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卷一萬八千二百七 將


  十八漾·將

  兩 將

  【數類】

  《後漢論》曰:中興將帥立功多矣,惟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兩將之名實大焉。

  【項安世家說】

  三國時,曹公兵至襄陽,蒯越等勸劉琮降。王威說琮曰:曹操得將軍既降,劉備已走,必懈弛無備,輕行單進,若給威奇兵數千,徼之於險,操可獲也。琮不納。如宋初慕容釗兵至襄陽,孫光憲勸高繼沖降。大將景威說繼沖:請兵三千人於荊門道中險阻處設伏,候其夜,發伏攻之。孫光憲止之。景威扼吭而死。此二事正相類。要之二將之謀,豈有補成敗之數哉!特其義有足嘉爾。

  【小學紺珠】

  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為大。梁韋睿曹景宗武帝曰:二將和師必濟矣。宋狄青種世衡,歐陽公言:兵興已來,惟得邊將二人。

  【晉史】

  鄧艾鍾會之伐蜀也,有問劉曰:二將平蜀乎?曰:破蜀必矣,而皆不還。竟如其言詳《衛傳》

  【唐】

  阿史那社,正觀二十一年與郭孝恪等五將軍討龜茲,禽其王絢諸酋長,示禍福,降者七十餘城。宣諭威信,莫不歡伏。刻石紀功而還。因說于闐王入朝,王獻馬畜餉軍,西突厥焉耆安國皆爭犒師。孝恪之在軍,床帷器用多飭金玉,以遺社,社不受。帝聞曰:二將優劣不復問人矣。

  【魏泰東軒筆錄】

  虜犯澶淵傳潛堅壁不戰,河北支郡城守者多為蕃所陷,或守城棄城出奔。當是時,魏能守安肅軍,楊延期守廣信軍,乃世所謂梁門遂城者也。二軍最切虜境,而攻圍百戰不能下,以至賊退出界而延期追躡轉戰,未嘗血刃敗。故時人目二將為銅梁門鐵遂城,蓋由二將善守也也。

  【宋劉後林集】

  《二將石候韓仔》二將同時死,路人聞亦哀,力窮鏖轉急,圍厚突難開。戰骨尋應在,殘兵間有回。傷心郵遞裡,隔日捷書來。

  三 將

  【金樓子】

  《二南五霸篇》泰穆公滅滑,晉之邊邑也。當是時,晉文公喪,尚未葬太子

  襄公怒,衰經發兵,遮泰兵於,系之,虜三將。晉文夫人,繆公女也,曰:繆公怨此三人人骨髓,心願歸之。我君得此快意烹之。晉君許三將歸。歸至,繆公素服郊迎,哭曰:孤不用百里奚蹇叔之言,以辱三子。三子何辜乎?

  【習學記言】

  馮異集關中,岑彭定南方,耿平齊,漢事以成,三將之功大矣。昔絳灌鄉曲,以首級定功,而糸鬥糾合元勳,乃付於韓彭等,故不得不割裂大國以王之。賈誼謂諸公,幸者乃為中涓,其次僅得舍人,以此待信布之倫可乎?功大而賞小,厚力而薄望,惟雲台諸將為然。論者不貴其謙讓,易足之近道,而反以頡頑難制者為雄傑,蓋未深考也。

  【蘇潁濱集】

  《乞將四川禁軍分戌三大將朝》某契勘蜀中三大將下軍兵。一歲衣賜錢糧,絕長補短,錢引二百道可養一人。前年三將增招一萬人,及吳下招填二千七百九十一人,共約歲用錢引三百余萬道,朝延節次降到截留錢物共二百五萬道,所闕尚多。近四月初二日,指揮差吳公將帶三千人往襄陽,令吳限一季招填,又合歲用六千余萬引。財賦有限,支費日增,兵不可以持久。今兵雖未必用,而邊戌不可省。眾少則乏事,招多則費廣。兵財兼裕,於此為難。某輒有愚見,上瀆釣聽。四川諸州禁軍額管四萬餘人,除闕額外,見管三萬餘人。其間僅有強壯及格少嫩向長者。但訓練馳廢,事藝苟簡,不成部伍,多隻充守。兵官占破雜用,枉費廩給。今若於見管人中揀選一半,取一萬五千人分作三番。如祖宗時出軍法,逐州每年發遣一翻,往隸三將,以充守戍。入隊教閱一年一替,周而復始。如此則分在三將者常有五千人,可以暗補所闕之數。三年之後,教閱既遍,一萬五千人皆為勝兵。無事則散在州郡,緩急則盡可為用。如禁軍內揀數不足,即於廂軍內選剌。若有外亡事故,本州逐旋揀填,常令足萬五千人。其逐兵自有本州衣糧,不過歲番,五千人者給口食米耳。每兵月計七鬥五升,歲用米四萬五千石。若以招軍,止贍得二千五百人,更欠衣賜料錢之類。比招萬五千人,共計歲省三百余萬引。前三將招萬人之後,軍中子弟長成者不多。以後若招收,必更短小,恐不如諸州見兵所揀閱。軍中每次招軍外,來一人費至百千,少亦半之。若期限迫促,則所費愈多。將士頗以為苦,今既有上件輪番禁軍,卻可緩緩招牧,以待其子弟之長,所費甚省而得人頗眾。州郡冗卒,皆為精兵,實為今日便利。或謂川兵懦弱,不堪戰守,是不然在所以用之如何耳。今三將軍中亦不純是西人,西人多而川軍少,又經揀選參雜而用,何所不可。若蒙採擇乞自朝廷,措置疾速指揮施行。

