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太平御覽 | 上頁 下頁
卷三百八十七 人事部二十八


  ○黑子

  《漢書》曰:高祖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又《賈誼傳》曰:今淮陽之比大諸侯,僅如黑子之著面,不足以有所禁禦。

  範曄《後漢書》曰:黃昌字聖真,遷蜀郡太守。初,昌為州書佐,其婦寧於家,遇賊被獲,遂流轉入蜀為民妻。其子犯事,乃詣昌訟。昌疑母不類蜀人,因問所由,雲:"本會稽黃昌妻也,嘗為賊所掠至此。"昌驚曰:"何以識黃昌邪?"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當至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泣,還為夫妻。

  《楚國先賢傳》曰:來陽顧紹,字伯蕃,年十八為郡門下幹,迎太守許荊,視荊蹠下而笑。荊怒問之,紹曰:"見明府蹠下有黑子,紹足亦有之,欣而故笑。"

  ○汗

  《說文》曰:汗,身液也。

  《釋名》曰:汗,氵旱也。出其衣氵旱々然。

  《易·渙卦》曰:渙汗其大號。

  《史記》曰:蘇秦說齊王曰:"臨淄舉袂成帷,揮汗成雨。"

  《東觀漢記》曰:光武詔曰:"平陽丞李善稱故令范遷於張堪,令人面熱汗出,其賜堪家雜繒百匹,以表廉吏。"

  《獻帝傳》曰:舊儀三公領兵見,令虎賁執刃扶之,曹操顧左右,汗流背,自後不敢複朝請。

  《江表傳》曰:孫權即尊位,請會百官,歸功周瑜。張昭舉笏欲褒贊功德,未及言,權曰:"如張公計,今已乞食矣。"昭大慚,伏地汗出。

  《魏志》曰:初,太和中中護軍蔣濟上疏,宜遵古封禪。詔曰:"聞濟斯言,使吾汗晨○足。"

  王隱《晉書》曰:華表字偉容,平原高唐人。侍中石苞朝出,表問國家如何,苞曰:"武帝更生也。"表聞,汗出沾背。

  《晉書》曰:大司馬桓溫來朝,頓丘新亭召侍中王坦之、吏部尚書謝安石,將害之。坦之恐,將欲出奔,謝安止之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君何所逃?"既見溫,之前,大懼,倉惶倒執手板,汗流沾衣。安石後至,從容高視良久,坐定,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方,明公何須壁後置人?"溫笑曰:"不能不爾。"遂卻兵歡語,移日而罷。

  《續晉陽秋》曰:桓玄嘗詣會稽王道子,道子已醉,對玄張眼屬四坐雲:"桓溫作賊。"玄見此辭,勢難測,伏席流汗。長史謝重斂板正色曰:"故大司馬公廢昏立明,功全社稷。風塵之論,宜絕聖聽。"

  《唐書》曰:張又新等構李紳,貶端州司馬,朝臣表賀,又至中書賀宰相。及門,門者止之曰:"請少留,緣張補闕在齋內與相公談。"俄而又新揮汗而出,旅揖群臣曰:"端溪之事,又新不敢多讓。"人皆辟易憚之。

  《淮南子》曰:今夫徭者,揭鍤,負籠土,(徭,役也。籠,受土籠也。)鹽汗交流,喘息薄喉。(白汗鹼如鹽,故曰鹽。)

  《風俗通》曰:傳曰後稷觸冬墾田,流汗而種,田不生者,人力非不至,天時不與。

  《世說》曰: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召見,問毓曰:"卿何汗?"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複問會:"卿何不汗?"對曰:"戰戰慄栗,汗不敢出。"

  又曰:桓公既廢太宰父子,仍上表欲除之,簡文手答書雲:"所不忍言,況過於言?"桓又重表,簡文複手答雲:"若使晉祚靈長,明公便應奉行此詔;若大運去矣,請避賢路。"桓公讀詔,手戰汗流,於此而止。

