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卷一萬三千四百五十三 士


  二寘·士

  庶 士

  【書】

  《泰誓》曰:「越我禦事庶士。」注:庶士,眾士也,詳誓。

  多 士

  【詩】

  《文王篇》:

  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禎。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清廟篇》:

  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群書足用】

  昔周之方盛,多士盈朝。時靡有爭,用能俾。

  【職官分紀】

  晉陶侃鎮武昌軍,殷浩庾翼等皆為佐史,時武昌號為多士。

  【宋蘇東坡集】

  《謝制科啟》:

  羽翼盛時,冠冕多士。

  《六一居士文集序》:

  自歐陽子出,天下爭自濯磨,以通今學古為高,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顏納諫為忠,長育成就。至嘉祐末,號稱多士。

  【張南軒集】

  《乞廣取士狀》:

  國家設科以羅多士,雖曰考之以文辭,而真才實能往往由此而得。

  【華鎮雲溪居士集】

  《上淮南監司書》:

  國家監兩漢之制而廣之,其所以搜獵多士,網羅英俊。

  《上柯運使書》:

  建察舉之制,以網羅搜獵多士。三府光祿主其內,守領刺史主其外。

  《上陸侍郎書》:

  當先生參貳春官,衡石多士,某複得奏薄技,當藻鑒。

  【李曾伯可齋集】

  《回侯簿尉謝請舉啟》:

  較藝一台,孰究伏生之誼;冠名多士,首推侯喜之文。方老眼之增明,辱好辭之委貺。

  【沈與求龜溪集】

  《謝薦舉啟》:

  甘官提衡九流,推轂多士。小德役大德,每孟軻之言;先知覺後知,將成伊尹之志。

  【曹彥約昌穀集】

  《答李湖口謝薦啟》:

  當新天子訪落之時,詔求多士;若賢令尹鳴琴之化,代有幾人。

  【兼金合壁】

  後漢蔡伯喈「釋誨」曰:君臣穆穆,守之以平。濟濟多士,端委縉紳。鴻漸盈階,振鷺充廷。譬鍾山玉、泗濱石、累壁不為之盈。采浮磬不為之索。喻漢多賢人。唐劉子玄求罷奏記于蕭至忠曰:「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選盧子諒答魏子悌詩:崇台非一干,珍裘非一腋。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注:幹,枝也。台非一木之枝而就,為裘非一狐腋之能成。賦偶:商氏賴是莫不咸化,文王用之果臻以寧。藹藹兮生此王國,濟濟兮廣於德心。峨峨焉左右于辟王,濟濟焉羽儀于邦國。峨峨然願立于王朝,濟濟焉使媚于天子。隆體貌於思皇之日,盡謙恭于師用之時。大而准牧也能以稱位,小而攜僕也亦皆效職。詩書禮樂而加彼磨琢,黨庠遂序而與之泳遊。自朋來而藹藹,鹹匯進以彬彬。版築魚鹽皆有遺逸,山林草澤豈無俊奇。俊坌集于唐帝,雄豪霧集于齊王。扃卿才于楚者何失之拘,指君子于衛者又幾乎執。朋龜獻策為我經綸,振鷺充庭作予輔翼。芻牧奴虜不害於拔士,滑稽應對亦稱於有人。賦隔:舜開四方之門,賢斯鹹用;唐有眾科之目,士亦無餘。彼闔郡不薦於一人,謾加詔責;雖上書自鬻以千數,亦許言陳。清廟興歌,斯見以寧之效;卷阿流詠,宜臻維使之功。若論睦姻,諒不愧族師之掌;如雲德行,得無煩黨正之書。晉未可遽伐于齊,由登晏子;秦不敢加兵于趙,蓋有相如。獨孔子而尚見遺,徒聞日削;一範增而不能用,豈謂天亡。漢資汲黯之直方,淮南心憚;唐任晉公之威重,河北塵清。仲連卻秦於談笑,幹木藩魏於偃息。楚王懼毛生之一至,文公憂子玉之猶在。大畏小懷,歲不絕于入貢;邇安遠肅,地遂至於無鄰。川有龍而網罟不施,山有虎而樵蘇遠遁。進德自尊於朝廷,用儒無敵於天下。一人之慶所以榮邦,一夫之哲乃能興國。宮奇仕虞而晉獻不寐,子玉在楚而文公側席。裴度佐國,而河北賊屈膝于唐;汲黯在朝,而淮南王寢謀於漢。湯正萬國,以伊尹之幡然改;周清四海,以呂望之歸乎來。四方其訓率自得人,萬邦之屏亦由樂胥。秦室無人,輕若鴻毛之舉;漢朝隆俊,安猶太山之維。子玉在朝,晉侯為之退舍。廉頗守國,秦人不敢窺兵。晉升羊祐,果能屈于東吳;漢用班超,遂無憂於西域。

  群 士

  【周禮】

  《秋官》:

  歲終,則令群士計獄弊訟,登中于天府,應正歲,帥其屬而觀刑象。令以木鐸曰:「不用法者,國有常刑。」令群士,乃宣佈于四方,憲刑禁。

  知 士

  【呂氏春秋】

  《知士》:

  今有千里之馬於此,非得良工,猶若弗取。良工,相馬工也。良工之與馬也,相得則然後成。成良馬。譬之若桴之與鼓,桴待鼓,鼓待桴,乃發聲也。良馬亦然。夫士亦有千里,高節死義,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賢者也。猶賢者之能也。靜郭君善劑貌辨,靜郭君,田嬰也。孟嘗君田文之父也,為薛君,號曰:「靜郭君。」劑貌辨之為人也多訾,門人弗說。靜郭君門人不說也。士尉以證靜郭君,證諫靜郭君弗聽。士尉辭而去。孟嘗君竊以諫靜郭君。竊私之諫靜郭君,使聽士尉之言,而止其去。靜郭君大怒曰:「戔刂而類。戔刂,減。而,汝也。揆吾家,苟可以傔劑貌辨者,吾無辭為也。」傔,足也。揆度吾家,誠可以足劑貌辨者,吾不辭也。於是舍之上舍,令長子禦,朝暮進食。上舍,甲第也。禦,侍也,以館貌辨也,旦暮然。數年,威王薨、宣王立,威王之子。靜郭君之交,大不善於宣王。交,接也。大不為王所善也。辭而之薛,與劑貌辨俱。俱,偕留無幾何,留于薛。劑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靜郭君曰:「王之不說嬰也甚,甚,猶深。公往必得死焉。」劑貌辨曰:「固非求生也。」請必行。靜郭君不能止。止,禁也。劑貌辨行至於齊。宣王聞之,藏怒以待之。藏,懷。劑貌辨見,宣王曰:「子靜郭君之所聽愛也。」劑貌辨答曰:「愛則有之,聽則無有。徒見愛耳,言則不見從也。王方為太子之時,辨謂靜郭君曰:『太子之不仁』過冊涿,視若是者倍反。冊涿,不仁之人也。過,猶甚也。太子不仁,甚於冊頁涿,視如此者倍反,不循道理也。不若革太子,更立衛姬嬰兒校師。』嬰兒,幼少之稱,衛姬所生,校師其名也。威王之庶子也。勸靜郭君令廢太子,更立校師為太子也。靜郭君泫一作氵亡。而曰:『不可。吾弗忍為也。』且靜郭君聽辨而為之也,必無今日之患也。此為一也;言靜郭君聽辨之言,則無今日見逐之患也。此一不見聽也。至於薛,昭陽請以數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聽之。』昭陽,楚相也。求以倍地易薛之少,辨勸之可也。靜郭君曰:『受薛于先王,雖惡于後王,吾獨謂先王何乎?先王,威王也。見惡于後王,先王其謂我乎。且先王之廟在薛,吾豈可以先王之廟予楚乎?』又不肯聽辨此為二也。」二不見聽。宣王太息,動於顏色曰:「靜郭君之於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動,言也,一,猶乃也。少小,故不知此也。客肯為寡人少來靜郭君乎?」言猶可也。劑貌辨答曰:「敬諾。」諾,順靜郭君來,衣威王之服,冠其冠,帶其劍。宣王自迎靜郭君於郊,望之而泣。靜郭君至,因請相之。請以為相也。靜郭君辭,不得已而受。受為相。十日,謝病,強辭,三日而聽。聽詐。當是時也,靜郭君可謂能自知人矣。知人,知劑貌辨也。能自知人,故非之弗為阻。阻,止。此劑貌辨之所以外生樂,趨患難故也。外棄其生命,樂解人之患,往見宣王,不辟難之故也。

  拂 士

  【孟子】

  《告子章》:

  孟子曰:「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注:拂士,輔弼之賢士也。

  爪 士

  【詩】

  《祈父》:

  予王之爪士。注:爪牙之士也。

  鼎 士

  【西漢書】

  《鄒陽傳》:

  武力鼎士,衤宗服叢台之下者,一旦成市。師古曰:鼎士,舉鼎之士也。

  虎 士

  【馬明叟實賓錄】

  魏許褚,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偽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輒奔還。褚乃出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賊眾驚,遂不敢取牛而走,皆畏憚之。俄以眾歸太祖,太祖見而壯之曰:「此吾樊噲也。」拜都尉,引入宿衛。諸從褚俠客,皆以為虎士。

  猛 士

  【舊唐書】

  《吐蕃傳》:

  高宗儀鳳三年,召募關內河東及諸州驍勇以為猛士,不簡色役。亦有嘗任文武官者,召入殿庭賜宴,往擊吐蕃。

  勁 士

  【荀子】

  《儒效篇》:

  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

  得 士

  【史記闕文】

  《滑稽傳》,《東方朔客難》:

  夫張儀蘇秦之時,周室大壞,諸侯不朝。力政爭權,相禽以兵,並為十二國,未有雌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故說聽行通,身處尊位,澤及後世,子孫長榮。

  【宋史】

  李植,泗洲臨淮人。靖康初,高宗以康王開大元帥府湖南,向子訁土西轉運京畿。時群盜四起,餉道厄絕。環視左右,無足遣者,有以植薦,遂借補迪功郎,使督押犒師銀百萬,糧百萬石,招募忠義二萬餘眾,自准入徐趨濟,凡十余戰,卒以計達。時高宗駐師钜野,聞東南一布衣統眾而至,士氣十倍,道加勞問。植占對詳敏。高宗大悅,親賜之食。曰:「得一士如獲拱璧,豈特軍餉而已!」

  【元史】

  《高智耀傳》:

  帝命循行郡縣,得士千人。貴臣或言其詭濫。帝詰之,對曰:「士譬則金也。金色有淺深,謂之非金不可;才藝有淺深,謂之非士亦不可。」帝悅。

  審 士

  【亢倉子】

  政術至要力於審士。士有才行比於一鄉,委之鄉;才行比於一縣,委之縣;才行比於一州,委之州;才行比于一國,委之國政。而後乃能。

  察 士

  【韓非子】

  察士然後能知之,不可以為令,夫民不盡察;賢者然後行之,不可以為法,夫民不盡賢。楊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千世亂而卒不決,雖察而不可以為官職之令;鮑焦、華角,天下之所賢也,鮑焦木枯,立死若木之枯也。華角赴河,雖不可以為耕戰之士。故人主之察智士盡其辯焉,人主之所尊能士能盡其行焉。今世主察無用之辯,尊遠功之行,索國之富強,不可得也。

  知 士

  【莊子雜篇】

  《徐無鬼》:

  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皆囿於物者也。招世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官,筋力之士矜難,勇敢之士奮患,兵革之士樂戰,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廣治,禮教之士敬容,仁義之士貴際。

  招 士

  【春秋】

  《左傳·昭二十年》:

  弓以招士。

  致 士

  【荀子】

  《致士篇》:

