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
卷九百八 總錄部·工巧雜伎 |
|
周官六職工居一焉古先哲人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利用於民其業盛廣智者創物巧者述之所謂冰生水而更寒色出藍而益青疏鑿其流功侔造化惠發於心匠成於手應世以濟時力少而功倍至有潛運機關自能飛動百工之事鹹有妙焉然有固作無益以蕩上心則非聖人之旨也。 奚仲作車。 昆吾作陶。 胡曹作衣。 王冰作服。 夷羿作弓。 高元作室。 虞句作舟。 伯益作井。 赤冀作臼。 乘雅作駕。 公輸般魯人公輸。若之族季康子之母死公輸。若方小(公輸。若匠師方小言年尚幼未知禮)斂般請以機封(斂下棺於槨般乃伎巧者見。若掌斂事而言尚幼請代之而欲嘗其伎巧)將從之(時人服般之功也。)公肩假曰:不可般爾以人之母嘗巧則,豈不得以(以已字言寧有強使汝者與以僭於禮有以作機巧非也。以與已字本同)。又公輸般削竹木為鵲成而飛之二日不下(又論行雲:魯般。《墨子》之巧刻木為鳶飛之一日而不集)。又公輸般為楚作高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往見荊王曰:臣以為宋必不可得王曰:公輸天下之巧工也。已為攻宋之械矣。《墨子》曰:請試之,於是公輸般設攻宋之械。《墨子》設守宋之備公輸九攻之。《墨子》九卻之不能入故荊輟不攻宋。 漢雒下閎營渾天儀於望人度之耿中丞象之。 後漢張樹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為太史令遂乃研陰陽盡璿璣之正作渾天儀。又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樽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樽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又雲:令二輪獨也。)。 蔡倫為尚方令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湘州記曰:來陽縣北有漢黃門蔡倫宅宅西有一石雲:是倫舂紙臼也。)。 魏馬鈞巧思絕世傅玄序之曰: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少而遊豫不自知其為巧為博士居貧乃思綾機之變而世人知其巧矣。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鈞患其喪功費日乃皆易以十二躡其奇文異變因感而作者猶自然之成形陰陽之無窮此輪扁之對不可以言為給事中與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爭論於朝言及指南車二子謂古無指南車記言之虛也。鈞曰:古有之未之思爾夫何遠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鈞字德衡鈞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輕重輕重無准而莫不模哉!鈞曰: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於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詔鈞作之而指南車成此一異也。從是天下服其巧矣。居京都城內有地可為園患無水以灌之乃作翻車令童兒轉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於常此二異也。其後人有上百戲者能設而不能動也。帝以問鈞可動否鈞曰:可動帝曰:其巧可益否鈞曰:可益受詔作之以大木構使其形。若輪平地施之潛以水發焉設為歌樂舞象至令木人擊鼓吹簫。又作山嶽使木人跳丸擲劍緣ㄌ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鬥雞變巧百端此三異也。鈞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未盡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發石車敵人之於樓邊縣濕牛皮中之則墮石不能連屬而至欲作一輪懸大石數十以機鼓輪為常則以斷懸石飛擊敵城使首尾電至嘗試以車輪縣瓴甓數十飛之數百步矣。 