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太平御覽 | 上頁 下頁 |
卷九百五十二 木部一 |
|
○木上 《易》曰:巽為木。坎,其於木也,為堅多心;艮,其於木也,為堅多節;離,其於木也,為科上槁。(堅多心為剛中也。山木,堅心也。多其節,令陰氣,故曰科,空也。為日所幹,故上槁也。) 又《墒翟》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書》曰:兗州,厥木惟喬,厥貢惟木。 又《洪範》曰:五行,三曰木,木曰曲直,曲直主酸。 又《說命》曰: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 《詩》曰: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灌木,叢木也。) 又曰:荏苒柔木,君子樹之。塗卻行言,心焉數之。(荏苒,寬柔貌也。木,椅、桐、梓也。) 又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興也。南方之木美。喬,上竦者。思,辭也。漢上游女,無求思者。) 又曰:後妃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木下曲曰樛。) 《周禮》曰:仲冬斬陰木,仲夏斬陽木。(陽木生南山,陰木生北山。) 《禮記·月令》曰: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孟夏之月,毋伐大樹。 《樂記》曰: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 《稽命徽》曰:出號施令合民心,作樂制禮得天心,則草木有益於人,長以養民也。王者得禮擲昶,則澤穀擲晷生赤木。 《禮鬥威儀》曰:君乘木而王者,其政升平,則草木豐茂。 《左傳》曰:山有木,工則度之。 又曰:鳥則能擇木,木豈能擇鳥? 《春秋玄命苞》曰:木者陽精,生於陰。故水者,木之母也。木之為言觸也,氣動躍也。其字,八推十為木。八者陰,合十者陽數。 《春秋運鬥樞》曰:黑精用事,百木共一根。(百枝木共一根,天下共一主之徵也。) 《春秋繁露》曰:木有變,春凋冬榮,繇。貞剛精銳,尾馛治之。 《北魏書》曰:崔亮為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淺不通舡,行人艱阻。亮謂僚佐曰:"昔杜預乃造橋,況此有異長河;且魏、晉之日,亦自有橋。吾今決欲造之。"鹹曰:"水淺不可為浮橋,泛長無常,又不可施柱,恐難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陽,橫渡渭,以像閣道,此即以柱為橋。今惟慮長柱不可得耳。"會天大雨,山瞬旦至,浮山長木數百根,藉此為用,橋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猶名崔公橋。 《後周書》曰:沙苑之役,齊神武夜遁,追至河上,複大克獲,前後虜其卒七萬,獻俘長安,還軍渭南。於是所徵諸州兵始至,乃於戰所,准當時兵士,人種樹一株,以旌武功。 又曰:王羆以功授右將軍、西河內史,辭不拜。時人謂之曰:"西河大拜,俸祿殷厚,何為致辭?"羆曰:"京洛材木盡出西河。朝貴營第宅者,有求假。如其私辦,即力所不堪;若科發民間,又違法憲。以此辭耳。" 《唐書》曰:貞觀中,山南獻木,連理,交錯玲瓏,有同羅木,一丈之幹,並枝者二十餘所。 又曰:代宗大曆十二年,成都府人郭遠,因樵爨獲瑞木一莖,有文曰:"天下太平",獻之。以示百官,宰臣奏賀曰:"至德之化,先賁於草木。太平之符,遂形文字。伏望藏於秘閣,宣付史館。" 又曰:貞觀初,陳留雨木,皆大如指,長寸餘。每木有孔通中,所下其立如植。 《管子》曰:桓公問:"民饑寒,室屋不治,牆垣壞不築,為之柰何?"管子曰:"休途樹擲軎。"公令左右休途樹枝。其年民治室屋,築牆垣。公問之,管子曰:"一樹而息百乘,丁壯彈其下,終日不歸;父老拊樹而論,終日不歸。今吾休之,日中無尺陰,行者疾走,父老歸而治室。" 《老子》曰:天下擲炅柔,馳騁天下擲炅剛。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柔弱,生之徒;剛強,死之徒。合抱之樹,生於毫末。 《莊子》曰: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木焉,其大也。然必有異材。從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俯而視其大根,不可以為棺槨。舐其葉,則舌爛;嗅之,則使人狂酲。子綦曰:"杆果不材之木,以至其大矣!" 又曰: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彩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織子曰:"杆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矣。" 《孟子》曰:孟子謂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 《孫卿子》曰:山下望十畝之木,若著;而求著者,不上折也。 又曰:林木茂,斧斤至。 又曰:玉在山而木潤。 《孔叢子》曰:夫子墓方一裡,諸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之。 