  【周南仲山房集】

  《書三將罷兵》初韓張入覲,左僕射檜承詔集都堂問克復之期。曰:上驅馳霜露十餘年,似厭兵矣。兵決在何時,遲速進退之計,當若何?兩將對:前提兵直越某地。請糧若干,率裁量不盡得,而退兵出某所,某將皆坐視不肯並力相牽恤,或申請,輒不報。嘗若不能專力,如令文儒生不愛錢,武將一意輕生命,欲了即了爾。檜曰:有是乎?諸公今不過帶行一職事,足以誰何?士大夫者,朝廷不靳也。嶽最後至,意大略同。而語微峻。檜頷之。於是三樞密拜矣。三人者,累表辭謝。檜與上約答詔,視常時率遲留一二日不下。諸禮例恩賜,為目倍多。檜別下詔三大屯,皆改御前軍矣。始諸校苦鬥積戰,已為廉車正任。然皆起卒伍,父事大將,常不得舉首,或溷其家室。岳師律尤嚴,將校有犯,大則誅殺,小亦撻鞭痛毒。用能役使,深入如意。命既下,諸校新免所隸事,或許自結知天子,人人便寬喜共命,報應已略定,三人者擾擾未暇問也。得稍從容見檜,始以置銜漏奪兵職為請。檜笑曰:諸君知宣撫制置使乎?此邊兵官耳。今為樞庭子司,顧不能役屬耶。三人者退,悵悵然始悟失兵柄矣。韓仲通尚書檜時從官,嘗為人言。

  【鶴林玉露】

  漢惟一趙充國,唐惟一王忠嗣,宋朝惟一曹斌有三代將帥氣象。唐人詩雲:澤國山河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漁。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讀之可為酸鼻。

  【洪適盤洲集】

  《三將》鼎立淮南將,胡來競退師。折衝潛白羽,告捷鬧黃旗。已報瓜洲敗,還驚採石危。邊防恃天塹,百萬豈熊羆。

  四 將

  【臨安志】

  《節制司城內四將》:

  先是,殿步兩司軍,兵於本府既無統屬,遇有緩急,必侯朝省調遣,常不及事。紹定四年,餘安撫天錫,始請於朝下殿步兩司,各差官兵千人,於城內置隅,分東西南北四壁,各管其一殿司,差統置二員。一以兼正任本府兵馬鈐轄,一以兼添差。步司統制二員,一以兼正任浙西兵馬副都監,一以兼添差。分隅任責,設有不虞,即部隅兵以前,本府節制自此始。東將在軍頭司北馬舊司管內,元額五百人。西將在三茅觀後,步司右軍潛火將內,元額五百人。南將在東青門裡殿司後軍寨內,元額五百人。北將在東青門裡,殿司策選鋒寨內,元額五百人。

  【數類】

  《金匱書》:

  王莽以甄豐為更始將軍,王興為衛將軍,孫建為立國將軍,王盛為前將軍,是為四將。

  【容齋隨筆】

  《孫吳四英將》:

  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雄略,然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已者。諸賢則不然。孫權初掌事,魯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於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役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蒙還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複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公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聽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錦繡萬花穀】

  王忠嗣有武略,佩四將印,為隴西節度,又職林雲,上平戎十八策。

  【宋南渡四將傳序】

  劉字信叔,泰州成紀人也。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縣人也。李顯忠延路緩德軍青澗城人也。魏勝字彥威,山東淮陽軍宿遷縣人也。南北既分,夷狄之患不息,武備不可一日廢也。天下大物也凝而為難,器既裂矣,往事不足深咎。獨於機會之來,而再失之為可鑒耳。以夷狄之所為,豈能並天下哉。特乘中國之弱,起而以力取之,民心固未易服也。吾民固嘗惡夷狄之患,而思中國之德矣。是時,北方州郡將帥,吾之所建置也。官吏,吾所選用也。人民父子,吾所撫字也。特劫於一時之威,而為之屈。鼓而行之,則丑類卻。撫而定之,則人心從。梁宋齊魯之地,不難複也。蕞爾女真非有席捲天下囊括六合之謀,譬諸為盜,不敢有其物而寄諸其鄰。故寄之則豫者七八年。是時關陝河東之地,南失之而未能取,比取之而不能定,西夏亦嘗欲乘女真之弊而取之矣。交兵十餘年,中國之兵日精,中國之威日振。向之阻兵諸酋至,有涕泣辭行不敢南侵者。臣伏讀高宗皇帝聖訓曰:今雖以檄呼虜人渡江,必不敢來矣。又其種類怙勢爭權,內自相疑,非誅則殞,唯兀述在耳。而兀述屢困於我師,固嘗見順昌之旌旗而走,聞岳飛之來而。知李世輔之歸而避之。北方之民,延頸企踵以望王師之至者,蓋朝夕也。兀述雖握兵在汴京,亦歸輜重,不復為久留計。相檜為謀自私,沮敗成事,有詔班師而人皆慟哭,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自不君而亮繼之,複行之以無道,翦滅其宗支,而虐其其民褒乘其亂取而之,人心固朱服也。山東河北之人倡義者,回應魏勝首事於東。大河南北,蓋蜂起矣。遷延歲月而機不留,是得不長太息哉。中興以來,諸大將宣皇威,敵王仡垂功名於竹帛,紀勳伐於金石,眷遇始終無遺憾者。獨此四臣,或困於讒,或抑於娟嫉。顧雖忠根於心,義形於色。誓不與賊俱生,而志不獲伸,目不暝於地下。跡其規恢次序,實系當時之強弱,關後世之理亂,使不詳紀而備載之,則孰知機失於前,而患貽於後世哉。此臣之所以獨為之作傳之本意也。詩曰:無競維人,中國之所以大競者,非以其人乎?茲故摭其鏖鋒力戰將士。用命之時,奇謀碩畫,行師攻取之宜,而載之書籲。何世不生材?天佑我宋,安知無四臣者出而為國家用,故揭而出之,使夷狄知中國焉有人也。

