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太平御覽 | 上頁 下頁
卷八百一十八 布帛部五


  ○縑

  《說文》曰:縑,並絲繒也。

  《釋名》曰:縑,兼也,其絲細緻,數兼於絹。染縑五色,細且致,不漏水也。

  《續漢書》曰:張奐少立志節。董卓慕之,使其兄遺縑百匹。奐惡卓為人,絕而不受。

  《東觀漢記》曰:王丹資性清白,疾惡豪強。時河南太守同郡陳遵,關西之大俠也。其友人喪親,遵為護喪事,賻助甚豐。丹乃懷縑一匹,陳之於主人前,曰:"如丹此縑,出自機杼!遵聞而有慚色。

  又曰:王丹子,有同門生喪親,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結侶將行,丹怒而撻之,令寄縑以祠焉。或問其故,丹曰:"交道之難,未易言也!"

  又曰:上大發關東兵,自將上隴討隗囂,囂眾潰走,圍解。於是置酒高會勞賜,來歙班坐絕席,在諸將之右,賜歙縑千匹。

  又曰:馬援行亭鄣,到右北平,詔書賜援钜鹿縑三百匹。

  又曰:蔡彤為襄賁令。是時,盜賊尚未悉平,而襄賁清靜。詔書增秩一等,賜縑百匹,策書勉勵。

  《後漢書》曰:趙熹避赤眉難,入丹水,遇更始親屬,皆裸跣塗炭,饑困不能前。(塗炭者,若陷泥墜火,喻窮困之極也。)熹見之悲感,所裝縑帛資糧悉以與之,將護歸鄉里。

  《東觀漢記》曰:顯宗時,詔賜降胡縑。尚書案事,誤以十為百。上見司農上簿,大怒,召郎將笞之。鐘離意因叩頭曰:"過誤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為愆,則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輕。咎皆在臣,臣當先坐。"乃解衣就笞,帝意乃解。

  謝承《後漢書》曰:汝南周躬為櫟陽令。功曹萬良為父報仇,自械詣獄。躬解械放良。後良齎鶼五百餉躬,閉門不受。

  華矯《後漢書》曰:孝獻伏後,興平二年立為皇后。李傕、郭汜等敗乘輿於曹陽,帝乃潛夜渡河走,六宮皆步行出營。後手持縑數匹,董承使孫微以刃脅奪之,殺傍侍者,血濺後衣。

  袁山松《後漢書》曰:天鳳五年,樊崇起兵於莒,號曰:"赤眉",圍莒數月。或說樊崇曰:"豈有父母之國而攻之乎?"莒中人出縑數千匹以自贖,乃引去。

  範曄《後漢書》曰:永平十五年,幸偃師。詔命自殊死以下贖:死罪縑三十匹,右趾至髡、鉗、城旦舂十匹,完城旦至司寇五匹。

  又曰:戴封常遇賊,財物悉被略奪,惟餘縑七匹。賊不知處,封乃追以與之,曰:"知諸君乏,故送相遺。"賊驚曰:"此賢人也!"盡還其器物。後舉孝廉。

  又曰:期門郎程偉妻能通神變化。偉當從出,無衣甚愁。妻即為致兩縑,得以為衣。

  《漢官典職儀》曰:尚書郎直,供青縑白綾被。

  《魏志》曰:漢桓帝末,董卓為軍司馬,從中郎張奐征並、涼州有功,賜縑九千匹,卓悉以分與吏士。

  《南史》曰:孫謙,齊初為錢塘令,禦煩以簡,獄無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謙在職不受餉遺,追載縑帛以送,謙辭不受。

  《梁書》曰:何遠輕財好義,周人之急,言不虛妄,蓋天性也。每戲語人雲:"卿能得我一妄語,則謝卿以一縑。"眾共伺之,不能記也。

  《趙書》曰:中書令徐光奏議,以東郊親耕,改服青縑褲褶。

  《後魏書》曰:劉芳初入魏,雖處窮窘之中,而業尚貞固,聰敏過人,篤志墳典。晝則傭書以自資給,夜則誦經不寢,至有易衣並日之弊,而澹然自守,不汲汲於榮利,不戚戚於貧賤,乃著《窮通論》以自慰。常為諸儒傭寫經論,筆跡稱善,卷直一縑,歲中能入百餘匹。如此數年,賴以頗振。

