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卷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六 制


  二置·制

  帝 制

  【事物紀原】

  劉勰《文心雕龍》曰:古者有命無制,《周禮》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其二曰命是也。

  《蘇氏演義》曰:制者,止也,禁也,斷也。言君上馭人,或制斷而行之,或禁制而止之。

  《漢書》雲:太后稱制,是也。

  【史記】

  《秦始皇本紀》:

  二十六年,令丞相禦史議帝號。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謹與博士議曰,秦皇最貴。臣等上尊號王為秦皇。命為制。」

  【漢制叢錄】

  自秦並天下令丞相禦史議帝號,丞相綰等因請「命」為「制」,「令」為「詔」。蔡邕言:制書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詔」,漢因之。「刑法志」,載文帝下令曰制詔禦史「云云,之類是也。鮑昱傳注《漢官儀》曰:凡制書皆璽封,尚書令重封,此漢制書之制也。又秦並天下,群臣上尊號,于時始有「制曰可」之言,漢制因之。蔡邕言:群臣有所奏,請尚書令奏之。下有司曰「制」,天子答之曰「可」。

  【蔡中郎獨斷】

  制書,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詔」,三公、赦令、贖令之屬是也。剌史太守相劾奏申、下土遷書文亦如之。其徵為九卿,若遷京師近宮,則言官具言姓名。其免若得罪無姓,凡制書有印,使符下遠近皆璽封。尚書令印重封,唯赦令、贖令、召三公詣朝堂受制書,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

  【北史】

  《周本紀》:

  靜帝大象二年二月乙丑,改制詔為天制,敦為天敕。

  【資治通鑒】

  唐則天天授元年,太后自名盟,改詔曰制。

  【唐會要】

  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立後、建嫡、封樹、藩屏、寵命、尊賢、臨軒、備禮、則用之。二曰制書。行大賞罰、授大官爵、厘革舊政、赦宥降恩,則用之矣。三曰慰勞制書。褒賢贊能、勸勉勤勞,則用之。四曰發日敕,謂禦畫發敕也。增減官員,廢置州縣,徵發兵馬、除免官爵,授六品已下官、處流已上罪,用庫物五百段。錢二百千,食祿五百石、奴婢二十人、馬五十疋、牛五十頭、羊五百口已上,則用之。五曰。敕旨,謂百司承旨,而程式奏事請施行者。六曰:論事敕書。慰諭公卿。誠約臣下,則用之。七曰:敕牒。隨事承旨不易舊典,則用之也。皆宣署申覆而施行焉。舊制冊書,詔敕總名曰詔。天授元年,避諱改詔曰制。凡下之通於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謂祭祀,支度國用,授六品已下官,斷流已下罪,及除免官當者,並為奏抄。二曰奏彈。謂禦史糾劾百司不法之事也。三曰露布。謂諸軍破賊,申尚書兵部而聞奏馬。四曰議。謂朝這疑事下公卿議理有異同奏而裁之。五曰表。六曰日狀,皆審署申覆而施行焉。覆奏畫可訖留門下省為案,更寫一通侍中注,制可印署,送尚書省施行者。又中書以黃白二麻為綸,命重輕之辨。開元三年十月,始用黃麻紙寫詔。上元三年二月,制敕並用黃麻紙。

  【唐書】

  百官志中書省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立皇后,皇太子,封諸王,臨軒冊命則用之。二曰制書。大賞罰,赦宥慮囚,大除授,則用之。三曰尉勞制書。褒勉贊勞則用之。四曰發教。廢置州縣,增減官吏,發兵,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下官則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請施行則用之。六曰:論事敕書。戒約臣下則用之。七曰敕牒。隨事承制不易於舊則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後行焉。門下省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鈔,以度支國用,授六品以下官、斷流以下罪及除免官用之。二曰奏彈,三曰露布。四曰議。五曰表。六曰狀。自露布以上,乃審其餘,覆奏畫制,可以授尚書省。太宗謂王曰: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神龍元年九月一日,敕門下及都省曰別錄敕目三日一進。尚書省,幾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二曰敕,三曰冊,天子用之。四曰令,皇太子用之。五曰教,親王公主用之。六曰符,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於鄉,之達上,其制有六:一曰衣,二曰狀,三曰箋,四曰啟,五曰辭,六曰牒。諸司相質,其制有三:一曰關,二曰剌,三曰移。幾授內外百司之事,皆印其發日為程,一曰受,二曰報,諸司計奏達京師,以事大小多少為之節。凡符移關牒,必遣於省部,乃下天下。大事不決者,皆上尚書省,凡制敕計奏之數,省符告宣之節,歲終為斷。

  【唐六典】

  冊書用簡,制書發日。敕用黃麻紙,敕旨論事敕,敕錄用黃藤紙,書用竭。貞觀中,十一年。始用黃紙寫敕制。上元三年,詔尚書省,頒下諸司州縣,並用黃紙。閏三月二十日詔。

  【翰林志】

  凡赦書德音,立後建儲,行大誅討,拜免三公宰相,命將制書,並白麻。一雲藤紙。雙日起草,只日宣,鄭綱奏故事惟封王命相用白麻。唐初將相官告,用銷金箋及金鳳紙書之,餘皆魚箋花箋。凡賜予徵召、宣索、處分曰詔,用白麻紙。慰撫軍旅曰書,用黃麻紙。薦告詞文,用青藤紙朱書。謂之青詞。宰相及使相告,用色背綾金花紙。節度使用白背綾金花紙,命婦金花羅紙。吐蕃及贊普書別錄,用金花五色綾紙。吐蕃宰相已下書,用五色麻紙。南詔及清平宮書,用黃麻紙。元和八年八月壬寅,吏部定官告紙軸之色物。開元十六年。置學士院,專掌內命,凡拜免將相,號令征伐,皆用白麻。中書所出,獨得用黃麻。其白麻皆在翰林院。

  【宋史】

  凡命令之禮有七:曰冊書,立後妃,封親王,皇太子,大長公主,拜三師、三公、三省,長官,則用之。曰制書,處分軍國大事,頒赦宥德音,命尚書、左右僕射、開府儀『同三』司、節度使,凡告庭除授,則用之。曰誥命,應文武官遷改職秩,內外命婦除授,及封敘贈典應命詞,則用之。曰詔書,賜待制、大鄉監中、大夫、觀察使以上則用之。曰敕書,賜少卿監中、散大夫、防禦使以下,則用之。曰禦禮,佈告登封郊祀宗祀及大號令則用之。曰敕,賜及戒勵百官,曉諭軍民,則用之。皆承制畫旨以授門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為底。

  【雲谷雜紀】

  詔制首以門下二宇,門下省甯管詔令,令詔制之首必冠以門下二字,此制蓋自唐已然。傅亮修張于房廟教首曰紀綱,唐呂延濟注雲:紀綱,為主簿之司,教皆主簿宣之故先呼之。亦猶今出制首言門下是也。

  【珊瑚鉤詩話】

  帝王之言,出法度以制人者,謂之制。

  【朝野類要】

  但是聖旨文字皆為制書。

  【江少虞類苑】

  制書不可稱德音,本朝之制凡霈宥大赦、曲赦、德音三種,自分等差,宗袞言德音非可名,制書乃臣下奉行制書之名,天子自謂。德音非也。余按《唐常袞集》,赦令一門總謂之德音,蓋得之矣。

  【淮南子】

  唐虞有制令而無刑罰。注制令煥乎其有文章也。

  【文中子】

  《周公篇》:

