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晉文 | 上頁 下頁 |
竺法汰 |
|
法汰,東人,少與道安同學,太元中終瓦官寺。 △與釋道安書追論竺僧敷 每憶敷上人,周旋如昨。逝波奄複多年,與其清談之日,未嘗不相憶,思得與君共覆疏其美,豈圖一旦永為異世,痛恨之深,何能忘情!其義理所得,披尋之功,信難可圖矣。(《高僧傳》。) △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 拘夷國寺甚多,修飾至麗,王宮雕鏤,立佛形像,與寺無異。有寺名達慕藍,(百七十僧。)北山寺名致隸藍、(六十僧。)劍慕王新藍、(五十僧。)溫宿王藍。(七十僧。)右四寺佛圖舌彌所統,寺僧皆三月一易屋床坐,或易藍者,未滿五臘,一宿不得無依止。王新僧伽藍、(九十僧,有年少沙門字鳩摩羅,乃才大高明大乘學,與舌彌是師徒,而舌彌阿含學也。)阿麗藍、(百八十比丘尼。)輪若干藍、(五十比丘尼。)阿麗跋藍,(二十尼道。)右三寺比丘尼,統依舌彌受法戒。比丘尼,外國法不得獨立也。此三寺尼,多是蔥嶺以東王侯婦女,為道遠集斯寺,用法自整,大有檢制,亦三月一易房或易寺,出行非大尼三人不行,多持五百戒,亦無師,一宿者輒彈之。今所出比丘尼大戒本,此寺常所用者也,舌彌乃不肯令此戒來東,僧純等求之至勤,每嗟此後出法整唯乏斯戒,末乃得之,其解色以息淫,不在止冶容也,不欲以止竊,不在謹封藏也。解色則無情于外形,何計飾容與不飾乎?不欲則無心於珠玉,何須慢藏與緘滕乎?所謂無關而不可開,無約而不可解也。內健既爾,外又毀容粗服,進退中規,非法不視,非時不飧,形如朽柱,心若濕灰,斯戒之謂也,豈非聖人善救人,故無棄人也哉!然女人之心弱而多放,佛達其征,防之宜密,是故立戒每倍於男也。大法流此五百餘年,比丘尼大戒了于其文,以此推之,外國道士亦難斯人也。法汰頃年鄙當世為人師,處一大域而坐視令無一部僧法,推求出之,竟不能具。吾昔得大露精比丘尼戒,而錯得其藥方一匣,持之自隨,二十餘年,無人傳譯。近欲參出,殊非尼戒,方知不相關通至於此也。賴僧純于拘夷國來得此戒本,令佛念曇摩侍慧常傳,始得具斯一部法矣,然弘之由人,不知斯人等能遵行之不耳。(《釋藏百》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