  開禧二年九月朔旦謹序。

  【中興四將傳】

  《章穎表》雲:臣穎言,天扶昌運,必生禦侮之臣。帝念雋功,當有特書之史。事關勸激,跡貴昭明。敢裒竹帛之藏,仰徹冕旒之聽。臣穎誠惶誠懼,頓首頓首。粵若稽古,誰能去兵。執干戈以衛社稷者,固所難能。聞鼓鼙而思將帥,則求之已晚。欲厲有為之志,當於無事之時。仰惟國家之興,尤得人材之盛。開基創業,將雲蒸。復古中興,虎臣角立。率萬熊羆之士,掃空蛇豕之群。名書旗常,功耀天地。或繪象於原廟,或侑食於大蒸。爪牙宣勤,項背相望。當時稱誦,姓名可止于兒啼,後世傳聞,韜略尚驚於敵膽。頃紛紜於議論,稍變易於是非。事實浸以湮微,士氣為之沮抑。雖已加於褒典,猶未快於輿情。非假汗青,何由暴白。故太尉威武軍節度使,贈開府儀同三司。臣劉,甚雋順昌之戰,大摧兀述之鋒。誰其妨功而害能遂爾投閑而置散。故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贈太師臣岳飛,兵方精而可用,功竟沮於垂成。既撓良謀,更成奇禍。事皆有證,其書雖見於辨誣,言出私家,後世或疑於取信。故太尉威武軍節度使贈開府儀同三司臣李顯忠,家世諸李,父子一忠,縛撒裡曷若雞豚,視偽齊豫如犬彘。氣吞逆虜,志在本朝。當其杖策之歸,適近橐丐之際。故右武大夫果州團練使贈宗國軍節度使臣魏勝,為山東忠義之冠,當清口寇攘之沖。雖血戰於淮陰,竟身膏於草野。況又皆志未盡展,時不再來。失機一瞬之間,抱恨九泉之下。雖生未及盡俘於丑類,其沒或能為厲於敵人。宜有屢書,以旌多伐。況方大規恢之略,所宜彰果毅之能。恭惟皇帝陛下,天運廟謨,日開公道。用宣昭於賞罰,以駕馭於豪英。代不乏人,用則為虎。西有梁洋之義士,東多荊楚之奇材。怒髮衝冠,雄心撫劍。倘在上有激昂之術,則凡人懷奮發之心。臣嘗忝史官,獲觀舊載。悉紀當時之實,以塵乙夜之觀。伏乞斷自宸衷,付諸東觀。然後可傳於百世,庶幾聳動於四方。張大國家之威,發舒華夏之氣。事雖已往,可為鑒於將來。謀或有遺,幾成功於今日。臣所撰到《劉岳李魏傳》,繕寫共計七冊,謹隨。表上進以聞。臣穎誠惶誠懼謹言。

  五 將

  【數類】

  王氏五將:王鳳,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司徒掾班彪曰:三代以來,春秋所記。王公國君與其失世稀不以女寵。漢興,後妃之家呂霍上官,幾危國者數矣。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後曆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餘載,郡弟世權,更特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哀帝初即位,司隸校尉解光奏曰:王氏宗重,三世擄權。五將秉政,天下輻湊。自效五將,謂鳳、音、商、根、莽五人皆五大司馬也。

  《外戚傳》曰:孝元王皇后,成帝母也。家兒十侯,五大司馬,外戚莫盛焉。睢陽五將張巡,許遠,南霽雲,雷萬春,姚。

  【元耶律鑄雙溪醉隱集】

  《五將行》:

  滕蛇遊霧相乘勢,龍舉雲興相借力。致使雲消霧散時,要似枯魚過河泣。

  十 將

  【墮甑】

  昔京畿十將:陳留之將,一二三;雍丘之將,四五;襄邑之將,六;咸平之將,七八;太康之將,九;尉氏之將,十。

  【朝野數要】

  京師舊有十將,今第二將駐劄臨安府者,緣昔日差出招捉寇盜,因而屯此也。

  【諸葛武侯將苑】

  夫人之器,大小不同,若能察奸閉禍,為眾所怨,此十夫之將。

  十二將

  【北史】

  周太祖時,宇文泰率李弼,獨孤信、梁禦、趙貴、於謹、若干惠、怡峰、劉亮、王德、侯莫、陳崇、李遠、達奚武等十二將東伐,大破齊師。

  李弼等十二將進爵增邑。

  【數類】

  十二將:天乙、蛇、朱雀、六合、勾陳、青龍、天后、太陰、玄武、太常、白虎、天空。

  《唐六典》曰:十二將以天乙為首,前一曰蛇,二朱雀,三六合,四勾陳,五青龍,後一曰天后,二太陰,三玄武,四太常,五白虎,六天空。前盡於五,後盡於六,天乙居中,為十二將。

  十三將

  【百川學海】

  元豐四年二月乙卯,詔東南團結諸軍,為十三將。蓋太祖皇帝初下江南,慮人心未一,分禁旅以戍之。歲月寢久,與州郡之兵無別故也。淮東第一,淮西第二,浙西第三,浙東第四,江東第五,江西第六,湖北第七,湖南第八,全邵永第九,準備廣州應援福建第十,廣東第十一,桂州今靜江府第十二,邕州第十三。廩給特厚,與禁衛比若。江上諸軍乃諸郡兵額,因勤王入援,失其王地,故以駐劄之,其廩給與將兵不同,況州郡之兵乎?