  賈瓊問讀書之義,子曰:「天子之義,列乎制範者有四:曰制,曰詔,曰志,曰策。注制,命也,秦改命為制,漢因之也。帝者之制,恢恢乎其無所不容,其有大制,制天下而不割乎,其上湛然,其下恬然。天下之危,與天下安之。天下之失,與天下正之。千變萬化,吾常守中焉。其卓為不可動乎?其感而無不通乎?此之謂帝制矣。注:言二帝之典,三王之誥、兩漢之志,皆同制矣。子曰:達制命之道,其知王公之所為乎?其得變化之心乎?注:已形於外,則心可知矣。賈瓊曰:兩漢有制志,何也?」子曰:「制其盡美於恤人乎?注:漢七主,本以尤民而作制。帝制衰而天下言利矣。」注續書所以救比失色。薛生曰:「和殤之後,帝制絕矣。元經何以不興乎?」子曰:「君子之于帝制,並心一氣以待也,傾耳以聽,拭目而視,故假之以歲時。桓靈之際,帝制遂亡矣,文明之際,魏制其未成乎?」注:以待其復興也。太后稱制

  【西漢書】

  《高後紀》:

  臨朝稱制,師古曰:「天子之言一曰制書,二曰詔書。制書者,謂其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稱。今呂太后臨朝行天子事,斷決萬機故稱制詔。

  【史記】

  《齊悼惠王世家》:

  孝惠帝崩,呂太后稱制天下,事皆決于高後。

  【東漢書】

  永元十四年夏,陰後廢,立鄧貴人為皇后。元興元年,帝崩。長子平原王有疾,而諸皇子夭沒,前後十數。後生者輒隱秘養於人間,殤帝生始百日,後乃迎立之,尊後為皇太后。太后臨朝,及殤帝崩,太后定策立安帝,猶臨朝政。

  【兩漢蒙求】

  《和熹鄧皇后傅》:

  論曰:鄧後稱制終身,號自出,術謝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義,至使嗣主側目,斂衽於虛器,直往懷懣,懸書于象魏。借之儀者,殆其惑哉?然而建光之後,王柄有歸,遂乃名賢戮辱,使孽黨進哀釋之未茲焉。有徵故知持權引謗所幸者非已焦心恤患,自強者唯國,是以班母。一說闔門辭事,愛侄微愆髯剔,謝罪將杜根逢,誅未值其誠乎?

  【通鑒綱目】

  宋元徽四年,魏承明元年,魏太后馮氏弑其主,私複稱制。唐中宗嗣聖三年,太后歸政于豫,王旦尋複稱制。太后詔複政事于皇帝,睿宗知太后非誠心,奉表固讓。太后複臨朝稱制。

  【資治通鑒】

  唐穆宗長慶四年春正月庚午,上疾複作。壬申大漸,命太子監國宦官欲請郭太后臨朝稱制。太后曰:「昔武后稱制,幾危社稷。我家世守忠義,非武氏之比也。太子雖少,但得賢宰相輔之。卿輩勿預朝政,何患國家不安,自古豈有女子為天下主而能致唐虞之理乎?」取制書手裂之,太后兄太常郭釗聞有是議,密上箋曰:「若果徇其請,臣請先帥諸子納官爵,歸田裡。」太后泣曰:「祖考之慶鐘于吾兄」。是夕上崩於寢殿。

  【鐵圍山叢談】

  魯公在北門為承旨,既草哲廟。元符末命於是太上從端邸始即大位,逐有垂簾之舉。時欽聖,憲肅向後命禦藥院內侍黃經臣傳旨曰:「嗣君己長,本不應垂簾。以皇帝聖孝宮中累日拜請,泣涕不已,今姑循聖意。才俟國事稍定,則當還政,必不敢上同章。憲明齊與宣仁聖烈二後終身稱制,鄉可依此草詔,明示天下。」當是時,魯公既唯命即書所被旨,載諸學士院及家集,是後雖同聽斷曾不半歲。永泰靈駕猶未發,引即還,就東朝之養矣。外廷或濤張,且不知欽聖盛德之本旨如此。

  【宋史】

  《章獻太后傅》:

  太后遺誥:尊楊淑妃為皇太后,居宮中與皇帝同議軍國事。闔門趣,百僚賀,禦史中丞蔡齊目台吏母追班,乃入白執政曰:「上春秋長習知天下情偽,今始親政事,豈宜使女後相繼稱制乎?」乃詔刪去遺誥「同儀軍國」事,語第存後號,奉緡錢二萬助湯沐。後名其所居宮曰「保慶皇太后」。

  【元史】

  《太宗紀》:

  壬寅春,六皇后乃馬真氏始稱制。

  草制

  【舊唐書】

  憲宗紀元和八年九月,以前朔方靈鹽節度使王為右衛將軍,凡將相出入翰林草制,謂之白麻。至責罷中書草制,因為例也。

  《崔群傳》崔群為湖南觀都團練,使穆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召見別殿,謂群曰:「我升儲位,知卿為羽翼。」群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頃者授陛下淮西節度使,臣奉命草制,且曰能辨南陽之牘,允符東海之貴。若不知先帝深旨,臣豈敢輕言?」數日拜禦史中丞,泱旬授檢校兵部尚書。

  《武元衡傅》。元衡從弟儒衡為諫議大夫,知制誥,氣岸高雅,論事有風彩群邪惡之。尤為宰相今狐楚所忌。元和末年,垂將大用楚,畏其明俊,欲以計沮之,以離其寵。有狄兼誤者,梁公仁傑之後,時為襄陽從事。楚乃自草制詞,召狄兼謨為拾遺曰:「朕聽政餘暇,躬覽國書,知奸臣擅權之由,見母后竊位之事。我國家神器大寶將遂傳于他人,洪惟昊穹降鑒,儲祉誕」生仁傑保佑中宗,使絕維更張明辟,乃複宜福胄胤。與國無窮,及兼謨制出,儒衡泣訴於御前,言曾祖平一在天后朝辭榮終老。當時不以為累,憲宗再三撫慰之。自是薄楚為人。

  【新唐書】

  《令狐楚列傳》:

  楚為翰林學士,進中書舍人,方伐蔡久未下。議者多欲罷兵,帝獨與裴度不肯赦。元和十二年,度以宰相領彰議節度使。楚草制其辭有所不合,度得其情。時宰相李逢吉與楚善,皆不助度,故帝罷逢吉,停楚學士,但為中書舍人。俄出為華州刺史,後他學士比比宣事不切旨,帝抵其草,思楚之才。

  【吹劍錄】

  裴度往淮西督戰,恐翰林學士令狐楚沮軍事,乃請改制書數字。且言楚草制失辭,罷之。

  【續世說】

  封敖為中書舍人,草賜陣傷邊將詔。警句雲:傷居爾體,痛在朕躬。武宗賜之宮錦,封李德裕為衛國公,守太尉。制雲:遏橫議於風波,定奇謀於掌握,逆鎮盜兵壺關晝鎖,造膝嘉話,開懷靜思,意皆我同,言不他惑。制出,敖往慶之。德裕口誦此數句,撫敖曰:「陸生有言,所恨文不迨意。如卿此語,秉筆者不易措言。」座中解其玉帶以遺敖,深禮重之。