  明致賢士之義。衡聽、顯幽、重明、退奸、進良之術,衡,平也,謂不偏聽也。顯幽,謂使幽人明顯,不雍蔽也。重明,謂既明又使明也。

  《書》曰:德明惟明。能顯幽則重明矣。能退奸則良進矣。朋黨比周之譽,君子不聽;殘賊加累之譖,君子不用;殘賊,謂賊害人。加累,以罪惡加累誣人也。隱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隱亦蔽也。忌謂妒賢。雍讀曰擁。貨財禽犢之請,君子不許,行賂請謁者也。凡流言、流說、流事、流謀、流譽、流心朔,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流者,無根源之謂。心朔,譖也。不官,謂無主首也。衡讀為橫,橫至,橫逆而至也。聞聽而明譽之,君子聞聽流言流說,則明白稱譽,謂顯露其事,不為隱蔽。如此則奸人不敢獻其謀也。定其當而當,然後士其刑賞而還與之;士當為事行也,言定其當否。既當之後,乃以其刑賞反與之也。謂其言當於善,則事之以賞;當於惡,則事之以刑。當,丁浪反。如是,則奸言、奸說、奸事、奸謀、奸譽、奸心朔莫之試也;忠言、忠說、忠事、忠謀、忠譽、忠心朔莫不明通方起,以尚盡矣。明通,謂明白通達其意。方起,並起。尚,與上同。上盡,謂盡忠於上也。夫是之謂衡聽、顯幽、重明、退奸、進良之術。川淵深而魚鱉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刑政平而百姓歸之;禮義備而君子歸之。故禮及身而行,義及國而政明,能以禮挾而貴名白,天下願,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挾,讀為浹。能以禮浹洽者,則貴名明白,天下皆願從之也。詩曰:「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此之謂也。詩《大雅·民勞》之篇。中國,京師也。四方,諸夏也。引此以明自近及遠也。川淵者,龍魚之居也;山林者,鳥獸之居也;國家者,士民之居也。川淵枯,則龍魚去之;山林險,則鳥獸去之;國家失政,則士民去之。無土則人不安居,無人則土不守,無道法則人不至,無君子則道不舉。故土之與人也,道之與法也者,國家之本作也;本作猶本務也。君子也者,道法之總要也。不可少頃曠也。得之則治,失之則亂;得之則安,失之則危;得之則存,失之則亡。故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

  《傳》曰:「治生乎君子,亂生乎小人。」此之謂也。得眾動天,得眾則可以動天,言人之所欲,天必從之。美意延年。美意。樂意也。無憂患,則延年也。誠信如神,誠信則如神明,言物不能欺也。誇誕逐魂。逐魂,逐去其精魂,猶喪精也。矜誇妄誕,作偽心勞,故喪其精魂,此四者皆言善惡之應也。人主之患不在乎言用賢,而在乎誠必用賢。夫言用賢者,口也;卻賢者,行也。無善行,則賢不至也。口行相反,而欲賢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難乎?夫耀蟬者務在明其火,振其樹而已。火不明,雖振其樹,無益也。南方人照蟬,取而食之,《禮記》有蜩範,是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則天下歸之,若蟬之歸明火也。臨事接民,而以義變應,寬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多容,廣納也。然後中和察斷以輔之,政之隆也;政之崇高,在輔以中和察斷,斷,丁亂反。然後進退誅賞之,政之終也。故一年與之始,三年與之終。夫不教而殺謂之虐,故為政之始,寬裕多容,三年政成。然後進退誅賞也。用其終為始,則政令不行而上下怨疾,亂所以自作也。先賞罰,後德化則亂。書曰:「義刑義殺,勿庸以即,汝惟曰:未有順事」,言先教也。

  《書·康誥》言,雖義刑義殺,亦勿用即行之,當先教後刑也,雖先後不失。尚謙曰:「我未有順事,故使民犯法」,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也。程者,物之准也;程者,度量之總名。禮者,節之准也。節,謂群臣之差等也。程以立數,禮以定倫,言有程,則可以立一二之數;有禮,則可以定君臣父子之倫也。德以敘位,能以授官。度其德,以序上下之位;考其能,以授所任之官。若夔典樂、伯夷典禮之比也。凡節奏欲陵,而行民欲寬;節奏,謂禮節奏。陵,峻也。侵陵,亦嚴峻之義。生民,謂以德教生養民也。言人君自守禮之節奏,則欲嚴峻不弛慢;養民,則欲寬容不迫切之也。節奏陵而文,生民寬而安。節奏雖峻,亦有文飾,不至於刻急。上文下安,功名之極也。不可以加矣。君者國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猶尊也。隆一而治,二而亂。自古及今,未有二隆爭重而能長久者。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術,法也。言有四德則可以為人師。師法不在博習也。與音豫。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五十曰艾,六十曰耆。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誦謂誦經,說謂解說,謂守其誦說不自陵突觸犯。言行其所學。知微而論,可以為師。知精微之理而能講論,論盧困切。故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水深而回,回,流旋也。水深不湍峻則多旋流也。樹落則糞本,謂木葉落,糞其根也。弟子通利則思師。思其厚於已也。詩曰:「無言不讎,無德不報。」此之謂也。此言為善,則物必報之也。賞不欲僭,刑不欲濫。賞僭則利及小人,刑濫則害及君子。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與其害善不若利淫。

  聚 士

  【春秋】

  《左傳·文公十四年》:

  子叔姬妃齊昭公,生舍。叔姬無寵,舍無威。公子商人驟施于國,而多聚士。注:而多聚集心腹之士。盡其家,貸於公。有司以繼之。夏五月,昭公卒,舍即位。

  任 士

  【莊子外篇】

  《秋水》:

  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注:不出乎一域。疏:五帝連接而揖讓,三王興師而爭奪,仁人殷憂于社稷,任士劬勞於職務,兩者雖事業不同,俱理盡於毫末也。

  用 士

  【孔叢子】

  《記義篇》:

  昔者舜臣堯官才任士,堯一從之。左右曰:「人君用士,當自任耳目,而取信於人,無乃不可乎?」

  欽 士

  【抱樸子】

  《外篇》:

  抱樸子曰:「由餘在戎,而秦穆惟憂;楚殺得臣,而晉文乃喜;樂毅出而燕壞;種蠡入而越霸。破國亡家,失士者也,豈徒有之者重,無之者輕而已哉?柳惠之墓,猶挫元寇之銳,況于坐之於朝廷乎?幹木之隱,猶退踐境之攻,況于置之於端右乎?郅都之象,使勁虜振。孔明之屍,猶令大國寢鋒。以此禦侮,則地必不侵矣;以此率師,則主必不辱矣。是以明主旅束帛於窮巷,揚滯羽于瘁林,飛翹車于河梁,辟四門而不倦,不吝金璧,不遠千里,不憚屈已,不恥卑辭,而以致賢為首務,得士為重寶,舉之者受上賞,蔽之者為竊位。故公旦執贄于白屋,秦邵拜昌于張生,鄒子涉境而燕君擁,莊周未食而趙惠竦立,晉文接亥唐,腳痹而坐不敢正,齊侯之造稷丘,雖頻繁而不辭其勞,楚王受笞于保申,簡去甲於公廬。彼雖降高抑滿,以貴下賤,終亦並目以遠其明,假耳以廣其聰,龍騰虎據,宜其然也。」

  求 士

  【亢倉子】

  凡為天下之要,莫大求士;士之待求,莫善通政;通政之善,莫若靖人。靖人之才,蓋以文章考之,百不四五;以言論考之,十或一二;以神器靖作態度考之,十全入九。是皆賢王慶代明識裁擇所能爾也。

  【國朝王華川集】

  衛君問于田讓曰:「寡人封侯盡千里之地,賞賜盡府庫繒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讓對曰:「夫求士之道,誠以本之,禮以行之,爵祿其末也。禹之求士也,一饋而七起;周公之求士也,一沐而三握。誠之至,禮之盡,如此有不至者乎?餌之爵祿而誠不至焉,禮不盡焉,譬猶舉杖而呼狗,張弓而祝雞矣!非愚且惑,其曷肯至哉!」

  親 士

  【墨子】

  《親士篇》:

  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以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勾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三子之能達名成功於天下也,皆于其國抑而大醜也。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吾聞之曰:「非無安居也,我無安心也;非無足財敢,我無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難而易彼,眾人自易而難彼。君子進不敗其志,內究其情,雖雜庸民,終無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為其所難者,必得其所欲焉。未聞為其所欲而免其所惡者也。是故臣傷君,諂下傷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訁各訁各之下。分議者延延,而支苟者訁各訁各,焉可以長生保國?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則喑,遠臣則口金,怨結于民心;諂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桀紂不以其無天下之士邪?殺其身而喪天下,故曰: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今有五錐,此其銛。銛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錯,錯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長。故曰:太盛難守也。故雖有賢君,不愛無功之臣;雖有慈父,不愛無益之子。是故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勝其爵而處其祿,非此祿之主也。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貝尊。是故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聖人者事無辭也,物無違也,故能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惡有同才取不取同而己者乎?蓋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堯堯者,乃千人之長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萬物。是故溪陝者速涸,逝淺者速竭,土堯土角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澤,不出宮中,則不能流國矣。

  愛 士

  【呂氏春秋】

  《愛士》:

  五曰: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饑也。饑寒,人之大害也,救之,義也。大仁義也。人之困窮,甚如饑寒,故賢主必憐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窮也。如此則名號顯矣,國士得矣。得國士也。昔者秦繆公乘馬而車為敗,右服失而野人取之。四馬車,兩馬在中為服。詩曰:兩服上襄,是。兩馬在邊為驂。又雲:兩驂如舞。是也。見野人方將食之於岐山之陽。繆公歎曰:「食駿馬之肉而不還飲酒,餘恐其傷女也。」於是遍飲而去處一年,為韓原之戰。處一年,飲食肉人酒之明年也。伐晉惠公,戰于晉地之韓原。晉人已環繆公之車矣,晉梁由靡已扣繆公之左驂矣。環,圍。扣,持。晉惠公之右路石奮投而擊繆公之甲,中之者已六劄矣。甲,鎧也。陷之六劄野人之嘗食馬肉於岐山之陽者三百有餘人,畢力為繆公疾斗車下,畢,盡。疾,急。遂大克晉,反獲惠公以歸。克,勝也。勝晉執惠公歸於秦。此詩之所謂曰:「君子則正,以行其德。為君子作君正法以行德,無德不報。君賤人則寬,以盡其力」者也。此逸詩也,為賤人作君,饒之以盡其力。故繆公戰以勝晉。人主其胡胡,何也。可以無務行德人愛人乎?愛人則民親其上,民親其上則皆樂為其君死矣。食馬肉人為繆公死戰,不愛其死,以獲惠公,是也。越簡子有兩白騾而甚愛之,陽城胥渠處,陽城,姓。胥渠,名處,猶病也。廣門之官夜款門而謁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廣門,邑名也。官,小臣也。款,扣也。趙簡子,晉大夫也。大夫稱王者也。醫教之曰:「得白騾之肝,病則止。止,愈也。不得則死。」謁者入通。董安于禦於側,慍曰:「訁喜!胥渠也,期吾君騾,請即刑焉。」安于,簡子家臣。慍,怒。即,就也。謂就胥渠而刑之也。簡子曰:「夫殺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殺畜以活人,不亦仁乎?」於是召庖人殺白騾,取肝以與陽城胥渠。處無幾何,趙興兵而攻翟。廣門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獲甲首。獲衣甲者之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凡敵人之來也,以求利也。今來而得死,是不得利而進。且以走為利。敵皆以走為利,且,將也。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武之善繼也。故以走為利。則刃無與接,接,交戰也。故敵得生於我,則我得死於敵。敵克,故得生也。己歲為死也。敵得死於我,則我得生於敵。敵負,故我得殺敵也,能殺敵故己得生也。夫得生於敵,與敵得生於我,豈可不察?得勝則生,負則敗,故不可不察而知。此兵之精者也。存亡死生,決於知此而已矣。言非用兵,勝負死生之本,所由克敗。故曰,此兵之精妙矣。

