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後漢文 | 上頁 下頁 |
袁安 |
|
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為縣功曹。永平中,舉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拜楚郡太守,征為河南尹。建初中,遷太僕,代第五倫為司空。章和初,代桓虞為司徒。永元四年卒。 ▼夜酣賦 拊燕竽,調齊笙,引宮徽,唱清平。(《初學記》十五) ▼上書諫伐匈奴 匈奴不犯邊塞,而無故勞師遠涉,費損國用,徼功萬里,非社稷之計。(《後漢·袁安傳》,「和帝即位,竇憲北擊匈奴,安與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詣朝堂上書諫,以為」。) ▼奏劾執金吾竇景 景擅發邊兵,驚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景檄,當伏顯誅。(《後漢·袁安傳》) ▼奏劾司隸鄭據河南尹蔡嵩 司隸校尉、河南尹阿附貴戚,無盡節之義,請免官案罪。(《後漢·袁安傳》) ▼奏議立左鹿蠡王阿佟為北單于 光武昭懷南虜,非謂可永安內地,正以權時之算,可得扞禦北狄故也。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單于反其北庭,並領降眾,無緣複更立阿佟,以增國費。(《後漢·袁安傳》,「竇憲自矜己功,欲結恩北虜,乃上立降者左鹿蠡王阿佟為北單于,置中郎將領護,如南單于故事。安與司空任隗奏,以為」。) ▼又上封事諫立北單于 臣聞功有難圖,不可豫見;事有易斷,較然不疑。伏惟光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單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甚備,故匈奴遂分,邊境無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失墜,赫然命將,爰伐塞北。至於章和之初,降者十萬餘人,議者欲置之濱塞,東至遼東,大尉宋由、光祿勳耿秉皆以為失南單于心,不可,先帝從之。陛下奉承鴻業,碩士工疆宇,大將軍遠師討伐,席捲北庭,此誠宣明祖宗,崇立弘勳者也。宜審其終,以成厥初。伏念南單于屯,先父舉眾歸德,自蒙恩以來,四十餘年。三帝積累,以遺陛下。陛下深宜遵述先志,成就其業。況屯首唱大謀,空盡北虜,輟而弗圖,更立新降,以一朝之計,違三世之規,失信於所養,建立於無功。由、秉實知舊議,而欲背棄先恩(袁宏《紀》作「背先祖,棄舊恩,非計之長也」)。夫言行,群子之樞機;賞罰,理國之綱紀。《論語》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行焉。」今若失信於一屯,則百蠻不敢複保誓矣。又烏桓、鮮卑(袁宏《紀》作「阿佟誅君子,于《春秋》之義所不當立,而烏丸、鮮卑」)新殺北單于,凡人之情,咸畏仇讎,今立其弟,則二虜懷怨。兵、食可廢,信不可去。且漢故事,供給南單于費直歲一億九十余萬,西域歲七千四百八十萬。今北庭彌遠,其費過倍,是乃空盡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後漢·袁安傳》。又見袁宏《後漢紀》十三,有小異。) ▼還北匈奴生口議 北虜遣使奉獻和親,有得邊生口者,輒以歸漢,此明其畏威,而非先違約也。雲以大臣典邊,不宜負信于戎狄,還之足示中國優貸,而使邊人得安,誠便。(《後漢·袁安傳》) ▼勞中牟令魯恭檄(時為河南尹) 群以名德,久屈中牟,物產之化流行,天降休瑞,應行而生,尹甚嘉之。(《後漢·魯恭傳》注引《續漢書》) ▼臨終遺令 備位宰相,當陪山陵,不得歸骨舊葬。若母先在祖考墳壟,若鬼神有知,當留供養也。其無知,不煩徙也。(袁宏《後漢紀》十三,「初,安妻早卒,葬鄉里,安臨終遺令」。)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