  【唐書】

  大中年間,白敏中為荊南節度使。高琚試大理評事,為敏中掌書記,尋入拜右拾遺。間一歲充翰林學士,草敏中加太子太傅制,乃賀敏中狀雲:去年草檄,猶依劉表之門,今日揮毫,獲敘周公之德。時人以為盛事。

  【資治通鑒】

  唐宣宗大中二年,中書舍人崔嘏坐草李德裕制,不盡言其罪,已醜貶瑞州剌史。唐懿宗鹹通十一年,翰林學士承旨鄭畋草劉瞻罷相制辭曰:安數畝之居,仍非已有。卻四方之賂,惟畏人知。路岩謂畋曰:「侍郎乃表薦劉相也。」坐貶梧州刺史。

  【唐語林】

  韓十八初貶之制席十八,舍人為之詞曰:早登科第,亦有聲名。席以無令,子弟豈有病陰毒傷寒而與不潔吃耶?」韓曰:「席十八契大遲人。」問曰:「何也?」曰:「出語不是。」當蓋忿其責詞雲,亦有聲名耳。

  【太平廣記】

  蘇廷聰悟過人,日誦數千言。雖記覽如神,而父環訓勵嚴至。常令衣青布襦伏於床下,出其脛受。楚及壯而文學該博冠于一時,性疏俊嗜酒。及玄宗既平內難將欲草制書,甚難其人,顧謂環曰:「誰可為詔試為思之?」環曰:「臣不知其他。臣男廷甚敏捷可備指使,然嗜酒,倖免沾醉,足以了其事。」玄宗遽命召來,至時宿酲未解,粗備拜舞尚醉嘔殿下,命中人扶臥於御前。玄宗親為舉衾以覆之,既醒,授簡筆立成,才藻縱橫,詞理典瞻。玄宗大喜撫其背曰:「知子莫若父。有如此邪?」由是器重,已注意於大用矣。

  【儒學警悟】

  《明皇雜錄》:

  上相蘇廷命當直中書舍人蕭蒿草制,嫌其不工,因詭謂曰:「國之環,廷其父名也。撤帳中屏風,賜嵩坐,使就改定。久之乃成,仍不精密。志曰:「蕭嵩虛有其表耳。」又嘗欲相張齊丘,夜問直宿為誰,知其為中書侍郎韋沆,即召入寢殿謂曰:「朕欲命相,記其人而忘其名,今為侯伯。」沆曰:「豈張齊丘耶?」即命草詔,仍令宮人持獨,沆跪禦榻前,援毫而成。又《唐會要》:

  則天嘗引中書舍人陸余慶入,令草詔。除慶回,惑至晚,意不能裁一詞。按此三事,皆於榻前受旨,蓋此時代言未歸。北門所召者,中書舍人,中書侍郎也。其後唐末一事,憲宗時李吉甫除中書侍郎平章事,與裴相同直草吉父制。吉甫草武元衡制,垂簾揮翰,兩不相知。書制之後,乃相慶賀禮絕之。敬生於座上,則又在院中,豈唐初時亟對禦草,定不以歸院乎?又文彥博對仁宗曰:「唐給事中袁高不草廬杞制,近富弼亦封還詞頭。」上乃改命舍人草制。

  【樂史廣卓異記】

  按五代《晉書》:

  范質為翰林學士,時戎王將圖南冠。少帝征外諸侯用兵,因是觀其進退,以去留之。八月一日,有制命一十五將,以北京留守劉充為行營都統等。是夜質直金門,帝以制多,令召別學士共草。公奏曰:「今或夜開禁閟恐漏泄機密。臣之罪也。不若臣獨草,遲明已封進訖,付外丞相于暗中覽制鹹異之曰:「昔草五王制者,傳作美談。今範公獨草十五將麻制,真大手筆也」。質周太祖朝拜相。

  【容齋四筆】

  宰相拜罷,恩典重輕詞臣受旨者,得以高下其手。李文正公,太平興國八年以工部尚書為集賢史館相。端拱元年,為布衣翟馬周所訟。太宗召學士賈黃中草制,罷為右僕射,令詔書切責黃中。言僕射百療師長,今自工部尚書拜,乃為殊遷。非黜責之義。若以均勞逸為辭斯,為得體。上然之其詞,雲端揆崇資非賢,不授素高問望久展,謨獻謙和,秉君子之風。純懿擅吉人之美,輟從三事總彼六卿用資鎮俗之清規式,表尊賢之茂典。其美如此。淳化二年,複歸舊廳。四年又罷優,加左僕射。學士張洎言近者霖霪百餘日,職在燮和陰陽不能決意,引退僕射之重,右減于左位。望不侔因而授之,何以示勸。上批洎奏尾止,令罷守本官。洎遂草制峻詆腦詞雲:燮和陰陽輔於天地,此宰相之任也。苟或依違在位,啟沃無聞,雖居廊廟之崇,莫著彌綸之效。宜敷明旨用罷鼎,司自處機,衡曾無規畫擁化源而滋。久孤物望以何深,俾長中台尚為優渥,可依前尚書右僕射罷知政事。曆考前後制,麻只言可某官,其雲:罷知政事者,自創增之也。

  《國史傳》雲:厚善之自,及罷,自草制乃如此。紹興二十九年,沈該罷制學士。周麟之於結句後添入,可罷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蓋用此雲。

  【江南餘載】

  嘗論李丞相以老而為愈駁,每下朝使童子誦詩以賓戲之。張洎與錢若水俱直。太宗認開滋福殿,召二人使草制詞。加左僕射班,宜有優美之辭。洎輒前數唐以來十餘名相皆有德望,鎮服天下,故自右加左,今以此待,非公議所允。若水欲進解之,洎當帝前以笏排。若水曰:「陛下熟知矣。」明日洎進制,草有雲:黃樞重地難委於具臣,蒼昊景靈懼於大譴。太宗竟從:洎意,止右僕射歸班。

  【江少虞類苑】

  景德初,北戎請盟,欲撰答書。久亡體制,時趙文定安仁為學士,獨記太祖朝書禮規式,詔撰之及修請盟好之制,深體輕重朝論美之。或禁直垂簾人靜之際,則有中使忽降,持禦詩,宣令屬和,則必尋拜謝狀。後信宿方和進,如聲韻奇險,難以賡載者,必拜章瀝懇。陣述寡和之意,優詔多免焉。每錫賜謝恩奏狀,必當直學士草,或郊禮行慶,制命填委,必聚廳以分草之。其餘書詔辭祝,頃刻之間,雖繽紛而至,必獨當。或數直有不草一詞者,自可探金貝士往誥研窮理體,以備顧問焉。

  【趙善自警編】

  真宗既疾甚殆,不復知事。李迪丁謂同作相,內侍雷允恭傳宣中書,欲以林特為樞密副使。迪不可曰;「除兩府須面奉聖旨。」翌日爭之,上前聲色俱厲,謂辭屈俯首鞠躬而已。二相皆以郡罷。允恭傳宣以中書闕人,權留謂發遣,謂來日奏事,上亦無語。退過學士院問吏:「今日學士誰直?」曰:「劉學士筠。」謂呼筠出傳旨,令謂複相可草麻。筠曰;「命相必面得旨。果爾今日必有宣召麻,乃可為也。」謂無如之何,他日再奏事,複退過學士院。問誰直,曰:錢學士惟演,謂複以聖旨語之。惟演即從命,既複相,乃逐李公及其當正人為之一空。將草李公責詞,時宋宣獻知制誥,當直請其罪名。謂曰:「春秋無將,漢法不道。皆其事也。宋不得已從之。」詞既上,謂猶嫌其不切,多所改定,及謂貶朱崖宋猶掌詞命,即為之詞曰:無將之戒,深著于魯經,不道之誅。難逃於漢法,天下快之。

