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隋文 | 上頁 下頁 |
楊諒 |
|
漢王諒 諒字德章,一名傑,文帝第五子。開皇元年,封漢王。尋為雍州牧,加上柱國、右衛大將軍。轉左衛,出為並州總管。文帝崩,徵不赴,發兵反。為楊素所敗。尋降除名為民,絕屬籍,以幽死。 △宣揚正法教 寡人備是帝子民父,蒞政此蕃,召請法師等,遠來降趾。道不虛運,必藉人弘正。欲闡揚佛教,使慧日清朗,兆庶蒙賴,法之力也。宜銓舉業長者,可于大興國寺,宣揚正法。(《續高僧傳》,諒鎮晉陽,造內城寺,引釋志念等居之。又令諮議參軍王頍宣教。) △觀王雄 雄初名惠,文帝族子。仕周武帝,為太子司旅下大夫。進上儀同,封武陽縣公,遷右司衛上大夫。大象中,進爵邗國公。出為雍州別駕,授柱國、雍州牧,領文帝相府虞候,進上柱國。隋受禪,除左衛將軍,兼宗正卿。遷右衛大將軍,封廣平王,拜司空,尋改封清漳王。仁壽初,改封安德王。大業初,授太子太傅,檢校鄭州刺史事。尋授懷州刺史,徵拜京兆尹,改封觀王,檢校左翊衛大將軍。薨,年七十一。贈司徒,諡曰德王。 △答詔廢太子勇 至尊為百姓割骨肉之恩,廢黜無德,實為大慶,天下幸甚!(《隋書·房陵王勇傳》) △慶舍利感應表 臣雄等言:臣聞大覺圓備,理照空有,至聖虛凝,義無生滅。故雖形分聚芥,尚貯金罌,體散吹塵,猶興寶刹。自釋提請灰之後,育王建塔已來,未有分佈舍利,紹隆勝業。伏惟皇帝積因曠劫,宿證菩提,降跡人王,護持世界。往者道消在運,仁祠廢毀,慈燈滅影,智海絕流。皇祚既興,法鼓方震,區宇之內,鹹為淨土,生靈之類,皆覆梵雲。去夏六月,爰發詔旨,延請沙門,奉送舍利於三十州,以十月十五日同時起塔。而蒲州棲岩寺,規模置塔之所,於此山上,乃有鐘鼓之聲。舍利在講堂內,其夜前浮圖之上,發大光明,爰及堂裡,流照滿室。將置舍利於銅函,又有光若香爐,乘空而上。至浮圖寶瓶,複起紫焰,或散或聚,皆成蓮華。又有光明於浮圖上,狀如佛像,花趺宛具,停住久之,稍乃消隱。又有光明,繞浮圖寶瓶。蒲州城內仁壽寺僧等,遙望山頂,光如樓闕,山峰澗穀,昭然顯見,照州城東南一隅,良久不滅。其棲岩寺者,即是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造。又華州置塔之處,于時雲霧大雪,忽即開朗。正當塔上,有五色相輪,舍利下訖,還起雲霧。皇帝、皇后,又得舍利,流輝散彩,或出或沉。自非至德精誠,道合靈聖,豈能神功妙相,致此奇特?臣等命偶昌年,既睹太平之世,生逢善業,方出塵勞之境,不勝忭躍。謹拜表陳賀以聞。(《廣弘明集》十七,隋安德王雄等。) △讓改封觀王表 臣早逢興運,預班末屬。有命有時,藉風雲之會,無才無德,濫公卿之首。蒙先皇不次之賞,荷陛下非分之恩,久紊台槐,常慮盈滿。豈可仍叨匪服,重竊鴻名?臣實面牆,敢緣往例。臣誠昧寵,交懼身責。昔劉賈封王,豈備三階之任?曹洪上將,甯超五等之爵?況臣袞章逾於帝子,京尹亞於皇枝,錫土作藩,鈕金開國,於臣何以自處,在物謂其乖分!是以露款執愚,祈恩固守。伏願陛下曲留慈照,特鑒丹誠。頻觸宸嚴,伏增流汗。(《隋書·觀德王雄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