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皇明經世文編 | 上頁 下頁 |
卷之二百六十七 |
|
華亭陳子龍臥子 徐孚遠闇公 宋征璧尚木 何剛愨人選輯 宋存標子建參閱 胡少保海防論(論) 胡宗憲 ◎論 廣東要害論 瓊管論 廣福人通番當禁論 福洋要害論 福洋五寨會哨論 福寧州論 廣福浙兵船當會哨論 浙江四參六總分哨論 舟山論 浙直福兵船會哨論 蘇州水陸守禦論 江北設險方略論 江淮要害論 山東預備論 遼東軍餉論 日本考略 ○廣東要害論〈廣東要害〉 廣東列郡者十。分為三路。西路高雷廉。近占城滿刺諸番。中路東莞等嶴。島夷出沒有限水賊流劫無窮水賊倭寇不時出沒。東路惠潮與福建連壤。漳舶通番之所必經。其受海患均也。故舊制每歲春汛。各澳港皆設戰艦。秋盡乃掣回泊水寨。至今日則不然。倭奴衝突。莫甚于中路。亦莫便於東路。東路之便蓋有接濟之人故也其次則南頭等處。又其次乃及高雷廉三府。勢有緩急。事有難易。分兵設備。亦當因之。故舊例戰船。洋洋大海百千蜂擁而來二十艘於何處生活中東二路不過二十艘。今則各宜增益。而柘林為尤甚。蓋柘林去水寨一日之程。警報未易猝達。寇若乘虛而入。柘林危矣。無柘林是無水寨也。官兵每秋掣班。必以柘林為堡。控賊咽喉。附近大城所軍。互為聲援。庶保無虞焉耳。嘗聞南洋灣鄉夫在於東路。屢勝真倭。烏艚船子弟兵昔在中路。首擒亞八此皆宜素養者也。編號定甲。更番作息。無事則隨宜農商以養其材。聽用則時使休閒以養其力。有警則預給工食椎牛釃酒以養其氣。恩威相濟。務得其心。有不戰戰必勝矣。雖然亦未也。沿海港口。港口多則防禦便不周旋斷賊入路不聞有奇策也賊舟何處不可沖入斷賊入路策之要也。奸民與賊交通。饋之酒米。饋之衣服。饋之利器。斷賊內交策之要也。海防者不可以不知。 ○瓊管論〈黎防〉 天下郡邑濱海者有之,未有若瓊之四面環海者。其東西廣九百里。南北一千一百四十裡。長山峻嶺。生岐熟三黎錯居其間。五指即黎母山別名因其上有五峰聳翠插天也逼近定安縣諸蠻環據其地而五指腹心盡為黎據。群崗之中。定安尤險。郡邑封疆反四面而環列。占城暹羅諸番。西南外峙。東北又與閩浙諸洋相通。稍或撤備。則門庭皆勍敵矣。廣東處南海之邊。而瓊又當其南。實南徼之要害也。 此雖天涯海角也如此佈置亦可以偏安國朝設府。統州縣十三。複設南海衛。統內千戶所五。外守禦千戶所六。各海口鹹置烽堠瞭成。指揮部軍統轄之。名曰備倭巡捕。巡司散佈分列。海寇望幟而知有備,然黎防之制。瓊澄臨樂文定諸地。舊置營戍事久寢弛。元有烱鑒。不可不戒也近因辛醜之亂。舉兵討平珠崖。駐設參將。事雖大定而險終在黎。未為吾有。此亦老成持重之議議者欲于羅活岡據以重兵遲以歲月。置官兵鎮之。其陵水要區之鄰於崖者。則界以十字路。斷其往來竄伏。更于黎眾民 如感恩者。繕城郭甲兵以衛之。噫必如是。而後為久安之計乎。 ○廣福人通番當禁論〈禁通番〉 倭奴擁眾而來,動以千萬計,非能自至也,接濟奸人祗射利耳雖無大患要之蔓害不淺由內地奸人接濟之也。濟以米水。然後久延。濟以貨物。然後敢貿易。濟以嚮導。然後敢深入。海洋之有接濟。猶北陲之有奸細也。奸細除而後北虜可驅。接濟嚴而後倭夷可靖。所以稽察之者。其在沿海寨司之官乎。稽察之說有二。