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齊文 | 上頁 下頁
釋智林


  智林,高昌人,宋泰始初入京,住靈基寺,齊永明末還本國,卒。

  ◇致周顒書

  近聞檀越敘二締之新意,陳三宗之取捨,聲殊恒律,雖進物不速,如貧道鄙懷,謂天下之理,唯此為得焉。不如此,非理也。是以相勸,速著紙筆。比見往來者,聞作論已成,隨喜充遍,特非常重。又承檀越恐立異當時,干犯學眾,制論雖成,定不必出,聞之矍然,不覺悲悲。

  此義旨趣似非初開,妙音中絕六十七載。理高常韻,莫有能傳。貧道年二十時,便參得此義,常謂藉此微悟,可以得道,竊每歡喜,無與共之。年少見長安耆老,多雲關中高勝乃舊有此義,當法集盛時,能深得斯趣者,本無多人。既犯越常情,後進聽受,便自甚寡,傳過江東,略無其人。貧道捉麈尾已來,四十餘年,東西講說,謬重一時,其餘義統,頗見宗錄,唯有此途白黑無一人得者。貧道積年,乃為之發病。既衰癃未愈,加複旦夕西旋,顧唯此道,從今永絕不言。

  檀越天機發緒,獨創方寸,非意此音,猥來入耳,且欣且慰,實無以況。建明斯義,使法燈有種,始是真實行道第一功德。雖複國城妻子,施佛及僧,其為福利,無以相過。既幸已詮述,想便宜廣宣,使賞音者見也。論明法理,當仁不讓,豈得顧惜眾心,以失奇趣邪?若此論已成,遂複中寢,恐檀越方來,或以此為巨障,往之懇也,然非戲論矣。想便寫一本為惠。貧道齎以還西,使處處弘通也。比小可牽曳,故入山取敘,深企付之。(《高僧傳》八,《南齊書·周顒傳》,《廣弘明集》二十四,《南史》三十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