  【墮甑】

  東南一十三將,即四言韻語次第其駐劄之地,雲:濠廬杭越,贛荊南。江陵府潭全福廣,宜邕十三。濠之副將今臨安府京畿第二是也,贛之副在吉州,潭之副武岡軍,福之副建寧府,自余副將,與正將同駐劄之地。漢分郡國以守兼將,唐置軍府,以將兼守,今呼大守為郡將,此義。

  十四將

  【小學紺珠】

  太祖將帥十四人:宋李漢超屯關南,馬仁王禹守瀛州,韓令坤鎮常山,賀惟忠守易州,何繼筠鎮囗州,距北虜郭進控西山,武守琪戍晉州,李謙傳守隰州,李繼勳鎮昭義,以禦北漢趙贊屯延州,姚內斌守慶州,董遵誨屯環州,王彥守原州,馮繼業鎮靈武。以備西戎。

  十五將

  【小學紺珠】

  山西將十五人:秦漢白起,眉阝王翦頻陽王圉、甘延壽郁郅公孫賀、傅介子、義渠李廣、李蔡、成紀蘇建、蘇武、杜陵上官桀、趙充國、上郅廉褒、襄武辛武賢、慶忌、狄道蘇辛父子著節。

  十六將

  【略論】

  曰:軒轅之十六將,分掌四方。

  二十五將

  【唐史】

  張巡、許遠之守睢陽,遣南霽雲、雷萬春敗賊於寧陵也。別將二十有五,其後皆死難,四人逸其姓名。

  【數類】

  睢陽二十五將:石承平、李辭、陸元钅皇、朱、宋若虛、楊振威、耿慶禮、馬日升、張惟清、庸坦、張重、孫景趨、趙連城、喬紹俊、王森、張恭默、祝忠、李嘉隱、翟良輔、馮顏、孫延皎。

  二十八將

  【東漢書】

  河北二十八將,光武中興定天下,前世以謂上應列宿,然鹹能感會風雲,奮其知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馮異傳》漢安帝永初六年,詔封二十八將。夫仁不遺親,義不忘勞,興滅繼絕,善善及子孫,古之典也。昔我光武,受命中興,恢弘聖緒,橫被四表,昭格上下,光耀萬世。祉祚流衍,垂於罔極。予末小子,夙夜永思,追惟勳烈,披圖案籍。建武元功二十八將,佐命虎臣,讖記有徵,蓋蕭曹紹封,傳繼於今,況此未遠,而或至乏祀。朕甚湣之。其條二十八將,無嗣絕世,若犯罪奪國,其子孫應當統複者,分別署狀上。將及景風,章敘舊德,顯茲遺功焉。

  【小學紺珠】

  二十八將;鄧禹,高密侯,字仲華。吳漢,廣平侯,字子顏。賈複,膠東侯、字君文。耿,好畦侯,字伯昭。冠恂,雍奴侯,字子翼。岑彭,舞陽侯,字君然。馮異,夏陽侯,字公孫。朱佑,鬲侯,字仲先。祭遵,潁陽侯,字弟孫。景丹,櫟陽侯,字孫卿。蓋延,安平侯,字巨卿。銚期,安成侯,字次況。耿純,東光侯,字伯山。臧宮,郎陵侯,字君翁。馬武,楊虛侯,字子張。劉隆,慎侯,字元伯。馬成,全椒侯,字君遷。王梁,阜城侯,字君岩。陳俊,祝阿疾,字子昭。杜茂,參靈侯,字諸公。傅俊,昆陽侯,字子衛。堅鐔,合肥侯,字子伋。王霸,淮陽侯,字元伯。任光,阿陵侯,字伯卿。李忠,中水疾,字仲都。萬修,槐裡侯,字君遊。邳彤,靈尋侯,字偉君。劉植,昌成侯,字伯先。明帝圖畫於南宮雲台,又益四人:王常,山桑侯,字顏卿。李通,固始侯,字次元。竇融,安豐侯,字周公。卓茂,宣德侯,作褒德,字子康。合三十二人。馬援以椒房之親不與。

  【宋夏文莊公集】

  《光武二十八將,功業先後論》:

  炎漢中興,龍飛白水,戎車四征,英雄競起。或奮身於行伍之下,或效用於義旗之始,蕩平寇難克復洪業,功書旗常,寵列茅土。永平之際,圖形於南宮雲台者,二十有八人焉。鄧禹授西討之略,岑彭建南征之效,吳漢勇摯有謀隱若敵國之勢,賈複方直多計而少方面之勳,寇恂之居河內,馮異之守洛陽,輸折衝,並茂能績,若陳俊定太山而破張步,耿走延岑而報臨淄,王霸之頗識兵事,祭遵之選用儒雅;任光迎車駕而展用,馬成築亭障而底績,杜茂之破盧芳,朱佑之降秦豐,景丹之殘五校,邳彤之屠邯鄲,耿純之克赤眉,銚期之勝青犢,馬武之力戰無前,蓋延之梯城破敵,功效尺寸競為忠良。若李忠疏財而受賜,臧宮執樸而見親,王梁應符而被袞,劉植談說而受封;堅鐔、傅俊之徒,劉隆、萬修之輩,事蹟罕著,其名不遠,然皆一時英勇之士也,而有遭會焉。夫漢氏之興也,高祖因秦之弊,提三尺劍而有天下,寬令善教,以懷民心,三七厄會,大盜移國。民思漢德,如涸望雨。世祖因民之情崛起南陽。諸將攀龍鱗,附鳳翼,因日月之光,仗大順之義,故兢有攻城野戰之略,而成中興際會之事。若考其隆殺,定其等差,擄其所同,而稽其所異,度其所起,而觀其所立,則有先後矣。夫德行寵位,歸於鄧禹,功業之際,則又殊焉。史氏言之其詳尚矣曰:中興將帥立功者多矣,唯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二將之功實為大矣。若馮賈之不伐,岑公之義信難矣。夫言功者,莫大於方面;居勳貴者,莫善於不伐;臨事者,莫重於義信。以是觀之,二帥之功可以冠夫四七之列矣。