  【能改齋漫錄】

  仁宗朝胡宿武平知制誥,封還楊懷敏詞頭,上問宰相故事。文彥博對曰:「唐給事中袁高不草廬杞制,然則唐典故給事中亦草制耶?」故成袁高之志雲。

  【石林燕語】

  神宗欲用叔為中丞,不以為嫌,乃召蘇子容就。曾魯公第草制中雲:「惟爾一門公卿,三朝侍從久欲登於近用,尚有避於當途。況朕方以至公待人不疑群下,豈以兄弟之微事而廢朝廷之擢,才矧在仁祖之時,已革親嫌之制,臺端之拜無以易,卿著上意也。」

  【四六談塵】

  紹興曲赦福建,本翟公巽為承旨當制,參入疊綦叔厚直院當制遂用其文。其曰:朕臨朝不怡,視古太息者是也。綦叔厚草蜀將制曰:乙失秦川之險,敢言蜀道之難。辛炳為中司遽作彈文曰:川未失也。綦自辨其語。上曰:朕知之矣。卿所言者,我能往冠亦能往。先公除翰苑,以祖諱辭,有旨銜內權不系三字,先公以不帶三字,止同職名不可赴院供職。又固辭,除述古制雲:玉帳談兵已興嗟於見晚,金鑾草制。茲無恨于同時,張達明微行,餘相罷節換觀。文吏房請詞,程伯起舍人當制,問於先公,先公雲:「念雖經武之雄,終匪隆儒之體。吳丞相元忠宣和間,當外製作種師中制雲:系出終南處士之後,世有山西良將之規。康平仲執權在楊州,嘗當宗開封制以舉,似雲想望夷門未泯忽忽之佳氣,顧瞻淮甸安能鬱鬱而久居。

  【漁隱叢話】

  韓去非草故相義,陽公起複製雲:眷予次輔方宅大憂為言者,今貼麻陳改雲。方服私艱說者,又以為語忌。王初寮草鄭華陽持余服麻雲:矧君臣相與之際當諒,乃心顧忠孝兩全之難,重違所請。熙甯間鄭潤甫作邢妃制雲:周南之詠卷耳。無險波私謁之心,齊詩之美雞鳴。有警戒相成之道,後王荊公退居金陵,屢用之。孫巨源作除太尉制雲,秦官太尉,漢代上公,語典而重。王荊公拜相麻亦世所稱工,然腦詞乃雲若礪與舟。世莫先於汝作,有袞及誘人久停於公歸。或以為先後失倫王。初寮作宣德門成,賞功制雲閣道穹隆,兩觀搴翔於霄漢,闕庭煥麗。十戶開闔于陰陽,時謂工則工矣。但喚下句不來。

  【邵氏聞見錄】

  王荊公初未有以罪申公也,會神宗語執政呂公著嘗言韓琦乞罷,青苗錢數為執事者,所沮將興晉陽之甲,以誅君側之惡。荊公因用此為申公罪,除侍讀學士,知穎州。宋次道當制辭,荊公使之明著其罪,諫相陽叔以為不可。次道但敷奏失實,援據非宜荊公怒,自改之曰:「比大臣之抗章,因便殿之興對。輒誣方鎮有除惡之謀,深駭子聞無事理之實。申公素謹密,實無此言。」或雲孫覺萃老嘗為上言:「今藩鎮大臣,如此論列而遭挫折,若當唐末五代之際,必有興晉陽之甲。以除君側之惡者矣。上已忘其人因記美須,誤以為申公也。

  【舊聞證誤】

  王安石薦李定陳襄,彈之未行間,除禦史宋。次道李大臨蘇子容不草制,封還之,其後攝官修起居,章衡行下。賢不肖於此可見。韓編器之語錄。按李資深制,乃直舍人院。蔡仲遠行之,王日嚴為少,蓬權直禁林。秦會之加恩,取熊叔雅啟一聯入制,詞中雲:大風動地,不移存趙之心。白刃在前,獨舊安劉之略。翊日即除禮部侍郎,按中興玉堂制草,此紹興二十年五月,秦會之提舉玉牒,進高宗中興聖統,加恩制也。時日嚴以右史直北扉,實當此制。二十一年四月,在日嚴乃遷儀曹貳卿仲言亦誤。

  【王公四六話】

  神宗首用富鄭公作上相,以司空侍中為昭文館大學士也。制乃翰林學士鄭毅夫所草,末雲:上理乎天工,則日月星辰以之順。下遂乎物宜,則山川草木以之蕃。近則諸夏仰德以承流,達則四夷傾心傾心,一作聞風。而待命。毅夫自負此文敏贍,因為詩曰:中使傅宣內翰家,君王令草侍中麻。紫泥金印封題了,燭才燒一寸花。元祐中,司馬溫公作相除左僕射,時學士鄭溫伯行制,其末曰:上寅亮於天工,則陰陽風兩以之順。下鹹遂乎物理,則山川草木以之靈。內阜安於兆民,外鎮撫於四裔。此二白麻特相類。人謂非二公不能稱此大訓也。

  【悅生隨抄】

  神宗初召鄭獬夕對內東門,命草吳奎知青州。及張方平趙參政事三制,賜雙燭送歸舍人院。外廷無知者,遂拜翰林學士。鄭擲傅。

  【春渚紀聞】

  元符間,宗室有以妾為妻者,因罷開府儀同三司。及大宗正職事,蔡元長行詞曰:既上大宗之印,複捐開府之儀。章申公謂魯子宣曰:「此語與手持金骨之朵,身坐銀交之椅,何異?」魯複顧申公曰:「頃時記得有行侍御史詞頭雲:爰遷侍禦之史,不記得是誰。」申公顧許沖元曰:「此是侍郎,向日亂道,魯時為樞密。許為黃門也。」

  【澠水燕譚鑲】

  劉原父文章敏贍,嘗直舍人院。一日追封皇公主九人,方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製成,文辭典麗,各得其體,真天才也。歐陽文忠公聞而歎曰:昔王勃一日草五王策,未足尚也。」

  【清波雜誌】

  故事鎖學士院有四制,則並命學士分草,謂之雙鎖。劉原父立馬而草九制,人固已服其敏。鄭溫伯馬內相,當元豐末,建儲親王,及內外將相進恩。一夕獨草制二十二道,益敏而工,其有腹槁邪!

