見錄】 漢順帝時,張陵學道。鶴鳴山中,造作符書,以感百姓。受其道者,輒出米五鬥,謂之米賊。陵子衡,衡子魯,以其法相墳授,自號師君。其眾曰:鬼卒,大抵與黃巾相類。朝廷不能討,就拜魯鎮夷中郎將,領漢甯太守。則所謂張陵者,果異人乎,今道家者,流祖其事,不可辯雲。 羽林中郎將 【東漢書】 《百官志》羽林中郎將,比二千石。本姓曰:主羽林郎。案漢未有四中郎將,皆帥師征伐。不知何時置。 【續後漢書】 《百官志》羽林郎將,比二千石。主羽林郎,選陽隴西、右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子補之。武帝以便為從遊獵,宿殿岩下室中,故號岩郎也。 右林將 【西漢書】 《功臣表》漢三年,宋子侯許瘛用趙右林將,初從師古曰:猶言羽林之將。 建義中郎將 【東漢書】 《袁紹傳》魏郡兵反賊,有陶升者,自號平漢將軍,《英雄記》曰:升,故為內黃蔔吏。獨反諸賊將郎眾。西城,入閉府門,具車重,重,輜重也。載紹家及諸衣冠在州內者,身自捍衛,送到斥立。斥立縣,屬钜鹿郡故城。今相州城安縣東南。 《十三州志》雲:地斥鹵,故曰斥丘也。紹還,因屯斥丘,以陶升為建義中郎將。 武衛中郎將 【魏志】 許褚,字仲康。太祖與遂、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超負其力,陰欲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目眄之,超不動,乃各罷。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武衛之號,自此始也。軍中以褚力如虎而癡,故號曰:虎癡。是以超問虎侯。至今天下稱焉皆稱其姓名也。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 撫軍中郎將 【吳志】 孫策命張昭為撫軍中郎將。升堂拜母,如此肩之舊。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平越中郎將 【文獻通考】 晉武置理廣州主護南越。 光國中郎將 【晉書】 《劉曜記》曜以尚書郎王獷,為光國中郎將。 武賁郎將 【隋書】 來整為武賁郎將,尤驍勇,善副士眾,討擊群盜,所向皆捷,諸賊甚憚之,為作歌曰:長白山頭百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不畏官軍千萬眾,只畏榮公第六郎。整乃榮國公護兒之第六子也。 鷹揚郎將 【鄭樵通志】 大業三年,改驃騎將軍為鷹揚郎將。改車騎將軍為鷹揚副郎將。五年,又以鷹揚副郎將為膺擊郎將。九年,別置折衝果毅及武勇雄武等郎將官,以統領驍果。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後周,而備於隋,唐興因之。府有郎將、副郎將、坊主、團主,以相統治。又有驃騎二府,皆有將軍。後更驃騎曰鷹揚郎將,車騎曰副郎將,別置折衝果毅。 自稱郎將 【唐書】 《武后紀》垂拱三年九月已卯,州人楊初成自稱郎將。乎虎州人迎廬陵王于房州,不果見殺。 武官入郎將 【唐會要】 開成二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武官合入郎將等。其堪送名者,請中書門下准吏部送名例,磨勘仍先過堂,然後批擬從之。 天策上將 【資治通鑒】 唐高祖武德四年八月,上以秦王功火,前代官皆不足以稱之,特置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世民為天策上將,領司自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增邑二萬戶,仍開天策府,置官屬。天策府置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並掌通判府事軍。諮祭酒二人,謀軍事贊相禮儀,應接賓客。典簽四人,掌宣傳導引之事。主簿二人,掌省覆教命。錄事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掌書疏表啟宣行教命功,倉兵騎鎧士一曹參軍各二人,參軍事六人。 【燕語考異】 天策上將,唐官也。初太宗破王世充,竇建德,高祖以其功大,其官號不足稱,乃知是名位三公上。開府終唐世未嘗更命人。梁更為天策上將軍,以命馬殷,亦開府祥符。八年,楚王元佐久疾,以皇兄之寵,故采唐舊典授之,結禦在功臣上,而不開府。其後荊王元儷薨,因以為贈官。唐太宗為皇太子,即罷天策府,自不應更有府官也。 諸路將官 【文獻通考】 宋神宗留意武備,本以捍西北二虜,而推其法於東南,故西北為多,東南為少。陝西諸路四十二將,河北諸路三十七將,而東南才十三將。元豐四年,詔東南諸路團褚諸軍馬十三將,淮南東路第一,西路第二,兩浙西路第三,東路第四,江南東路第五,西路第六,荊湖北路第七,南路潭州第八,全邵永三州備廣西應援第九,福建路第十,廣東路第十一,西路桂州第十二,邕州第十三。合諸路九十二將,各有正副軍中行圖陣隊,調發賞罰,皆關決於將副。宣和六年詔。