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後周文 | 上頁 下頁
釋曇積


  曇積。

  ◇諫周太祖沙汰僧表

  僧曇積白皇帝:大檀越德握乾坤,心懸日月,照燭無私之道,卷舍不測之化,能威臨皂白,悲及僧尼,控引玄綱,示之出路。欲使清升練行,顯跡于明時,寡德沙門,恥還於素俗。爰降明詔,責其試藝,頒下諸州,問其課業。

  竊惟入道多端,諒非一揆,依相驗人,有五理不足。何者?或有僧尼,生年在寺,節儉自居,願行要心,不犯諸禁,燒香旋塔,頂禮殷勤,合掌低頭,忘寢以食,但受性愚鈍,於讀誦無緣,習學至苦而不得下字。今量所告意,須文誦聰者,為是重審試僧,不退實行。為是正意偏望,取以明快。且實而不聰,行之本也,聰而不實,智之相也。若用為有業,是不求備於一人,若實為非僧,便責知於滿足。大覺智慧,不可思議,諸所為法,天人頂受,況在凡夫,輒思改易。群聖自言種種神變,於斯大法,不能加減。大人出世,識本知機,巧妙多方,化人以漸,眾生根行,各各不同,令聖說經,互差不一,內外相通,亦無乖異。又如孔子領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升堂入室,莫過數人。自余已外,豈容斥逐?今州郡縣,各有學生,德及顏回,詎幾人也?可以不及顏回,廢郡不立?可以無德頑僧,並令還俗?不及顏回者,猶勝於野人。無德頑僧者,猶勝於外道,伏此二途,不足一也。

  或有專歸樹下,擎錫持盂,望中而餐,正命自活。名聞頓舍,利養無心,理觀除煩,遂闕文誦。論其人入道,則內業有餘;究其文解,則相功不足。何必聚眾京華,悉是德僧,孤拔林野,鹹非行士?故果有生熟,不可以色相而啖,人有出沒,不可以形名而取。敢自三思,不足二也。

  或有營經造像,厲力積年,修補伽藍,憂勤累歲,捨身濟物,不以寒苦經心;施藥與人,不以饑貧易志。但無聰力,日誦不過一言;旦夕棲棲,日讀不盈數紙。准其回向,則善不空施;征其發趣,則佛之真子。今無辜退俗,是枉濫行人,直性頓非。不足三也。

  佛說僧是福田,理難損仰,雖可年未形凡,而法服尊重,豈容朝施暮奪,自加薦毀?愛惡無常,豈責其得失於一人之上,置不恒之式於十二沖典?恐不合聖心,甚乖大趣。上損慈悲,下虧正化。唯畏後世相傳,受誣僧之謗。不足四也。

  今大周大國,僧尼未幾,寺舍列然,有盈萬數。只應招延二部,溢滿其間,動動梵鳴鐘,為國行道,方便窮其長短,曲覓愆非。黜放還民,使棟樑空曠,若他方異國,遠近聞知,疑謂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深誠可怪。但頑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給民,豈能富國?深不頓除,性由漸顯。一切眾生,具諸煩惱,若頓遣圓修,是滅佛法,匪直損身,魔必得便。何者?一向純善,精加供養;一向純惡,退令還俗。此言所見,深滅三寶。若粗細等看,魔難得便。何者?純善退粗成眾。粗重之人,猶生物善,經文道理,莫問粗細之行。唯不還俗,終成佛子。進退三思,不足五也。

  貧道餘年賤質,寄命關右,欽化承恩,得存道業。是以呻吟策杖,送此丹誠,忓忤之愆,伏增戰越。敬白。(《廣弘明集》二十七。一本在二十四。案;文帝未嘗受禪,今此題稱太祖,文稱皇帝,蓋明帝后追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