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
風部總論 |
|
管子 《形勢解》 風,漂物者也,風之所漂,不避貴賤美惡;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墮,不避小大強弱。風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人雖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 《版法解》 「萬物尊天而貴風雨。」所以尊天者,為其莫不受命焉也。所以「貴風雨」者,為其莫不「待風而動,待雨而濡」也。 若使萬物釋天而更有所受命,釋風而更有所仰動,釋雨而更有所仰濡,則無為「尊天而貴風雨」矣。 子華子 《陽城胥渠問》 混茫之中,是名「太初。」實生三氣,太貞剖割,通三而為一,離之而為兩,各有專精,是名陰陽兩。兩而三之,數登於九而究矣。是以棲三陰之正氣於風輪,其專精之名曰「太玄」;棲三陰之正氣于水樞,其專精之名曰「太一。」太一正陽也,太玄正陰也。陽之正氣其色赤,陰之正氣其色黑。水,陽也,而其伏為陰;風陰也,而其發「為陽,上赤下黑,左青右白,黃潛于中宮,而五運流轉,故有輪樞之象焉。水涵太一之中精,故能潤澤百物,而行乎地中,風涵太玄之中精,故能動化百物,而行乎天上。」 董膠西集 《雨雹對》 「天地之氣,陰陽相半,運動抑揚,更相動薄,則熏蒿歊蒸,而風雨雲霧電雷雪雹生焉。氣上薄為雨,下薄為霧,風其噫也,雲其氣也,雷其相擊之聲也,電其相擊之光也。二氣之初蒸也,若有若無,若實若虛,若方若圓,攢聚相合,其體稍重,故雨乘虛而墜。風多則合速,故雨大而疏;風少則合遲,故雨細而密。其寒月則雨」凝於上,體尚輕微,而因風相襲,故成雪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則上合為大雨,下凝為冰,霰雪是也。雹,霰之流也。陰氣暴上,雨則凝結成雹焉。 春秋繁露 《五行對》 地出雲為雨,起氣為風。風雨者,地之為地,不敢有其功名,必上之於天命,若從天氣者,故曰「天風天雨」也。 莫曰「地風地雨」也,勤勞在地,名一歸於天,非至有義,其孰能行此? 《王道通三》 「天地之化,如四時所好之風,出則為暖氣」,而有生於俗;所惡之風,出則為清氣,而有殺於俗 張子正蒙 《參兩篇》 陰性凝聚,陽性發散,陰聚之陽必散之,其勢均散。陽為陰累,則相持為雨而降;陰為陽得,則飄揚為雲而升。故雲物班布太虛者,陰為風驅,斂聚而未散者也。 凡陰氣凝聚,陽在內者不得出,則奮擊而為雷霆;陽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為風。其聚有遠近虛實,故雷風有小大暴緩。和而散,則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則為戾氣曀霾。陰常散緩,受交于陽,則風雨調,寒暑正。 朱子語類 《風》 風只如天相似,不住旋轉。今此處無風,蓋或旋在那邊,或旋在上面,都不可知。如夏多南風,冬多北風,此亦可見。 《橫渠》雲:「陽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為風。」陰氣凝結于內,陽氣欲入不得,故旋繞其外,不已而為風,至吹散陰氣盡乃已也。 因言「丘墓中棺木能番動,皆是風吹」蓋風在地中,氣聚出地面又散了。 坤輿圖說 《風為幹熱之氣》 夫風之本質,乃地所發,幹熱之氣,有多端可證。一、試春秋時多風,何也?是時空際多聚幹熱之氣。二、曉晨時多風,何也?日出而升,必攝多氣。三、雪化時多風,何也?雪內多有乾氣,是氣將分別于冷濕,故生風。四、空際忽見火色,知後必有風,何也?火者幹熱之氣所致也。五、風愈大而物愈燥,何也?風之元質幹熱故也。」由是可知空際之氣雖動,時或生風,亦能如風之清涼人物。然其實與風不同,則風之元質,多屬乾氣,而乾氣中或亦有濕氣參之。故春時之風與海上之風,多致物朽,可以為驗。大海中黃道之下,恒有東風,故船往西行者,必宜順風,則行而疾;如東行,則逆風而遲。 蓋太陽從冬至迄夏至,輪轉恒行黃道下,而其爆暖不絕,照於空際正對之氣,令之沖上。然其故恒隨太陽從東而西,則東邊之風氣必後隨之,而恒補前氣之缺矣。大海之水亦然,恒隨太陽從東而西。蓋太陽西行,無一息之停,以其爆熱恒照,而吸西海之水氣,令之上沖而成雲霧。因而在西之水面比在東之水面恒卑。蓋東高西卑,則海水從東而西流,以補其缺;此自然之理也。 「夫幹熱氣騰上,至於中域,為冷寒氣所扼,既不得上而性輕,又不得下,則必至橫飛也。又其飛之速遲強弱,由於氣之眾寡清濁,及其上沖之力與勢也。蓋氣之沖上者疾急,一值阻扼,其退飛亦必速迅,由是可知風飛時,其前後左右之氣,無不動而隨之者,是以氣動為風者,亦必有故也。」或問「旋風何若?」曰:「上所論幹熱之氣,入數雲內,複各爆出,適相撞結,因各隨所向之地,互相推逐,以成旋輪。譬之川水,其急流時,忽值山石阻遏,無由可出,即回而為旋窩也。又譬之諸風,凡從廣闊之地歸入隘巷,而無路可出,必迴旋矣。 是風在平地,值物多起;在海中,值舟多沉。」 夫風有多利,姑舉四端:其一,拂動近氣,令就平和,以利呼吸。人與諸生,緣此以免閉塞之傷。蓋近氣無風,則積聚不散,有傷生命故也。其二,帶雲成雨,以滋內地。蓋內地氣微,旋生旋滅,力不足成雲雨之功。惟大海廣受日照,猛起濕熱之氣,蓬蓬勃勃,升至中域。太陽返照,光力不及之際,遂乃變熱而涼,先結成雲,漸散成雨,然使無風帶入內地,則濕氣所成,雲雨複歸初升原處,何由利內地之人乎?其三燥地所餘潮氣,悅生動物,速熟諸果。其四「助舟楫之力,以通貨財,以利天下」是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