  【續通長編】

  宋哲宗紹聖二年,侍御史翟思,言昨日嘗疏錢勰批答鄭雍詔書,有群邪共攻之語。又聞卻作群邪交攻,意有未盡。須至再陳,恭惟陛下,以武王之孝,繼志述事,以大舜之知,任賢去邪!朝廷清明,天下欣慶,今勰乃以臣等忝任風憲,指為群邪!則未知勰之處心積慮,仰視陛下為何如主也。伏望聖慈詳酌盡理施行。左正言劉拯言:伏睹士論籍籍,謂翰林學士錢勰,撰賜尚書右丞,鄭雍詔有弗容群枉,規欲動搖。朕察其厚,誣力加明辨之語。蓋指去年臣等。嘗彈奏雍,反覆不忠也。按勰處代言之職,其遣辭命雖出於勰傳之天下,載之後世,乃陛下言也。若臣等彈奏雍,果出厚誣,則朝廷耳目之任,豈容群枉竅。乞賜譴斥,以示天下,若臣等彈奏,苟非誣罔。則勰之代言不實,意在朋比,妄假陛下之語,以扇惑朝廷,亦乞詳察施行。遂詔錢勰落職,守本官池州,仍放謝辭。初元祐間,章罷知樞密,出知汝州,勰草制詞有雲:怏怏非少主之臣,悻悻無大臣之節。及入相,勰知開封,殊反側。已而擢翰林學士乃安,曾布數毀勰於上,前上未聽也。於是蔡卞與黃履同在經筵,為履誦弗容群枉幾欲動搖等,語履問何故?卞曰:「似近時答詔,不知誰為之。」亟令學士院檢呈,乃知勰所作。履等遂相繼論列雍。既罷政勰亦貶絀,而卞即為右丞。勰得罪初非意也。

  【紹熙儀真志】

  吳敏,字元忠,妙齡秀髮。政和初,上癢釋褐,授浙東學事司幹官,後遷給事中,以言事落職,退居惟揚。遂歸白沙,數年不以一事幹人。宣和五年,複召還,舊物兼直禁林,制詞溫厚,人多誦之。蔡京罷相,麻雲再圖揆路之崇本,予德意三告師臣之老,乃爾令名河北德音雲。桑麻千里皆祖宗涵養之休。忠義百年,亦父老訓誨之德。

  【墨莊漫錄】

  陳恭公執中,素不喜歐陽文忠公。其知陳州時,公自穎移南京,過陳拒而不見。後公還朝作學士,陳為首相。公遂不造其門。已而陳出,知毫州,尋罷使相換觀文。公當草制,自謂必不得好詞。及制出詞甚美。至雲杜門卻掃,善避權勢,而免嫌處事執心不為毀譽,而更守陳大驚。喜曰:「使與我相知深者,不能道此。此得我之實也!。」手錄一本寄門下客李師中曰:「吾恨不早識此人。」

  【饔牖閑評】

  蘇東坡任翰林學士日,作除範純仁右僕射制雲:得臣奉已而不在民,若以左氏傳考之乃,為呂臣非楚得臣也。蘇東坡作呂公是除司徒制雲,仁莫大於求舊,且人惟求舊。恐非仁字,殆傅寫之誤耳。

  【王明清揮塵後錄】

  靖康中,東坡先生追複元職時,汪彥章在掖垣,偶不當制。舍人不學而思,彥章戲曰:「公無草草渠家焚。」黃舍人慚而怨之。又一日,當草一制,將畢矣,偶思結尾下來。省中來催促不容緩,愈牽窘搜思甚久。院吏倉卒啟曰:「第雲服我休命,往其欽哉!可矣。」舍人然而用之。

  【曲洧舊聞】

  陸宣公翰林集載。建中中,宰相拜免,往往數人合為一制,蓋唐故事也。國朝建隆初,除相猶循此體。近世難侍從官亦不然,唯庶官並命則或數人合為一制。又制詞率用字數多寡為輕重,官愈尊,則詞愈多。且必過為稱譽,返類啟事稱宰輔必曰「伊周,」儒學議論之臣必曰「董賈」,將帥必曰「方呂」,牧守必日「龔黃」,至拜宰相麻詞姓名之下,率以五字為句,循習如此,竟不知起於何人。程致道為中書舍人嘗論之。呂惠鄉之謫也,詞頭始下,劉貢父當草制,東坡呼曰:「貢父平生作創子,今日才斬人也。」貢父引疾,謁急而出,東坡一揮而就,不日傳都下,紙為之貴。暨紹聖初牽複知江甯府惠卿所作到任謝表,句句論辨,惟至發其私書,則雲自省于已,莫知其端。當時讀者無不失笑。又自敘雲顧惟妄論,何禪當日之朝廷,徒使煩言。有黷在天之君父或曰:「觀此一聯,其用心如此,使其得志,必殺二蘇無疑矣」。蓋當時台諫論列多子由章疏,而謫辭東坡當筆故也。

  【浩然齋雅談】

  建炎末,柔福帝姬自北歸,朝廷封為福國長公主。下降駙馬都尉高世榮、汪浮溪當制,雲趙城方急,魯元法困於面。馳江左復興,益壽宜充於禁臠可謂善用事。

  【悅生隨抄】

  秦會之丞相卒,魏道弼作參政委任,頗專且大拜矣。翰苑欲先作白麻,又不能辨假手于士人,陳豐豐以其姓,魏遂以晉絳,和戎對鄭公論諫。久之,道弼出典藩而沈守約萬俟,元忠並拜左右揆,翰苑者蒼猝取豐所作制,以與沈公而忘易晉絳公之語實錄例,載拜相麻。予在史院,欲刪此一聯,會去國不果。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孝宗將勤,周益公自右揆轉首台,而留仲至以參預。爰立時,李景山獻以鎖闥直禁林,並草二制,而於益公制中多所訓飭,至有患失容身之語。益公不自安,三上章力辭。又四章求去其辭,免第二紮子,有中外臣庶明知兩相制書,抑揚不同,在於人情。甯免觀望,蓋指此也。奏入上召景山入對,令貼麻改定。又親批其奏雲:朕登庸元輔委任尤深遽上,詞章實難從允,既命載之,答詔益公複言所訓飭,乃與蔣蒂所草。洪適制並同恐是一時遣詞循用前例。蔣子禮草洪景伯右僕射制略雲,母獨阿於親舊,期公選于賢能。母朋比以徇私,母依違而患失,母取充位必既厥心,母思容身必任其責。景伯坐此隨即被劾,居位僅七十日而去。後兩月,子禮自中書舍人除簽書樞密院事。因以非才求去,會鬍子遠侍禦入對。及景山事上曰:「朕何嘗令如此措辭。」遂批出李獻與郡明日將上乞除職名,上不許,景山既去,乃以倪正父著作兼翰林權直。而尤延之侍郎兼直學士院,尢延之益公所引也。二月光宗受禪,三月遺補二公並罷,而黃牧仲謙自監察禦史除左司諫牧仲論事不合,指四月罷去。而謝昌國諤自諫長遷中司何自然,自權兵部侍郎除右諫議大夫,鬍子遠自南榻真除兵部侍郎,自然本益公所厚。為司業二年不遷,殊怏怏仲至既執政,白用為祭酒,故德之。於是自然攻益公,益公求去,再請而遂罷。故益公第二狀中,有右揆賢德中外具瞻之語,蓋謂是也。初罷除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昌國,以不論列之故,改權工部尚書。而范子由處義自新,知除州,除殿中侍御史,益公方懇辭。除職典藩之命,自然又論之處義,亦助其說。五月九日,內批免朝辭在外宮觀。六月延之,罷去,昌國亦以親學士出守泉州,黃擇掄自太府寺丞,除右正言,七月景山複入為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躍年進本曹尚書,三年春真拜學士,五年七月,趙子直以定策功拜樞密使。景山草麻有大慰,本兵柄之語,子直以為侮已,禦之。八月轉景山學士,承旨黃子由時以左史暫兼鎖闥駁之,乃除實文閣學士,知婺州。蓋景山兩在禁林,皆由草制而去位。自是不復起矣。