其一曰稽其船式。蓋 國朝明禁。寸板不許下海。法固嚴矣。然濱海之民以海為生。採捕魚蝦,有不得禁者。則易以混焉。要之雙桅尖底始可通番。各官司於採捕之船。定以平底單桅。別以記號。違者毀之。照例問擬。則船有定式而接濟無所施矣。鼠輩行事每每出可其二曰稽其裝載。蓋有船雖小。亦分載出海。合之以通番者。各官司嚴加盤詰。如果採捕之船。則計其合帶米水之外。有無違禁器物乎。其回也魚蝦之外。有無販載番貨乎。有之即照例問擬。則載有定限。而接濟無所容矣。禁令□嚴偏多漏網吾末如之何矣此須海道嚴行設法。如某寨責成某官。某地責成某哨。某處定以某號。某澳束以某甲。如此而謂通番之不可禁。吾未之信也。 ○福洋要害論〈福洋要害〉 三四月東南風汛。番船多自粵趨閩。而入於海。南澚雲蓋寺走馬溪。乃番船始發之處。慣徒交接之所也附海有銅山玄鐘等哨之兵。若先分兵守此。則有以遏其沖而不得泊矣。其勢必拋於外浯嶼。外浯嶼乃五澚地方。番人之巢窟也。探知虛實何不直搗其巢穴附海有浯嶼安邊等哨守之兵,若先會兵守此,仍撥小哨守把要緊港門,則必不敢以泊此矣。其勢必趨於料羅烏紗。料羅烏紗。乃番船等候接濟之所也。等候之所盡可乘虛以計破之但未得的實耳附近有官澚金門等哨守之兵。若先會兵守此。則又不敢以泊此矣。其勢必趨於圍頭峻上。圍頭峻上。乃番船停留避風之門戶也。附海有深扈福金哨守之兵若先會兵守此。則又不敢以泊此矣。其勢必趨於福興。若趨於福興。計其所經之地。在南日。則有岱墜湄州等處。在小埕。則有海壇連盤等處。在烽火門則有官井流江丸澚等處。此賊船之所必泊者也。若先會兵守此。自銅山玄鐘等哨至此堪擬連珠炮令人應接不暇則又不敢泊矣。來不得停泊。去不得接濟。舶中水米有限。人力易疲。將有不攻而自遯者。況乘其疲而夾力攻之。豈有不勝者哉。 ○福洋五寨會哨論〈會哨〉 五寨之設宛如珠聯璧絡烽火門水寨。設于福寧州地方。以所轄官井沙埕羅浮。南北中三哨。其後官井洋添設水寨。則又以羅江古鎮分為二哨是在烽火官井。當會哨者有五。 小埕水寨。設于福州府連江縣地方。以所轄閩安鎮北茭焦山等七巡司。為南北中三哨。是在小埕寨。當會哨者有三。 南日水寨。設於興化府莆田縣地方。以所轄沖心莆禧崇武等所司為三哨。而文澚港哨。則近添設于平海之後。是在南日。當會哨者有四。 浯嶼水寨。設于泉州府同安縣地方。上自圍頭以至南日。下自井尾以抵銅山。大約當會哨者有二。 銅山水寨。設於漳州府漳浦縣地方。北自金山以接浯嶼南自梅嶺以達廣東。大約當會哨者有二。 彼此會合迴圈無端一似織錦回文由南而哨北。則銅山會之浯嶼。浯嶼會之南日。南日會之小埕。小埕會之烽火。而北來者無不備矣。 由北而哨南。則烽火會之小埕。小埕會之南日。南日會之浯嶼。浯嶼會之銅山。而南來者無不備矣。哨道聯絡。勢如常山。會捕合併。陣如魚麗。防禦之法。無踰於此。 ○福寧州論 八閩之地。二面當海者二。□泉是也。一面當海者二福漳是也。寇閩要衝。晉江之深扈獺窟。興化之沖心平海。龍溪之海門。漳浦之島尾。南靖之九龍寨溪皆是也。然莫有如福甯州之尤險者。蓋大地情勢。自西北而東南。至於福建盡之矣。而福甯尤在福建之東南。突出海中。如人吐舌然。其左為甌括海居東面。其右為福興海居南面。按其形勢實為可虞福寧獨當東南北三面之海。倭舶入寇。必先犯此。賴有烽火官並五哨外衛僅可以支援水寨之設。