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後漢文 | 上頁 下頁 |
應劭(3) |
|
三公聽采長史臧否,人所疾苦,還條奏之,是為舉謠言也。頃者舉謠言屬令史,都會殿上,主者大言。州郡行狀雲何,善者同聲稱之,不善者默爾銜枚。(《後漢書·蔡邕傳》注,《範滂傳》注) 今司徒、太尉下書州郡,文皆稱公。蓋倉頡作書,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案:《通典·職官》引下有「韓子曰背私曰公」七字)。《春秋》九命作宰,天子禦坐即起,其興(案:「其興」當作「在輿」,見《通典》)為下。凡拜,天子臨軒,六百石以上悉會,直整頓卿贊,禦史授(案:當脫「印綬」二字,見《通典》),公三讓,然後乃受之。《漢禮儀》曰:「天子稱尊號曰皇帝,言曰制,補制言曰詔,稱民有言有辭曰陛下。」今皆施行。《詩》雲:「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不,仲山甫明之。」詔令之義,三公三人以承君,蓋由鼎有足,故《易》曰鼎象也。(《北堂書鈔·設官部》。案:《通典·職官》引作「鼎足三者,三光也。」) 群臣上書,公卿校尉諸將不言姓。凡制書皆稱璽封,尚書令重封。惟赦贖令司徒印,露布州郡也。(《後漢書·鮑昱傳》注) 世祖詔(案:《北堂書鈔》引作「中興甲寅詔書」):「方今選舉,賢佞朱紫錯用。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案章覆問,文中禦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自今以後,審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異孝廉之吏,務盡實核,選擇英俊、賢行、廉潔、平端於縣邑,務授試以職。有非其人,臨計過署,不便習官事,書疏不端正,不如詔書,有司奏罪名,並正舉者。」又舊河堤謁者,世祖改以三府掾屬為謁者領之,遷超禦史中丞、刺史,或為小郡。監察黎陽謁者,世祖以幽、並州兵騎定天下(案:《後漢書·竇憲傳》注引作「光武中興」,又「定」上有「克」字),故于黎陽立營,以謁者監之,兵騎千人,複除甚重。謁者任輕,多放情態,順帝改用公解府掾有清名威重者,遷超牧守焉。(《續漢·百官志一》補注,《北堂書鈔·設官部》。案:《後漢書·和帝紀》注,《太平御覽·治道部》,引作「建初八年十二月己未詔書」,文略同,唯無「河堤謁者」以下一段。) 三公府有長史一人。(《後漢書·梁冀傳》注) 將軍,周官也。趙王以李牧為將軍破秦,始受大名。王翦、灌嬰並為之。(《北堂書鈔·設官部》) 將軍,周官也。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北堂書鈔·設官部》) 和帝以竇憲為大將軍,乃冠三公。(《太平御覽·職官部》) 梁冀為大將軍,以三世姻媾援立之功。公卿希旨,上比周、霍。舉高第茂才官屬,皆倍餘府。(《太平御覽·職官部》) 鼓吹二十人,非常員。舍人十人。(《續漢·百官志一》補注,《通典·職官》) 鼓吹為國盤娛,禦侮爪牙。(《北堂書鈔·儀飾部》) 漢興,置驃騎將軍,位次丞相。是以《漢百官志》雲:「驃騎將軍秩與大將軍同。」(《北堂書鈔·設官部》,《太平御覽·職官部》) 章帝以元舅馬防為車騎將軍,服銀印青綬,位在卿上,絕席。(《續漢·輿服志下》補注,《北堂書鈔·設官部》,《太平御覽·職官部》) 和帝以竇憲為車騎將軍,賜金印紫綬,位次司空。(《續漢·輿服志下》補注,《北堂書鈔·設官部》) 武帝西征西夷,有前後左右將軍,為國爪牙,所以揚示威靈,折衝萬里。(《北堂書鈔·設官部》) 度遼將軍,孝武皇帝初用范明友。明帝十八年(案:當雲「八年,以中郎將吳常」,見《明帝紀》),行度遼將軍事;安帝元初元年,置真,銀印青綬,秩二千石,長史、司馬六百石。(《續漢·百官志一》補注) 度遼將軍屯五原曼柏縣。(《後漢書·安帝紀》注) 將軍掾屬二十九人,中大夫無員,令史四十一人。