  勵 士

  【吳子】

  《勵士》:

  武侯問曰:「嚴刑明賞足以勝乎?」起對曰:「嚴明之事,臣不能悉。雖然,非所恃也。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武侯曰:「致之奈何?」對曰:「君舉有功而進餉之,無功而勵之。」於是武侯設座廟廷,為三行,餉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減;無功坐後行,肴席無重器,餉畢而出。又頒賜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廟門外,以功為差。有死事之家,歲使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於心,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軍聞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奮擊之者以萬數。武侯召吳起而謂曰:「子前日之教行矣。」起對曰:「臣聞人有短長,氣有盛衰。君試發無功者五萬人,臣請率以當之。脫其不勝,取笑于諸侯,失權於天下矣。今使一死賊伏於曠野,千人追之,莫不嫋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懼千夫。今臣以五萬之眾而為一死賊,率以討之,固難敵矣。」於是武侯從之,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此勵士之功也。先戰一日,吳起令三軍曰:「諸吏士當從受敵車騎與徒,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故戰之日,其令不煩而威震天下。

  天下士

  【戰國策】

  魯仲連謂辛垣衍曰:「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僕妾也。且秦無己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士也。吾請去,不敢複言帝秦。」秦將聞之,卻軍五十裡。

  【江州志】

  宋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曆仕合州判官。有惡諸部使者趙扌卞者,扌卞臨之甚威。敦頤處之超然。後敦頤通判處州,扌卞來守,熟察其所為,始悟曰:「周茂叔,天下士也。」薦之譽之,終身不衰。

  【宋名臣言行錄】

  范公祖禹弱不好弄,博學強記。年十三而孤。叔祖忠文公撫育如己子。閉門讀書,未嘗預人事,既至京師,所與交遊,皆一時聞人。忠文每器之曰:「天下士也。」謂諸子曰:「三郎,汝師也,當取法焉。」公第,三視忠文諸子,為諸父行雲。

  開濟士

  【宋史】

  任希夷,字伯起。從朱熹學,篤信力行,熹器之曰:「伯起開濟士也。」

  志尚士

  【蒙求】

  後漢毛義,張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至,以義守令。義奉檄而入,喜動顏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賤之。及義母死,去官,徵不至。奉歎曰:「往日之喜,乃為親屈也。」

  獨行士

  【北史】

  《眭誇傳》:

  崔浩為司徒,徵誇為中郎,不受。浩歎曰:「眭誇獨行士,不應以小職辱之。」

  大雅士

  【新唐書】

  《蘇傳》:

  垂拱初為監察禦史,武后殺韓魯諸王,付密牒按訊,推之,無狀。或言助韓魯者,後詰之,挺議無所撓。後不悅曰:「卿大雅士,此獄不足諉卿。」即詔監軍河西,五遷右司郎中。

  塵外士

  【馬明叟實賓錄】

  晉向秀與嵇康為物外遊,即被誅,秀為吏白京。司馬文王問曰:「子常自雲塵外之士,今安得來乎?」答曰:「臣為巢許狂狷不足慕故也。」乃授之驃騎府從事。宋謝靈運嘗著一齒屐以詣大宰,公曰:「此塵外之士也。」

  方外士

  【馬明叟實賓錄】

  晉阮籍雖不拘禮教,然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與決賭,既而飲酒二鬥,號一聲,吐血數升。及收葬,食一蒸肫,飲酒二升,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楷吊畢便去。或問楷:「凡吊者,主哭,客乃為禮。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典禮;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時人歎為兩得。

  【南史】

  謝澹,字景恒。嘗侍帝宴,酣飲,大言無所屈。鄭鮮之欲按之,帝以為:澹,方外士,不宜規矩繩之。

  虎賁士

  【蒙求】

  虎賁二字,出《尚書·周書·牧誓篇》。注雲:勇士稱也,若虎賁,獸名,言其猛也。

  【史記】

  《張儀傳》:

  虎賁之士,科頭貫頤奮戟。

  同心士

  【東漢書】

  《陳俊傳》:

  俊從光武擊銅馬于清陽,進至蒲陽。華嶠書曰:拜為強弩偏將軍,賜降衣九百領,以衣中堅同心士。

  敢死士

  【資治通鑒】

  唐肅宗至德二載,李光弼將敢死士出擊蔡希德,大破之,斬首七萬餘,希德遁去。

  【宋史】

  靖康元年正月,金人入寇汴京,攻西水門,以小船數十隻順汴流相繼而下,諸將臨城捍禦。募敢死士二千人,列布於城下,待船至,即以長鉤搭就岸,投石碎之。

  輕銳士

  【西漢書】

  《匈奴傳》:

  烏孫為匈奴侵削,上書求救。本始二年,漢大發關東輕銳士,選郡國吏三百,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

  輯濯士

  【西漢書】

  《劉屈傳》:

  發輯濯士以予大鴻臚商丘成。師古曰:輯濯士,主用輯及濯行船者也。短曰輯,長曰濯。輯音集,字本從木,其音同耳。濯字本亦作擢,並音直孝反。

  跡射士

  【西漢博聞】

  《王尊傳》:

  校尉傳剛將跡射士千人,逐捕南山群盜。師古曰:跡射,言能尋跡而射取之也。射,食亦反。

  【東漢書】

  《鄭晨傳》:

  光武追銅馬高胡群賊于冀州,晨發積射士千人。積與跡同,古字通用,謂尋跡而射之。

  伏死士

  【陸遊南唐書】

  《元宗光穆鐘皇后傳》:

  後父太章,事吳為義祖裨將。義祖謀誅張灝,令嚴可求喻太章,伏死士二十輩,斬灝於府。

  汝作士

  【書】

  《舜典》:

  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大禹謨》:

  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幹予正,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期予於治。」

  性樂士

  【新唐書】

  《張建封傳》:

  建封性樂士,賢不肖遊其門者,禮必均,故其往如歸。許孟容、韓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傳于時。

  好接士

  【新唐書】

  《柳傳》:

  為人寬信,好接士,稱人之長。遊其門者,它日皆顯於世。

  不禮士

  【唐語林】

  新昌李相紳,性暴,不禮士。鎮宣武,有士人遇于中道不避,乃為前騶所拘。紳命鞠之,乃宗室也。答款曰:「勤政樓前尚容緩步,開府橋上不許徐行,汴州豈大於帝都,尚書未尊于天子。」公覽之失色,使逸去。

  薦蜀士

  【宋史】

  《施師點傳》:

  師點除知樞密院事時,搜訪人才,手書置夾袋中。謂蜀士去朝廷遠,人才難以自見,蜀士之賢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學,每有除授,必列陳之。

  率用蜀士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和議未成,荊帥率用蜀士。吳德夫自江陵使蜀,於是時,虜窺荊襄甚急,朝士莫肯行。胄乃以宇文挺臣知江陵府,兼權湖北京西宣撫使,蓋宣司在鄂渚,實君江南,而江陵則江北也。挺臣遲遲未行,乃改命為侍讀,湖南北京西宣撫使,兼權知江陵府。挺臣遂行。初,德夫既去,總領官趙少卿善實攝帥事,得旨,俟挺臣交割,乃還武昌。挺臣既入疆,領宣帥二司印。趙卿即以軍餉急闕為詞,委府事於通判而去。挺臣才至武昌,趙卿亦上謁。挺臣大怒,謝不見。會李季允起廢為湖北憲,即檄季允使權府事。且劾趙卿於朝,胄主之,第降旨令盡力餉軍,以責後效而已。季允用是亦複官除帥。俄季允以季章累罷。亟命范仲壬季海自夔州代之。及和議成,季海召歸,旋以事被黜。蓋自邊事將興,即命楊端明守荊渚;輔,遂寧人。楊公移峴首,乃用陳子長右司;損之,隆州人子長道卒,用范東叔給事;仲藝,雙流人。東叔卒,乃用宋伯嘉舍人;之瑞,台州人。伯嘉去,用劉師文侍郎;甲,嘉定人師文改,除吳德夫少監;獵,潭州人德夫使蜀,乃用宇文挺臣;廣都人挺臣宣威,用李季允;眉州人季允罷,用范季海。成都人自宋吳二人外,凡守荊渚者,皆選蜀士。休兵後,始置京湖制閫,命趙從善尚書以直學士為之。既為蔡行之所核,乃改用李伯和尚書,皆江浙人雲。蜀士立功立節次第:李興之變,立功者:安觀文為之主;楊臣源、李好義倡率忠義,次之;李費手斬逆賊,又次之;若李好古、安癸仲、楊君玉、李坤辰、張林、朱邦寧之徒,葉謀舉事,又其次也。立節者:陳待制鹹為之首;史次秦薰目避偽次之;大安軍學教授李國博興宗棄郡而去,又次之。若王釜總領、所主管文字李道傳、蓬州州學教授皆不受逆儔之招,又其次也。楊泰之、羅江縣丞鄭性善、犍為縣尉程遇服、知丹棱縣宋之源、龍游縣令文俱、眉州司戶參軍家子欽、金州都統司計議官劉端友、總領所措置糴買劉翊之,興道縣丞劉靖之、監成都府糧料院楊汝明、成都府觀察推官張方、普州縣教授家大酉、昭化縣主簿楊年、簡州州縣教授梁梓、隆州司理參軍詹久中、漢州州學教授晁子儀、知綿竹縣錢元儒、眉州司法參軍龐坤載、名山縣尉張權、監德縣商稅鄭諫從、新知懷安軍袁桂、新知隆州楊鼎年、知萬州,改差制置司參議官李莊、知梁山軍,改差知雅州程公說。前功州州學教授避偽去官,又其次也。以上立節之士共三十人,文俱以上五人,系乞致仕;張權以十四人,系見任去官;袁桂以上二人,系不赴任;李莊以上二人,系不候替人;程公說系不到部。死節者一人,權大安軍揚震仲;始終不奉行偽命者一人,成都帥臣楊端明也。其餘拒偽歸朝,如劉侍郎甲、李校書;稱疾不視事,如李侍郎寅仲等,尚多有之。時曦日見以季允持異諭偽帥祿杞,令殺之。會其已去,乃得免。

  登進蜀士

  【成都府志】

  朝廷登進蜀士:《諭蜀編》雲:自為一隅,緩急,易成間阻。祖宗守蜀者,必朝廷心腹之臣;而登於朝者,則亦多西蜀之士。然蜀士之論,謂逆曦之變,雖無叛兵,而有叛將;雖無叛民,而有叛吏。此必有其故也。蜀之貢士,不赴禮部,不對廷策,皆可得官。蜀之文臣,調官不至部,改官不班引,守臣至罷不奏事,甚而使節亦多就除,有終身足跡不至國門。蜀之武臣,居行伍,則振拔之權在主帥;為將佐,則升差之權在主帥;甚而就偏裨為管軍,而保舉之恩亦在主帥。其心第知有主帥而已。古所謂示恩,意重臨遣,使臣下自結主知。以尊君親上為心者,恐不如是恝然也。平時既視為一隅,使之自為一隅調度,自賦斂,自供億,自取士,自命官,朝廷若不相關。一旦有變,則何憚而不閉關而自為一家耶?故當時監司郡守量力不及,脫身而歸命君父者,多東南之士。薛九齡以敘州小壘,能奮然倡義擊賊者,皆曾被臨遣故也。蜀士如陳鹹削髮不屈,劉楊李諸人之去官,范劉費諸人之謀舉義,皆朝廷擢用之顯顯者也。三屯將帥非曦部曲,則曦姻黨類,不勞頤指,獨彭輅以其姻黨而能脫身歸朝,此無它,蓋輅嘗在環衛故也。豈非平素君臣之情親,故緩急能盡君臣之義乎?明效亦可略見矣。朝廷之士

