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皇明經世文編 | 上頁 下頁 |
卷之四十八 |
|
華亭陳子龍臥子 徐孚遠闇公 宋徵璧尚木 何剛愨人選輯 姚臺元可參閱 彭文憲奏疏(疏) 劉文安公奏疏(疏) 彭文憲奏疏(疏) 彭時 ◎疏 災異陳言疏 民情馬政疏 ○災異陳言疏 比者彗星見于天田、西掃太微、北近紫官、其譴告警懼之至、即漢董仲舒所謂天心人愛之意也、 皇上憂切於心、戒諭群臣、同加脩省、是能體主天仁愛之心、而欲脩政以弭之、其時政得失、生民利病、文武大臣、巳條陳矣、然德者政之本、書曰惟先格王正厥事、葢止萬事必以正君心為本、臣等備員近輔、無以少裨實深愧懼、謹采脩德大端、安大要條陳。如左一曰正心術、夫天下之道正與邪而已、正者帝王之道也邪者異端之教也、邪正之間、治亂係焉、 皇上聰明聖智、豈不知所決擇而頗留意佛事者、聊以試之。非誠信之也。然聞者竊議以為內府一次脩齋、街市一次騷擾伏望 皇上留心聖學、毋信異端、減去內府脩齋、如遇節令、止於在外寺觀舉行可也、二曰謹命令、夫命令之出、不可不慎、 祖宗以來。凡傳旨必專任人。故責有所在。事無虛假。近來旨意、行光祿寺內府各衙門者。此事於平日有關政體若有大故便係安危傳奉不一。政出多門人多詐偽將來之弊有不可言 皇上凡百事宜。惟令司令監官傳旨。庶幾命出於一。事有可稽而無弊矣。三曰親接見、自古賢君及我 祖宗列聖。未有不接大臣。議論政事者。君臣情通。政是以和。今 皇上視朝即退。不一接大臣。天下軍民利病。何由盡知伏望 皇上日禦便殿。召文武大臣忠直有識者。面議政事而可否之。則聽覽日熟而治道成矣。四曰慎賞罰、夫賞罰者。人君治天下之大柄也。慎賞罰莫先於循舊章守成憲近者道路傳言。謂賞典太濫。近幸無故而受金帛者多。工匠無功冐官職者眾。用刑太深。有法不該充軍而充軍者。有罪不至死而死者。此非舊章成憲所宜也。伏望 皇上節賞慎刑。惟舊典成憲。是循是守。則公道彰。治法正矣。五曰納諫諍、夫日有萬幾而事有萬變。非秉聽博采。何由一一當理。伏望 皇上虛心屈已聽受群言。勿惡其切直。勿忽其迂遠。苟有當理。即賜施行。如此則官賞政刑。不至乖失、而下情得以上通矣。六曰勵官守夫百司庶府、各有所職、承平日久、事多因循、大槩主於奉 上。而嫌於違覆。所以事不便於軍民者多矣。識者徒能竊議。而不敢公言。謂目前苟安懼煩凟也。豈知下人愁怨。以致天變如此之甚乎。伏望 皇上戒勵各官。慎脩厥職、職股肱者。凡遇事有不便。宜再三執奏。毋率意行下。結怨於民。司耳目者。但遇事為民勵官。為民蠹者即便舉奏。毋狥情容隱。然後政善民安。為可冀也。七曰恤軍民、近者管軍管民官員、罔體朝廷愛養軍民之心、因公科歛、弊出百端、軍民窮困、日甚一日、若此者天下皆然、而畿內尤甚、何也、以差役重而又無所資以為生也。舊曰牧馬草塲。積年開種田地。今多為有力者侵佔。故馬死而罪責至。地小而衣食窘。懷憤蓄怨。非一日矣。伏望 皇上命該部清理三營草塲。使官軍便於牧放。減退勢家莊田。使百姓便於耕種。其各處衛所府州縣官、有巧立名色掊刻軍民財物者、乞令都察院嚴行禁治、則軍民各得其所而邦國永寧矣。