蜀諸葛亮為丞相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亮集載作木牛流馬法曰: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裡群行者二十裡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由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裡而人不大勞流馬尺寸之數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後杠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杠與等版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豆鬥>從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厘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幹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二腳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吳張昭弟奮年二十造作攻城大攻車為步騭所薦昭不願曰:汝年尚少何為自委於軍旅乎!奮對曰:昔童汪死難子奇治阿奮實不才爾於年不為少也。遂領兵為將軍連有功效至平州都督封樂鄉亭侯葛道字思真明達天官能為機巧作渾天使地居於中以機動之天轉而地止以上應晷度。 晉杜預為度支尚書以周廟欹器至漢東京猶在禦坐漢末喪亂不復存形制遂絕預創意造成奏上之武帝甚嘉歎焉。 嵇康性絕巧而好钅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激水環之每夏居其下以钅官至中散大夫。 謝安字安石初元帝過江之後舊章多缺其輦亦亡制度太元中安率意造焉及破苻堅於淮上獲京都舊輦形制無差大小如一安位至太保。 區紙衡陽人甚有巧思造木室作一婦人居中人扣其戶婦人開戶出當戶再拜還內戶內。又作鼠布於中四方丈餘開四門門中有一木人縱四五鼠欲出門木人取推木掩之門閉如此鼠不得出。又作指南車及木奴令舂穀作米中宗聞其巧詔補尚方左校陳腮以工巧見知。 後趙邴輔好學有才藝巧思機智妙於當時襄國宮殿台榭皆輔所營。 解飛為尚方令機巧。若神妙思奇發造指南車賜爵關內侯。 前燕楊裕為慕容左司馬裕有巧思及遷都和龍所制城池宮閣皆裕之規模。 南燕張綱為慕容超尚書超為晉劉裕所圍遣綱出求救於姚興為裕所得,於是張綱為裕造沖車覆以版屋蒙之以皮並設諸奇巧城上。 宋張永多能精思為廣陵王誕北中郎錄事參軍太祖世造華林園玄武湖並使永監統凡諸制置皆受則於永。 謝莊字希逸為隋王誕後軍諮議領記室分左氏經傳隨國立篇制木方丈圖山川地土各有分理離之則州別郡殊合之則宇內為一。 南齊祖沖之為謁者僕射初宋武平關中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杼每行使人於內轉之升明中太祖輔政使沖之追脩古法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之有也。時有北人索馭ら者亦雲:能造指南車太祖使與沖之各造使於樂游苑較試而頗有差僻乃毀焚之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沖之造欹器獻之沖之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里餘於樂游苑造木碓磨世祖親自臨視。又特善算永元二年沖之卒。 祖亙之沖之子也。少傳家業究極精微亦有巧思入神之妙般亻垂無以過也。 劉休為散騎常侍太祖造指南車以休有思理使與王僧虔對共監試。 梁陶宏景丹陽秣陵人隱居茅山自號陶隱居常造渾天象高三尺許地居中央天轉而地不動以機動之悉與天相會。 陳徐世譜為左衛將軍高祖之拒王琳其水戰之具悉委世譜世譜性機巧諳解舊法所造器械並隨機損益妙思出人。 孫巧思過人為起部尚書軍國器械多所創立。 後魏李沖機敏有巧思北京明堂圓丘太廟及雒都初基安處郊兆新起寢皆資於沖勤志強力孜孜無怠。