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太平御覽 | 上頁 下頁
卷九百一十七 羽族部四


  ○雁

  《禮記》曰:孟春之月,鴻雁來;季秋之月,鴻雁來賓;季冬之月,雁北鄉。

  《儀禮·婚禮》曰:下達,納彩用雁。

  又《士相見》曰:大夫相見以雁,飾以布,維之以索,如執雉。(雁,知時,飛翔有別也。飾之以布,謂裁縫之其身也。維,謂系聯其足。)

  又《聘禮》曰:私睹,出,如舒雁。(威儀自然,而有行列。舒雁,鵝。)

  《左傳·昭玄》曰: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矣,公孫黑又使強委禽焉。(禽,雁也。納彩用雁。)

  《毛詩》曰:雍雍鳴雁,旭日始旦。

  《尚書·舜典》曰: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牲、一世贄。(孔傳曰:大夫執雁。)

  《爾雅》曰:鳧雁醜,其足蹼。(郭璞注曰:腳指間有幕蹼,屬相著。)

  《春秋說題辭》曰:雁之言"雁雁",起聖以招期,知晚早,故雁南北,以陽動也。(雁雁,音聲貌也。聖上聞雁雁有音聲,知為時節。雁鳥隨日南以常動。)

  《春秋繁露》曰:凡贄,大夫用雁。有類長者在民上,必有先後。雁有行列,故以為贄。

  《廣雅》曰:〈可鳥〉鵝、蒼〈可鳥〉,雁也。

  《周書》曰:白露之日,鴻雁來;鴻雁不來,遠人背畔。小豪戤日,雁北鄉;雁不北鄉,民不懷至。

  《史記》曰:蘇武在匈奴中。昭帝遣使通和,常惠夜見漢使,使謂單于曰:"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如其言。單于大驚,乃使武還。

  《漢書》曰:梁孝主於睢陽園中作鳧雁池。

  又曰:武帝太始三年,幸東海,獲赤雁,作《朱雁》之歌。

  《後漢書》曰:度遼將軍皇甫規解官歸安定鄉。人有以謊序雁門太守者,亦去職還家。書刺謁,臥不迎。既入而問:"卿前在郡,食雁美乎?"

  《北史》曰:齊斛律光從文襄出野,見雙雁飛來,文襄使明月馳射之以二矢,俱落焉。

  又曰:尉遲迥之亂也,隋將史萬歲從梁士彥擊之,軍次馮翊。見群雁飛來,萬歲謂士彥曰:"請射行中第三者。"射之,應弦而落。三軍莫不悅服。

  《三國典略》曰:徐思王,壽陽人。家本寒微,以捕雁為業。

  《晉史》曰:朱漢賓少時善射,常因與同輩出獵,指一飛雁,隨矢而落。其鏃正中其臆,臆上貫一金錢,有篆文,示其郡之碩學,皆無識者。人甚異之,由是人皆號之"朱落雁"。

  《莊子》曰: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問其故,曰:"無所用。"織子曰:"杆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出於山,及邑,舍故人家。故人嘉具酒肉,令豎子殺雁烹之。豎子請曰:"其一雁能鳴,其一不能鳴,奚殺?"主人公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而死,先生何處焉?"織子歎曰:"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

  《淮南子》曰:夫雁從風飛,以愛氣力;銜蘆而翔,以備弋〈矢敫〉。

  《山海經》曰:雁門山,雁出其間,在高柳北。

  《家語》曰:孔子之衛,衛公與孔子語。見飛雁過而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子乃逝。

  《賈誼書》曰:鄒穆公令食邊雁,必以秕,無敢以粟。

  《說苑》曰:秦穆掛百里奚。公孫友歸,取雁以賀曰:"吾得社稷之臣,敢賀社稷之福。"公不辭,再拜而受。

  又曰:齊晏子對景公曰:"君之鳧雁,食以菽粟。"