  【雲麓漫抄】

  光武二十八將,前史以謂上應列宿,求其當於機會者,不過九人耳。如鄧禹、馮異之殄赤眉,寇恂之破朱鮪,耿之戮張步,賈複之誅五校,岑彭,吳漢之平公孫,邳彤之守信都,此七事一失不可其他。臧宮之徒,特小才爾。

  【元劉將孫養吾集】

  《題阜陵禦書二十八將傳》:

  阜陵規恢之志,豈欲不如建武之中興哉!嘗記內禪前日月,宰執奏葛王死報,慨然太息曰:待此機已二十年矣!嗚呼,以帝之英武憤切,練兵經武,廿有五年,而不能北向一步,則生德壽年高,有所不欲故也。及思陵賓天而帝亦老且倦勤矣,豈非一代之恨、千古之憾哉?此親禦翰墨,所書二十八將論,以賜參政正肅公者,記在國史深宮機暇。至取范曄所著正書,嚴整如此,此其志念深矣,亦無所發其意而寓之此也。河洛依然再見青蓋,反覆想像,實涕奈何!;寶佑遺民廬陵劉某,拜手稽首,為正肅公之元孫克翁,顯其後如此雲。

  【兼金合壁】

  《賦偶》:

  韜略耿、賈,勳庸鄧、吳。當百六之沖,而並建洪烈,協四七之謀,而共成遠圖。繪諸雲台,永播休烈;參之天象,上符列星。耿賈洪烈,岑、馬遠謀。寇、鄧、吳、朱之輩,臧、劉、孟、馬之儔。依日月而相彼天德,圖山河而奠茲帝居。日月光依之際,風雲感會之初。森羅劍佩之趨,環列簪纓之集。由鄧、吳以下而休烈孰擬,自邳、劉以上而成功莫高。關河回應而罔敵我師,濟岱鋒連而孰當天仗。數上符於星像,名並列於雲台。應四七宿之祥光,而鹹克奮庸;複二百年之丕祚,而允為佐命。盛烈著東都之始,勞名標範氏之書。孝安疏封而追美遺烈,蔚宗述史而標名盛時。標龍姿之婉,而卓爾並隆;視麟閣之名,而可為無憮。著功跡於定山西之日,授方略於分麾下之時。授西討之方略,恢中興之土字。

  《賦隔》應例宿之旁羅,才猷有耀;符炎圖之再造,勳烈尤彰。明章念功象列雲台之畫;蔚宗楊美名高史軍之書。齊名正觀,豈徒逾堙閣之三;比數弘文,抑見跨瀛洲之十。事對,智勇志能。二十八將論,佐命虎臣,圖像雲台。

  《馮翼傳》事實功勳:建武之世,侯者百人。若夫數公者,則與參國議,分均休咎,其餘並優以寬科,全其封祿,莫不終以功名延慶於後。故高爵重祿,允答元勳;峻文深憲責成吏職。故光武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雖寇、鄧高勳,耿賈鴻烈,分土不過大縣,數四所加,持進朝諭而已。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於南宮雲台。後二十八將傳。

  三十六將

  【續後漢書】

  西戎大秦國,傳其有官曹文書,置三十六將議國事。

  六十四將

  【數類】

  越相國范蠡、齊將孫臏、趙信子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漢左丞相絳侯周勃、漢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漢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後漢左將軍膠東侯賈複、後漢執金吾雍奴侯冠恂、後漢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後漢太尉槐裡侯皇甫嵩、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吳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越侯羊祜、晉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東晉車騎將軍康東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太尉永甯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塚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隋柱國太平史萬歲、唐右武侯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唐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唐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公張仁、唐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唐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齊相管仲、齊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豐、趙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漢大尉條侯周亞夫。漢大將軍長平侯衛青、漢後將軍管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侯耿、太尉新段侯穎、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陸侯呂蒙、吳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晉太尉長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後漢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公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于謹、周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隋右武侯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孝恭、唐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唐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唐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唐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唐史】

  曰: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配,仲春仲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宣。出師命將,發引日辭於廟。仍以古名將十人為十哲配享。上元元年尊太公為武成王,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責力,列于左;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列於右。為十哲。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奏,治武成王廟,請春秋釋奠。詔史官考定可配享者,列于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