  【莊子外篇】

  《刻意》:

  語大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強國之人,致功並兼者之所好也。

  美也諸侯之士

  【書林事類】

  《王制》:

  制農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也。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注:農夫皆受田于公田,把徼有五等,收入不同也。

  下之士

  【孟子】

  《公孫醜》: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類說】

  周公曰:下屋之士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與同衣食百人,而天下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士,而天下之士亦至。

  【戰國策】

  孟嘗君燕坐,謂三先生曰:「願聞先生有以補文闕者也。」勝月股曰:「臣願以足下之府庫財物收天下之士,能為君決疑應卒。若魏文侯之有田子方段幹木也,此臣之所以為君取矣。」

  四海之士

  【續後漢書】

  《龐統傳》:

  顧邵就統宿,因問:「卿名知人,吾與卿孰愈?」統曰:「陶冶世俗,甄綜人物,吾不及卿;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明日,邵與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相結而還。

  江海之士

  【莊子外篇】

  《刻意》:

  就藪澤,處間曠,釣魚閑處,無為而己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

  山林之士

  【韓詩外傳】

  朝廷之士,為祿,故入而不出;山林之士,為名,故往而不返。入而不能出,往而不能返,通移有常聖也。詩曰:「不競不糸求,不剛不柔。」言得中也。

  山谷之士

  【莊子外篇】

  《刻意》:

  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

  田裡之士

  【宋陳後山集】

  《擬禦試武舉策》:

  陛下不自賢聖,讬於寡昧,乃見田之士。

  柱石之士

  【續後漢書】

  《蔣濟傳》:

  曹睿又立濟為中護軍,時中書監號為專任。濟上疏曰:「當今柱石之士雖少,至於行稱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職,可並驅策。不使聖明之朝,有專吏之名也。」

  東京之士

  【玉海】

  《左雄傳》:

  論順帝備糸熏束帛,以聘南陽樊英。天子降寢殿設壇席,尚書奉引延問失得,於是處士拂巾衽褐,以企旌車之招矣。若李固、周舉之淵謨弘深;左雄、黃瓊之政事正固;亙焉、楊厚以儒學進;崔爰、馬融以文章顯;吳祐、蘇章、種、欒巴,牧民之良幹;龐參、虞詡,將帥之宏規;王龔、張皓,虛心以推士;張綱、杜喬,直道以糾違;郎豈頁陰陽詳密;張衡機術特妙,東京之士,于茲盛焉。凡二十人。

  構學延士

  【宋史】

  《孝義傳》:

  胡仲堯,洪州奉新人。構學舍于華林山別野,聚書萬卷,大設廚廩,以延四方遊學之士。

  建樓延士

  【宋史】

  《孝義傳》:

  陳,江州德安人。建書樓於別墅,延四方之士,肄業者多依焉。鄉里率化,爭訟希少。

  好賢樂士

  【燕語考異】

  宋李和文好賢樂士,以楊文公為師友。其子孫多守家法,一時名公卿率從之遊。

  好施樂士

  【資治通鑒】

  唐昭宗大順二年冬十月,王建既得西川,留心政事,容納直言,好施樂士,好呼到翻;施,式豉反。用人各盡其才。

  尊禮儒士

  【宋史】

  《郭瓊傳》:

  瓊雖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禮儒士,孜孜樂善。蓋武臣之賢者也。

  崇儒重士

  【溫州府志】

  帖木列思,字周賢,康裡人。以亞中大夫來監于溫,撫治有方,吏莫敢犯。崇儒重士。是歲秋九月,檄四邑文士試於郡癢,聘進士募孔暘等考試。取何桐生、林惟誠等一十五名。學者知勸焉。

  以詩取士

  【宋朝雜記】

  《複齋謾錄》雲:王公韶少日讀書于廬山東林裕老庵,庵前有老松,因賦詩雲:「綠皮皴剝玉嶙峋,高節分明似古人。解與乾坤生氣概,幾因風雨長精神。裝添景物年年別,擺捭窮愁日日新。惟有碧霄雲裡月,共君孤影最相親。」王荊公為憲江,東過而見之,大加稱賞,遂為知己。

  《苕溪漁隱》曰:《蔡寬夫詩話》雲,廬龍圖秉,少豪逸,熙甯初,游京師,久不得調。嘗作詩曰:「青衫白發病參軍,旋糶黃糧置酒樽。但得有錢留客醉,那須騎馬旁人門。」荊公一見曰:「此定非碌碌者。」即薦用之,前此蓋未嘗相識也。又《石林詩話》雲:劉季孫初以右班殿直監饒州酒,荊公為憲江東,巡曆按酒務,始至廳事,見屏間有題小詩曰:「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閑。說與傍人應不解,杖藜攜酒看芝山。」大稱賞之,即召與語,嘉歎久之。升車而去,不復問務事。荊公以三詩而取三士,其樂善之心,今人所未有也。吾故表而出之。

  詩賦取士

  【宋楊誠齋集】

  《周子益訓蒙省題詩序》:

  唐人未有不能詩者,能之矣,亦未有不工者。至李杜極矣。後有作者蔑以加矣。而晚唐諸子雖乏二子之雄渾,好色而不淫,怨誹而不亂,猶有國風小雅之遺音,無他,專門以詩賦取士而已。

  名節取士

  【宋朱晦庵大全集】

  《李公墓志》:

  且察臣下有游近習之門者,嚴禁絕之,而益以公道用人,名節取士,則士風振而人材出矣。

  趙武舉士

  【通鑒外紀】

  景王四年,叔向曰:「趙武舉士于白屋者,四十六人。公家賴之。」

  文學之士

  【韓非子】

  《六反篇》:

  學道立方,離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學之士」。

  文藝之士

  【韓氵虎澗泉日記】

  明禮道者可任重,文藝之士心浮,力量淺弱。

  武舉之士

  【通鑒續編】

  宋神宗熙寧六年,初策武舉之士。

  有道之士

  【王明清揮麈餘話】

  辛巳歲,完顏亮寇淮,浙江震動。有處州遂昌縣道流張思廉者,人稱為有道之士,言事多驗。時李正之大正為邑尉,從而問之。思廉以片紙書雲:「慎乃在位。」初得之,殊不可曉。次年阜陵改名,正儲登極。李正之雲。

  【通鑒】

  漢安帝建光元年,詔舉有道之士。

  【禮記】

  《經解隆禮》:

  由禮,謂之有方之士。孔穎達曰:方,道也。若君子能隆盛行禮,則可謂有道之士也。

  知道之士

  【抱樸子】

  《內篇序》:

  知道之士,雖艱遠必造也。

  得道之士

  【類說】

  得道之士暫游太陰者,太一守屍,三魂營骨,七魄衛肉,胎靈錄氣。

  盛德之士

  【孟子】

  《萬章篇》:

  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厚德之士

  【張橫浦心傳錄】

  或問:「狄仁傑能薦張柬之、姚元、崇桓、彥範、敬暉等,皆為名臣,而不識婁師德,何也?」曰:「此皆卓然可見之材。婁公厚德之士,未易窺測。雖仁傑亦在其度內,余人可知矣。彼淺心隘量者,真不可以識君子。而多詐不情之徒,往往欲盜其近似,終不免於敗也。」

  豪傑之士

  【孟子】

  《盡心篇》:

  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群書足用】

  前漢賈山至言,文王之時,豪傑之士,皆得竭其智,此周之所以興也。

  【呂原明雜記】

  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其次,不遇堯舜文王而不盡其材多矣。雖有堯舜之政,堯舜之教,堯舜之化,或能變其心,易其慮,或止能革其面矣。聖人在上,革道已成。乃能使小人革面,非聖人之罪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有淺深也。

  【朱子語略】

  胡致堂議論英發,人物偉然,可謂豪傑之士。

  【元胡祗遹紫山集】

  《上平章書》:

  忘血氣之私,循理義之正,顧其大而忘其小,憂喜以天下為心者,是所謂豪傑之士也。

  【宋章中恪公集】

  《乞樞密論豪傑之士答刂子》:

  某伏聞,上臣事君以人,中臣事君以身。以身任事者,其效著;與人共事者,其功大。方今聖主在禦,國家多難。兼收天下之才智,共濟天下之變故,猶恐不足。而將相之間,情未和協,使在朝之士,不得以附豫;赴功之人,莫知所適從;觀望之徒因資向背。持此道以佐人主,其欲撥亂興衰,不亦難乎?伏望樞密相公每于進對之時,數論豪傑之士,與之同德協心,以抗仇敵。不勝幸甚。

  奇傑之士

  【江少虞類苑】

  柳開知潤州,有監兵錢供奉者,亦忠懿之近屬也。乃父方奉朝請,在京師。開乘間來謁,造其書閣。見壁有繪婦人像其美,詰以誰氏,監兵封曰:「某之女弟也,既笄矣。」柳喜曰:「開喪偶已逾期,願取為繼室。」錢曰:「候白家君,敢議姻事。」柳曰:「以開之材學,不辱于錢氏之門。」遂強委禽焉。不旬日,而遂成禮,錢不之敢拒,走介白其父,乞上殿面訴柳開劫取臣女。仁宗問曰:「卿識柳開否?」曰:「不識。」上曰:「真奇傑之士也。卿家可謂得嘉婿矣。吾為卿媒,可乎?」錢父不敢再言,但拜謝而退。

  有智之士

  【隨因紀述】

  夫有智之士,安貧知足。足則近乎富,富即動自靜,靜則近乎道,協用二法,抑亦能事。

  有志之士

  【湘潭志】

  狄栗,字仲莊,為人廉介有守。嘗為穀城令。時西北用兵,訛言欲遣民戍邊。眾懼,聚食於邑者數萬。會秋霖作,谷賈翔貴,栗即開常平倉以賑之。有司劾其擅發,聞於朝。上以其有志於民,特原之。期年,政大治。及歐陽文忠公修作《穀城文宣王廟碑》,稱之以為有志之士。其廉名時。後遷大理丞,尋出知新州,後詣京師,道病,卒於宿州,葬于長沙。

  志能之士

  【群書足用】

  漢中興二十八將,以為上應二十八宿,然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公正之士

  【宋史】

  《高宗紀》:

  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甲戌,詔曰:台諫風憲之地,比用非其人,党于大臣,濟其喜怒,殊非耳目之寄。朕今親除公正之士以革前弊,繼此者宜盡心乃職,毋合黨締交,敗亂成法。當謹茲戒,毋自貽咎。

  方正之士

  【西漢書】

  《晁錯傳》:

  錯對策曰:「察身而不敢誣,奉法令不容私,盡心力不敢矜,遭患難不避死,見賢不歸其上,更祿不過其量,不以亡能居尊顯之位,自行若此,可謂方正之士矣。」

  廉正之士

  【周密澄懷錄】

  張子韶雲:廉正之士,如竹間清露氣灑灑襲人。觀之者已覺心目頓快,況處其間,豈不意愛心賞?