  又曰:大夫以雁為贄。雁者,有長幼之禮。士以雉。雉者,取其不可狎服。庶人以鶩。鶩,以其無他心也。

  《白虎通》曰:朕用雁者,取隨時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

  揚雄《方言》曰:自關而東謂雁〈可鳥〉鵝,南楚之外謂之鵝,或謂之倉〈可鳥〉。

  《博物志》曰:雁食粟,則翼重不能飛。

  《會稽典錄》曰:虞固,字季鴻,少有孝行,為日南太守。常有雙雁止宿廳事上,每出行縣,輒飛逐車。卒官,雁遂哀鳴,還至餘姚住墓前,曆二年乃去。

  《梁州記》曰:梁州縣界有雁塞山。傳雲:北山有大池,水雁棲集之,固因名曰"雁塞"。

  盛弘之《荊州記》曰:雁塞北接梁州汶陽郡,其間東西嶺,屬天無際,雲飛風翥,望崖回翼。惟一處為下翔,雁達塞,矯翼裁度,故名雁塞,同於雁門也。

  鄧德明《南康記》曰:平固縣有複笥山,上有湖,周回十裡。有一石雁浮出湖中。每至秋天,石雁飛鳴,如候時也。

  《十三州記》曰:上虞縣有雁,為民田春銜拔草根,秋啄除其穢。是以縣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鳥,犯則有刑無赦。

  《荊州圖記》曰:沮陽縣西北有雁浮山,是《山經》所謂"景山"也。高三十餘裡,周回三百里,修岩遐亙,擢幹幹宵。雁南翔北歸,偏經其上,士人由茲改山名焉。

  ○五色雁

  《漢書·郊祠志》曰:宣帝於西河築世宗廟,告祠,有五色雁集殿前。

  《唐書》曰:貞玄十年,同州獻五色雁。

  ○白雁

  《左傳·哀上》曰:曹伯陽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孫強好弋,獲白雁獻之,且言田呃戤說。因訪政事,大說之,有寵,使為司城以聽政。

  《新語》曰:梁君出獵,見白雁而欲自射之。道上有驚雁飛者,梁王怒,命以射此人。其禦公孫龍諫曰:"昔衛文公時,大旱三年。蔔雲:'必須人祠。'文公曰:'求雨者,為民也。今殺之,不仁,吾自當之。'言未卒,雨下。今君重雁殺人,何異虎狼?"梁君引龍登車,入郭呼"萬歲"。曰:"善哉!今日獵得善言。"

  《晉書·載記》曰:建玄初,石季龍饗群臣于太武殿前。有白雁百余集于馬道南。季龍命射之,無所獲。

  ○雉

  《春秋運鬥樞》曰:機星散為雉。

  《周禮·春官·大宗伯》曰:士執雉。(鄭玄注曰:取其守介不失節。)

  《儀禮·士相見》曰:士相見之贄,各用雉。(士贄用雉者,取其耿介,交有時,別其倫也。)

  《禮記·曲禮下》曰:祭宗廟,雉曰疏趾。

  又《月令》曰:孟冬,雉入水為蜃。

  又曰:季冬之月,雉雊雞乳。

  《左傳·昭四》曰:郯子雲:"丹烏氏司閉,五雉為五工正。"(杜預注曰:丹鳥,鷩雉者。立秋來,立冬去,入水為蜃。五雉,雉有五種也。)

  又曰:叔孫豹奔齊。齊庾宗婦人獻以雉,問其姓,曰:"予子長矣,能捧雉而從我矣。"

  《毛詩·邶·柏舟》曰:《雄雉》,刺衛緒瀚也,淫亂不恤國政。雄雉於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貽伊阻。雄雉於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又曰:有瀰濟盈,有鷕雉鳴。(鷕,雉鳴聲。)

  又曰:如翬斯飛,君子攸躋。

  又《節·小弁》曰: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又《甫田·車〈車害〉》曰:瞻彼中林,有集惟鷮。