  《語林》曰:何晏美姿容,明帝見之,謂其傅粉,賜之湯餅。晏食之,汗出流面,以巾拭之,色轉皎然。

  揚雄《長楊賦》曰:高祖〈革是〉鍪生蟣虱,甲胄被沾汗。

  左思《齊都賦·序》曰:連衽有雲覆之陰,揮汗有雨灑之濡。

  又《吳都賦》曰:流汗霡霂,則中逵泥濘。

  《司馬遷書》曰: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

  ○唾

  《說文》曰:唾,口液也。

  《左傳·僖三十三年》曰:晉襄公獲秦三帥,文嬴請之。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隳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不顧而唾。

  《史記》曰:孟嘗既廢而複用,馮驩迎之。未到,孟嘗君太息曰:"文嘗好客,遇客無所敢失。文一日廢,皆背文而莫顧文者,如複見面,文必唾面。"

  《戰國策》曰: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求於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大臣強諫,太后謂左右曰:"複言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沈約《宋書》曰:僕射謝景仁,性矜嚴整潔,居宇清麗,每唾,轉唾左右人衣,事畢,即聽浣濯。每欲唾,左右爭來受之。

  《趙書》曰:石虎娉崔氏為夫人,無寵。所愛鄭夫人有百日女病,謂崔與藥,以告。後石虎作威問之,崔言:"外舍見小子以少唾其容,作實非藥也。"後石乃射之一箭,通中而死。

  《秦記》曰:苻朗渡江,嘗與朝士宴集。時賢並機蓐壺席,朗欲誇之,唾則令小兒跪而張口就唾而含出,坐者為不及之遠矣。

  《呂氏春秋》曰:齊莊公之時,有士曰賓卑聚,夢有壯士,白縞之冠,練布之衣,素屨,黑劍,從而叱之,唾其面,惕然而寤,徒夢也。終坐不決,明日,召其友而告之曰:"吾少好勇,無所挫辱。今夜辱,吾將索之,得之則可,不得將死。"每朝立於衢,三日不得,退而自刎。

  又曰:伍員出奔過鄭,問許公,許公東向唾。員知所歸矣,乃奔吳。

  《莊子》曰:蚿謂蛇曰:"子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

  《風俗通》曰:彭祖壽年八百歲,猶恨唾遠。

  《周生烈子》曰:人君其尊重矣,音聲振於金玉,咳唾甘於醴泉。

  《九州春秋》曰:公孫瓚曰:"始天下兵起,吾謂其唾掌可決。"

  《樊英別傳》曰:樊英既見陳畢,西南向唾,天子問其故,對曰:"成都今日失火。"後蜀郡太守上火災,言時雲雨從東北來,故火不為害。

  《列仙傳》曰:丁次卿欲還峨眉山,語主人雲:"當相為作漆,以罌十枚,盛水覆口,從唾之。一日乃發,皆成漆。"

  《神仙傳》曰:楚夫人者,劉綱妻也,俱行道術,各自言勝。綱唾盤中水即成鯉魚,夫人唾盤中水成獺,食魚。與試術,事事不如。

  《述異記》曰:有人乘船從下流還縣,有一人通身黃衣,擔兩籠黃瓜,求寄載之。黃衣人乞食,船主與之。船適至岸下,乃唾盤上,徑上岸直入去。船主取向食器視之,見盤上唾悉是黃金。

  《列異傳》曰:南陽宗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鬼所忌,鬼答雲:"惟不喜人唾。"伯便擔鬼著頭上急持行之,徑至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五千。

  《幽明錄》曰:漢武帝在甘泉宮有玉女降,嘗與武帝圍棋相娛。女風姿端正,帝密悅,乃欲逼之,玉女唾帝面而去,遂病瘡經年。故《漢書》雲"避暑甘泉宮",此其時也。

  趙壹《嫉邪賦》曰: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

  ○涕淚(淚事已多見在"泣"篇。)

  《說文》曰:涕,鼻液也。

  《周易·離卦》曰: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毛詩·北阝·柏舟》曰: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又《穀風·大東》曰:眷言顧之,潸焉出涕。