  直言之士

  【宋範文正公集】

  直言之士,千古謂之忠。巧言之士,千古謂之妄。

  【蘇潁濱集】

  昔仁宗親策直言之士,臣以不識忌諱,得罪於有司。

  忠烈之士

  【資治通監】

  唐元和元年,劉辟將反,推官莆田林蘊力諫辟舉兵。辟怒,械系於獄,引出將斬之,陰戒行刑者使不殺,但數礪刃於其頸,使屈服而赦之。蘊叱之曰:「豎子當斬即斬,我頸豈汝砥石邪?」辟顧左右曰:「真忠烈之士也。」乃黜為唐昌尉。

  【池州府圖志】

  景祐中,仁宗皇帝嘗寢疾,雖安,羸弱。時相呂文靖請置大宗正司,以僕安懿王暨守節知其事,蓋意有所在,而人無知者。熙寧中,西賊圍邏近城,甚急,賊得吾禁卒,語之曰:「汝語城中張大吾軍使速降,當與汝爵祿。」卒敬諾之。卒致危梯上,下瞰城中,卒輒大呼曰:「西賊人少糧盡,朝夕去矣。城中堅守之。」賊怒,醢之。雖古忠烈之士,無以過也。

  忠義之士

  【宋史】

  宋汝馬奉國書使金,遇完顏宗弼軍,馳入其壁,持上國書。宗弼盛怒,劫而縛之。欲加辱。汝為一無懼色,曰:「死固不辭,然銜命出疆,願達書,吐一辭,死未晚。」宗弼顧汝為一屈,遂解縛,延之曰:「此山東忠義之士也。」《牟子才傳》:

  子才所薦士,若李芾趙昂發劉黻家鉉翁,後皆為忠義之士。

  徇義之士

  【資治通鑒】

  唐高祖武德三年秋七月壬戌,詔秦王世民督諸軍擊王世充,陝東行台屈突通二子在洛陽,上謂通曰:「今欲使卿東征,如卿二子何?」通曰:「臣昔為俘囚,分當就死。陛下釋縛,加以恩禮,當是之時臣心口相誓,期以更生餘年,為陛下盡節,但恐不獲死所耳。今得備先驅,二兒何足顧乎?」上歎曰:「徇義之士,一至此乎?」

  志義之士

  【五代歐史】

  《和凝傳》:

  凝字成績,鄆州須昌人也。幼聰敏,舉進士,梁義成軍節度使賀瑰辟凝為從事。瑰與唐莊宗戰于胡柳,瑰戰敗脫身走。獨凝隨之,反顧見凝,麾之使去。凝曰:「大丈夫當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爾,豈可去也?」已而一騎追瑰幾及,凝斥之不止,即引弓射殺之,瑰由此得免。瑰歸戒諸子曰:「和生,志義之士也。後必富貴,爾其謹事之。」因妻以女。

  腹心之士

  【資治通鑒】

  唐貞元十二年,初,劉玄佐增汴州兵至十萬,遇之厚,李萬榮、鄧惟恭每加厚焉。士卒驕,不能禦。乃置腹心之士於公庭廡下,挾刀執劍以備之,時勞賜酒肉。及董晉代之,悉罷之。

  兼濟之士

  【唐柳宗元集】

  兼濟之士,唯利萬物之為謀,故當而不辭。

  修智之士

  【韓非子】

  《孤憤篇》:

  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潔固身;其智士,且以治辨進業。其修士不能以貨賂事人,恃其精潔,而更不能以枉法為治。則修智之士不事左右,不聽請謁矣。左右謂財貨修智之士不肯聽從也。

  質行之士

  【元王惲秋澗集】

  《行尚書孫公碑》:

  齊家教子,敦寫義方;循尚禮法,又似夫齊魯質行之士。

  儒雅之士

  【宋史長編】

  左諫義大夫史館修撰楊徽之次對上言:「方今文士雖多,通經者甚少。願精選五經博士,增其員,各專業,以教胄子。此風化之本。」上顧謂宰相曰:「徽之操履無玷,真儒雅之士。出理州郡,非其所長,置之館殿,正得其意矣!」

  敦樸之士

  【通鑒】

  漢順帝陽嘉二年夏四月,京師地震,詔公卿直言,舉敦樸之士。

  風流之士

  【續世說】

  賀知章晚年,尤加縱誕,無複規檢,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遨遊裡巷,醉後屬詞,動成卷軸,文不加點,咸有可觀。又善草隸書,好事者供其牒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陸象先,知章族姑子也,與知章相親善。象先常謂人曰:「賀兄言論調態,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二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

  【舊唐書】

  《李大亮傳》:

  大亮族孫迥,秀雅有文才,飲酒鬥餘,廣接賓朋,當時稱為風流之士。

  秉德之士

  【曾子】

  《制言》下章:昔者禹見耕者五偶而式,過十室之邑則下,為秉德之士存焉。

  知幾之士

  【韓氵虎澗泉日記】

  蔡謨三年辭司徒,可謂知幾之士矣。雖殷深源亦於罪之,荀羨一言,蔡謨獲全,晉之諸賢遠矣。

  高才之士

  【樂安語錄】

  高才之士易得,純德之士難得。

  智術之士

  【韓非子】

  《孤憤篇》: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獨私。

  石兼勇之士

  【韓非子】

  《六反篇》:

  行劍攻殺暴忄敫之民也,而世尊之曰石兼勇之士。

  立名之士

  【韓氵虎澗泉日記】

  樂毅。

  《戰國策》,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交結者,立名之士也。

  特立之士

  【邵氏聞見錄】

  儒釋之道雖不同,而非特立之士不足以明其家。大儒伊川先生程正叔,元祐初用薦侍講禁中,以師道自居。後出判國子監,兩加直秘閣,皆辭之。黨禍起謫涪州,注《周易》,及閘弟子講學,不以為憂。遇赦得歸,不以為喜。長老道楷者,朝廷命住京師法雲寺。一日賜方袍,楷曰:「非吾法也。」卻不受,中使譖於上,上怒,下大理寺杖之。理官知楷為有道者,欲出之,問曰:「師年七十乎?」曰:「六十九矣。」「有疾乎?」楷正色曰:「某平生無病,上賜杖,官不可輒輕之。」遂受杖,無一言。自此隱芙蓉溪,朝廷覆命為僧,不從。嗚呼!二人雖學不同,皆特立之士也。為儒為釋而不以道者,聞其風可以少愧矣。

  獨任之士

  【唐柳宗元集】

  《上李中丞啟》:

  列子獨任之士,唯己一毛之為愛,故循以自免。

  名世之士

  【荀子】

  《注序》:

  孟軻辟其前,荀卿振其後,觀其立言指事,根極理要,易於反掌。真名世之士,王者之師。

  平世之士

  【莊子外篇】

  《刻意》:

  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游居學者之所好也。

  端奇之士

  【元張西嚴集】

  《祭樂禦史先生文》:

  其接物於內也,則春風和氣;其臨事於外也,則烈日秋霜。真一代端奇之士,迥乎拔其俗而異其常也。

  八能之士

  【書林事類】

  《後律志》:

  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鐘律,權土灰,放陰陽。文曰:「臣某言,今月若干日甲乙日冬至。黃鐘之音調,君道得,孝道褒。」商臣、角民、徵事、羽物各一板。則召太史各板書,封以皂囊,送西陛,跪授尚書,施當軒,北面稽首,拜上封事,尚書授侍中常侍迎受,報聞,以小黃門幡麾節度。太史令前白,禮畢,制曰:「可。」太史令前稽首曰:「諾。」太史令八能士請太官受賜,陛者,以次罷。日夏至,禮亦如之。

  《後禮儀志》云云所以觀得失之效者也。故聖人不取備於一人,以從八能之士,故撞鐘者當知鐘,擊鼓者當知鼓,吹管者當知管,吹竽者當知竽,擊罄者當知罄,鼓琴者當知琴。故八士曰:「或調陰陽,或調律曆,或調五音。故撞鐘者以知法度,鼓琴者以知四海,擊罄者以知民事。」

  有能之士

  【韓非子】

  《六反篇》:

  游居厚食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

  幹能之士

  【北史王】

  《王世良傳》:

  後論曰:唐永良能之名,所在著美,清白之譽,顯於累職。所謂幹能之士也。

  異能之士

  【史記】

  《仲尼第子傳》:

  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通鑒】

  漢平帝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靈台,立《樂經》,徵天下異能之士。

  異常之士

  【史子樸語】

  天下有常道不可違也。違常者,雖成必敗。秦得異常之士三,以是致強,亦以是致滅。或問三士,曰:「始以由餘,中以商鞅,末以李斯。」

  異等之士

  【通鑒續編】

  宋太宗淳化五年冬十一月,契丹令郡邑舉明經茂材異等之士。

  不賓之士

  【東漢書】

  《周黨傳》:

  詔曰:自古明王聖主必有不賓之士。

  不群之士

  【抱樸子】

  《逸民篇》:

  苟有卓然不群之士,不出戶庭,潛志味道,誠宜優訪,以興謙退也。

  好古之士

  【張橫蒲心傳錄】

  或問:「好古之士,未嘗不欲行所學,一旦入仕,往往與所學背馳,多不合時宜,豈所學未到邪?抑文章政事兩途也?」先生曰:「習俗便情,正理多礙,守道之士,難施設耳。其間號為巧宦者,多非純正之士。世俗之論又何足怪?至如見理不到,務為乖僻以取異於人者,則又非真好古之士也!古人行事,又何常遠人情哉?此又不可不察。」

  自好之士

  【韓非子】

  《顯學篇》:

  今有人於此,立節參明,執操不侵,怨言過於耳,必隨之以劍,世主必從而禮之,以為自好之士。夫斬首之勞不賞,而家鬥之勇尊顯,而索民之疾戰距敵而毋私鬥,不可得也。

  魁奇智略之士

  【容齋續筆】

  天下未嘗無魁奇智略之士,當亂離之際,雖一旅之聚,數城之地,必有策知名者出其間,史傳所書可考也。鄭燭之武、弦高,從容立計,以存其國,後世至不可勝紀。在唐尤多。姑摭其小小者數人載於此。武德初,北海賊帥綦公順攻郡城,為郡兵所敗。後得劉蘭成以為謀主,才用數十百人,出奇再奮,北海即降。海州臧君相帥眾五萬來爭,蘭成以敢死士二十人夜襲之,掃空其眾。徐圓朗據海岱,或說之曰:「有劉世徹者,才略不世出。名高東夏,若迎而奉之,天下指揮可定。」圓朗使迎之,世徹至,已有眾數千。圓朗使徇譙杞,東人素聞其名,所向皆下。裘甫亂浙東,朝廷遣王式往討。其党劉勸甫引兵取越,憑城郭,據府庫,循浙江,築壘以拒之。得間則長驅進取浙西,過大江,掠揚州,還修石頭城而守之。宣歙、江西必有回應者,別以萬人循海而南,襲取福建,則國家貢賦之地,盡入於我矣。甫不能用。高駢之將畢帥鐸攻駢,乞師宣州秦彥。彥兵至,遂下揚州。師鐸遣使趣彥過江,將奉以為主。或說之曰:「僕射順眾心,為一方去害,宜複奉高公而佐之,總其兵權,誰敢不服?且秦司空為節度使,盧州、壽州其肯為之下乎?竊恐功名成敗未可知也。不若亟止秦司空,勿使過江,彼若粗識安危,必未敢輕進,就使他日責我以負約,猶不失為高士忠臣也。」師鐸不以為然,明日,以告鄭漢章,漢章曰:「此智士也。」求之,弗獲。王建鎮成都,攻楊晟于彭州,久不下。民皆竄匿山谷,諸寨日出抄掠之。王先成往說其將王宗侃曰:「民入山谷,以俟招安,今乃從而掠之,與盜賊無異。且出淘虜,薄暮乃返,曾無守備之意,萬一城中有智者為之畫策,使乘虛奔突,先伏精兵於門內,望淘虜者稍遠,出弓弩手炮各百人,攻寨之一面,又於三面各出耀兵,諸寨鹹自備禦,無暇相救,如此能無敗乎?」宗侃矍然。先成為條列七事為狀,以白王建,建即施行之。榜至三日,山中之民,競出如歸市,浸還故業。觀此五者,則其他姓名不傳,與草木俱腐者,蓋不可勝計矣!