  《毛詩義疏》曰:林慮山下人語曰:"四足之美有鹿,兩足之美有鷮。"

  《周易·鼎卦·九三》曰: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又《旅卦·六五》曰: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又曰:離為雉。

  《尚書》曰: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華蟲,鷩雉也,五色,故謂華也。)

  又曰: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

  《論語》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鐘路拱之,三嗅而作。

  《爾雅》曰:鸕諸雉:(命雉。)鷂雉、(青質五色。)鷮雉、(長尾,走且鳴。)嗚雉、(黃色,鳴自呼。)鷩雉、(似山雞而小冠,背毛黃,腋赤,頂緣,色鮮明。)秩秩海雉、(如雉而異,出海中山。)鸐山雉、(尾長者也。)翰雉、鵫雉。(今白鵫,江東呼白翰,亦名白雉。)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翬亦雉屬,言其毛色光鮮。)江淮而南,青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即鷂雉也。)南方曰,東方曰鶅,(音緇衣之緇。)北方曰鵗,(音希。)西方曰鷷。(說四方雉之名也。音所旬切。)雉之暮子為鷚。(晚生者也。今呼少雞為鷚。)

  《尚書大傳》曰:武丁祭成湯,有雉飛升鼎耳而雊。問諸祖已,祖已曰:"雉者,野鳥也,不當升鼎。今升鼎者,欲為用也。遠方將有來朝者乎?"武丁思先王之道,編發重譯,至者六國。

  《周書》曰:立冬之日水始冰。後五日,雉入大水為蜃,小暑後十日,雉始雊。

  《史記》曰:秦文公獲若白石于陳倉北阪城,祠之,(蘇林注曰:白質其實。)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常以夜,光若流星,從東南集於祠城,則若雄雞。(如淳注曰:野雞,雉也。呂後名雉,故曰野雞。)

  《漢書》曰:成帝鴻嘉二年,有飛雉集於殿庭,曆階升堂而雊。

  《東觀漢記》曰:魯恭,字仲康。為中牟令,暝蛉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疑其不實,遣仁恕掾肥親驗之。恭隨親行阡陌,坐樹下,雉過止其側,旁有小兒,親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將雛。"親嘿然有頃,與恭訣曰:"本來考君界有無蟲耳。今蟲不犯境,一異也;化及鳥獸,二異也;豎子有仁心,三異也。府掾久留,但擾賢者。"因還府,以狀白安。

  《魏志》曰:管輅至王弘直許。有雄雉飛來,登直內柱頭,大不安。令輅作卦,輅曰:"五月必遷。"時三月也。至期果為渤海太守。

  《晉咸寧起居注》曰:太醫司馬程據上雉頭裘一領,詔於殿前燒之。

  《晉書》曰:武庫封閉甚密,其中忽聞雉雊。張華曰:"杆必蛇化也。"開視之,雉側有蛇蛻焉。

  又曰:涼武昭王皓卒,子歆嗣立。春,有雙雉飛出宮內。

  《北史》曰:後魏裴安祖,閒居養志,不出城邑。會天熱,舍於樹下。有鷙鳥逐雉,雉急投之,遂觸樹而死。安祖憫之,乃取置陰地,徐徐護視。良久得蘇,喜而放之。後夜忽夢一丈夫衣冠甚偉,著繡曲領,向安祖再拜。安祖怪問之,此人雲:"感君前日見放,故來謝德。"聞者異焉。

  《三國典略》曰:齊高緯如晉陽,穆後將從。辭胡太后于北宮,有雉集於禦床。有司獲之,不敢以聞。

  又曰:梁臨賀王正德,其妹長樂公主,太子家令謝禧之撇蘙。姿容國色,悅而報之,生子二人。乃燒主第,投婢於火,唱言主死。黃門郎張准有一雉媒,正德見而奪之。准於重雲殿法會所罵之曰:"張准雉媒,非長樂公主,何可略奪!"太子綱恐梁主聞,遣武陵王紀急相解喻,准罵乃止。正德既出,以雉還之。