凡此七事、實出輿論、伏望 皇上鑒除舊布新之象、斷自宸衷、力行新正、以正心為修德之本、以餘事為修德之助、德修於上、則群臣鹹知效職、而善政皆次苐舉行矣轉災為祥、莫切於此。 ○民情馬政疏 今天下水旱相仍人民缺食、山西河南陝西三處、急於餉軍。而民愈苦。京畿八府、迫於追馬。而民愈困。鬻賣子女、流離道路者、在在有之、如是而不加存恤。誠恐良善化為盜賊。則邦本動搖而事日多矣。然欲矜恤非人恤之衣食。家與之金帛也。但省科派。減力役。寬夏秋之稅而勿徵。弛山澤之利而無禁。使民得以休息營生。是即安養之道。惟在 聖心一轉移之間耳。昔之人君有言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懸而父不為之解哉、斯言也、施於今日、尤為切務臣等於民情不能盡述、謹條列一二千後、伏望 皇上念上天付?之重思、下民仰賴之切、采而行之、斯民幸甚、一皇莊之名。自古無有。景泰存藩邸之舊。 皇上因東宮之餘莊名曰皇固巳非理。然事因其實猶為有說。近聞故太監劉永誠所獻莊田。亦欲立為皇莊。深駭人情。居者懼於騷擾不已。耕者懼為徵科過舊。而街談巷議。咸謂四海之內。莫非王土。何獨以此之謂皇莊。臣等竊聞外議如此。恐不足為 聖德之光。乞以劉永誠莊田令戶部籍之。俾居民仍舊耕種。以息外議。一古者山澤之利。與民共之。不為勵禁。此先王仁民之意也。今畿內八府。湖濼數多。若非官府禁地。即為勢家私莊。但其間所產魚蝦螺蚌菱藕蘆葦之類。皆天地自然之利。今人民缺食。又乏倉糧賑濟。請命有司凡所在湖濼。不分官私。許令饑民採取供食。諸人毋得禁制。及抽分稅錢。亦救荒之一端也。一編民養馬。已有定制計馬徵駒亦有定期。但今畿內田土日狹。人民艱窘。孳牧虧欠。遇遣官印烙。其管馬官及群長人等。因而科擾於民。實於馬無益。去冬詔令。每馬四匹。聽買一匹。恩已寬矣。然及今有司追併。尚未能買補。乞暫免今歲印烙。仍行有司暫停折買馬匹。一順天等八府夏麥旱傷、秋成未蔔、乞敕戶部早將夏稅勘實蠲免、勿令有司催逼其他賦役有重難者、許有司申達暫行減免、一近者戶部以將有事河套、必須軍餉遣官往山西河南陝西儹運糧草、未免刻期取辦、乞令督運侍郎陳俊以大軍未出、宜從緩行事、已起者運赴軍前、未行者量為停免、庶使三處之民、稍得蘇息。 劉文安公奏疏(疏) 劉定之 ◎疏 建言邊務十事疏 ○建言邊務十事疏 臣觀自古以來、夷狄之禍、未有盛於今日也、古者如晉懷湣之陷於匈奴、宋徽欽之陷於女直、其時皆因邊塞外破藩鎮內潰救援不集。播遷無所。然後有蒙塵之禍。未有若今日天下之大。數十萬之眾。奉 上皇至於漠外。委以與瓦剌者也。至於晉宋既遭此禍之後、元帝繼統、高宗嗣服、皆舍棄故都偏安一隅、然尚能奮既衰之勢、以禦方張之敵使劉曜石勒歛於虐燄而不入侵、梓官韋後、因其講和而來歸未有今日也先乘勝入寇、直抵京城、奉 上皇以來。而天下之大。數十萬之眾。既不能奮武以破敵又不能約和以迎駕。聽其自來自去者也。葢國勢之弱久矣、雖非陛下所能遽使之強、然豈可不思其自強之術、而力行之乎、臣愚無知曉敢條陳所見以俟採擇其一曰戰陳臣觀昨者之戰但知閉營堅壁。假託持重之說。而不能出奇盡力。以收勝捷之功甚至前隊敗而後隊不救左哨出而右哨不隨。宜倣宋吳玠吳璘兄弟三疊陣法前一行刀楯蹲伏以俟。