(《後漢書·東平憲王傳》注) 太常,古官也。《書》曰:「伯夷,典朕三禮。帝曰:諮伯,汝作秩宗。」《百官公卿表》雲:「太常,雲伯夷也。」(《北堂書鈔·設官部》) 太常,古官也,《書》曰伯夷。欲令國家盛大,社稷常存,故稱太常。以列侯為之,重宗廟也。(《後漢書·光武紀》注,《北堂書鈔·設官部》) 北海周澤為太常,齋,有疾。其妻憐其年老被病,窺內問之。澤大怒,以為幹齋。掾吏叩頭爭之,不聽,遂取送詔獄,並自劾謝。議者非其激發不實。諺曰:「居世不諧為太常妻,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一日不齋醉如泥,既作事,複低迷。」(《初學記·職官部》,《藝文類聚·職官部》,《太平御覽·職官部》) 卿,彰也,明也,言當背邪向正,彰有道德。(《北堂書鈔·設官部》) 太史令屬太常(案:《張衡傳》注引有此二字),秩六百石,掌天時星曆。凡歲奏新年曆,凡國祭祀喪娶之事奏良日。國有瑞慶災異,掌記入。(《後漢書·張衡傳》注,《太平御覽·職官部》。案:《太平御覽》引作「應劭曰」。) 太史令,秩六百石,望郎三十人,掌故三十人。昔在顓頊,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際,分命羲和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至於夏後、殷、周,世序其官,皆精研術數,窮神知化。當春秋時,魯有梓慎,晉有卜偃,宋有子韋,鄭有裨灶,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其言屢中,有備無害。漢興,甘石、唐都、司馬父子,抑亦次焉。末塗偷進,苟忝茲階,既暗候望,競飭邪偽,以凶為吉,莫之懲糾。(《太平御覽·職官部》。案:引「應劭曰」。) 張溫,字伯慎,穰人也。封元鄉侯。太史奏言:「有大臣誅死。」董卓取溫笞殺於市而厭之。(《後漢書·竇武傳》注) 博士,秦官也。博者,通博古今;士者,辨於然否(案《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引有「博者」以下十二字)。孝武建元五年(案:《朱浮傳》注引作「武帝」,無年字),初置五經博士,秩六百石(案:《太平御覽》引有此四字),後增至十四人。太常差次有聰明威重者一人為祭酒,總領綱紀。其舉狀曰:「生事愛敬,喪沒如禮。通《易》《尚書》《孝經》《論語》,兼綜載籍,窮微闡奧。隱居樂道,不求聞達。身無金痍痼疾,世六屬不與妖惡交通,王侯賞賜。行應四科,經任博士。」下言某官某甲保舉。(《後漢書·朱浮傳》注,《藝文類聚·職官部》,《太平御覽·職官部》) 光武中興,恢宏稽古,《易》有施、孟、梁邱賀、京房,《書》有歐陽和伯、夏侯勝、建,《詩》有申公、轅固、韓嬰,《春秋》有嚴彭祖、顏安樂,《禮》有戴德、戴勝。凡十四博士。太常差選有聰明威重一人為祭酒,總領綱紀也。(《後漢書·徐防傳》注) 漢置博士祭酒一人,秩六百石。(《唐六典》二十一) 文帝博士七十余人為待詔。博士朝服,元端、章甫冠。(《唐六典》二十一) 博士入平尚書,出部刺史,諸侯相次,轉諫大夫。(《北堂書鈔·設官部》) 博士限年五十以上。(《後漢書·楊仁傳》注) 秘書監一人,秩六百石。(《後漢書·桓帝紀》注,《唐六典》十) 大予樂令一人,秩六百石。(《後漢書·明帝紀》注) 置陵園令、食鹽各一人,秩皆六百石。(《後漢書·皇后紀》注) 憲陵園丞秩三百石。陽陵令,秩六百石。(《後漢書·段熲傳》注) 丞皆選孝廉郎年少薄伐者,遷補府長史、都官令、侯、司馬。(《續漢·百官志二》補注) 光,明也。祿,爵也。勳,功也。言光祿典郎、謁、諸虎賁、羽林,舉不安得,賞不失勞,故曰光祿勳。(《太平御覽·職官部》) 光祿勳有南北廬主事、三署主事。(案:《後漢書·張霸傳》注「光祿勳主事,見《漢官儀》」。) 于諸郎之中,察茂才高第者之,秩四百石。次補尚書郎,出宰百里。(《唐六典》一) 光祿有主簿。(《唐六典》十五)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