職此之故也。舊寨在州東北五六十裡。三沙海面。永樂初所置。抽用福州中左二衛。福甯衛。大金千戶所軍守之。秦嶼羅浮官並洋胥屬焉。正統間焦宏倡議風濤難泊徙今松山之下。必復舊而後可。 ○廣福浙兵船當會哨論〈會哨通番〉 大海相連。地畫有限。若分界以守。則孤圍受敵。勢弱而危。陳緝捕之謀。能不有賴於相須乎。愚考入番罪犯。多系廣福浙三省之人。通夥流劫。畫辨風色夜窺星月海船之長技也南風汛則勾引夷船。由廣東而上達於漳泉。蔓延於興福。北風汛則勾引夷船。由浙而下達于福寧。蔓延於興泉。四方無賴又從而接濟之。嚮導之。若欲調兵剿捕。攻東則竄西。攻南則遯北。急則潛移外境。不能以窮追。緩則旋複合䑸。有難於卒殄。此夷船與草撇船之大勢也。此輩實鑽穴鼠耳看其作事每每效三窟故智又有一種奸徒。見本處禁嚴。勾引外省。在福建者。則于廣東之高潮等處造船。浙江之寧紹等處置貨。糾黨入番。在浙江廣東者。則于福建之漳泉等處造船置貨。糾黨入番。此三省之通弊也。故福建捕之而廣浙不捕不可也。廣浙捕之而福建不捕。亦不可也。必嚴令各官于連界處會哨。立法亦可謂森嚴矣如在福建者。下則哨至大成千戶所。與廣東之兵會。上則哨至松門千戶所。與浙江之兵會。在浙江者。下則哨至流江等處。與烽火之兵會。在廣東者。上則哨至南澳等處。與銅山之兵會。遇有倭患。互為聲援。協謀會捕。賊勢豈有不孤窮。而海患豈有不戢寧者哉。 ○浙江四參六總分哨論〈禦賊於海〉 浙海諸山,其界有三,分列海上諸山如畫黃牛山馬墓長塗冊子金塘大榭蘭秀劍山雙嶼雙塘六橫韭山塘頭等山界之上也。灘山滸山洋山馬跡兩頭洞漁山三姑霍山徐公黃澤大小衢大佛頭等山,界之中也。花腦求芝絡華彈丸東庫陳錢壁下等山,界之下也。此倭寇必由之道也。海防每值春汛。戰船出海。初哨以三月。二哨以四月。三哨以五月。小陽汛亦慎防之。其南哨也。至鎮下門南麂玉環烏沙門等山。交於閩海而止。其北哨也至洋山馬跡灘滸衢山等處。交於直海而止。陳錢為浙直分䑸之處。則交相會哨。遠探窮搜。複于沈家門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馬墓港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此最阨要去處畢竟參遊駐劄握重兵守禦庶幾無虞總練官職卑權輕恐難為力也舟山駐劄把總兼督水陸,賊若流突中界也。則沈家門馬墓兵船,北截過長塗三姑。而與浙西兵船相為犄角。南截過普陀青龍洋韭山。而與溫台兵船相為犄角,賊若流突上界也。若參總不時親出將士誰敢不用命總兵官自烈港督發舟師。北截之於七裡嶼觀海洋。而參將自臨山洋。督兵應援。南截之于金塘崎頭洋。而石浦梅山港兵船為之應援。是故今日之設險。自內達外有三。會哨于陳錢。分哨于馬跡洋山普陀大衢為第一重出沈家門馬墓之師。為第二重。總兵督發兵船為第三重。備至密也。所患者海氣溟蒙。咫尺難辨。風濤飆忽。安危叵測。兼之潮汐有順逆。哨報有難易。奸將往往藉以規避。規避原是將官從來通弊何處稽查吾何從而綜核之哉。自海上用師以來擊來賊者僅一二見。而要去賊者。不過文其故縱之愆。識者謂宜以擊來賊之賞。優於追去賊之賞。縱來賊之罰。嚴於縱去賊之罰。風汛時月。正副總兵不拘警報有無。而親出海洋。嚴督各總僇力用命。