  【宋史】

  張閣為翰林學士,嘗夜盛寒草制槁進帝,猶坐賞其警敏,賜詩以為寵。

  《倪思傳》。光宗即位時,思為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故事。行三制並宣學士,上欲試思能,一夕命並草除公師四制,訓詞精敏,在廷誦歎。史彌遠拜相,請改麻制,用昆命,元龜語倪思歡曰:「董賢為大司馬,冊文有允。執厥中一言蕭鹹以為堯禪舜之文。長老見之莫不心懼,今制詞所引,此舜禹揖遜也。天下有如蕭鹹者,讀之得不大駭乎??乃上省牘請帖改麻制。

  【類說】

  曾布坐市,易事謫守饒州。舍人許將當制,頗多斥詞,往見曾曰:「始欲繳詞文忠之釁隙,如此不過同貶耳。於公無益也。然其中語言頗經改易,公他日當自知。」曾曰「昔晏元獻當國,宋子京在翰林,旦夕親密。中秋赴公宴,出妓賦。翌日罷相。宋草詞頗極醜詆,揮毫之際,余醒尚在。此事由來久矣。何足校耶?」許憮然而去。

  【能改齋漫錄】

  楊文公億有重名,嘗因草制。為執政者多所塗竄,楊甚不平。因取槁本上塗抹處,以濃墨傅之。就加為鞋底樣,題其旁曰:「世業楊家鞋底」。人或問其意,曰:「此是踏別人腳跡。」當時傳以為笑爾。後舍人草制,被黜抹者,則相謔曰:「又遭鞋底。」

  【東原錄】

  舊說草制誥,每為宰相圖,卻令改謂之吃鞋底。

  【四朝聞見錄】

  陳東歐陽澈,先贈朝奉郎秘聞修撰。建炎初政論事指摘,上躬貶議大臣,蓋宣政以來所未有也。大臣惡其訐已,陰風上用手批,置二子極刑,予嘗得東將臨刑家信手跡。時猶在神霄宮,墨行整整,區處家事皆有條理。自知頃即受戮。略無慘戚戰慄之態,蓋東漢人物也。上大悔悟,贈東諫議,澈延閣,賜田以旌其後。且下詔自責,時大臣蓋黃潛善汪伯彥潛,善已先死,伯彥猶在。竹西王公代方西掖,會上追贈東澈,遂因極論二人不學無術,恥過遂非,使人主蒙拒諫之謗,朝廷汙殺士之名。此而不誅何以為政?若潛善魂魄有知,猶思延頸就戮,而伯彥軀幹固在,不識何施面目。伯彥遂落職,潛善永不追複,王遂草贈東澈詞,及伯彥落職制,其略曰:「古之人顧為良臣,不願為忠臣。用出處云云惟爾東爾澈其殆有意于忠臣乎?雖然爾不失為忠,而天下後世顧謂朕何如主也。八年於茲,一食三歎,通階美職,豈足為恩。以塞予哀以彰予過,使天下後世考古之飾,非拒諫之。主殆不如是,伯彥制曰:朕痛念建炎之初,政實虧從諫之令,名俯仰八年寤寐。永歎比下,責躬之詔,敢為歸咎之文。而論者謂汝專宥密之司,實任仰成之寄。汝言、汝聽、汝弼、汝從,宜思廣朕之聰明,何恤庶人之議政,使人主蒙拒諫之謗,而朝廷汙殺士之名。仰視君親,何施面目,朕覽人言而惕若撫往事,以何追罪固在於朕躬。誼難寬於爾責,蓋東澈書顓攻黃汪為黃汪者,正當上震怒未解,宜扣頭請免二子。上儻不從以去,為期則二子必不至東市矣。當時諫臣亦有不容,不與黃汪分其責者,王公本以三舍法為大比第二人,公應舉時已罷詞賦,故士不複習駢儷,崇觀雖設詞學,所以救罷詞賦之失,而公已不復業此。故力辭玉堂表雲:臣幻值朝廷以王氏父子義學取士,汩沒心術耗敝精神,晚而知悔。始從師友妄意窮經其於雕鐫,緝綴之文未嘗經意。惟自昔國朝外制,初無定體,故臣得直以陛下。德意志慮著之訓詞,求之近俗,固已非是。若夫內制之謹嚴不容,率意而有作帖黃,又申述司馬公辭制誥事,竊慕其不欺君之誼。上嘉歎,詔從之。嘉定中,未嘗詔罷,科目凡以宏博應選者,有司承敢以名聞。常用余嶸為中書舍人,余素不習此。余表侄應子和鏞,嘗試詞學,有司亦僅與申省文,得典誥體,時為安吉宰。安吉去行都三日,可達餘之草制皆取之。安吉省吏趣請詞頭,餘之左右必曉之日:「安吉人未回,余不習此。宜哪王公力辭可也。然能取之安吉亦善矣。」陳正甫諱貴誼以詞學中等,嘗考潘子高詞卷六篇,俱精博,惟集賢院記偶不用李林甫注,六典書目事陳以此為疑。而黜之陳心服其文,當其寓直玉堂、凡常行詞皆屬潘擬。槁潘性至密,惟予知之陳索。潘文晷刻不差,且遣皂衣立門以,陳每飯潘酒富甚。嘗與予共酌於糧料院之雲根雲。公當制除吳,環少師致仕,贈永安郡王,公以孟忠厚乃隆佑親弟。又號勳舊,吳為憲聖,猶子恐難用孟。例亦用申廟堂,時相嫌其由中旨以出,遂函以創繳入從之。只命草致仕制,末篇二句雲:今其往矣,寧不儘然。先以制示攻愧樓公,公稱善。但以筆易往字為歸,盡字為,文忠親出示予雲,吳蓋致仕也。不應用往與盡字,前輩一字不苟如此。攻愧嘗問文忠近看誰四六以益公封攻愧曰:「渠只會說大話,如奄有萬方,君臨兆姓爾。」蓋王言只當作多方庶姓,與蔬下表語不同。慶元黨論之,起中書舍人陳傅良,追削家居嘉泰,會赦複官。予祠制詞曰:日者宗相當國,凶愎自用。論者指為大奸侶矣。盍亦考其所以然,蓋一妄庸人耳。何物小子,敢名元惡,而一時大夫,士逐臭附炎,幾有二王劉李之號,朕甚憫之。其詞蓋皆順時好指趙忠定汝愚也。甯皇嘉定,初拜右相制,麻翰林權,直陳晦偶用昆命於元龜事。時倪文節公思帥福閫,即束裝奏疏,謂哀帝拜董賢為大司馬,有允執其中之詞。當時父老流涕謂漢帝將禪位大司馬,甯宗得思甚駭,宣示右相,右相拜表以為臣,一時恭聽王音,不暇指摘,乞下思疏以示晦。晦翌日除禦史,遂上章篇舉本朝,自趙普而下凡拜相,麻詞用元龜事至六七。且謂臣嘗學詞科於思,思非不記此,特出於一旦私憤,遂忘故典,以藩臣而議王制不征,無以示後。文節遂不復敢再辨,免所居官。陳與真文忠最厚,蓋辨明故典,頗質于文忠雲。甯皇立皇子,洵時上春秋猶盛,竹隱徐以道行制詞,內二句雲:爰建神明之胄,以觀天地之心。真學士也。其意味悠長矣。

  【鶴林玉露】

  宋嘉定間,加史丞相實封制雲:天欲治舍我誰也?負孟軻濟世之才民不被。若已推之,挺伊尹佐王之略。用經句而帖妥,然過諛失體,動德如韓魏公荊公草加官制不過。曰:保茲天子,進無浮實之名。正是國人,退有顧言之行,或謂荊公素不滿於魏公。故無甚褒之詞非也。王言之體當然身。