  《山海經》曰:小華之山,其鳥多赤鷩,可以禦火。孟山,鳥多白雉。

  《莊子》曰: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畜於防晷。

  《尹文子》曰:楚人擔山雉者,路人問焉:"何鳥也?"欺之曰:"鳳皇也。"路人曰:"我聞鳳皇,今始見矣。汝販之乎?請買十金。"弗與。請加倍,乃與之。方欲獻楚王,經宿鳥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獻王。王聞之,感其欲獻己,召,厚賜之,過買鳥之金什刀。

  《抱樸子》曰:雞有專棲之雄,雉有擅澤之鷮,蟻有兼弱擲昵,蜂有收巢之計。人相役禦,亦猶是耳。

  《廣雅》曰:野雞,雉。

  《洪範五行傳》曰:正月雷微動而雉雊,雷通氣也。

  《楚辭》曰:彭鏗斟雉,帝何饗?(鏗,彭祖也,好和滋味,斟白雉羹以事堯,堯美而饗食之。)

  《列異傳》曰:秦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豬非豬。牽以獻諸公,道逢二童子。童子曰:"杆名為媼,常在地食死人腦。若欲殺之,以柏捶其首。"媼複曰:"彼二童名為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陳倉人舍媼,逐二童子,童化為雉,飛入平林。陳倉人告穆公,穆公發徒大獵,果得其雉。又化為石,置之汧、渭之間。至文公為立祠,名陳寶。雄雉飛南集,今南陽雉縣,其地也。秦欲表其符,故以名縣。每陳寶祠時,有赤光長十餘丈,從雉縣來,入陳祠中,有聲如雄雉。

  揚雄《琴清英》曰:《雉朝飛操》者,衛女傅母所作也。衛侯女嫁於齊太子,中道太子死。問傅母曰:"何如?"傅母曰:"且往,當喪。"喪畢,不肯歸,終之以死。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於塚上,鼓之。忽有二雉俱出墓中,傅母撫雌雉曰:"女果為雉耶?"言未卒,俱飛而起,忽然不見。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飛》。

  《琴操》曰:齊獨沐子,年七十無妻。出,見飛雉,雌雄相隨。感之,撫琴而歌曰:"雉朝飛,鳴相和,雌雄群游於山阿。"

  蕭廣濟《孝子傳》曰:蕭芝忠孝,除尚書郎。有雉數十頭,飲啄宿止,當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及門,飛鳴車側。

  《瑣語》曰:有飛鳥從西方飛來,白質,五色皆備,集平公之庭,相見如讓。公召叔向問之,叔鄉曰:"吾聞師曠曰:西方有白質鳥,五色皆備,其名曰翬。南方赤質,五色備,其名曰搖。其來為吾君臣,其祥先至矣。"

  《博物志》曰:翟雉畏雨雪,惜其毛,棲高樹之上,不敢下食,往往餓死。

  徐廣《車服注》曰:天子金根車馬,上插以翟毛;皇后法駕乘,重翟羽蓋。

  崔豹《古今注》雲:有雉尾嗜。

  《宣驗記》曰:野火焚山林,中有一雉,入水漬羽,飛以滅火。塗卻疲乏,不以為苦。

  ○白雉

  《春秋感精符》曰:王者德流四表,則白雉見。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鳥獸,故雉白首。(妃房不遍,故白雉應。)

  又曰:周成王時,越裳獻白雉,去京師三萬里。王者祭祠不相逾,宴食衣服有節,則至。

  《抱樸子》曰:白雉自有種,南越尤多。案《地域圖》,今之九德,則古之越裳也。蓋白雉之所出,周成王所以為瑞者。貴其所自來之遠,明其德化所被之廣,非謂此為奇。

  《楚辭》曰:昭後成游,南土爰厎,(爰,於也。厎,至也。言昭王背成王擲昶,而出遊南。至楚,楚人沉之南遂不返之。)厥利惟何?逢彼白雉。(厥,其也。逢,迎也。言昭王南游,何利於楚乎?為越裳氏獻白雉,昭王德不能致,親往迎也。)