以遏海。寇于方來。則何邊鄙不寧之有。 ○舟山論〈舟山設備〉 信國公湯和經略海上。區畫周密。獨於舟山似有未妥者。全盛時便爾作耗宜乎嘉靖間之凶悖無狀也蓋洪武間倭犯中界。犯玉環。犯小濩寨。皆浙東海濱。信國所親見也其來也自五島開洋。沖冒風。濤困眩精神者數日。至下八陳錢而始少憩。然孤懸外海。曠野瀟條。必更歷數潮。泊普陀烏沙門之類。而後得覘我兵虛實以為進止。若定海之舟山。又非普陀諸山之比。其地則故縣治也。其中為裡者四。為嶴者八十三。五穀之饒。魚鹽之利。可以食數萬眾。不待取給於外。乃倭寇貢道之所必由。寇至浙洋未有不念此為可巢者。往年被其登據。卒難驅除。可以鑒矣。我太祖神明先見。置昌國於其上。昌國下應有一衛字屯兵戍守。誠至計也信國以其民孤懸。徙之內地。改隸象山。止設二所。兵力單弱。雖有沈家門水寨。然舟山地大。四面環海。賊舟無處不可登泊。迄今更為可虞設乘昏霧之間。假風潮之順。襲至舟山。海大而哨船不多。豈能必禦之乎。愚以為定海乃寧紹之門戶。舟山又定海之外藩也。必複修其舊制而後可。 ○浙直福兵船會哨論〈會哨防寇〉 浙東地形。與福建連壤。浙西地形。與蘇松連壤。利害安危各有輔車相依之勢。故初制責浙江巡撫。總督浙直福分哨各官。互為聲援而不許自分彼已。畫地有限。責任相聯。此廟謨之所以為善。而海防之所以為固也。愚考海中山沙。南起舟山。北至崇明。或斷或續。陰沙泥濘易於膠舟雖兵船最輕便未免有閣淺之失何物島夷亦知海道必奸人啟之也所以通番之禁不可不嚴暗沙連伏。易於閣淺。賊舟大者。不能東西亂渡。如遇東北風也。必由下八陳錢馬跡等山以犯浙江。而流突乎蘇松。如遇正東風也必由茶山西行以犯淮揚。而流突乎常鎮。如遇正北風也。必由琉球以犯福建。而流突乎溫台。三途窵遠瞭望難及。不難於標撥第恐各哨彼此觀望耳須總兵官撥游兵把總。領哨千百戶等船。往來會哨。其在浙江也南則沈家門兵船。哨至福建之烽火門。而與小埕兵船相會。北則馬墓兵船。哨至蘇州洋之洋山。而與竹箔沙兵船相會。其在蘇松也。南則竹箔沙兵船。哨至洋山。而與浙江之馬墓兵船相會。北則營前沙兵船哨至茶山而與江北之兵船相會。諸哨絡繹。連如長蛇。群力合併。齊如扛鼎。南北夾擊。彼此不容。豈惟逐寇舶于一時。殆將靖寇患於無窮矣。 ○蘇州水陸守禦論〈蘇松水陸守禦〉 蘇州為畿輔望郡。濱于大海。吳淞口與黃浦交會最為衝要比來總兵移鎮于此自吳淞江口以南。黃浦以東。海壖數百里。一望平坦。皆賊徑道。往因不能禦之於海。致倭深入。二府一州九縣之地。無不創殘。其禍慘矣。松江之有海塘而無港口者。川沙南匯等堡所悉沿海邊守禦不可少弛則自上海之川沙南匯。華亭之青村柘林。凡賊所據以為巢窟者。各設陸兵把總以屯守之。而金山界于柘林乍浦之間。尤為直浙要衝。特設總兵。以為陸兵之統領。又于其中添建遊兵把總一員。專駐金山。往來巡哨。所以北衛松江。而西援乍浦也。至於蘇州之沿海。而多港口者。此三路亦沖劇近來堤防嚴密聊以即安則自嘉定之吳淞所。太倉之劉家河。常熟之福山港。凡賊舟可入者。各設水陸把總以堵截之。而崇明孤懸海中。尤為賊所必經之處。特設參將以為水兵之領袖。自參將移駐金山水陸提調多所更易迄今海洋弗靖有不可勝言者矣又于其中添置遊兵把總二員。分駐竹冶營前二沙。往來會哨。所以巡視海洋。而警報港口也。內外夾持。水陸兼備。