  【劉後村集】

  辛酉國史實錄院日曆會要玉牒,經武要略,敕令所進書。太保右丞梓賈某拜太傅,加食邑時,餘兼直預備一制。及宣鎖餘適不當日,遂藏槁不出。朝士多見之,洪仲魯侍郎錄副而去。後失其槁不能追省,猶仿佛記三數語,首聯雲:總群書奏七略,載嘉汗竹之勞。立太傅曰:三公,爰峻面槐之拜。中間雲:昔夫子卻萊夷之後,定古文之百篇。周公踐商奄而歸,作太平之六典。向非天資學力之俱到,安能文事武備之兩全。尾聯雲:於戲!倚相楚之良史,豈惟讀上古之墳典索丘。謝傅晉之偉人,可以系中國之衣冠禮樂。語意稍著題。與尋常進書加恩者不同,壬戌二月,宣鎖草揚蕃孫建節皇侄,乃裕檢校少保制。三鼓盡進槁,至四鼓後宣諭。問蕃孫制,所稱「渭陽」二字,時將解衣就枕,旋呼燭作回奏。不禁勞苦,有裹颯禿翁垂八十。四更燭下作蠅頭之句。

  【老學庵筆記】

  謝任伯參政在西掖,草蔡太師謫散官制,大為士大夫所稱。其數京之罪曰:列聖詒謀之憲,度掃蕩無餘,一時共議之忠賢,耘鋤略盡。其語出於張文潛論,唐明皇曰:太宗之法度廢革略盡。貞觀之風俗變壞,無餘也。

  【因學紀聞】

  翰苑未嘗草追贈制。紹定六年十月史彌遠贈中書令,追封衛王。令學士院降制,學士言非典故,詔特與降制。

  【愧郯錄】

  周文忠必大玉堂雜紀曰:中興後,幾除拜節以上多由中書進。熟狀院吏雲:鎖中左者,文臣也。右選者,武臣也。」逐房臨時,呼院吏取索,是以知之。惟草後妃、太子、宰相麻,則不容知。快行數十輩,來宣召雲,鎖小殿子。既至便殿,上服帽帶諭以除授之意,御前列金器如硯匣壓尺筆,格糊版水滴之屬幾二百兩。既書除目隨以賜之。隆興初,猶用此例。乾道以後,止設常筆硯而已。退則有旨,打造不及例賜牌子。金百兩立後升儲倍之,琦按此制,非中興後。在承平時已有之。蔡條《鐵圍山叢談》曰:國朝之制立後,建儲命相,於是天子親禦內東門小殿召見翰林學士,面諭旨意,乃鎖院草制,付外施行。其他除拜,但廟堂僉議,進呈事得允,然後中書入熟第,使禦藥院內侍一員。持中書熟狀,內降封出宣押當直學士入鎖院,竟乃以內降付之俾,草制而已。故相位有闕,則中外側耳聳聽一報,供張小殿子。必知天子禦內殿者,乃命相矣。太上自即位以來,尤深考慎,雖九禁至密,亦不得預知。獨自語學士以姓名而命之也。及晚歲雖倦,萬幾然每命相,猶自擇日。在宣和殿其姓名,於小幅紙緘封垂於玉柱、斧子上,俾小持之導駕於前。自內中出,至小殿子見學士始啟封焉。然則小殿子又當在內東門。今所紀惟於便殿,則南渡草創,蓋惟存其名意,而已不必盡合舊制也。

  摘葉草制

  【北夢瑣言】

  李琪每臨流坐石摘木葉試草制詞,朱梁時,果為翰林學士。

  據石草制

  【隋書】

  薛道衡中書省,有磐石常據以草制。

  卻馬草制

  【趙善自警編】

  太宗時,王禹稱為翰林學士。常草繼遷制,送馬五十疋,以備濡潤。禹稱以狀不如式卻之,及出守滁州,閩人卷褒徒步謁禹稱。愛其儒雅及別為買一馬或言買馬虧價者。太宗曰:「彼能卻繼遷五十疋,顧肯此虧價哉!」近時舍人院草制,有送潤筆物。稍後時者,必遣院子詣門催索,而當送者,往往不送相承。既久今索者,送者皆恬然,不以為怪也。歸田錄。憑鼓草制

  【宋史】

  《列傳》:

  朱勝非試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時方草,勝悲憑敗鼓,草制辭氣嚴重如平時。

  依樣草制

  【別釋常談】

  宋朝陶穀久在詞禁。太祖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舊本改換詞語,世俗謂之依樣盡葫蘆爾。」

  代父草制

  【容齋三筆】

  周廣順初中書舍人劉濤責,授少府少監,分司西京。坐遣男頊代草制詞也。頊時為監察禦史,亦責複州司戶。

  弟草兄制

  【續通鑒長編】

  熙寧七年五月癸醜,翰林學士韓維知河陽。維自以言不用,數求去。會兄絳入相,又援故事,乞補外出。絳入相,維實草其制,時人榮之。

  【宋史】

  《曾肇傳》:

  肇為翰林學士,布之拜相,肇適當制。國朝學士弟草兄制,唯韓維與肇為衣冠榮。

  【王明清揮塵錄】

  元符末,魯文剝自知樞密,拜相公弟文昭為翰林鎖宿。禁中面對喻旨草麻,文昭力辭上曰:「弟草兄麻太平美事禁中,以檢見韓絳故事矣。不須辭文昭拜命。」蓋熙甯初,韓康公入相,實持國。當制國朝以來,兩家而己。

  兄草弟制

  【江少虞類苑】

  錢希白於予為從父兄也。天聖三年十二月,予忝鈞衡之,命時希白當制。世稱弟拜相兄草麻,自古未有。惟座主拜相門生草麻,前代記之矣。金坡遺事。

  幼能草制

  【宋史】

  《和傳》:

  好飾容儀。自五鼓張燈燭,至辨冠帶方畢。雖幼能屬文,殊少警策。每草制必精思討索而後成。拘於引類偶對,頗失典誥之體。上以其貴家子能業,又甚寵待之。

  自矜草制

  【齊東野語】

  洪景盧居翰苑,日嘗入直值制誥遝至。自早至晡,凡視二十餘。草事竟,小步庭間,見老叟負暄花陰,洪何之對雲:京師人也。累世為院吏,今八十餘。幻時及識元祐間諸學士,今子孫複為吏。故養老於此。因言聞今日文書甚多,學士必大勞神也。洪喜其言曰:「今日草二十餘制皆已畢事矣。」老者複頌雲:學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見。」洪矜之雲:「蘇學士想亦不過如此速耳。」老者複首肯諮嗟曰:「蘇學士敏捷,亦不過如此。但不曾檢閱書冊耳。」洪為報然自恨失言,當對客自言如此。且雲人不可自矜,是時使有地縫亦當入矣。

  乏人草制

  【資治通鑒】

  唐僖宗中和元年,裴澈自賊中奔詣。行在時百官未集令人草制。右拾遺樂朋龜謁田令孜而拜之,由是擢為翰林學士。

  迫趣草制

  【隙掃編】

  按歐陽文忠公慶曆制草序曰:除目所下,率不一二。時已迫丞相出,故不得專一思慮工文字以盡道。天子歡喻之意,而還誥命于三代之文。又劉原甫侍讀墓誌,稱其文章尤敏贍。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凡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其體,由是言之則是除目既下,必用是日草詞,且不得從容下直而為之也,元祐初,林子中樞密除中書舍人,言者論其非,因及張邃明中書曰:昨日聞主者督撰希告詞甚急,意之為謀,欲希早受命成其奸黨也,則命詞之限,當元祐時已不得如前者之迫矣。翟公巽資政,居政和間,詞命獨為一時之冠,然文思遲尤惡人趣之有趣之者,輒默志其旁。凡一趣則故遲一日,有遷延至旬餘者,其後人稍聞之,莫敢複趣矣。

  不草制

  【悅生隨抄】

  貞元初,盧杞遷饒州刺史,袁高不肯草制,且唐初中書議軍國事,舍人各以已意論之,謂之五花,判事不特草制而已。呂許公每事欲自專,而使天憂從臣行文書如胥吏,過矣哉!