元紹元年,司馬光請盡罷諸路將官,其禁軍各委本州縣長吏,與總管、鈐轄、都堅押等轄,一如未置將官以前之法。而樞密院難之,止詔諸路將副在州駐,不系路分兵官知州、並州鈐轄兼充者,並差將官一員兼本州都監,其單將駐處,勿複差兼。宣和五年,御筆諸路將副部隊,自今並依元豐法選差。乾道四年,密院奏諸州揀中經弩手錐已差路分鈐轄都監,春秋詣諸路巡按,綠逐州未有將官專一日逐訓練,恐致事藝生疏。詔諸州各置準備將一員,專一管轄目逐訓練揀中弓弩事宜。 《孝宗會要》、《哲宗職官志》諸路官掌統制所隸禁旅,以行陣隊五金鼓旗職,弓矢擊刺之法,而教習訓練之別。其武藝精強者,侍決遷補,以激勸士卒。凡兵仗器甲之數,廩祿犒設,賞罰約束之禁令,皆掌焉,副將為之貳。若此戍防邊,則受師司節制。禦寇敵,則審其戰守應援之事。若帥有功,則具馘數。籍用命者,而旌賞之焉。元佑初、右僕射司馬光乞罷諸路將官。疏曰:臣竊見國朝以來,置總管、鈐轄、都監、監押為將帥之官,凡州縣有兵馬者,其長吏未魯不兼同管轄。蓋知州即一州之將,知縣即一州之將,故也。先帝欲征伐四夷,患諸州兵官不精勤訓練,士卒懈弛。於是有建議者,請分河北、陝西、河東、京東、京西等路,諸軍若千人為一將,別置將官,使之專功訓練。其逐州總管以下,及知州、知縣,皆不得關預。及有差使,糧留羸弱、下軍及剩員,以充本州官白直,及諸般差使。其餘禁軍,皆制在將官,專事教閱。臣愚以為職事修舉,在於得人,不在設官。苟得其人,雖總管等,皆能訓練士卒。不得其人,雖將官,亦何所為?況今之將官,即向之為總管者也。豈為總管,則不能舉職,為將官,乃能舉職乎?此促變易其名,無益事實。非惟無益,兼複有害。斤設官分職,當上下相維,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紀綱乃立,今為州縣長吏及總管等官,而於所部士卒,有不相統攝,不得差使,殆如路人者。至於倉庫守宿、街市巡邏,亦皆乏人。雖於條許差將下兵士,而州縣不能直差順牒將官,將官往往占護不肯差撥。萬一有非常之變,州縣長吏何以號令其眾,制禦,奸究哉。 【宋周必大集】 《論諸路師臣將副子》乾道六年七月十四日,臣伏見陛下,選將練兵,大修邊備,深謀選略,固非外庭所能窺測。然臣私憂過計,以謂諸路帥臣,有其名而無其實,將副有其官而非其人,萬一用師於外,而寇攘乘間掣肘子內,安得不為之慮也哉?願詔三省樞密院,稽考諸路帥府,除本州禁軍外,安撫司實有兵馬幾何?隨其閑劇、遠近立為定數。已足者,令精加訓練;不足者,令疾速招填。既只在本路駐泊,計亦不難辦集。仍於見今副總管鈐轄,路分都監中,選有勇略、經行陣之人,就兼統制。戎容既壯,奸謀自折。至於擇師加詳,諭以久任,其在今日,尤為急務。如此,則稍有帥臣之實矣。昔神宗皇帝,初置將副,其選甚重,比年小使臣不經邊任者,往往得之。軍情兵法,懵然不曉,但知訁舀辭媚色,以奉守帥。勇夫、壯士,專克工匠雜之用,本路一有調發,豈徒無益?願遵舊制,參以宏摹,詳於擇人,革此積弊。如此,則稍複將副之舊矣。二者一定,他日朝延專意外禦,必無掣肘之患,取進止。 將星 【鄭樵通志】 天文略,東方氏十六度,下二尺,為五星;日月中道,為天子之路寢,騎陣將軍一星,在騎官東南,主騎將也。搖動,則騎將出。 又,房六度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亦四輔也。下第四星,上將也。次,次將也。又,北方河鼓三星在牽牛北,天鼓也。主軍及鐵鉞。右星,南星也。明大光潤,將軍吉。動搖,差度亂起。直則將有功,曲則將失律。左旗、右旗各九星,在河鼓左右。明潤,將軍吉。動搖,兵起。怒則馬貴。又,奎則十六度,天之武庫。石氏所謂天豕封家,主兵。九尺下為天之中道,又主溝瀆。西南大星,所謂天豕目,亦曰大將。明,則天下安;動,則兵亂。客星守入,兵起。又,參十度上,為日月五星中道。甘氏曰:參,白獸之體。其中三星橫列,三將也。東北曰左肩,主左將;西北曰右肩,主右將;東南曰左足,主後將軍;西南曰右足,主偏將軍。故黃占參應七將。中央三小星,曰代天之都尉也。主胡、鮮卑、戎狄之國,故不欲明。又曰:七將皆明,天下精兵也。 【史記】 天官鬥魁,戴臣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又天官、房南眾星曰:騎官、右角將。又,天官,西將、東相、南四星執法中端門。門左右掖門。門內六星,諸侯其內,五星,五帝坐後,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將位也。 【晉書】 《天文志》太白為上將。羽林為中軍。畢八星,主邊兵弋獵。其大星曰天高,一曰邊將。南三星,騎陣將軍。騎,將也。南三星車騎,車騎之將也;狼一星,在東南。狼為野將,主侵掠也。色有常,欲不動也。又,星辰為偏將之象。 【抱樸子】 戰,名大將參星主之。 【唐李翰林集】 《應星文》: 羽林十二將,羅列應星文。霜仗懸秋月,旌卷夜雲。 郎將星 【鄭樵通志】 《天文略》,郎將一星,在郎位東北,所以為武備。張衡雲:今左右中郎將,是也。大明芒,角將怒不可當也。 【隋志】 將一星,在郎位北,主閱其所以為武備者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