  百 將

  【數類】

  周,齊,太公呂尚,東海人,周文王師尚父;吳,孫子武齊人為吳王闔閭將;越,範蠡,越人,為越王勾踐上將軍;齊,孫臏,武之後,為齊齊王師;齊,田穰苴,為大司馬,因號曰司馬穰苴;魏,吳起,衛人,為魏武侯、西河守;秦,白起,上人,為秦武安君;秦王翦,頻陽人,為始皇將,子賁孫離;燕樂毅,魏人,為燕昌國君;趙李牧,為趙大將軍、武安君;趙,趙奢,為趙將,封為馬服君,子括;趙廉頗,為趙相,封信平君;齊,田單,為齊安平君;漢,張良,韓人,封留侯;漢,韓信,淮陰侯;漢周亞夫,絳侯,勃子,文帝封亞夫條侯;漢李廣,隴西成紀人,匈奴號漢飛將軍;漢,衛青,字仲卿,為大將軍,封長平侯;漢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漢,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直人,為後將軍;漢陳湯,字子公,瑕丘人;漢,馮奉世,字子明,上黨人,為左將軍;後漢,鄧禹,字仲華,為大司徒、高密侯;後漢,寇恂,字子翼,為穎川太守、雍奴侯;後漢,馮異,字公孫,為陽夏侯,號大樹將軍;後漢,岑彭,字君然,為征南大將軍、舞陰侯;後漢賈複,字君文,為執金吾冠軍侯;後漢,吳漢,字子顏,為大司馬廣平侯;後漢,耿,字伯昭,封好侯;後漢,耿恭,字伯宗,為騎都尉;後漢,王霸,字元伯,封富波侯;後漢,臧宮,字君翁,為廣漢太守、朗陵侯;後漢,祭遵,字弟孫,征虜將軍,穎陽侯;後漢,馬援,字文淵,為伏波將軍,新息侯;後漢,班超,字仲升,為射聲校尉、定遠侯;後漢,虞詡,字升卿,為尚書令;後漢,皇甫規,字威明,為中山太守、度遼將軍;後漢,張奐,字然明,為太司農;後漢,段穎,字紀明,為太尉、都鄉侯;後漢,皇甫嵩,字義真,為翼州牧槐裡侯;後漢,朱雋,字公偉,為右車騎將軍、錢塘侯;魏,張遼,字文遠,為征東將軍;魏張,字雋義,為征西車騎將軍;魏,徐晃,字公明;魏,李典,字曼成;魏,鄧艾,字士載,為大尉;魏,司馬懿,字仲達;晉國建,追尊宣王;蜀,諸葛亮,字孔明,為丞相、忠武侯;蜀,關羽,字雲長,為前將軍;蜀,張飛,字益德,為右將軍;吳,周瑜,字公瑾,偏將軍、南郡太守;吳,呂蒙,字子明,南郡太守、孱陵侯;吳,陸遜,字伯言,輔國將軍、荊州牧;吳,陸抗,字幼節,大司馬、荊州牧;晉,羊祜,字叔子,為太傅;晉杜預,字元凱,為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晉,王濬,字士治,為龍驤將軍;晉,馬隆,字孝興,為東羌校尉;晉,周訪,字士逵,南中郎將梁州刺史;晉,陶侃,字士行,為荊州刺史;晉,謝玄,字幼度,建武將軍,都督徐袞等七州;燕,慕容恪,字元恭,封大原王;秦,王猛,字景略,為丞相;宋,檀道濟,為征南大將軍;宋,王鎮惡,征虜將軍、安西司馬;梁,韋睿,字懷文,為車騎將軍;梁,王僧辯,字君才,征東將軍、宜豐侯;陳,吳明徹,字通,車騎大將軍、豫州刺史;魏,崔浩,字伯深;魏,長孫晟,字季晟;魏,于謹,柱國大將軍;齊,斛律光,字明月,钜鹿公、右丞相;周,宇文憲,上柱國、齊王;周,韋孝寬,名叔裕,上柱國;隋,楊素,字處道,為尚書令;隋,韓擒虎,字子通,上柱國;隋,賀若弼,字輔伯,為上柱國;隋,史萬歲;唐,李孝恭河間王;唐,李靖,字藥師,衛國公;唐,尉遲敬德,名恭鄂國公;唐,李責力,字懋功,英國公;唐,蘇定方,名列,邢國公;唐,薜仁貴;唐,裴行儉;唐,唐休,宋國公;唐,張仁願,韓國公;唐,王睃,中山郡公;唐,郭元振,名震,朔方總管、代國公;唐,李嗣業,號為神通大將,封號國公;唐,李光弼,臨淮郡王;唐,郭子儀,字子儀,尚父、汾陽王;唐,李抱真,字太元,洚路節度;唐,李晟,字良器,西平郡王;唐,李,字元直,為同平章事帥魏博;唐,馬燧,字洵美,北平郡王;唐,軍,咸甯郡王;唐,王忠嗣,河西、隴右、朔方、河東節度;梁,劉尋阝,都押牙;周,劉詞,字好謙,永興軍節度使。

  【十七史百將傳】

  東光張預集進臣謹昧死言:臣常讀杜牧《注孫子序》,至其所謂盤中走走凡。凡之走盤橫斜圍直,系於臨時,不可盡知,其必可知者,凡不能出於盤也。臣始謂此言非至論,及觀代史書,上下千餘載,間將兵者,所以成,所以敗,莫不與武之書相符契,由是乃以牧之言為信然。臣因擇古之所謂良將者得百人,以其傳集成一書,分為十卷,以太公為首,而其次皆以年代,題曰百將傳。凡史辭泛漫而不切於兵者,一去之,或非兵略而可以資人之智慮者,間亦存焉。雖期便於觀閱,然亦全其始末傳取數事,先以孫子兵法題其後,次以行事合之,以參校其得失。學者觀此,不獨簡而易習,明而易曉,抑亦知孫子之書,不為空言。而古之賢將所以成立功名者,豈無法哉!臣編此書數年而後成,雖不足以備陛下教育武士之道,然臣之誠,勤亦至矣。惟陛下赦狂妄之死,臣謹昧死上進。

  【諸葛武侯將苑】

  夙興夜寐,言語察察,此百人之將。

  【宋歐陽公集】

  《論軍中選將子》:

  凡求將之法,先取近下禁軍至廂軍中年少有力者,不拘等級,因其伎同者,每百人專為一隊而教之,較其伎精而最勇者,百人之中,必有一人矣。得之以為隊將,此一人伎勇,實能服其百人矣。以為百人之將可也。

  千人之將

  【諸葛武侯將苑】

  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人之將。

  【歐陽公集】

  《論軍中選將子》:

  凡求將之法,每百人團為一隧,較其伎勇,必有一人,得之以為隊將,合十隊,將而又教之,較其伎精而最勇者,千人之中,必有一人矣。得之以為裨將,此一人之伎勇,實能服其千人矣。以為千人之將可也。

