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類 > 全隋文 | 上頁 下頁 |
卷九(3) |
|
◎趙煚 煚字圓通,一作通賢,天水西人。魏末,為周文帝相府參軍,封平定縣男,轉中書侍郎。周受禪,遷陝州刺史,授開府儀同三司。遷荊州總管長史,入為民部中大夫。建德中,除益州總管長史,入為天官司會,累遷禦正上大夫。大象中,加上開府,複拜天官都司會,遷大宗伯。隋受禪,進大將軍,封金城郡公,出為相州刺史。徵尚書右僕射,出為陝州刺史,轉冀州刺史。 △因斛斯徵在逃密奏周武帝大赦 徵自以負罪深重,懼死遁逃,若不北竄匈奴,則南投吳越。徵雖愚陋,久曆清顯,奔彼敵國,無益聖朝。今者炎旱為災,可因茲大赦。(《隋書·趙煚傳》) ◎楊尚希 尚希,弘農人。周文帝賜姓普六如氏,擢為國子博士,轉舍人。仕明武世,曆太學博士、太子宮尹、計部中大夫,賜爵高都縣侯,東京司憲中大夫。大定中,授司會中大夫。隋受禪,拜度支尚書,進爵為公,出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書。加銀青光祿大夫,出為瀛州刺史。未之官,除兵部尚書。轉禮部尚書,授上儀同,出為蒲州刺史。開皇十年卒,諡曰平。 △請並省郡縣表 自秦並天下,罷侯置守,漢、魏及晉,邦邑屢改。竊見當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寮以眾,資費日多,吏卒又倍,租調歲減。清幹良才,百分無一,動須數萬,如何可充?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張之義,瑟無膠柱之理。今存要去閑,並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才,敢陳管見,伏聽裁處。(《隋書·楊尚希傳》,《北史》七十五,《通典》三十三) ◎韋世康 世康,京兆杜陵人,魏雍州從事夐子。西魏大統中,辟州主簿,曆直寢,封漢安縣公,尚周文帝女襄樂公主,授儀同三司。後仕周,曆典祠大夫,沔、硤二州刺史。從武帝平齊,授司州總管長史。宣帝時,入為民部中大夫,進位上開府,轉司會中大夫。靜帝即位,授絳州刺史。隋初,擢禮部尚書,進爵上庸郡公,轉吏部尚書。拜襄州刺史,免。尋授安州總管,遷信州總管。複拜吏部尚書,出為荊州總管。開皇十七年卒。贈大將軍,諡曰文。 △在絳州與子弟書 吾生因緒餘,夙沾纓弁,驅馳不已,四紀於茲。亟登袞命,頻蒞方嶽,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貪而為寶,處膏脂而莫潤。如斯之事,頗為時悉。今耄雖未及,壯年已謝,霜早梧楸,風先蒲柳。眼暗更劇,不見細書,足病彌增,非可趨走。祿豈須多,防滿則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辭。況娘春秋已高,溫清宜奉,晨昏有闕,罪在我躬。今世穆、世文並從戎役,吾與世沖複嬰遠任,陟岵瞻望,此情彌切,桓山之悲,倍深常戀。意欲上聞,乞遵養禮,未訪汝等,故遣此及。興言遠慕,感咽難勝。(《隋書·韋世康傳》) ◎王元規 元規字正范,太原晉陽人。居會稽,師事沈文阿。梁中大通初,對策舉高第,為湘東王國左常侍。轉員外散騎侍郎,除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侯景之亂,棄官歸鄉里。陳天嘉中,除始興王功曹參軍,領國子助教,轉鎮東鄱陽王記室參軍,仍領助教。後主在東宮,引為學士。尋除尚書祠部郎,複為鄱陽王中錄事參軍,轉散騎侍郎,遷南平王限內參軍。王為江州,隨府之鎮。陳亡入隋,為秦王府東ト祭酒。卒於廣陵,年七十四。有《續沈文阿春秋左氏傳義略》十卷、《續經典大義》十二卷。 △郊壇丈尺議 案前漢《黃圖》,上帝壇徑五丈,高九尺;後土壇方五丈,高六尺。梁南郊壇上徑十一丈,下徑十八丈,高二丈七尺,北郊壇上方十丈,下方十二丈,高一丈。即日南郊壇廣十丈,高二丈二尺五寸,北郊壇廣九丈三尺,高一丈五寸。今議增南郊壇上徑十二丈,則天大數,下徑十八丈,取於三分益一,高二丈七尺,取三倍九尺之堂。北郊壇上方十丈,以則地義,下至十五丈,亦取二分益一,高一丈二尺,亦取二倍漢家之數。《禮記》雲:「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因名山升中於天,因吉土饗帝於郊。」《周官》雲:「冬日至,祠天於地上之圜丘。夏日至,祭地於澤中之方丘。」《祭法》雲:「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記》雲:「至敬不壇,掃地而祭。」於其質也,以報覆燾持載之功。《爾雅》亦雲:「丘,言非人所造為。」古圜方兩丘,並因見有而祭。本無高廣之數。後世隨事遷都,而建立郊禮。或有地吉而未必有丘,或有見丘而不必廣潔。故有築建之法,而制丈尺之儀。愚謂郊祀事重,圜方二丘,高下廣狹,既無明文,但五帝不相沿,三王不相襲。今謹述漢、梁並即日三代壇不同,及更增修丈尺如前。聽旨。(《隋書·禮儀志一》,太建十一年,尚書祠部郎王元規議,詔遂依用。又略見《通典》四十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