其陣最低。第二行矛戟大鎗立地以俟。其陣稍高。後一行騎兵弓矢其陣最高。敵至得互相應援迭為救護。庶幾不至狼狽。又虜騎之來。奔竄唐突。必資刀斧以制之。昔郭子儀破安祿山胡騎八萬用千人執長刀如雷而進、韓世忠破金虜拐子馬、用五百人執長斧、上砍人月?凶、下砍馬足由此言之。刀斧之揮霍便捷優於大鎗之遲緩趦趄也。其二曰守禦昨者紫荊居庸等關門、既不能禦虜之入又不遏虜之出。名為關寨。實則坦途。虜騎之來。若長風之驅雲霧豁然無所底礙葢兵士寡弱亭障缺敗。蹊隊疏漏非朝夕之積也。今宜增兵士。繕亭障塞蹊隊。如古者畫境分守之時。因其陸地。則縱橫掘塹。名為地網。因其水泉。則遇坎停蓄。號曰水櫃。或多植榆柳以制奔突。或多招土兵以助官軍。此皆古所嘗為。必有效驗。今武夫悍將。多雲古不可多泥。然商之賢相不雲乎事不師古以克永世非說攸聞此臣老生腐儒之所以信其言者也。其三曰通使、其後興濟往而上皇㱕知使職為重使職欲其內蘊忠誠之心。外有言語之才。昔漢文帝遣陸賈使南越用能屈趙陀之膝以去僣號。宋仁宗遣富弼使契丹用能結華夷之盟以息戰爭。若陸賈富弼者。所為蘊忠誠而能言語者也。柰何往時專以譯人駔夫為之哉。今後宜用文武賢臣備正使之選。令通敏者為之介紹。錄其動靜言語。纖悉必載。回日聞奏。庶乎不至招釁起戎矣。其四曰降胡、往年以來、降胡皆留居京師授以官職給全俸、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故昨者或衝破關塞。奔歸故土。或乘伺機便。寇掠畿甸今宜乘大兵聚集之際遷徙其眾遠居南土禁其種落不許自相婚媾。變其衣服。不許仍遵夷俗。或以為兵。使與吾中國之兵。部伍相錯以牽制之。或以為民。使與吾中國之民。裡甲相雜以染化之。況又省全俸給減漕輓之勞臣嘗於 皇上時言之、智謀短淺不足仰動 天聽、然今日之禍可鑑矣。其五曰練兵、夫天下之民。農夫出粟。紅女出布。而輸納公家者多以養兵也。天下之兵。受粟於倉。受布於庫。而練習武藝者。所以為國也。向者兵士受粟布於公門。而納月錢於私室。於是乎手不習攻伐擊刺之法。足不習坐作進退之宜。目不識旗幟之色。耳不聞金鼓之節。但見其或轉販貨財以為商。或習學技藝以為工。而工商之所得。僅足以補月錢之費。葢民之膏血。匠之氣力。皆變為金銀。以惠奸宄。一旦率以臨敵。如率牛羊以當虎狼。幾何其不敗哉。今宜痛革月錢之弊。作新操練之政。將帥有踵舊弊而不改者。誅之可也。怠新政而不務者。降之可也。士卒練習既久。拔其勇銳者汰其罷軟者。糧賞有厚薄。費用可節縮矣。其六曰撫民、夫養兵之費。既出於民。而兵敗之禍。民蒙其害。始也出費。而終也蒙害。其民何辜乎。況守令之刻削於民。猶將帥之刻削於兵也。今宜於常年考覈之所黜落。三年內朝覲之所彈糾者。悉加嚴罰而不寬縱。至於大臣舉官有犯贓私者。必連舉主夫恩不加於貪吏。則貪者寡矣。罰不貸於舉主。則舉者慎矣。民豈不蒙其惠乎。民安而邦本固。雖夷狄外侵。而邦本內固。此保國永世之良圖也。豈可以目前不暇而謂之緩乎。其七曰選將、此時尚多以徹侯為大帥土木以先鋒奔者朱陰平也夫人材罕得。天之生將材豈專在於將門乎販繪屠狗之夫。而漢賴以王。被褐捫虱之人。而秦賴以伯。至於趙括者。豈非趙奢之子。然殞首於白起王離者豈非王翦之孫。