  萬人之將

  【諸葛武侯將苑】

  外貌茫茫,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饑飽,此萬人之將。

  【新唐書】

  《吐蕃傳》吐蕃令曩骨委書塞下,言論莽熱,論泣熱,皆萬人將。

  【歐陽公集】

  《論軍中選將子》凡求將之法,每百人團為一隊,較其伎勇一人為隊將;合十隊之將而又教之,較其伎勇一人為裨將;合十裨將而又孝之,夫伎勇出千人之上,而難為勝矣。則當擇其有識見知變通者,十人之中,必有一人矣,得之以為大將。此一人之伎勇,乃萬人之選,而又粗知變通,因擇知謀之佐以輔之,以為萬人之將可也。

  十萬人之將

  【諸葛武侯將苑】

  近賢進能,日慎一日,諸信寬大,閑於治亂,此十萬人之將。

  一軍之將

  【宋秦觀淮海集】

  《將帥篇》:

  走及奔馬,射中飛鳥,攻堅城,破強敵,所向無前,此有勇之士,一軍之將也。

  一國之將

  【宋秦觀淮海集】

  《將帥篇》:

  出奇制勝,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攻輒破,擊輒服,此有智之士,乃一國之將也。

  天下之將

  【孫子比事】

  趙孝成王問為將之道於荀卿,曰:號令欲嚴以威賞罰欲必以信,處舍欲周以固,促舉進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窺敵觀變,欲潛以深,欲伍以參;遇敵決戰,必行吾所明,無行吾所疑,夫是之謂六術。無欲將而惡廢,無怠勝而忘敗,無威內而輕外,無見利而不顧其害,凡慮事欲熟,而用財欲泰,夫是之謂五權。可殺而不可使處,不完可殺而不可使擊不勝,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謂三至。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故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計勝欲則從,欲勝計則凶。戰如守,行如戰,有功如辛。慎行此六術五權、三至,而處之以恭敬無曠,夫是之謂天下之將。

  【諸葛武侯將苑】

  隱隱紛紛,鄰國皆知,上曉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雄,不可敵也。

  【晏元獻公類要】

  天下之將,則通於神明矣。言天下莫及之將也,戰如守,不五步乃止,務越逐也。書曰:不十步乃止,齊焉有功如辛,不務驕矜。

  【秦少遊集】

  《將帥篇》:

  福於己而禍於人,則功有所不立;利於今而害於後,則事有所不為;功成事畢,自視缺然,無矜大之邑,此有道之士,天下之將也。

  善將將

  【西漢書】

  《韓信傳》:

  漢高祖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武經七書】

  李衛公問對,太宗曰:「漢高祖能將將,其後韓、彭見誅,蕭何下獄,何故如此?」李靖曰:「臣觀劉、項,皆非將將之君。」太宗曰:「光武中興,能保全功臣,不責以吏事,光武善於將將乎?」李靖曰:「光武獨能推赤心,用柔道保全功臣,賢於高祖遠矣。」此論將將之道,於光武得之。

  【宋章忠恪公集】

  李衛公論將將,問:「李衛公,有唐名將,其戡亂定難,見於事功,其商較兵法,見於問對,簡冊所傳,風績如在,蓋嘗考其論議取捨之際,不無可疑者。如西漢之興,高祖奮布衣,除秦項,當封履軍搴旗之將受任,則裂土分封,跋扈則執辱苴醢,可謂善馭豪傑矣,而獨以為非將將之君。世祖籍思漢之民,乘新室之弊,王業既定,佐命武力之士英姿茂績,悉委不用,可謂遇功臣薄矣,而獨以為得將將之道。謝康樂以江左新合之眾,抗符秦乘勝之師,逐北淝水,真一時後功也。而獨貶之,以為非善。唐太宗回建成幾敗之勢,乘老生輕進之,鋒擒之,霍邑似一對辛勝者,而獨譽之,以為奇兵,則其平日論議者如此。至於因唐儉以擊突厥,而不免當時死問之嫌,黜李責力以佐太子,而不免諂附武氏之禍,則其行事取捨者如此。夫由前而言,則料人為未工;由後而言,則審已為已拙。衛公,名臣也,信史稱其臨機果,料敵明,忠智根幹心,其果若是乎?不然,將有謂也。諸君讀其書,論其世,知其人矣。願究明之。

  遂無善將

  【新唐書】

  《吐蕃傳》:

  吐蕃入寇,帝既儒人,無遠略,見諸將數敗,乃傳諮近臣,求所以禦之之術。帝曰:「朕未始披甲履軍,往者滅高麓、百濟,比歲用師,中國騷然,朕至今悔之。今吐蕃內侵,盍為我謀?」中書舍人劉煒之等具對:須家給人足,可擊也。」或言賊儉黠不可與和,或言營田嚴守為便,惟中書侍郎薛元超謂,縱敵生患,不如料兵擊之。帝顧黃門侍郎來恒曰:「自李責力亡,遂無善將。」恒即言:「向洮河兵足以制敵,但諸將不用命,故無功。帝殊不悟,因罷議。

  注意將

  【西漢書】

  《陸賈傳》:

  賈謂陳平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則士豫附。士豫附,天下雖有變,則權不分。權不分,為社稷計,在兩君掌握耳。」

  伊周之將

  【識遺】

  伊呂,周公之將。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蓋兵家多尚詐力,絕人命以快貪殘,所以道家忌之。孫、吳、商、白、韓、彭輩,射戮族夷,且不終世。然伊呂周公,亦嘗為將,子孫有國,與商周等,則其用兵在救亂除害也。秦隋曹馬,南北五季,皆是遂其篡奪,卒不永祚。湯武漢唐有宋,例傳祚數百,亦其取天下為民除殘也。比可是兵非美事,用非得已,宜其為幽冥所忌。