且理文簿兼營匠制幾案盈積剞劂在手初不勞厭沖位至尚書僕射。 柳儉豫州人殿中將軍闕文備郭安興並機巧雒申永寧寺九層塔安興為匠也。 王椿雅有巧思凡所營制可為後法。 北齊郎基為海西鎮將梁吳明徹率眾攻圍海西基獎勵兵民固守百餘日軍糧具罄凱仗亦盡乃至削木為箭剪紙為羽圍解還朝僕射楊迎勞之曰: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剪紙皆無故事班墨之思何以相過。 隋何稠字桂林國子祭酒妥之兄子也。父通善斫玉稠性絕巧有智思用意精微年十餘歲遇江陵陷隨妥入長安仕周為禦飭下士及高祖為丞相召補參軍兼掌細作開皇中曆太府丞稠博覽古圖多識舊物波斯嘗獻金線錦袍組織殊麗上命稠為之稠錦既成逾所獻者帝甚悅時國中久絕玻璃之匠人無敢厝意稠以綠瓷為之與真不異。又煬帝幸楊州謂稠曰:今天下大定朕承洪業服章文物闕略猶多卿可討閱圖籍營造輿服威儀送至江都也。其日拜太府少卿稠,於是營黃麾三萬六千人仗及車輿輦輅皇后鹵簿百官儀服依期而就送於江都所役工十萬餘人用金銀錢物钜億計帝使兵部侍郎明雅選部薛邁等勾之數年方竟毫釐無舛稠參會今古多所改創魏晉以來皮弁有纓而無笄導稠曰:此古田獵之服也。今服以入廟宜變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導自稠始也。又從省之服初無綬稠曰:此乃晦朔小朝之服安有人臣謁帝而除去印綬兼無玉之節乎!乃加獸頭小綬及一隻舊制五輅於轅上起籍天子與參乘同在箱內稠曰:君臣同所過為相逼乃廣為盤輿別構欄侍臣立於其中於內複起須彌平坐天子獨居其上自餘麾幢文物增損極多後遷太府卿兼領少府監遼東之役攝右屯衛將軍領禦營弩手三萬人時工部尚書宇文愷造遼水橋不成師未得濟右屯衛大將軍麥鐵杖因而遇害帝遣稠造橋二日而就。又帝令造戎車萬乘鉤陳八百連帝善之。又帝征遼水遣稠制行殿及六合城至是帝於遼左與賊相對夜中施之其城周回八裡城及女垣各高十仞上布甲士立仗建旗四隅置闕面列一觀觀下三門遲明而畢高麗望見謂。若神功。 耿詢字敦信丹陽人滑稽辯給伎巧絕人陳後主之世以客從東衡州刺史王勇於嶺南勇卒詢不歸遂與諸越相結皆得其歡心會郡俚反叛推詢為主柱國王世積討擒之罪當誅自言巧思世積釋之以為家奴久之見其故人高智寶以玄象直太史詢從之受天文算術詢創意造渾天儀不假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中使智寶外候天時合如符契世積知而奏之高祖配詢為官奴給使太史局。又作馬上刻漏世稱其妙帝初即位進欹器帝善之放為良民歲餘授右尚方署監事。 劉龍河間人性強明有巧思齊後主知之令脩三爵台甚稱旨因曆職通顯及高祖踐祚大見親委拜將軍將作大匠遷都之始與高參掌制度代號為能黃亙者不知何許人及其弟袞俱巧思絕人煬帝每令其兄弟直少府將作於時改創多務亙袞每參典其事凡有所為何稠先令亙袞立樣當時工人皆稱其莫能有所損益亙至朝散大夫袞官至散騎常侍宇文愷為營宗廟副監太子左庶子廟成別封甑山縣公及遷都文帝以愷有巧思詔領新都副監高雖總大綱凡有規畫皆出於愷會朝廷以魯班故道久絕不行令愷脩之既而帝建仁壽宮右僕射楊素言愷有巧思,於是拜檢校將作大匠煬帝時為工部尚書長城之役詔愷規度之時帝北巡欲誇戎狄令愷為大帳其下坐數千人帝大悅賜物千。又造觀風行殿上容侍衛者數百人離合為之下施輪軸推移倏忽有。若神功夷狄見之莫不驚駭帝彌悅焉前後賞賚不可勝紀。 宇文述大業中為左衛大將軍有巧思凡有所裝飾皆出人意表數以奇服異物進獻宮掖繇是帝彌悅焉。 虞孝仁煬帝初為候衛長史兼領金穀監禁御苑。 唐閻立德隋殿內少監毗子也。武德中為尚衣奉禦立德兄弟並素承家業巧思知名至是造袞冕等六服並腰糸散扇咸依古式。 李昭德為內史以雒水大津之東立德坊西南隅有中橋及利涉橋以通行李上元中司農卿韋機始移中橋置於安眾坊之左街當長夏門都人甚以為便因廢利涉橋所省萬計然歲為雒水沖注常勞治葺昭德創意積石為腳銳其前以分水勢自是竟無漂損。 衛普喜為同州襄城府衛士造指南車詔授陪戎校尉仍直少府監嗣曹王皋為洪州觀察使多巧思嘗為戰艦挾以二輪令蹈之風鼓浪其疾如掛帆席凡造物必省易而為久不可敗。 金公立為典作官元和十年十二月帝閱新作指南車記裡鼓於令德殿賜公立緋服銀章及馬一匹至穆宗元和十五年十月故金忠義男公亮進脩成指南車記裡鼓。又文宗太和元年六月賜脩指南車記裡鼓人故金忠義男公亮緋衣牙笏錦三十疋。 §總錄部·雜伎 孔子有言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然則六藝之末百伎斯出觸類而長為塗非一雖雲:藝成而下蓋乃執以事上專其業者不二利其器則必善是故遊心精識影響斯應巧發奇中毫釐罔差斯皆傳習有師臻究在已擅名厥世著論有要至乃投虛得養生之道奮勇兵家之勢造物成法濟時有用斯亦小智之絕倫者也。 