  殆非凡士

  【文中子】

  《中說》後述:太和末,關朗為公府記室,妙極占算,許穆公知其賢,厚禮焉,引與共席,對談《易》義,終日竟夜,各相歎許。穆公謂朗曰:「足下今之奇士也,不可使天子不識。」入言于孝文帝,帝曰:「張彝郭祚昔嘗為朕言之,朕以占算小道,恐亂大經,故不見。」穆公曰:「此人微法玄深,殆非凡士。」詔見,帝謂:穆公真可謂知人。

  非今世士

  【宋朱晦庵大全集】

  《劉君墓誌》:

  熹年十四五,以先君遺命,學於故聘士劉君先生。時幼且愚,未足以識其大者、遠者,特觀於容貌詞氣之間,知其偉然,非今世之士也。

  【江州志】

  宋劉渙,字凝之。其先京兆人。六世祖度為臨川令,葬高安,因家焉。渙優詞學,擢天聖八年第,為小官,有直氣,數以事屈任勢者,不容于時。年四十為潁上令,乙太常博士致仕。入廬山,聚書教子,種蒔自給,暇則與山僧野人往還。蘇轍過廬山,拜渙床下。出謂人曰:「瞻其容,粹然;聽其言,肅然;視其環堵,蕭然。饣幹粥以為食,而遊心塵垢之外,凜乎非今世士也。」自號西澗居士。

  側席幽士

  【宋史】

  《朱敦儒傳》:

  紹興二年,宣諭使明橐言:敦儒深達治體,有經世才。詔以為右迪功郎,下肇慶府,敦遣詣行在。敦儒不肯受詔。其故人勸之曰:「今天子側席幽士,翼宣中興,譙定召于蜀,蘇庠召于浙,張自牧召于長蘆,莫不聲流天京,風動郡國。君何為棲茅茹藿,白首岩穀乎?」敦儒始幡然而起。

  仁恕愛士

  【北史】

  《齊本紀》:

  神武仁恕愛士,始范陽盧景裕以明經稱,魯郡韓毅以工書顯,鹹以謀逆見禽,並蒙恩置之第館,教授諸子。其文武之士盡節所事,見執獲而不罪者甚多,故遐邇歸心,皆思效力。

  好才愛士

  【東漢書】

  《王龔傳》:

  建光二年,龔遷汝南太守,政崇溫和,好才愛士,引進後人黃憲、陳蕃等。憲雖不屈,蕃遂就吏。蕃性氣高明,初到,龔不即召見之,乃留記謝病去。龔怒,使除其錄。功曹袁閬請見,言曰:「聞之傳曰:人臣不見察於君,不敢立於朝。蕃既以賢見引,不宜退以非禮。龔改容謝曰:「是吾過也。」乃複厚待之。由是後進知名之士,莫不歸心焉。

  虛襟愛士

  【晉書】

  《載記》:

  石弘,字大雅,勒之第二子也。勒僭位,立為太子,虛襟愛士,好為文詠。其所親昵,莫非儒素。勒謂徐光曰:「大雅,殊不似將家子。」光曰:「漢祖以馬上取天下,孝文以玄默守之。聖人之後,必世勝殘,天之道也。」勒大悅。

  曉兵愛士

  【東漢書】

  《王霸傳》:

  霸封王鄉候,從平河北。常與臧宮、傅俊共營。霸獨善撫士卒,死者脫衣以斂之,傷者躬親以食之。光武即位,以霸曉兵愛士,可獨任,拜為偏將軍,並將臧宮、傅俊兵,以宮、俊為騎都尉。

  倒屐迎士

  【北史】

  《宋繇傳》:

  繇每聞儒士在門,常倒屐出迎,引談經藉,尤明斷決,時事亦無滯也。

  和顏接士

  【西漢書】

  《趙廣漢傳》:

  廣漢為二千石,以和顏接士,其尉薦待遇吏殷勤甚備。

  接賢馭士

  【吳子】

  《圖國篇》:

  武候問曰:「願聞治兵、料人、固國之道。」起對曰:「昔齊桓募士五萬,以霸諸侯;晉文召為前行四萬,以獲其志;秦繆置陷陳三萬,以服鄰敵。故強國之君必料其民,智者伸而待之,賢者推而用之,勇者賞以豐之,貪者禮以束之,愚者刑以威之,狠者過而戮之。此接賢馭士之術也。」

  位馭士

  【周禮】

  《天官·太宰》:

  四曰祿位以馭其士。注:祿,若今月奉也;位,爵次也。疏曰:士,謂學士,有賢行學業則詔之以爵位祿賞,亦是驅之於善也。

  旌賞諫士

  【唐陳拾遺集】

  廣延直臣,旌賞諫士,使大聖之德引納日新,書之金板,萬代有述。

  輕財重士

  【馬令南唐書】

  《義死傳》:

  劉仁瞻,字守惠,彭城人也。為將輕財重士,法令嚴肅,頗通兵法。事烈祖為左監門衛將軍。

  輕財敬士

  【續後漢書】

  《甘寧傳》:

  寧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故樂為用。

  傾資饋士

  【晉書】

  《烈女傳》:

  虞潭母孫氏,吳郡富春人,永嘉末,潭為南康太守,值杜構逆,率眾討之。孫氏勉潭以必死之義,俱傾其資產以饋戰士,潭遂克捷。

  罄財招士

  【宋史】

  曹友聞,少有大志,辟天水軍教授。城已被圍,友聞單騎夜入,與守臣張維糾民厲戰。兵退,制置使制大旗,書「滿身膽」以旌之。已而,兵複至,友聞罄家財招集忠義,得健士五千人,制置使李土直檄官忠義,領所部守仙人關,且行且戰。

  私財募士

  【金史】

  《完顏伯嘉傳》:

  伯嘉奏西京副統程琢智勇過人,持心忠孝,以私財募集壯士二萬,複取渾源、白登,有恢復山西之志。已命駐於弘州矣。

  賞格募士

  【金史】

  《宣宗紀》:

  貞祐四年冬十月乙丑,詔諭河南官吏軍民,以賞格募立功之士。

  解驂贖士

  【晏子內篇】

  《雜上》:

  晏子之晉,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負芻息於途側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曰:「子何為者也?」對曰:「我越石父者也。為人臣僕,于中牟見使將歸。」晏子曰:「為僕幾何?」對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贖乎?」對曰:「可。」遂解左驂以贈之,因載與俱歸,至舍,不辭而入。趙石父怒而請絕。晏子使人應之曰:「吾未嘗得交夫子也,子為僕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贖之。吾於子尚未可乎?子何絕我之暴也?」越石父對曰:「臣聞之:士者詘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輕人之身,不為被功詘身之理。吾三年為人臣僕,而莫吾知也,今子贖我,吾以子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辭也,吾以子為忘;今又不辭而入,是與臣我者同矣。我猶且為臣,請鬻於世。」晏子出,見之曰:「向者見客之容,而今也,見客之意。嬰可以辭而無棄乎?嬰誠革之。」乃令糞灑,改席尊醮而禮之。越石父曰:「吾聞之:至恭不修途,尊禮不受擯。夫子禮之,僕不敢當也。」晏子遂以為上客。

  賣女賞士

  【新唐書】

  《張傳》:

  張者,本為澤潞將守臨洺。田悅攻之,乘城固守,累月,士死糧且盡,救不至。悉召部將立軍門,命女出遍拜,因曰:「諸君戰良苦,吾無貲為賞,願以是女賣直,為眾士一日費。」士皆哭曰:「請死戰。」會馬燧自河東將兵擊悅,城下敗之。乘勝出戰,無不一當百。以功,遷泗州刺史。

  牛酒犒士

  【新唐書】

  《時溥傳》:

  溥為州牙將,黃巢亂,京師節度使支詳遣溥與陳璠率兵五千西討,次河陰。軍亂,剖居人,溥招戢其眾,引還,屯境上。疑不敢歸,許以牛酒犒士,約悉貰其罪。軍乃入,共推溥為留後。

  出財勞士

  【新唐書】

  《藩鎮劉玄佐傳》:

  玄佐死,匿喪俟代。帝亦為隱。逾三日,乃發喪。使至,帝問所欲立,曰:「陝虢觀察使吳湊可乎?」監軍孟介、行軍盧瑗以為便,乃拜湊為節度使。至汜水,玄佐柩將遷,士請具禮。瑗不許,眾皆怒。陵晨甲而噪,起玄佐子士甯於喪,使坐重榻,墨其衣,尊為留後。殺大將曹金岸,浚儀令李邁醢之,唯瑗、介獲免。士寧乃出貯財,分勞吏士。介以聞,帝召宰相計議。竇參曰:「汴人挾李納以邀命,若不許,勢且合,不可解。」遂以士甯為左金吾衛將軍。

  陰養死士

  【史記】

  《春申君傳》:

  李園陰養死士,欲殺春申君以滅口。

  【舊唐書】

  《長平王叔良傳》:

  太宗即位,有告叔良陰養死士、交通境外,恐謀為反叛。詔遣中書令宇文士及代為都督,並按其事。士及慮其為變,遂縊殺之。

  厚養死士

  【戰國策】

  蘇秦曰:厚養死士。注,敢死之士。

  重賞死士

  【類說】

  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士。

  謝將休士

  【戰國策】

  齊欲伐魏,淳于髡為齊王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免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其兵、敝其眾,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

  戮將徇士

  【新唐書】

  《郭子儀傳》:

  史思明以眾數萬尾軍及行唐,子儀選騎五百,更出挑之。三日,戰,引去,乘之,又破於沙河。遂趨常陽以守。祿山益出精兵佐思明。子儀曰:「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戰則克矣。」與戰,未決,戮一步將以徇士,殊死鬥,遂破之,斬首二千級,俘五百人,獲馬如之。

  輕車介士

  【西漢書】

  《元後傳》:

  王鳳薨,天子臨吊,贈寵輕車介士。

  求方略士

  【儒學警悟】

  邵興宗初自布衣試茂材異等,中選,建康軍節度推官。會言論與宰相張鄧公妻党連姻,報罷。後因元昊叛,詔求方略之士,複獻《康定兵說》十篇,召試秘閣。始得權州觀察推官,祖宗取人之法,蓋如此也。

  千里求士

  【宋蘇東坡集】

  歐陽公好士,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於道,不遠千里而求之,甚於士之求公。以故,盡致天下豪俊自庸,眾人以顯於世固多矣。

  閱軍募士

  【通鑒綱目】

  周世宗顯德元年,周簡閱諸軍,募壯士以補宿衛。初,宿衛之士累朝相承,務為姑息,不欲簡閱,恐傷人情。由是羸老居多。但驕蹇不用命,實不可用。每遇大敵,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國,亦多由此。世宗因高平之戰,始知其弊,謂侍臣曰:「凡兵務精不務多,今以農夫百,未能養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澤,養此無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眾何所勸?」乃命大簡諸軍,精銳者升之上軍,羸者斥去之。又以驍勇之士,多為諸道所蓄,詔募天下壯士,咸遣詣閱,命我太祖皇帝選其尤者,為殿前諸班;其騎步諸軍,各命將帥選之。由是士卒精強,所向克捷。胡氏曰:五代之主,多刻於民而紓於軍。世宗則嚴於軍而寬於民。既得柄制輕重之權,且其言曰:「兵務精不務多,奈何浚民膏血,食此無用之物?」聖人複起,不能易矣!