  將門有將

  【史記】

  《任安傳》:

  安與田仁俱為衛將軍舍人。居門下,同心相愛。此二人家貧無錢用,以事將軍家監。家監使養惡齧馬,兩人同床臥。仁竊言曰:「不知人哉,家監也。」任安曰:「將軍尚不知人,何乃家監也。」衛將軍促此兩人過平陽主,主家令兩人與騎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斷席別坐。主家皆怪而惡之,莫敢呵。其後有詔,募擇衛將軍舍人以為郎。將軍取捨人中富給者,今具鞍馬、絳衣、玉、具劍,欲人奏之,會賢大夫少府趙禹來過衛將軍,將軍呼所舉舍人以示趙禹,禹以次問之,十餘人無一人習事有智略者。趙禹曰:「吾聞之,將門之下必有將。類傳曰: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子,視其所友。今有詔舉將軍舍人者,欲以觀將軍而能得賢者文武之士也。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無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綺繡耳,將奈之何?」於是趙禹悉召衛將軍舍人,間餘人以次問之,得田仁任安,曰:「獨此兩人可耳。餘無可用者。」衛將軍見此兩人貧,意不平。趙禹去,謂兩人曰:「各自具鞍馬、新絳衣。兩人對曰:家貧無用具也。」將軍怒曰:「今兩君家自為貧,何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於我者,何也?」將軍不得已,上籍以聞。有詔召見衛將軍舍人,此二人前見詔,問能略,相推第也。田仁對曰:提桴鼓,立軍門,使士大夫樂死戰鬥,仁不及任安。」任安對曰:「夫決嫌疑,定是非,辯治官,使百姓無怨心,安不及仁也。」武帝大笑曰:「善」。使任安護此軍,田仁護邊田,役於河上。此兩人立名天下。

  【南史】

  《王鎮惡傳》:

  宋武帝伐廣固,鎮惡時為臨灃令。人或薦之,武帝召與語,異焉,因留宿。旦謂諸佐曰:鎮惡,王猛孫,所謂將門有將。即以署前部賊曹。

  【野客叢書】

  田文曰: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其言起此。後曹植疏亦曰:相門有相,將門有將。南北史引處甚多,如李彪引諺曰:相門有相,將門有將,此皆兼二者言也。獨引一句者,如梁武帝曰:日柬可謂相門有相矣。宋武帝謂王鎮惡曰可謂將門有將,皆是祖田文之語爾,而續常談,獨推王訓、王鎮惡二事,以證將門有將,相門有相之所自,是又未知田文、曹植之所說。

  【北史】

  《楊玄感傳》:

  時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名,陰求將領。尚書段丈振以白帝,帝嘉之,謂曰:將門有將,故不虛也。

  【五代史】

  《後晉高祖紀》:

  天佑十二年,壯宗並有河北之地,開府於鄴梁,遣上將劉尋阝,以兵五萬營於莘。十三年二月,尋阝引兵突至清平,薄於城下。莊宗至。自甘陵兵未陣,多為尋阝所掩。帝領十餘騎,橫槊深入,東西馳突,無敢當者,卒全部五而旋。壯宗壯之,拊其背曰:「將門出將,言不謬爾。」因頒以器帛,複親為啖酥。當時以為異恩,由是知名。

  相門出將

  【鐵圍山叢談】

  魯公久位公台,亦患才難網羅者未盡善,常曰:相門出將,我閱人多矣。罔敢不力。

  山西出將

  【儒學警悟】

  周之農政,魯之禮樂,遂冠萬世。則山東出相,山西出將,何怪哉!

  【汪藻浮溪集】

  《畫繡堂記》:

  自古人物與山川相為輕重。崧岳生甫申,淇奧生衛公,山東出相,山西出將,此人物以山川而重也。

  【楊誠齋集】

  《兵論》雲:臣嘗受班固山西出將之說,以為隴西諸郡道近羌胡,民習戰備,故風聲氣俗,高尚武勇,此說得之。

  入相出將

  【唐新纂】

  李程狀頭及第,累曆清途,主文柄,出將入相,著《唐末國史補》。李固言,亦狀首及第,後出將入相,四子皆至郡牧。

  重侯累將

  【西漢書】

  《王商史丹傳》:

  《喜傳》贊曰:自宣元城哀,外戚興者,許史三王丁傳之家,皆重侯累將,窮貴極富,見其位矣,未見其人也。詳本傳。

  葬地出將

  【邵氏聞見錄】

  陳希夷為種明逸蔔葬地於豹林穀,不定穴,既葬希夷言地固佳,安穴稍近,後世當出名將。明逸無子,自其世衡,至今為將帥有聲。

  師少稱將

  【公羊傳】

  魯隱公五年秋,衛師入盛,曷為或言率師,或不言率師,將尊師眾,稱其率師,將尊師少稱將。何休窪:少者不滿一千五百人也。衛孫良夫伐廣嗇,咎如是也。

  不受命將

  【韓澗泉日記】

  荀卿子與臨武君論為將遇敵決戰,必行吾所明,無行吾所疑,凡慮事欲熟,而用財欲泰,將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殺而不可使處不完,可殺而不可使擊不勝,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

  真神將

  【五代史】

  後樑《寇彥卿傳》:

  彥卿,字俊臣,開封人也。身長八尺,隆准方面,語音如鐘,工騎射,好書史,善同太祖意,動作皆如旨。太祖賜以所乘愛馬一丈烏,及圍鳳翔,以彥卿為都排陣,使彥卿乘為馳突陣前。太祖目之曰:真神將也

  【金史】

  《蒲察世傑傳》:

  世傑為人多力,嘗披甲佩刀腰箭百支,持搶躍馬往來軍中,敵人見而異之曰:真神將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