《試縈》曰:木之精氣為畢方。 《慎子》曰:廊廟之中材,蓋非一木擲軎。 《呂氏春秋》曰:今夫龠蟬者,務在乎明其火,振其樹而已。火不明,雖振其樹,何益?(雖振其樹,蟬飛去,不能得,故曰何益。)明不獨在乎火,在於暗。(暗無所見,火乃光耳,故曰在於暗中。)當今之時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當歸之也,若蟬之赴明火也。 又曰: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若草莽之有華實也,樹木之有根心也。 又曰:樹木盛則飛鳥歸之,芻草美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桀歸之。 《韓子》曰:待自直之箭,則百世無矢矣;待自圓之木,則千歲無輪矣。 又曰:君者壤地,臣者草木。 《商子》曰:蠹眾則木折,隙大則牆壞。 《文子》曰:葉落者,風搖之;十濁者,物撓之也。 又曰:甘泉必竭,良木必伐。 《符子》曰:木生蠍,蠍盛而木枯;石生金,金曜而石流。 又曰:水生於石,未有居石而溺;火生於木,未有抱木而焦。 《淮南子》曰:卓木洪者為本,而殺者為末;禽獸之性,大者為首,而小者為尾。末大於本則折,尾大於腰則不掉。故食其口而百節肥,灌蒲熬而枝葉美。 又曰:夫樹木,灌以潦水,疇以肥壤,千人養之,一人拔之,則必無餘蘖。況以一國同伐之,雖欲久,豈可得哉! 又曰: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賊。(賊,敗也。) 又曰:今夫徙樹者,失其陰陽之性,則莫不枯槁。(失,猶易也。)故橘之江北,則化而為枳;鴝鵒不過濟、貉,度汶而死。 又曰:日馮生陽閼,(日馮,木之先也。)陽閼生鱗鮐,(音台。)鱗鮐生幹木,幹木生庶木。凡根枝者生庶木。(根枝木名也。) 又曰:高山深林,非為虎豹也;大木茂枝,非為飛鳥也。 又曰:天有明,不憂民之徊蘙。百姓穿徽翠牖,自取炤焉。地有財,不憂民之貧也。百姓伐木艾草,自取富焉。 又曰:郢人有買屋棟者,求大三圍之大木。而人予車轂,跪而度之,巨雖可而長不足。(巨,大。雲長不足,言其短也。) 又曰:食木者多力而惡,(熊犀之屬是也。)食草者善走不愚。(麋鹿之屬是也。) 又曰:良匠不能斷金,巧冶不能鑠木。金之勢不可斷,而木之性不可鑠也。 又曰:高陽魋(或曰:高陽楚時王魋,宋大夫也。)將為室,問匠人。匠人對曰:"未可也!木尚生,加途其上,必將撓。以生材任重途,今雖成,後必敗!"高陽應曰:"不然!夫木枯則益勁,途乾則益輕。今雖惡,後必善。"匠人窮於辭無,以對,卒為屋。其始成均然善也,而後果敗。此直於辭,而不可用者也。 又曰:舍茂木而集於枯,不弋鵠而鳥難與有圖。(圖,謀也。言其硬蘙。) 又曰:質的張而弓矢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形勢所致也。 又曰: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木方茂盛,終日彩而不知。秋風下霜,一夕而殫。(殫,盡也。) 又曰:佐祭者得常,救鬥者得傷。蔭不祥之木,為電所撲。(撲,擊也。) 又曰:金勝木者,非以刀殘林也;土勝水者,非以璞(音樸,土塊也。)塞江也。 又曰:剞劂銷(音削。)鋸,非良匠不能以制木;爐橐埵(音雜。)坊設,(爐、橐、埵,皆冶坊之形也。)非巧冶不能以治金。 又曰:羽翼美者傷骨骸,枝葉美者害根莖。能兩美者,天下無之也。 又曰:凡見葉落而知歲,故葉落而長年悲。 《風俗通》曰:桂陽太守江夏張遼,字叔高。田中有樹,遣客伐之,六七十下,血出。客驚怖歸,以其事白叔高。叔高大怒,曰:"樹木汁出,此何言血!"因自嚴行,複斫之,血大流。叔高使先斫其枝葉,有一空處,白頭公,可長四尺,忽出,往赴叔高。叔高乃逆格之,如此凡時四頭。左右皆怖,伏地,而叔高恬如也。徐熟視,非人也。遂伐此木。其年召辟侍御史,後為兗州刺史。以二千石尊過鄉里,白日衣繡,榮美如此。 《抱樸子》曰:山中大樹能語者,非樹語也,其名曰靈陽山。夜枷髐者,皆古枯所致,勿怪也。甲子日稱仙人者,樹也。 《孫綽子》曰:海上人與山客辨其方物,海人曰:"魚額者華山之頂,一吸,萬頃之波。"山客曰:"鄧林有木,圍三萬尋,直上千里,旁蔭數國。"有人曰:"東極有大人,斬木為策,短不可支,釣魚為鮮,不足充饑。" 《金樓子》曰:利水內有木材。玄嘉中,大水,有十餘段木流出,斧跡未滅。俗雲:"漢將將攻越,築城浮木於利水。未運之前段一夜中,忽失數千段,時或見之。今所見木,豈非昔鬼匿之木乎?" 《山海經》曰:少室山,木名帝休,黃花黑實,服之不怒。 《陰符經》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克。 《仙序》曰:王須,少年入學,最遠,塗卻常先,流輩怪之。常見如提木三尺餘,至則拄屋間。流輩知之,取看,後不見。 《正論》曰:師曠曰:"人骨法,猶木有曲直。曲者為輪,直者為輿。檀宜作輻,榆宜作轂。" 《玄中記》曰:千歲樹之枝,中央下,四邊高。百歲之樹,其汁赤如血。 又曰:大樹之山西,有彩華之樹。服之,則通萬國之言。 《博物志》曰:圓丘山有不世樹,食之壽。 《世贄記》曰:聚窟洲中,申未,地上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而華葉香聞數百里,名為返魂樹。於玉釜中煮,取汁如黑粘,名之為返生香。香氣聞數百里,死屍在地,聞氣乃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