  潛募劍士

  【舊唐書】

  《庶人祐傳》:

  祐舅尚乘直長陰弘智謂祐曰:「王兄弟既多,即上百年之後,須得武士自助。」乃引其妻兄燕弘信謁祐。祐接之甚厚,多賜金帛,令潛募劍士。

  持戟之士

  【孟子】

  《公孫醜下》:

  孟子之平陸,謂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曰:「不待三。」注:戟,有枝兵也;士,戟士也。

  江淮弩士

  【新唐書】

  《王棲曜傳》:

  棲曜為金吾大將軍,時李希烈陷汴州,乘勝東略,次寧陵,將襲宋州。浙西節度使韓氵晃使棲曜以強弩三千,涉水夜入寧陵,希烈不之知。晨朝,矢集帳前,驚曰:「江淮弩士入矣。」遂不敢東。

  請為猛士

  【舊唐書】

  《婁師德傳》:

  上元初,婁師德累補監察禦史。屬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討之。帥德抗表,請為猛士。高宗大悅,特假朝散大夫,從軍西討,頻有戰功。

  壺餐得士

  【類說】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子期怒,走楚,說楚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後。君顧曰:「奚為者?」曰:「臣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餐餌。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君歎曰:「與不期眾少,期於當厄;怨不期深淺,期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

  畋獸得士

  【金樓子】

  《雜記下》:

  趙簡子出畋,命鄭龍射野人,使無驚吾烏。龍曰:「吾先君晉文公伐衛,不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殺良民,是虎狼也。」簡子曰:「人畋得獸,我畋得士,故緣木愈高者愈懼,人爵愈貴者愈危。可不慎乎!」

  大畋教士

  【新唐書】

  《曹王明傳》:

  貞元初,吳少誠擅蔡,故徙皋鎮山南東道,割隋汝以益軍,練兵峙糧,市回鶻馬以益戰騎。歲時大畋以教士,少誠畏之。

  田獵求士

  【通鑒外紀】

  周楚莊王好田獵,大夫諫曰:「王無乃耽于樂乎?」王曰:「吾獵以求士也。榛叢刺虎豹者,吾知其勇也;攫犀搏兕者,吾知其勁有力也;罷田而分,吾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國以安。

  射以論士

  【宋蘇東坡集】

  《南安軍學記》:

  射所以致眾而論士也,眾一而後論定。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使弟子揚觶而敘點者三,則僅有存者。由此觀之,以射致眾集而後論士,蓋所從來遠矣。

  瑞人神士

  【元王惲秋澗集】

  《真人尹公道行碑》:

  師儀觀秀偉,風度凝重,如瑞人神士,不可梯接。然即之,春風和氣,津溢眉宇間。

  神化方士

  【廣州府南海志】

  清遠縣東三十裡有廷祚寺,梁武帝末,有二神人化為游方士來寺,叩正俊禪師曰:「峽山據清遠上流,建一道場,足立勝概。師居之乎?」俊然之。俄中夜風雨暴作,遲明啟戶,寶像儼設。舊雲黃帝二庶子善音律,南采昆侖竹為黃鐘之管,與帝左右二臣同隱此山,化為游方士。□□者非二庶子,即二臣也。有祠在寺東偏,靈應顯著,山與寺多異跡。

  千里一士

  【數類】

  《呂氏春秋》曰:天下雖大,有道之士國猶少。千里而有一士,比肩也。累世而有一聖人,繼踵也。士與聖人之所自來,若此其難也。而治必待之,治奚由至?雖幸而有,未必知也;不知則與無賢同。此治世所以短,亂世所以長也。

  不戮一士

  【五代薛史】

  《王晏球傳》:

  晏球能與將士同其甘苦,所得祿賜私財盡以饗士。日具飲饌與將校筵宴,待軍士有禮,軍中無不敬伏。其年冬平賊,自初至於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歡心,物議以為有將帥之略。

  不戰一士

  【史記】

  《婁敬傳》:

  敬見沛公曰:「周之盛時,天下和洽,四夷鄉風,慕義懷德,附離而並事天子,不屯一卒,不戰一士,八夷大國之民莫不賓服,效其貢職。」

  未宿一士

  【宋曾鞏元豐類稿】

  傳天下之日,不陳一兵,未宿一士,以戒非常,而上下晏然。

  少卿詬士

  【王明清揮麈錄】

  詹大和堅老來京師省試罷,坐微累,下大理。時李傳正端初為少卿,初入之時,堅老哀鳴曰:「某遠方舉人,不幸抵此,祈公憐之。」端初怒,操俚談詬曰:「子觜尖如此,誠奸人也。」因困辱之。已而榜出奏名,所犯輕,在法應釋,得以無事,自此各不相聞。後十餘年,端初為淮南路轉運副使,既及瓜,堅老自郎官出為代。端初固忘之,而堅老心未能平也。相見各敘昧生平而已。既再見,端初頗省其面目,猶不記前事。因曰:「郎中若有素者,豈嘗邂逅朝路中邪?風采堂堂,非曩日比也。」堅老答曰:「風采堂堂,固非某所自見。但不知比往時觜不尖否?」端初愧怍而悟。

  素不喜士

  【東南記聞】

  劉龍洲過,太和人,嘉定間客京師,有競到府,趙尹師擇素不喜士,將杖之。其儕輩扣橐使王方岩王居安,不得已折簡于趙雲:「劉過平生違越事不止此,要當使俗子治之,勿出吾曹手也。趙忻然,即釋其罪。

  重鳥輕士

  【晏子新書】

  《外篇》: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深忌殺士

  【張橫浦心傳錄】

  或問:「曹操不忍殺禰衡,而殺荀文若,何也?」曰:「自古英雄將以大有為者,深忌殺士。曹操奸凶有餘,雖為禰衡慢侮,終畏殺士之名,而送之他人,以嫁其禍,其言『孤殺之,如一狐鼠耳。然此人浪得其名,恐天下以為吾不能容。』此非其真情也。至其殺荀文若而卒見譏于世,何見於彼而不見於此耶?如衡之輕狂固無足道,雖殺之,議者必亦無議,而操猶畏之。至若文若之賢乃其所深忌,則其殺之也出於其本心,此又其自欺之奸,姑以欺人耳。人其可欺哉?」

  二桃殺三士

  【西溪叢語】

  引《藝文類聚》吟門雲:《蜀志》諸葛亮《梁父吟》雲:「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塚,田強古治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李白《梁甫吟》雲:「力排南山三莊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程門二士

  【宋名臣言行錄】

  尹火享與張繹同時師事伊川,張繹以高識,公以篤行,俱為所稱。伊川嘗言:晚得二士。

  淮有三士

  【荃翁貴耳集】

  章冠之名甫,號易足居士,有文集十卷。多從於湖交遊,豪放飄蕩,不受拘羈。淳熙間淮有三士,舒之張用晦,和之張進卿,真之冠之也。寄荊南詩:餘生自判一虛舟,未審尋詩慰客愁。梅欲飄零猶醞藉,柳才依約已風流。關心弟妹無黃犬,入夢江湖有白鷗。別後故人相念否,東風應倚仲宣樓。

  日見七士

  【戰國策】

  淳於髡一日而見七人于齊宣王,王曰:「子來,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隨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眾乎?」淳於髡曰:「不然。夫鳥同翼者而聚居,獸同足者而俱行,夫物各有疇。今髡,賢者之疇也。王求士於髡,若挹水於河而取火於燧也。髡將複見之,豈特七士也!」

  何顏見士

  【儀真志】

  晉方為諸胡擾亂,又陳敏割據江東,晉望臣顧榮等偽從其用,華潭遺榮書曰:「一旦皇輿東軒,行即紫館,發荊州武旅,順流東下,徐州銳鋒,南據堂邑,征東警卒,耀威曆陽。飛橋越橫江之津,泛舟涉瓜步之渚,威震丹楊,擒寇建鄴,而諸賢何顏見中州之士耶?」於是顧榮等斬敏,江東平。

  都下人士

  【南史】

  《劉繪傳》:

  永明末,都下人士盛為文章談義,皆湊竟陵西邸。繪為後進領袖。時張融以言辭辯捷,周彌為清綺,而繪音采不瞻,麗雅有風則,時人為之語曰:「三人共宅夾清漳,張南周北劉中央。」言其處二人間也。

  富貴多士

  【史記】

  《孟嘗君傳》:

  馮曰: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

  擢用群士

  【東漢書】

  《董卓傳》:

  時卓為相國,素聞天下同疾閹官誅殺忠良,及其在事,雖行無道,而猶忍性矯情,擢用群士。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

  。保有厥士

  【詩】

  《周頌·桓篇》:

  桓桓武王,保有厥士。注:保有其士,而用之于四方也。

  綏多女士

  【大戴禮】

  《夏·小正》:

  綏多女士。綏,安也。冠子取婦之時也。

  厘爾女士

  【詩】

  《大雅·既醉篇》:

  厘爾女士。注:女士,女之有士行者,謂生淑媛使為之妃也。

  有依其士

  【詩】

  《周頌·載芟篇》:

  有依其士。注:依,愛士夫也。

  作率慶士

  【禮記】

  《祭統》:

  乃考文叔,興舊嗜欲,作率慶士,躬恤衛國。注:作,起也。率,循也。慶,善也。士之言事也。言文叔能興行先祖之舊德,起而循其善事。

  先王置士

  【鶡冠子】

  《道端篇》:

  先王之置士也,舉賢用能,仁人居左,忠臣居前,義臣居右,聖人居後。左法仁,則春生殖;前法忠,則夏功立;右法義,則秋成熟;後法聖,則冬閉藏。

  戰國說士

  【識遺】

  葉水心曰:周之盛時,京師有學,比閭族黨鄉遂皆有學。三歲賓興諸侯貢士,士進得仕季,退得臣諸候。故其時有秀士、進士、俊士、造士等目。厲王無道,周法浸壞,宣王之複,未幾又亂。以幽王馴至平王東遷,京師之學先置,諸侯貢士之典亦闕。士絕望于王都,下者為商賈負販,高者俛首為陪臣,然尚用於諸侯也。其後諸侯亦不取士,士之無歸者,降為大夫家臣。孔門弟子皆為之,獨顏閔以不仕見推。至戰國,諸侯互相吞滅,日尋干戈。士遭離亂,為家臣既無主,退又無以自業,於是放蕩四出,仗口舌以要時君。雖孟子大賢,亦千里見梁,且語勾踐以遊。

  《孟經》曰:平原輩資士以重其國,幾數千人,士之變詐縱橫者,至以口舌重輕人國,列國之王為之擁先驅,側行衤敝席,時可知矣。至秦,此習未改。於是坑焚之禍起焉,其實皆因於士之無歸也。

  釋不如士

  【宋楊誠齋集】

  《興崇院經藏記》:

  子曰:彼于師之經所謂五千四十八卷者匭之矣。能如士之於書皆誦之否?能誦之矣,抑能如士之於書皆通之否?世通曰釋之不如士,固也。

  不敢齒士

  【宋陳後山集】

  黃魯直、秦少游、晁無咎,長公之客也。張文潛,少公之客也。僕自念不敢齒士,而足下遽進僕於兩公之間,不亦汰乎?

  無穢虐士

  【左傳】

  哀公十五年:先民有言曰:「無穢虐士。」注:虐士,謂死者。無以死者為穢惡。

  未嘗薦士

  【宋蘇東坡集】

  《上曾丞相書》:

  昔者漢高未嘗喜儒,不失為明君;衛霍未嘗薦士,而不失為賢公卿。

  壽命之士

  【韓氵虎澗泉日記】

  非有先生論雲:養壽命之士,居深山之間,積土為室,編蓬為戶,彈琴其中,以詠先生之風,亦可以樂而忘死矣。

  擇鄉就士

  【聞見善善錄】

  榮陽公嘗言:所在有鄉先生處,則一方人自別。蓋漸染使之然也。人豈可以不擇鄉就士哉?