  《漢書》曰:平帝玄始玄年,春,越裳重譯獻白雉一、黑雉二,詔使三公以薦宗廟。

  《魏略》曰:文帝欲受禪,郡國奏:白雉十九見。

  《魏志·文紀》曰:延康玄年四月,鐃安縣言白雉見。

  《北史》曰:後魏南安王禎,孝文時為雍州刺史,性忠謹。其母疾篤,憂毀異常,遂有白雉遊其庭前。帝聞其致感,賜帛千匹,以褒美之。

  《三國典略》曰:渤海王高歡攻鄴時,瑞物無歲不有。令史焚連裡木,煮白雉而食之。

  ○射雉

  《左傳》曰:賈大夫(賈大夫,大夫也。)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禦以如皋,(為妻禦也,之皋澤也。)射雉而獲之,其妻始笑而言。

  《魏書》曰:太祖才力絕人。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

  《江表傳》曰:孫權數射雉,潘浚諫權。權曰:"時時暫出耳,不復如往日。"浚曰:"天下未定,萬機多務,射雉非急。弦絕括破,皆能為害。"浚乃手自徹壞雉翳。權由是遂絕,不復射雉。

  《吳志》曰:孫休銳意於典籍,欲畢覽百家之言。大好射雉,春夏之間,常出夜還,惟此時舍書。

  《宋書》曰:孝武帝常出射雉。值雨,侍中沉懷文諫曰:"非止千乘失容,亦乃聖躬櫛沐。"

  沉約《宋書》曰:明帝與晉平王休祐於岩山射雉。有一雉不肯入場。日暮將反,留休祐射之,語雲"不得雉,勿歸!"因遣壽寂之等諸壯士追之,日已欲暗,與休祐相及,遂拉殺之。

  又曰:到捴與蕭道成同從宋明帝射雉郊野,渴倦,捴得早青瓜,與上對割食之。

  《齊書》曰:武帝好射雉,竟陵王子良啟諫。先是,左衛殿中將軍邯鄲超諫射雉,武帝為止。久之,永明末,上將射雉,子良複諫。

  又曰:蕭景先轉中領軍,車駕射躬雉郊外。景先帶甲杖從,廉察左右。

  又曰:蕭敏為新安太守。好射雉,未常在郡,辭訟者遷於畋焉。後張弩損腰而亡。

  又曰:桓僖伯,少負氣豪俠,妙解射雉,尤為武帝所重。

  又曰:張欣泰為阿東內史,召還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崗下,面接松山。欣泰負弩射雉,姿情閑放。

  又曰:袁彖為侍中,形貌充肥異眾。每從射雉郊野,數人扶持,乃能從步。

  又曰:褚炫從宋明帝射雉,帝至日中無所得,甚羞。召問侍臣:"吾旦來如皋,遂從空行,可笑?"座者莫答。炫獨曰:"匠糙候雖適,而雲霧尚凝,故斯翬之禽驕心未驚。狄神駕猶豫,群情便可載歡。"帝意解,乃於雉場置酒。

  《南史》曰:齊東昏侯在位,置射雉場二百九十六處。翳中帷帳及步障皆袷以綠紅錦,金銀鏤弩,牙玳瑁帖箭。每出輒以鷹犬隊主徐令孫、媒翳隊主俞靈韻齊馬而走,左右爭逐之。

  又曰:武帝親拜陵,蔡興宗負璽陪乘。及還,上欲因以射雉。興宗正色曰:"今致虔園陵,情敬兼重。從禽猶有餘日,請待他辰。"

  《陳書》曰:新安王伯國性好射雉,叔陵好發塚。出遊田野,必與偕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