上之可以禦賊於外洋。下之可以巡塘而拒守。亦既精且密矣。但調募客兵。不如調土著之兵。可調習而有常。官造戰船。不如顧民間造私船。反堅久而省費。是在當事者酌行之而已。 ○江北設險方略論〈江北設險〉 淮揚二郡。介於江淮之間。東瀕大海。賊舟出沒。三面堤防為難。 緊要重地護衛不妨過於稠密國初備禦之制。淮安設衛二。內屬所五。外屬所五。揚州設衛三。內屬所十四。外屬所三。複建兵府。雖職司轉漕。實示控扼之勢。蓋南北之咽喉。非他郡比也。愚考其地形。起自東南蓼角嘴。以抵姚家蕩。綿延三四百里。除安豐等三十六場。俱在腹內。不為要害。要害之地。通州狼山以東及北乃大海洋一望無際倭舶從此入犯甚便沿邊備禦之策不容緩矣乃通州也。狼山也。楊樹港裡河鎮也。余東餘西等場也。蓼角嘴呂四場也。掘港新閘港也。廟灣劉莊金沙場也。其尤要者有三。曰新場出入至近。逼近揚州也。曰北海所從以通新閘港。且有鹽艘聚泊也。曰廟灣其為巨鎮而通大海口也。當事者須設把總三人。一駐新港。一駐北海。一駐廟灣。更用陸路遊擊一員。駐劄海安。則東可以控狼山通州海門之入而西可以捍衛揚州矣。 ○江淮要害論〈江淮要害〉 此第一衝要之處非豪傑任事之臣設方略扞衛之不可 天下之水。在北莫大於河。在南莫大于江。常鎮淮揚當江河入海之際。雖極大艟艦。皆可乘潮而人。近歲倭寇。佯言分劫。其心之狡。實欲自江長江以趨留都。自淮河以窺中原。而終不敢深入者。由四府之防禦堅也。必水陸常會哨互援。蒼福諸船順流以遏賊烽。或出賊後。此不過獸聚烏合之寇所在殺掠耳若禦以簡練之兵自無生還之理矣奚但勝哉賊若登岸。則以團練之兵禦之。此常勝之形也。四郡無患。則中原留都。可以高枕而臥矣。 ○山東預備論〈山東海防〉 倭患之作,嶺嶠以北達於淮揚,靡不受害,而山東獨不之及者。豈其無意於此哉。亦以山東之民。便於鞍馬而不便於舟楫。無過番下海之人。為之嚮導接濟焉耳。邇年登萊人過番者亦未為少然邇年青徐之兵。多為所據。安知其中無識海道而勾引者乎。愚觀山東諸郡。民性強悍。樂於戰鬥倭之短兵。不足以當其長槍勁弩。倭之步戰。不足以當其方軌列騎。萬一至此。是自喪其元也。二郡與閩之福寧州俱廢扞禦所虞者登萊突出海中。三面受敵。難於堤備。 國朝專設備倭都指揮一員。巡海副使一員。分駐二郡。衛所森嚴。墩堡周備。承平日久。不無廢弛。申明振勵。庶幾其無患乎。雖然倭船至岸而後禦之亦末矣。孰若立水寨。置巡船。制寇于海洋山沙。策之上也。嘗聞宋以前日本入貢。自新羅以趨山東。今若入寇。必由此路。但登萊之海。賴有此以少遏賊鋒危礁暗沙不可勝測。非諳練之至。則舟且不保。何以迎敵而追擊乎。故安東以北。若勞山赤山竹篙旱門,劉公芝界八角沙門三山諸島。候其必泊處出奇兵擊之何如乃賊之所必泊而我之所當伺焉者也若白蓬頭槐子口橋雞鳴嶼夫人嶼金嘴石倉廟淺灘亂磯。乃賊之所必避而我之所當遠焉者也必嚴出洋之令。勤會哨之期。交牌信驗。習熟有素。則將來廟堂。成化壬辰以前多是海運因風濤之險時有所失後遂從閘河或修海運。以備不虞之變。亦大有賴焉。獨禦寇雲乎哉。 ○遼東軍餉論〈遼東軍餉〉 遼東古營並地也。其背為沙漠。花當吉列迷諸部落在焉。其面為滄溟。其餘氣為朝鮮。 邊海屏翰森然國初經制則備如此國朝設瀋陽遼陽三萬鐵嶺四衛。統於開元。以遏北狄之沖。金複海蓋旅順諸軍。聯屬海濱。