  又曰:楊津除侍禦中尉。孝文幼沖,文明太后臨朝。津曾入侍左右,忽咳逆失聲,遂吐血數升,藏之衣袖。太后聞聲,閱而不見,問其故,具以實言。遂以敬慎見稱,而賜縑百匹,遷符璽郎。

  又曰:李元忠嘗貢齊文襄王葡萄一盤,文襄報以百縑。其見賞重如此。

  又曰:高遵性不廉清。在中書時,每假歸山東,必借備騾馬,將從百餘,屯逼人家,不得絲縑滿意,則詬詈不去。旬月之間,縑布千數。郡邑苦之。

  又曰:薛琡,字曇珍。正光中,行洛陽令,部內肅然。時以久旱,京師見囚,悉召集都亭理冤滯,洛陽獄有三人。孝明嘉之,賜縑百匹。

  《北齊書》曰:賈思伯遷南青州刺史。初,思伯與弟思休師事北海陰鳳,授業竟,無資酬之,鳳遂質其衣服。時人為之語曰:"陰生讀書不免癡,不識雙鳳脫人衣。"及思伯之部,送縑百匹遺鳳,因具車馬迎之。鳳慚不往,時人稱歎焉。

  《隋書》曰:田德懋丁父艱,哀毀骨立,廬於墓側,負土成墳。上聞而嘉之,遣散騎侍郎元志就吊焉。複降璽書,並賜縑二百匹、米百石。複下詔表其門閭。

  又曰:文帝幸並州,留高熲居守。及上還京,賜縑五千匹。

  《風俗通》曰:臨淮有一人持一縑到市賣之遂還。值雨,因共披戴。後有人求庇蔭一頭之地。雨霽,因共爭之,各雲"我縑"。丞相薛宣決曰:"縑直數百錢,何足紛紛!"呼騎吏中斷縑,各與半。後人曰:"受恩矣。"前撮之,縑主稱怨不已。宣考,乃嘆服。

  《傅子》曰:漢末,魏太祖以天下凶荒,資財乏匱,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為帙。

  何晏《九州論》曰:清河縑總,房子好綿。

  荀勖《為晉文王與孫皓書》曰:餉細縑十匹。

  ○帛

  《尚書·堯典》曰:舜修五禮,五玉三帛。

  《周禮·地官》曰: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又《春官》曰:肆師之職掌立國祀之禮,以佐太宗伯,(佐,助也。)立大祀用玉帛牲牷。

  又《春官·典命》曰:凡諸侯之適子誓於天子,攝其君則下其君之禮一等;未誓則以皮帛繼子男。

  又《夏官下·職方氏》曰:並州,其利布帛。

  又《冬官·考工記》曰:繼子男執皮帛。(謂公之孤也,見禮次子男,贄用束帛,而以豹皮表之為飾。)

  又曰:湅帛,以欄為灰,渥淳其帛,實諸澤器,淫之以唇。(渥,讀如繒人渥管之渥。以欄木之灰,漸釋其帛也。鄭司農雲:澤器,謂滑澤之器。蜃謂炭也。《士寇禮》曰:素積白履,以魁柎之。說曰:魁,蛤也。《周官》亦有白盛之蜃。蜃,蛤也。玄謂:淫,薄粉之,令帛白。蛤,今海旁有焉。)清其灰而盝之,而揮之;(清,澄也,於灰澄而出。盝,晞之,晞而揮去其蜃。)而沃之,而盝之。而塗之,而宿之。(更渥淳之。)明日,沃而盝之。(朝更沃,至夕盝之。又更沃,至旦盝之。亦七日,如漚絲也。)晝暴諸日,夜宿諸井,七日七夜。是謂水冫柬。