伯樂秦人善相馬。 庖丁宋人好解牛用刀十九年刃。若新靡刂硎。 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穆子荀吳)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水名山名)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中之齊侯舉矢曰:有酒如澠有肉如陵(澠水出齊國臨淄縣北入時水陵大阜也。)寡人中此與君代興(代更也。)亦中之。 漢削氏以洗削鼎食(洗削治刀劍也。)。 相裡以馬醫學擊鍾。 黃直以相馬立名天下。 留長儒以相彘立名。 褚氏(史失其名)滎陽人以相牛立名。 衛代大陵人以戲車為郎事文帝(戲車。若今之弄車之伎)。 雷被為淮南王安郎中安太子遷學用劍自以為莫及聞被巧召與戲被一再辭讓誤中太子。 尹翁歸善擊劍人莫能當官至扶風。 張仲曲成侯以善擊刺學用劍立名天下。 後漢馬援為伏波將好騎善別名馬於交趾得駱越銅鼓乃鑄為馬式還上之因。表曰:夫行天莫如龍行地莫。若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別尊卑之序有變則以濟遠近之難昔有騏驥一日千里伯樂見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輿亦明相法子輿傳西河儀長孺長孺傳茂陵丁君都君都傳成紀楊子阿臣援嘗師事子阿受相馬骨法考之於行事取有驗效臣愚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視景不如察形今欲形之於生馬則骨法難備具。又不可傳之於人孝武皇帝時善相馬者東門京鑄銅作馬法獻之有詔立馬於魯班門外則更名魯班門曰:金馬門臣謹依儀氏奇中帛氏口齒謝氏唇丁氏身中備此數家骨相以為法(援銅馬相法曰:水火欲分明水火在鼻兩孔間也。上唇欲急而方口中欲紅有光此馬千里頷下欲深下唇欲緩牙欲前向牙欲去齒一寸則四百里牙劍鋒則千里目欲滿而澤腸欲充兼欲小季肪欲長懸薄欲厚而緩懸薄眼也。腹下欲平滿汗溝欲深長而膝木欲起肘腋欲開膝欲方蹄欲厚三寸堅如石奇音居奇切)馬高三尺五寸圍四尺五寸有詔置於宣德殿下以為名馬式焉。 梁冀為大將軍能蹴鞠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國之時蹋鞠兵勢也。所以講武知有材也。)。 馬嚴好擊劍從其故門生肆都學之官至將作大匠魏許允為鎮北將軍假節督河北諸軍事允善相印將拜以印不善使更刻之如此者三允曰:印雖始成而已被辱問送印者果懷之而墜於廁相印。《書》曰:相印法本出陳長文長文以語韋仲將印工楊利從仲受法以語許士宗利以法術占吉凶十可中八九仲將問長文從誰得法長文曰:本出漢世有相印相笏經。又有鷹經牛經馬經印工宗養以法語程申伯是故有一十三家相法傳於世。 孔桂字叔林性便辟曉博奕蹴鞠太祖愛之每在左右。 嚴翰字公仲篤好擊劍。 朱建平善相術於裡巷之間效驗非一太祖聞之召為郎。又善相馬文帝將出取馬外入建平道遇之語曰:此馬之相今日死矣。帝將乘馬馬惡衣香驚齧文帝膝帝大怒即便殺之。 游楚好樗蒲投壺自娛後為北地太守王弼為尚書郎善投壺。 王湛字處仲為汝南內史湛少有隱德宗族皆以為癡兄子濟輕之濟所乘馬甚愛之湛曰:此馬雖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見督郵馬當勝但芻秣不至耳濟試養之而與已馬等湛。又曰:此任重方知之平路無以別也,於是當蟻封內試之濟馬果躓而督郵馬如常濟歎異。 王胡之為丹陽尹善於投壺手熟閉目而投。 南齊庾道{敏心}尤精相板宋明帝時山陽王休祐屢以言語忤顏見道{敏心}托以已板為他物令道{敏心}占之道{敏心}曰:此乃甚貴然使人多愆忤休祐以褚彥回詳密求換其板他日彥回侍明帝自稱下官帝多忌甚不悅休祐具以狀言帝乃意解道{敏心}仕齊位射聲校尉垣榮祖為東海太守榮祖善彈鳥毛盡而鳥不死海鵠群翔榮祖登城西樓彈之無不折翅而下。 王敬則年二十餘善拍張補刀戟左右宋前廢帝景和中常使敬則跳刀高出白虎幢五六尺接無不中乃補俠轂墜主後至大司馬。 梁王神念為爪牙將軍少善騎射既老不衰常於高祖前執二刀左右交度馳馬往來冠絕群伍時複有楊華者能作驚軍騎並一時妙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