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後漢文 | 上頁 下頁 |
光武帝劉秀(5) |
|
▼讓蓋延(四年) 間欲先赴郯者,以不意故耳。今既奔走,賊計已立,圍豈可解乎!(《後漢·蓋延傳》) ▼報劉興書(六年) 欲複進兵,恐失其頭首也。(聚珍本《東觀漢記》「代郡太守劉興將數百騎攻賈覽,上狀。檄至,帝知其必敗,報書」) ▼賜隗囂書(六年) 昔柴將軍與韓信書雲:「陛下寬仁,諸侯雖有亡叛而後歸,輒復位號,不誅也。」以囂文吏,曉義理,故複賜書。深言則似不遜,略言則事不決。今若束手,複遺恂弟歸闕廷者,則爵祿獲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歲,厭浮語虛辭。即不欲,勿報。(《後漢·隗囂傳》) ▼與公孫述書(六年) 圖讖言「公孫」,即宣帝也。代漢者當塗高,君豈高之身耶?乃複以掌文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賊臣亂子,倉卒時,人皆欲為君事耳,何足數也。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當早為定計,可以無憂。天下神器,不可力爭,宜留三思。(《後漢·公孫述傳》) 西狩獲麟讖曰「乙子卯金」,即乙未歲授劉氏,非西方之守也。「光廢昌帝,立子公孫」,即霍光廢昌邑王,立孝宣帝也。黃帝姓公孫,自以土德,君所知也。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高豈君身邪?吾自繼祖而興,不稱受命。求漢之斷,莫過王莽。近張滿作惡,兵圍得之,歎曰:「為天文所誤。」恐君複誤也。(《華陽國志》) ▼報陳俊(八年) 東州新平,大將軍之功也。負海猾夏,盜賊之處,國家以為重憂,且勉鎮撫之。(《後漢·陳俊傳》,又見袁宏《後漢紀》三) ▼讓吳漢(十二年) 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既輕敵深入,又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賊若出兵綴公,以大眾攻尚,尚牙,公即敗矣。幸無它者,急引兵還廣都。(《後漢·吳漢傳》) ▼報吳漢(十二年)公還廣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以也。若先攻尚,公從廣都五十裡,悉步騎赴之,適當值其危困,破之必矣。(《後漢·吳漢傳》) ▼迎下鮑永書 君晨夜冒犯霜露,精神亦已勞矣。以群幃幄近臣,其以為兗州牧。(《後漢·鮑永傳》注引《東觀記》) ▼報鄯善王(二十二年) 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後漢·西域·莎車傳》) ▼戒馮勤(二十七年) 朱浮上不忠於君,下陵轢同列,竟以中傷至今,死生吉凶未可知,豈不惜哉!人臣放逐受誅,雖複追加賞賜賻祭,不足以償不訾之身。忠臣孝子,覽照前世,以為鏡戒。能盡忠于國,事君無二,則爵賞光乎當世,功名列於不朽,可不勉哉!(《後漢·馮勤傳》) ▼即位祭告天地文 皇天上帝,後土神祇,眷顧降命,屬秀黎元,為民父,秀不敢當。群下百僚,不謀同辭,鹹曰:「王莽篡弑竊位,秀發憤興義兵,破王尋、王邑百萬眾于昆陽,誅王郎、銅馬、赤眉、青犢賊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秀猶固辭,至於再,至於三。群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後漢·光武紀》,《續漢·祭祀志上》) ▼告祠高廟遷呂後主 高皇帝與群臣約,非劉氏不王。呂太后賊害三趙,專王呂氏,賴社稷之靈,祿、產伏誅,天命幾墜,危朝更安。呂太后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薄太后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號曰高皇后,配食地祇,遷呂太后廟主于園,四時二祭。(《後漢·光武紀》「中元元年冬十月甲申,使司空告祠高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