  《禮記·月令》曰:季春之月,開府庫,出幣帛,周天下,勉諸侯,聘名士,禮賢者。

  又《檀弓上》曰:伯高之喪,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攝束帛、乘馬而將之。孔子曰:"異哉!徒使我不得成禮於伯高。"

  又《王制》曰:布帛精粗不中數,廣狹不中量,不鬻不市。

  又曰:七十非帛不暖。

  又《禮運》曰:後聖有作,治其絲麻,以為布帛。

  又《內則》曰:國君世子生,三日,蔔士負之,告者宿齋,朝服寢門外,保受乃負之。宰禮負子,賜之束帛。

  又曰:婦人,或賜之飲食、衣服布帛,則受而獻諸舅姑。

  又《坊記》曰:子雲:"禮之先幣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此禮,謂所執之贄以見者也。既相見,乃奉幣帛以修好也。或雲:禮之先辭,而後幣帛。)

  《左傳·襄上》曰:季文子卒,大夫入斂。公在位,宰庀家器為葬備。無衣帛之妾,無粟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又《哀上》曰:邾茅夷鴻以束帛乘韋,自請救於吳。(無君命,故言自。)

  《毛詩·鹿鳴》曰:《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

  《周易·賁卦》曰:賁於丘園,束帛戔戔。

  《春秋元命苞》曰:須女四星十二度,主布帛。

  《史記》曰:武帝使使束帛加璧,安車駟馬迎申公。

  又曰: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界迎與抗禮者。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

  又曰:帛千鈞比千乘家。

  又曰:陳勝乃丹書帛,言"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得書,怪之。

  《漢書》曰:武帝使東方朔射覆,中,上曰:"善!"賜帛十匹。郭舍人曰:"朔,齊人,多變更。致他物射之,中則臣榜百,不中賜臣帛。"朔又中,乃榜舍人。

  又曰:館陶公主乃命私府曰:"董君所發,一日金滿百斤,錢滿百萬,帛滿千匹。乃白之。"

  又曰:婁護為諫議大夫,使郡國,護假貸,多持幣帛,過齊,上書求上先人塚,因會宗族故人,各以親疏遺以束帛,一日散百金之費。

  《東觀漢記》曰:耿純於邯鄲見上,遂自結納,獻馬及縑帛數百匹。

  又曰:長安語雲:"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範曄《後漢書》曰:明帝崩,諸貴人當徙居南宮。馬太后感析別之懷,賜越帛三千端、雜帛二千匹。

  又曰:永平六年,洛山出寶鼎,廬江太守獻之於廟,賜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

  《續漢書》曰:宋秉,字巨公,拜禦史中丞。布被瓦器,居不粟馬,出無從車。車駕幸其府舍,歎曰:"雖楚國二龔,不如雲陽宣巨公!"賜布帛、帷帷、什器。

  《後漢書》曰:公孫述造十層赤樓帛蘭船,蓋以帛飾其欄檻也。

  《魏略》曰:陳留邯鄲淳奏《投壺賦》,文帝以為尚書郎,賜帛十匹。

  《魏志》曰:張伯英專精於書,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

  《晉陽秋》曰:董威輦常宿白社地,時乞於市,得殘碎繒,結以自覆;金帛桂綿,則不肯受。

  沈約《宋書》曰:文帝袁皇后每就上求錢帛贍家。上性節儉,所得不過錢三五萬、帛三五十匹。

  《南史》曰:宋鮑昭嘗謁臨川王義慶,未見知,欲貢詩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輕忤大王。"昭勃然曰:"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沉沒而不聞者,安可數哉?大丈夫豈可遂蘊智能,使蘭艾不辯,終日碌碌與燕雀相隨乎!"於是奏詩,義慶奇之,賜帛二十匹。

  《齊書》曰:劉顯將之尋陽,朝賢畢祖道,顯懸帛十匹,約曰:"儉衣來者以賞之。"眾人竟改常服,不過長短之間。顯曰:"將有甚於此矣!"既而周弘正綠絲布褲繡假種軒昂而至,折標取帛。