  《禮記·檀弓上》曰:孔子合葬于防,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門人後。雨甚至。孔子問曰:"爾來何遲也?"曰:"防墓崩。"孔子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修墓。"

  又曰:孔子至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脫驂而賻之。子貢曰:"脫驂於舊館,無乃已重乎?"夫子曰:"予向者入而哭之,遇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

  又曰:將軍文子之喪,既除喪而後越人來吊。主人練冠待於廟,垂涕淚。

  又《內則》曰:父母唾涕不見。(輒刷去之。)

  《左傳·襄四》曰:孟孫卒。臧孫入,哭甚哀,多涕。出,其禦曰:"孟孫之惡子也,而哀如是。季孫若死,其若之何?"

  《公羊傳·哀公》曰:西狩獲麟。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何休注曰:"袂,衣襟。")

  《史記》曰:蘇秦說鬼谷先生,淚下沾襟。

  《東觀漢記》曰:來歙、蓋延攻公孫述,蜀人大懼,使客刺歙未死。馳告蓋延,延見歙,悲哀不能仰視,歙叱曰:"欲屬以軍事,而乃效兒女之涕泣乎?"

  又曰:更始害齊武王,光武飲食語笑如平常,獨居輒不禦酒肉,枕席有涕泣處。

  蕭子顯《齊書》曰:魚複侯子響,字雲音,世祖弟四子也。死時年二十二,上憐子響死,後游華林見猿對樹跳子鳴,上留目久之,因嗚咽流涕。

  崔鴻《後燕錄》曰:秦宦人光祚先入晉,晉以祚為河北郡。至是來歸,慕容垂見祚,流涕曰:"秦主知我理深,吾事之亦盡。淮南之敗,吾效忠節,每思疇昔之顧,未嘗不中宵忘寢。"祚亦歔欷。

  又曰:慕容熙苻後卒,制百僚於宮內,設位哭,令沙門素服,使有司按檢哭者,有淚以為忠孝,無則罪之。於是群臣振懼,莫不含辛以為淚焉。

  《屍子》曰:曾子每讀《喪禮》,淚下沾襟。

  又曰:費子陽謂子思曰:"吾念周室將滅,涕泣不可禁也。"子思曰:"然今一人之身,憂世之不治,而涕泣不禁,是憂河水濁而泣清也。"

  《邴原傳》曰:原五幼孤,過學舍而泣。師曰:"何泣?"原曰:"孤者易感。夫學者皆有父母也,(一則顯其不孤,二則顯其學。)故惻然涕零。"師哀原,曰:"欲書取書,不須費也。"

  《管寧別傳》曰:寧身長八尺,龍鬚秀目。每祭,未嘗不伏地流涕。

  《三齊略》曰:鄭司農常居其城南山中教受。黃巾亂,乃遣生徒崔琰,諸賢於此揮涕而散。所居山下,草如薤葉,長尺餘許,堅紐異常,時人名為康成書帶。

  《世說》曰:晉玄帝過江飲酒,王茂弘與帝有舊,流涕諫之。帝許之,從是遂斷。

  《語林》曰:王太保作荊州,有二兒亡,一兒還葬舊塋,一兒留葬。太保垂涕曰:"不忘故鄉,仁也;不戀本土,達也。惟仁與達,吾二子有焉。"

  《素問》曰:肝液為淚。

  ○欠

  《釋名》曰:欠,嶔也。開張其口,唇嶔嶔然。

  《說文》曰:欠,張口出氣也。

  《禮記·曲禮》曰: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之蚤暮,侍坐者請出矣。

  又《內則》曰: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欠伸、跛倚、睇視。

  《宋玄嘉起居注》曰:尚書僕射孟顗於後堂敕見,亢聲大欠,有違儀禮,被劾,詔無所問。

  ○嚏(音帝)

  《釋名》曰:嚏,聲乍嚏而出也。

  《毛詩·衛風》曰:寤言不寐,願言則嚏。

  《禮記·月瘤路曰:季秋行夏令,則人多齀嚏。

  又《內則》曰: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噦噫嚏咳也。(噦,於越切。噫,於界切。咳,開代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