  遊必就士

  【晏子內篇】

  晏子曰:「君子居必擇居,遊必就士。擇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

  高居大士

  【能改齋漫錄】

  黃豫章贈鄭交詩:高居大士是龍象,草堂丈人非熊羆。

  附青雲士

  【史記】

  《伯夷傳》:

  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龍鳳姿士

  【馬明叟實賓錄】

  唐李揆,字端卿。初,苗晉卿數薦元載,揆輕載地寒,謂晉卿曰:「龍鳳姿士不見用,獐頭鼠目子乃求官耶?」載間銜之。及秉政,揆流落十六年,載誅,始拜禮部尚書。

  錢谷委士

  【資治通鑒】

  唐劉晏常以為:辦集眾務,在於得人,故必擇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至於拘檢簿書、出納錢谷,必委之士類,吏惟書符牒,不得輕出一言。常言:士陷贓賄,則淪棄于時,名重於利,故士多清修;吏雖廉潔,終無顯榮,利重於名,故吏多貪污。

  租庸腳士

  【新唐書】

  《王钅共傳》:

  钅共取諸郡高戶為租庸腳士,大抵貲業皆破,督責連年,人不賴生。

  管庫之士

  【韓氵虎澗泉日記】

  文子中退然如不勝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諸其口,所舉晉國管庫之士也,七十有餘家,生不交利,死不屬其子焉。

  名下無虛士

  【類說】

  隋薛道衡聘陳,為《人日詩》曰:「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南人嗤之。及雲:「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乃曰:「名下無虛士。」

  【幸文房唐才子傳】

  初,長安慈恩寺浮圖前後,名流詩版甚多,八元亦題,有雲:「初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後元微之白樂天至塔下,遍覽,因悉除去,惟存八元版在,吟詠久之,曰:「名下無虛士也。」

  【清波雜誌】

  徽宗嘗命米芾以兩韻詩草書禦屏,次韻乃押中字。行筆自上至下,其直如線。上稱賞曰:「名下無虛士。」芾即取所用硯入懷,墨汁淋漓,奏曰:「硯經臣下用,不敢複進禦,臣敢拜賜。」

  任譽之士

  【韓非子】

  《六反篇》:

  活賊、匿奸,當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曰「任譽之士」。

  遊說之士

  【史記】

  《田敬仲完世家》:

  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複盛,且數百千人。

  筏載甲士

  【宋史】

  《李煜世家》:

  八年春,王師傅城下,煜猶不知。一日登城,見列柵於外,旌旗遍野,始大懼,知為近習所蔽,遂召朱令貝斌於上江,令連巨筏,載甲士數萬人,順流而下,將斷浮梁。未至,為劉遇所破。

  車戲賤士

  【宋張文潛宛丘集】

  盧綰,車戲之賤士也。其推庸魯鈍,偶似夫敦厚長者之形耳。

  導引之士

  【莊子外篇】

  《刻意》:

  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甲,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貴生之士

  【韓非子】

  《六反篇》:

  畏死難、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貴生之士」。

  碩畫之士

  【漢楊雄諫單于書】

  漢高祖困于平城,或七日不食。奇譎之謀、碩畫之士甚眾,卒其所脫者,世莫得聞也。

  養篘傲士

  【東漢書】

  《高彪傳》:

  彪嘗從馬融,欲訪大義。融疾,不獲見,乃覆刺遺融書曰:「承服風問,從來有年。風問,風猷令問。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門,冀一見龍光,以敘腹心之願。毛詩曰:既見君子,為龍為光。龍,寵也。不圖遭疾,幽閉莫啟。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白屋,匹夫也。故周道以隆,天下歸德。公今養傲士,故其宜也。」融省書慚,追謝還之,彪逝而不顧。

  閱衣冠士

  【隋書】

  《裴蘊傳》:

  蘊性明辯,有吏幹,在陳仕曆直閣將軍興甯令。蘊以其父在北,陰奉表于高祖,請為內應。及陳平,上悉閱江南衣冠之士,次至蘊,上以為夙有向化之心,超授儀同左僕射。高不悟上旨,進諫曰:「裴蘊無功于國,寵逾倫輩,臣未見其可。」上又加蘊上儀同,複進諫。上曰:「可加開府。」乃不敢複言。即日拜開府儀同三司,禮賜優洽。

  天遺朕士

  【西漢書】

  《郊祀志》:

  武帝時,膠東王康後欲媚於上,乃遣宮人欒大入求見,言方。武帝既誅文成,後悔其方不盡。及見大,大說,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印,得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印,制詔禦史:「朕臨天下二十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乾稱飛龍鴻漸於般,朕意庶幾與焉。」

  荷力之士

  【莊子雜篇】

  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戶之農,石戶之農曰:卷卷乎後之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為未至也。於是夫負妻戴攜子以入海,終身不反也。

  籠絡時士

  【百川學海】

  《韓忠獻遺事》:

  公謂呂申公為相,以進賢自任,恩歸於已。時士皆出其籠絡,獨歐、范、尹旋收旋失,終不受其籠絡雲。

  蚤知之士

  【史記】

  《樂毅傳》:

  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於後世。

  傾覆之士

  【資治通鑒】

  唐昭宗大順元年夏四月,初,張浚因楊複恭以進,複恭中廢,更附田令孜而薄複恭。注:更,工衡翻,改也。及複恭再用事,深恨之。上知浚與複恭有隙,特親倚之。浚亦以功名為己任,每自比謝安、裴度。克用之討黃巢屯河中也,浚為都統官,王鐸為都統,奏浚為判官。克用薄其為人,聞其作相,私謂詔使曰:「張公好虛談而無實用,傾覆之士也。主上采其名而用之,他日交亂天下,必是人也。」浚聞而銜之。

  傾危之士

  【史記】

  《張儀傳》:

  太史公曰: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于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

  佽飛射士

  【西漢書】

  《宣帝紀》:

  神爵元年,西羌反,發三輔中都官徒馳刑及應募佽飛射士。服虔曰:周時度江,越人在船下負船,將覆之。佽飛入水殺之。漢因以材力名官。如淳曰:《呂氏春秋》,荊有茲非,得寶劍於千將。度江中流,兩蛟繞舟,茲非拔寶劍赴江刺兩蛟,殺之。荊王聞之,仕以執圭。後世以為勇力之官。茲、佽音相近。臣瓚曰:本秦左弋官也。武帝改曰:佽飛。官有一令九丞,在上林苑中,結矢曾繳弋鳧雁,歲萬頭,以供祀宗廟。許慎曰:佽,便利也。便利矢曾繳以弋鳧雁,故曰佽飛。

  《詩》曰:抉拾既佽者也。師古曰:取古勇力人以名官,熊渠之類是也。亦因取其便利,輕疾若飛,故號佽飛。弋鳧雁事自使佽飛為之,非取飛鳥為名,瓚說失之。佽音次。

  張皓推士

  【兩漢蒙求】

  張皓,字叔明,順帝即位,拜皓司空。在事多所薦達,天下稱其「推士」。

  謝安論士

  【晉書】

  《褚爽傳》:

  爽字弘茂,小字期生,少有令稱。謝安甚重之。嘗曰:若期生不佳,我不復論士矣。

  亭長斬士

  【容齋續筆】

  漢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呵之,告以官名。亭長醉,曰:「甯有符傳邪?」士以馬擊亭長,亭長斬士,亡,郡縣逐之。家上書,莽曰:「亭長奉公,勿逐。」大司空王邑斥士以謝。

  梁欲得晉士

  【五代歐史】

  《後晉李襲吉傳》:

  晉王與梁有隙,交兵累年。後晉王數困,欲與梁通和,

  使襲吉為書諭梁,辭甚辯麗。梁太祖使人讀之,至於「毒手尊拳交相於暮夜,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歎曰:「李公僻處一隅,有士如此。使吾得之,傅虎以翼也。」顧其從事敬翔曰:「善為我答之。」及翔所答,書辭不工,而襲吉之書多傳於世。

  廟神周貧士

  【夷堅志】

  衡州安仁縣新渡石公廟,素靈。至元庚寅秋,有士人趁旅邸下,及寓宿于石公祠下。遂禱於神雲:「旅中困乏,冀神指迷。」神予之夢曰:「湖北有鉅賈,見在本縣城中,足瘡苦甚,已出五百千求醫,而醫者盡其伎不能效。汝往與醫。」士人雲:「某素不善醫,奈何?」神曰:「此商嘗乘船在吾廟前,對吾廟尿,吾怒之,令小鬼以針刺其脛,故爾。汝以吾殿上香爐灰與擦,其瘡即愈。若如所酬,盡可為旅費。卻望隱吾言,不然,汝所得隨喪,而吾之香火亦不隆矣。」士人俟天明前往彼處,如其言用之,鉅賈之瘡隨愈,而士人所得如數。鉅賈因此與士人為刎頸交。一日叩其得醫藥之因,士人遂直言其所以。鉅賈不平,遂於城隍廟拜許水陸齋十筵,以訟石公。至四筵,石公又托夢與士人言:「當初憫汝之貧,故以見告而周急。已嘗戒祝毋泄,今又言之,我亦遭禍,而汝所得亦喪。」設齋至第五筵,雷轟其廟而焚之,而士人亦病喪焉。

  興文杖士

  【夷堅志】

  南昌李知縣遷先聖殿于縣南。舁夫子像而不能動,縱人多亦如之。有一士人在側曰:「夫是之謂仲尼。」李宰怒,正色責之,至夜,士人忽夢被二黃衣使攝至一所,有小殿廡,扁額曰:興文。少頃,一人坐中曰:「汝為士人,讀先聖之書,豈當戲言侮慢先聖?」命左右決杖二十,勒罷為儒。及覺如癡,自後不識一字。今世之人好引聖語之言為戲,亦當以為戒。

  猿請醫士

  【夷堅志】

  商州醫者負篋行醫。一日昏黑,為數人擒去如飛,醫者大呼求援,鄉人群聚而不可奪。所擒之人,懸崖絕險,醫者捫其身皆毛。行數裡,到石室中,見一老猿臥于石榻之上,侍立數婦人,皆有姿色。一婦謂醫曰:「將軍腹痛。」醫者覺其傷食,遂以消食藥一服與之以服。老猿即能起坐,且囑婦人以一帕與之,令數人送其回歸。抵家視之,盡黃白也。次日持賣,有人認為其家之物,欲之官。醫者直述其由,盡以其物還之,其事方釋。忽一夕,數人又來請其去。見猿有愧色,其婦人又與一帕,且謂得之頗遠,賣之無妨。醫者持歸,遂至大富。

  士之高致

  【西漢書】

  《蕭望之傳》:

  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鄭朋奏記。望之曰:將軍體周召之德,秉公綽之質,有卞莊之威,至乎耳順之年,履折衝之位,號至將軍,誠士之高致也。

  士不兼官

  【慎子】

  《威德篇》:

  古者士不兼官。士不兼官則職寡,職寡則易守。故士位可世。

  士氣不振

  【宋名臣言行錄】

  張九成在南安。或問曰:近日士大夫氣殊不振,曾無一言及天下事者。公曰:大抵人材在上之人作成。若摧抑之,則此氣亦索。

  士不可驕

  【通鑒外紀】

  周公問伯禽于其傅。對曰:其為人寬而好自用以慎。周公曰:嗚呼!以人惡為美德乎?彼其寬也,出無辯矣,汝無教之,以魯國驕人。仰祿之士猶可驕也,正身之士不可驕也。

  尹士人名。

  【孟子】

  《公孫醜》:

  孟子去齊,尹士語人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注:尹士,齊人也。

  高力士人名。

  【南郡新書】

  柳芳上元中為史臣得罪,竄農黔中。時高力士亦徒巫州。因相遇。為芳言禁中事。芳因論次其事。號曰:問高力士後著唐律。此書不復出。

  青士竹名。

  【雲仙雜記】

  《樊宗園記》:

  柏曰:蒼官竹曰青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