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晉文 | 上頁 下頁 |
劉嘏 |
|
嘏,明帝時濮陽太守。 △上司徒府辨同姓為婚 同姓有庶姓,有正姓,有複姓,有單姓。鐘雲出於鐘離之後,胡母與胡公同本。複鐘單鐘,複胡單胡,今年共婚,不以損一字為疏,增一字為親;不以共其本為悔,取其同者為吝。宜理在可通,而得明始限之別,故婚姻不疑耳。今並時比族,年齊代等,至於庶姓,《禮記》書其別于上,始祖正姓明其斷於下,以之通議,則人倫無闕。案音常總言博士議述敘姓變為始祖者,始此姓為祖也。此既非禮所謂始祖為正姓之義,即便棄經從意,謂義可通,如今眾庶之家,或避國諱遁仇逃罪變音易姓者,便皆可言是始祖正姓。為婚之斷,如此《禮》稱「附遠厚別」「百代不通」之義,複何所施乎?此惑之甚者也。論者又以為開通同姓婚,則令小人致濫。案禮自有限禁,之外,本自禮所不責。不可以不禁、禮所不應責者,而雲通禮所應責也。王皆、王沈,魏晉名儒,同周室之後共婚者,二門譜第皆存。昌黎張仲娶范陽張連妹,諮張公而後婚。今日若考經據事,足以取正,唯大府裁之。(《通典》六十,濮陽太守劉嘏與同姓劉疇婚,司徒下太常,諸博士議非之,嘏以為云云。) △與卞壺疏 堯妻舜女,其代不遠。又《春秋》雲「畢原酆郇,文之昭;于阝晉應韓,武之穆」。代俗之所惑,上惑堯舜之代,下惑應韓之昭穆,欲追過堯舜邪?則經歷聖人。論者或謂巍巍蕩蕩之德,可以掩堯舜之疵;或謂代近姓異,可以通應韓之婚,豈其然哉!若代近姓異,可以通應韓之婚,則周公立百代之限,《禮記》雲「娶於異姓,附遠而厚別」,此二義複何所施?如其不然,則明始限之外,堯舜可以婚,理終之後,應韓可以通。堯舜之婚,以正姓分絕於上;應韓之通,庶姓異終於下也。絕則無系,終則更始,斷可識矣。(《通典》六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