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元曲 | 上頁 下頁 |
白樸 |
|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又字太素,號蘭穀。祖籍奧州(今山西河曲縣)。金哀宗正大三年(一二二六)生於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父白華仕金為樞密院判官、右司郎中,降宋為均州提督。白朴是白華的次子,幼年同父居住在開封。金哀宗天興二年(一二三三),父隨哀宗出京,蒙古軍破汴京,母罹難,朴隨父友元好問北渡黃河,先居聊城,後去冠縣,育於元好問家,從其學。蒙古太宗九年(一二三七),父華北歸,寄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父看朴少有大志,因而悉心教子讀書。元好問非常關心白朴的成長,每次經白家,一定親自詢問,給予指點,曾贈詩說:「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白朴的學業造詣,世界觀的形成,以至後來文學創作的道路,成為著名的文學家,都與其父和元好問的教導與影響分不開。蒙古海迷失稱制二年(一二五〇),朴遊燕京,出入青樓,留連勾欄,結識書會才人,交往勾欄歌伎,創作雜劇,「得青樓,薄幸名」。蒙古世祖中統二年(一二六一),中書右丞相史天澤慕其才學,欲薦之于朝,朴謝而不仕。而後,南游漢江、九江、汴京、懷州、岳陽等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一二八〇),即元一統的第二年,徙家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日與友人放情山水間,以詩酒自娛。是時,友人又薦他出仕元朝,他以「老來退閑」,「怕機事纏頭不耐煩」,「對詩書滿架,子孫可教,琴尊一室,親舊相歡」,「魚鳥溪山任往還」為由,婉言回謝。卒于元成宗大德十年(一三〇六)以後。 白樸是以一位著名的雜劇作家而載入文學史的。據元·鐘嗣成《錄鬼簿》和明清之際李玉《北詞廣正譜》記載,其一生創作雜劇十六種,流傳下來的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三種和《韓翠顰禦水流紅葉》、《李克用箭射雙雕》兩種的殘曲。從其現存雜劇來看,既有歷史題材,又有反映現實生活、愛情方面的題材。白朴繼承了我國古代的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特別是他精心塑造人物、巧妙構思情節、細膩描寫心理的藝術技巧,以及優美清麗、樸素自然、富有文采的語言,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使他在元代劇壇享有盛名。近人王國維《宋元戲曲考》說:「元代曲家,自明以來,稱關馬鄭白。然以其年代造詣論之,甯稱關白馬鄭為妥也。」 白樸學問淵博,長於制曲,不僅是著名的雜劇作家,也是著名的散曲作家和詞人。他一生寫的詞曲很多,留傳下來的有一百零五首,名《天籟集》;散曲有小令三十六首,套數四套,由清初楊友敬掇拾,名為「摭遺」,附於《天籟集》後。這些詞曲,多是抒發他懷念故國、寄情詩酒山水、「玩世滑稽」的感情的。是其坎坷一生的真實寫照,是今天研究其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資料。元·王子勉《天籟集序》中稱其詞「辭語遒麗,情寄高遠,音節協和,輕重穩愜,凡當歌對酒,感事興懷,皆自肺腑流出」。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稱其散曲「俊逸有神,小令尤為清雋」。其散曲寫得很美,既清新自然,又清麗俊美。這正如近人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說的「高華雄渾,情深文明」。堪與元代著名散曲作家馬致遠、張小山的散曲媲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