然係頸於項羽。今國家用將。有出於將門之中者。若石亨楊洪是也。有出於將門之外者。若於謙楊善是也。然將能知將。宜令其各舉所知。不拘門第或以勇力。或以計策。其餘公卿侍從。亦令各舉所知。量能而任之。庶乎拔十得五。聞一知二。將材由此而充矣。其八曰賞罰、夫有兵將而無賞罰。猶無兵將也。將非賞罰。無以將其兵。君非賞罰無以將其將。遣石亨於謙等將兵禦虜未聞其摧陷腥羶迎回鑾輅、但迭為勝負互相殺傷而巳離不足罰、亦不足賞也、今亨自伯爵陞為侯爵謙自二品陞為一品、天下之人未聞其功、但見其賞豈不怠忠臣義士之心乎、昔漢之圖恢復也。所恃者諸葛亮。宋之圖恢復也。所恃者張浚。其人皆忠義素著。功業久立。及至街亭之戰不勝而亮降丞相之號。符離之役未捷而浚解都督之。待收後效。乃復前官。今宜使亨等但居舊職。勿授新陞。以崇廉恥之節以作敵愾之氣。他日勛名振而爵賞加。亦何晚乎。夫既與而不忍奪者。姑息之政也。既進而不肯退者。患失之心也。上不行姑息之政。下不懷患失之心。則治平可計日而望矣。至於昨有臨陣而死者。有越關而生者。亦宜急加賞罰。庶幾恩及卑賤。則人知所勸。法行貴近。而人知所戒矣。其九曰議政、向者禦史建議欲令大臣入內議政。事寢不行夫人主當總攬乾綱。親決機務。而大裘之領。不可以倒挈。太阿之柄。不可以倒持。凡政事有早朝未及決者。宜日禦便殿。使近臣侍於側。大臣奏於前。言官察其邪正而加糾彈。史官書其言動以示懲勸。君臣之間。詢謀疇諮。互相可否。以求至。當此前代故事。 祖宗成法也。 陛下遵而行之決於萬機也益以熟。而察於百官也益以明 聖政益新。天命益隆矣。若乃仍如前日每事但以奏本進入 旨意批出。臣恐偏聽生姦獨任成亂。治化無由以底於雍熙也。凡此皆其見於政治者、而尤必以德學為本、臣請得終言之、其十曰德學、夫人主之德、欲其知如日月之明、則可以察枉直、仁如天地之大、則可以覆群生勇如雷霆之斷則可以???威柄、故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而宋賢相司馬光之告其君仁宗英宗神宗、皆以仁明武為言、光之所謂仁明武、即中庸之所謂知仁勇也然是豈可以易而能哉、必本於學矣、成湯之聖、學於伊尹、武王之聖、詢於箕子、曾調聖帝明王、全由天資、不假學力哉、然五經諸史之博儒士且未易徧觀、而況於人主臣謂經莫要於尚書春秋、史莫正於通鑑綱目、 陛下宜留心焉、不宜觀其善而避其惡夫善惡兼而觀之則於君也。既知禹湯文武之所以興。又知桀紂幽厲之所以替。而趨避審矣。於馭內臣也。既知有呂強張承業之忠又知有仇士良陳弘志之惡於馭外臣也。既知有蕭曹房杜之良。又知有李林甫楊國忠之奸。而用舍當矣。其為知仁勇之助、豈不大哉、苟徒若前日、使儒臣誦其善而避其惡。是猶恐道路之有陷阱。閉目而不視。恐魚肉之有餒腐。擁鼻而不嗅。其不至於誤食而嘔噦。冥行而頭質者少矣伏惟 陛下以不出世之聖、當大有為之時、誠能本於德學以見於政治、天下之大。尚如金甌之完固而未缺、臣見國勢可強讐恥可雪 兄弟之恩可全。 祖宗之治可復。而何難哉臣於冐天威、不勝戰懼伏惟擇其言而赦其罪、幸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