以防島夷之入。烽堠星列。營寨碁布。東北籓籬。可謂固矣。洪武間,倭寇嘗以玩南方之心。而玩遼東。遼東之人。以禦北狄之法而禦倭寇。斬滅無遺。海氛蕩熄。劉江金線島之捷是巳。二百餘年。邊備如故。弘治十七年雖經由遼海未及登岸獨萬曆二十年倭破朝鮮。覬覦遼左天津。所謀更逆。今數年尚屯兵駐拒釜山西生浦未歸。 遼陽東至鴨綠江西至山海關一千四百六十裡南至旅順海口北至開元城一千七十裡朝廷下明詔。敕諭戒防。但所虞者。以地方千有餘裡。衛所軍旅。凡九萬九千八百七十五員名。除新募應援兵不計。區區止藉山海關一路饋餉。我 朝北都燕。而遠漕江南粟。又自京師達于遼陽。飛挽不繼。邊卒輒叫呶待哺。甚至凶荒。士卒相食。萬一難守。交乘之勢委實難支根本之地所當計之早也密邇畿輔。倭寇之入兼以虜騎乘間。何以禦之。此其患。不在兵之不強。而在食之不足。食足則兵強。兵強則守固矣。邇者登萊運米達遼甚便。惜其不多旋複止。愚謂 國初軍屯商中之制。至為精當。而大壞極敝。司國計者。當深念而亟圖之。不當專責之幕帥而已也。 ○日本考略〈日本〉 日本古倭奴國。去中土甚遠。隔大海依山島為國邑。其地東高西下。東西數千里南北數百里。九州居西為首。陸嶴居東為尾。山城居中。其國君以王為姓。曆世不易。漢時來朝者。三十余國。曆東漢魏晉宋隋皆入貢。唐咸亨初。更號日本。 國初洪武四年。遣使臣朝貢。永樂以來。國王嗣立。皆受本 朝冊封。其地有五畿七道。以州統郡。附庸之國百餘。 國初十年一貢。由浙寧波。達于京師。其人凶狡無信。洪武中數為邊患。沿海設備倭以待之。嘉靖初自宋素卿之亂。始絕貢路矣。三十二年挾忿深入畿甸。所過劫焚。雖費朝廷百萬殲削之。然亦無大志也。萬曆二十年關白以華人篡奪山城君。併吞海外六十六島。大舉入寇。攻破朝鮮。擄王子陪臣。留兵屯駐釜山西生浦。詭詞以要中朝封貢。其實寓窺伺遼左天津之意焉。幸賴天子聖明。敕諭禁訐。萬里海防。壹戒謹備。今考其入寇之路。其西北至高麗也。必由對馬島開洋。南至琉球也。必由薩摩州開洋。順風七日。其貢使之來。必由博多開洋。曆五島而入中國。因造舟水手。俱在博多故也。若其入寇則隨風所之。東北風猛則由薩摩。或由五島。至大小琉球。而視風之變遷。北多則犯廣東東多則犯福建。若正東風猛。則必由五島。曆天堂官渡水。而視風之變遷。東北多則至烏沙門分䑸。或過韭山海閘門。而犯溫州。或由舟山之南。而犯定海。犯象山奉化。犯昌國。犯台州。正東風多則至李西嶴壁下陳錢分䑸。或由洋山之南。而犯臨觀犯錢塘。或由洋山之北。而犯青南犯太倉。或過南沙而入大江。若在大洋。而風欻東南也。則犯淮揚。犯登萊。若在五島開洋。而南風方猛。則趨遼陽。趨天津。大抵倭舶之來。恒在清明之後。前乎此風候不常。屆期方有東北風。若過五月。風自南來。倭不利於行矣。重陽後風亦有東北者。過十月。風自西北來。亦非倭所利矣。故防春者以三四五月為大汛。九十月為小汛。其停橈之處。焚劫之權。若倭得而主之。而其帆檣所向一視乎風。實有天意存乎其間。倭安得而主之哉。今欲禦倭。當取法於梅林公。星布水寨。截其往來。多延智士間其所親。時出哨洋撓其登岸。厚賞將士鼓其敢勇。倭縱狡悍必不能持久嶴中。以自老其師。成擒必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