  《梁書》曰:郭祖深清儉,常服故布襦,素木案,食不過一肉。有姥餉一早青瓜,祖深報以匹帛。後有富人效之以貨,鞭而徇眾,朝野憚之。

  《後魏書》曰:高允拜中書令。帝幸允第,惟草屋數間,布被縕袍,廚中鹽菜而已。帝嘆息曰:"古人之清貧,豈有此乎!"即賜帛五百匹、粟千斛。

  又曰:葦珍,字靈智,累遷顯武將軍、郢州刺史,所在有聲績。朝廷嘉之,遷龍騎將軍,賜驊騮二匹、帛五十匹、穀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內孤貧者,謂曰:"天子謂我能撫綏卿等,故賜以穀帛。吾何敢獨當?"遂以所賜悉分與之。

  《隋書》曰:文帝嘗遣高熲大閱於龍台澤。諸軍部伍多不齊整,惟閻毗一軍法制肅然。熲言之於上,時蒙賜帛。

  又曰:張定和初為侍官。會平陳之役,定和當從征,無以自給,其妻有嫁時衣服,定和將鬻之。妻靳固不與,定和於是遂行。以功拜儀同,賜帛千匹。遂棄其妻。

  《唐書》曰:高祖傾府藏以賜勳人,而又患國計不足。劉義節進計曰:"今義師數十萬,並在長安,樵薪貴而布帛賤。若伐街衢及苑中之樹為樵,易布帛,歲取數十萬,立可致也。又藏內繒絹,匹皆有餘,軸之使申,截剩物以供雜費,動盈千餘萬匹。"高祖並從之,大收其利。

  又曰:太宗召太子舍人陸敦信,勞之曰:"爾所錄古先太子善惡之事,多所規諷,誠有可嘉。"因賜帛五十段。

  又曰:貞觀中,皇后所生長樂公主將出,降敕資送倍於長公主。魏徵諫以"漢明帝以朕子安得同於先帝子"。後聞之,以為難,可謂正直社稷之臣也。固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賜徵。

  又曰:貞觀十一年,賜遭水之家帛十五匹,半毀者八匹。

  又曰:王君廓少孤貧無行,以剽劫為業,亡命聚徒,以逆鬢竹器籠人頭,而奪其繒帛。

  又曰:開成中,以諫議大夫蕭俶為楚州刺史。俶故相俛之弟。將赴任,延英候辭。上曰:"蕭俛是先朝賢相,筋力未衰,即須一來京國。朕今賜手詔,及賜帛三百匹,以備山谷所乏。"

  《戰國策》曰:公子魏牟過趙,趙王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以為冠。趙王曰:"公子臨寡人,願聞所以為天下。"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國若是尺帛,則王之國大治矣!王有此尺帛,何不令郎中以為冠?為冠而敗之,奚虧王國?而王必待工乃使之?今社稷為丘墟,先人不血食,王不以與工,乃與幼艾也!"(事具冠門。)

  《河圖玉板》曰:昆侖以東得大秦之國,人長十丈,皆衣帛。

  《韓詩外傳》曰:孔子之齊,遇程丕子於譚、郯之間,傾蓋而語終日。孔子曰:"取束帛十匹,以贈先生。"

  又曰:孔子、顏淵登魯東山,望吳昌門,淵曰:"見一匹練前有生藍。"子曰:"白馬蘆芻也。"

  《東方朔別傳》曰:武帝幸甘泉,長平阪道中有蟲覆地如赤肝。朔曰:"必秦獄處也。夫愁者,得酒而解。"乃取蟲置酒中,立消麋。賜帛百匹。後屬車上盛酒,為此故也。

  《法言》曰:禽獸食人之食,土木衣人之帛,穀人不足於晝,絲人不足於夜,此謂惡政也。

  《風俗通》曰:諸侯相贈,乘馬束帛。束為帛,與馬相匹。

  崔寔《四民月令》曰:八月清風戒寒,趣絹縑帛。

  荀卿《禮賦》曰:爰有大物,非絲非帛,文采成章。

  邯鄲淳《上受命述詔》曰:淳作此甚典雅,斯亦美矣,朕何以堪之哉?其賜帛四十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