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後漢文 | 上頁 下頁
董卓


  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為州兵馬掾。桓帝末,補羽林郎,拜郎中,遷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後為並州刺史、河柬太守,中平初拜東中郎將,以軍敗抵罪,起為中郎將,拜破虜將軍,進前將軍,徵為少府,又拜並州牧,皆不就。少帝即位,何進謀誅宦官,召入朝,遂行廢立事。獻帝即位,遷太尉,領前將軍,封鄭侯,進位相國,拜太師。初平三年伏誅。

  ▼被徵少府上書

  ▼拒命(中平六年)

  涼州擾亂,鯨鯢未滅,此臣奮發效命之夥。吏士踴躍,戀恩念報,各遮臣車,辭聲懇惻,未得即路也。輒且行前將軍事,盡心慰恤,效力行陣。(《魏志·董卓傳》注引《靈帝紀》。)

  所將湟中義從及秦胡兵皆詣臣曰:「牢直不畢,廩賜斷絕,妻子饑凍。」牽挽臣車,使不得行。羌胡敝腸狗態,臣不能禁止,輒將順安慰。增異複上。(《後漢·董卓傳》。)

  ▼被璽書拜並州牧複上書拒命

  臣既無老謀,又無壯事,天恩誤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樂為國家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陲。(《後漢·董卓傳》,又《魏志·董桌》注引《靈帝紀》。)

  ▼到澠池上書請收張讓等(《典略》作「表」。)

  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一作忄舀。)慢天常,操擅(一作「擅操」。)王命,(《後漢·董卓傳》魏志·董卓傳》作「中常侍張讓等竊幸承寵,濁亂海內。」《袁宏紀》濁作「汨」。)父子兄弟並據州郡,一書出門,便獲千金,京畿諸郡數百萬膏腴美田皆屬讓等,至使怨(一作「戀」。)氣上蒸,妖賊蜂起。臣前奉詔討于扶羅,將士饑乏,不肯渡河,皆言欲詣京師先誅閹豎以除民害,從台閣求乞資直。臣隨慰撫,以至新安。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潰癰雖痛,勝如養肉,(《後漢·董卓傳》作勝「於內食」。)及溺呼船,悔之無及。(自篇首至此並《典略》。)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人。今臣輒鳴鐘鼓如洛陽,請收讓等,以清奸穢。(《魏志·董卓傳》注,《後漢·董卓傳》注,並引《典略》,又見《後漢·董卓傳》,《魏志·董卓傳》,又略見袁宏《後漢紀》二十五。)

  ▼署教

  司徒掾士,壹不得除用。(《吳志·士燮傳》注引《吳書》。)

  策廢少帝。(案《後漢·董卓傳》遂傳太后策廢少帝,蓋卓矯董太后策也」。)

  孝靈皇帝不究高宗眉壽之祚,早棄臣子。皇帝承紹,海內側望,而帝天姿輕佻,威儀不恪,在喪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穢發聞,損辱神器,忝汙宗廟。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而乃有闕,罪之大者。陳留王協,聖德偉茂,規矩邈然,豐下兌上,有堯圖之表;居喪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聲美稱,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可以承宗廟。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魏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又《後漢·董卓傳》載此策雲:「皇帝在喪,無人子之心,威儀不類人君,今廢為弘農王。」「又議太后{咸足}迫永樂太后,至令憂死,逆婦姑之禮,無孝順之節,遷于永安宮。」案此蓋卓矯董太后策也。《范書》、《袁紀》並稱卓逼何太后為廢帝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