  【續世說】

  昭宗在鳳翔韋貽範為相,多受人賂,許一官既丁母子日為債家所澡,故急於起複日遺人詣兩中尉樞密,及李茂貞求之,命翰林學士韓渥草貽範起複製,渥曰:吾腕可斷,此制不可草,即上疏論貽範,遭憂未數月,遽令起複實駭物聽傷國體學士院。二中使怒曰:學士勿以死為戲,渥以疏授之。解衣而寢,二使不得已而奏之上,即命罷草,仍賜敕褒美之。

  【類說】

  崔貽范於鳳翔圍城中挾李茂貞起複作相。渥當草制,抗疏論其不可,夜半以授翰林院使。中人也語渥曰:學士無以性命為戲。渥不答,局戶而寢。明日無麻制宣讀,茂貞曰:陛下命相學士不肯草制,與反何異?昭宗曰:鄉薦貽範,朕不拒。渥不草制,朕亦不拒,其如道理分明何。

  【東齊記事】

  真宗欲立章獻為後,楊文公不草制。章獻既立,楊文公億不自安,托母疾而去。

  【隙掃編】

  皇祐初,胡文恭公宿為知制誥。封還楊懷敏複除內侍副都知。詞頭不草,翊日上謂宰相曰:「前代有此故事否?」文潞公對曰:「唐給事中,袁高不草盧杞制書,近年富弼亦曾封還詞頭上意,乃解而改命舍人草制。已而台諫亦論其非,其命遂寢,而舍人封還詞頭者,自爾相繼蓋起于富成于胡也。

  【石林燕語】

  熙甯初,中書議定改宗室條制,召學士王禹玉草制。禹玉辭曰:學士天子私人也,若降詔付中書施行,則當草之。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紹興初,王剛中居正獨員為中書舍人。時適當三制,一其弟居修改京官,二甥婿劉立道除起居舍人,三本身磨勘。剛中引嫌自言,乃命左司郎官周綱權舍人命詞行下,其後李舍人誼兼直學士院,屬李丞相伯紀辭免潭帥有詔不允,而李嘗劾伯紀,伯紀免章略曰當時言路公肆詆誣李,亦以為言,乃命劉舍人正草制焉。都司行制詞,閣下草批答人二事,皆東都所未有也。先是胡尚書交修學士院,其丞公請祠不許胡當為答詔引嫌於朝,乃命胡明仲舍人為之遂為故事。紹興初,王剛中馬中書舍人,其弟居修除太常丞引嫌,乞改命官草制,自是為例。余嘗以故事考之學士舍人。當弟兄除官制皆不應,避錢惟演使相麻,其從兄希白所草也。曾子宣右僕射麻其弟子開所草也。若謂一時宣鎖為異數,則元豐官制初,行子開除吏部郎中子,固時為中書舍人。行詞亦不避考南豐類槁而可見也。不知引避起於何時?

  愧草制

  【宋史】

  劉筠進翰林院學士。初筠嘗草丁謂與李迪罷相制,既而謂複留,令別草制筠不奉詔,乃更召晏殊,筠自院出,遇殊樞密院南行,殊側面而遇,不敢揖,蓋內有所愧也。

  誤草制

  【續通鑒長編】

  景祐四年夏四月甲子,吏部侍郎知樞密院事,王隨戶部侍郎知鄭州陳堯佐並為平章事,隨加門下侍郎,堯佐守本官,呂夷簡常密,蔗二人可用故也。自薛居正後初相,無越遷門下侍郎者,丁度始誤草制,因不復改。

  試製

  【翰林志】

  學士初選者,中書門下,召令石銀台門候旨,其日入院試製書批答,共三道。詩一首試畢封進可者,翌日受宣,後增試賦一首。

  就宅視制

  【唐闕史】

  路舍人群與盧給事弘正性情相善,紫微清瘦古澹,未嘗言市朝。夕拜魁梧富貴,未嘗言山水。紫微日謀高臥,有制草則就宅視之。夕拜未嘗乞告有賓客,則就省謁之。

  御筆改制

  【劉後村續集】

  上聖學尤高詞臣進小字本,或用事稍晦,或一兩字未安,必反復詢究,或御筆徑改定。完顏氏垂滅李梅亭草其制,用銷金字,取漢人銷金石之語。上改「銷」字為「糜」字,程滄州草煙赦用皇靈字,上改皇靈為國威。余擬科舉,詔草楊鎮建節、呂文德加恩制,進小字本,上於中間疑一二字。皆宣諭下問,即具出處回奏,或再改進,上或依改本,或批不必改,幾聖筆所定,莫不曲,當此類不能悉記。

  宣仁批制

  【石林燕語】

  元祐初,宣仁太后受冊有司援文德故事,為請宣仁不許,令學士院降詔蘇子瞻當制,頗斥天聖之制,猶以禦文德為非是。既進本,宣仁批出曰:如此是彰先姑之失,可別作一意,但言吾德薄,不敢比方前人,聞者無不畏服,是歲冊禮,止禦崇政殿。

  降制

  【資治通鑒】

  唐貞元十二年六月乙丑,以監勾當左神策竇文場,監勾當左神策霍仙鳴,皆為護軍中尉,監左神威軍使張尚進,監右神威軍使焦希望,皆為中護軍。初,上置六統軍,視六尚書以處節度使罷鎮者,相承用麻紙寫制,至是文場諷宰相比統軍降麻。翰林學士鄭茵奏言故事,惟封王命相用白麻,今以命中慰不識,陛下特以寵文場邪,遂為著令也。上乃謂文場曰武德。貞觀時,中人不過員外將軍同正耳,衣緋者無幾。自輔國以來,墮壞制度,朕用爾不謂無私,若複麻制,宣告天下,必謂爾協我為之矣。文場叩頭謝,遂焚其麻,命並統軍自今中書降敕。明日上謂曰:「宰相不能違拒中人,朕得卿言方悟耳。是時竇霍勢傾中外藩鎮,將帥多出神策軍,台省清要,亦有出其門者。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節度使致仁謂之納節,例不降麻,止舍人院出制。紹興中,如前執政葉少蘊劉貴妃父懋。淳熙中,大將成閩輩皆然。慶元中,鄭惠肅興裔除節度使致仕,始降麻,非舊典也。近歲畢再遇死於廢斥身,後除節致仕亦降麻,自是為例。

  廄馬負制

  【新唐書】

  《代宗沈皇后傳》:

  德宗即位,乃先下詔贈後曾祖士衡太保。

  《祖介福太傳》:

  父易直太師弟易良,司空易直予震太尉,一日封拜百二十七人,詔制皆錦翠池飾,以廄為負載賜其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