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
卷八百三十七 總錄部·文章 |
|
《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仲尼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遠蓋斯文之作其來尚矣。經藝之設本於儒術辭賦之起原乎!六藝騷人之後風流彌劭漢氏中葉稍革古制藻絢交錯支泒逾廣英才間出眾體互興分鑣並驅因枝振葉故子雲有ひ之說蕭統興推輪之歎而沿襲或異意制橫作習尚殊軌氣韻相高沈約有雲:自漢至魏四百載間文體三變自是而下豈勝道哉!繇靈均以來迄於五代屬辭之士連衡接武咸用全次以備夫廣記雲: 屈原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懷王左徒王甚任之上官大夫害其能讒之王怒而疏平故平憂愁幽恚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又有賦二十五篇唐勒楚大夫有賦四篇。 宋玉楚大夫有賦十六篇(宋玉唐勒景差之徒在屈原後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孫卿賦十篇(荀卿趙人齊襄王時荀卿最為老師三為祭酒後適楚為蘭陵令避漢宣帝名改為孫卿)。 漢陸賈楚人為大中大夫有賦三篇。 朱建楚人高祖賜號平原王有賦一篇。 莊夫子名忌吳人有賦二十四篇。 賈生名誼為中大夫天子議以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後三年有飛入賈生舍止於坐隅楚人命曰:服賈生既以謫居長沙長沙卑隰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自廣(一雲有賦六篇)。 韋孟家本彭城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孫王戊(官為楚王傅而曆相三王也。)不遵道孟作詩諷諫後遂去位徙家於鄒。又作鄒詩。 孔臧為太常有賦二十篇。 吾丘壽王字子贛趙人為光祿大夫有賦十五篇蔡曰:賦一篇(吏闕官)。 倪寬千乘人為御史大夫有賦二篇。 張子僑為光祿大夫有賦三篇莊忽奇為常侍郎有賦十一篇(七略雲:忽奇者或言莊夫子族家子或言莊助弟芘子)。 朱買臣字翁子吳人為丞相長史有賦三篇。 司馬遷字子長為太史公有賦八篇。 蘇李為遼東太守有賦二篇。 蕭望之字長倩東海人為前將軍輔政有賦一篇。 徐明字長君為河內太守有賦三篇。 李息為給事黃門侍郎有賦九篇。 馮商有賦九篇。 杜參為長社尉有賦二篇。 張豐字僑予為車郎有賦三篇。 朱宇為驃騎將軍有賦三篇(一雲:朱宇為驃騎將軍史)。 李思有孝景皇帝頌十五篇。 李忠為衛士令有賦二篇。 賈偃賦二篇。 賈充賦四篇。 張仁賦六篇。 秦充賦二篇。 李步昌賦二篇。 謝多為侍郎有賦十篇。 周長孺為平陽公主舍人有賦二篇。 華賦九篇。 眭弘賦一篇(即眭孟也。以明經為議郎)。 別栩陽賦五篇。 王商為黃門書者假史有賦十三篇。 徐博為侍中有賦四篇。 王廣為黃門書者作呂嘉賦五篇。 華龍為漢中都尉丞有賦二篇。 路恭為左馮翊史有賦八篇。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為常侍郎久之朔上書陳農戰強國之計因自頌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數萬言終不見用朔因著論設客已用位卑以自慰諭。又設非有先生論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責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祝屏風殷上柏柱平樂觀獵賦八言七言上下(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從公孫弘借車凡劉向所錄朔書具是矣。(劉向。《別錄》所載)。 枚乘字叔淮陰人景帝時召拜弘農郡都尉以病去官複游梁梁客皆善屬辭賦乘尤高孝王薨乘歸淮陰有賦九首。 枚皋字少孺乘之子也。上書北闕自稱枚乘之子武帝得之大喜召入見侍詔使賦平樂館善之拜為郎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與東方朔作皇子生賦初衛皇后立皋奏賦以戒終皋為賦善於朔也。從行至甘泉雍河東東巡狩封泰山塞決河宣房遊觀三輔離宮館臨山澤弋獵射馭狗馬蹴鞠刻鏤上有所感輒使賦之奉詔輒成皋自言為賦不如相如。又言為賦乃俳見視如倡自悔類倡也。故其賦有詆其東方朔。又自詆其其文<骨皮>曲隨其事皆得其意頗詼笑不甚閑靡凡可讀者百二十篇其尤戲不可讀者尚數十篇。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成都人為武騎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遊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嚴忌夫子之徒(嚴忌本姓莊當時尊上號曰:夫子史家避漢明帝諱故遂為嚴耳)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游梁得與諸侯游士居數歲乃著子虛之賦以子虛虛言也。為楚稱(稱說楚之美也。)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為齊難亡是公者亡是人也。(亡讀曰無)欲明天子之義故虛藉此三人為辭(藉假也。)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其卒章歸之於節儉因以風諫上林賦亡是公言上林廣大山谷水泉萬物及子虛言雲夢所有甚眾侈靡多過其實。且非義理所止故刪取其要歸正道而論之(言不尚其侈靡之論。且取終篇歸於正道。且非除其辭也。矣。)武帝既美子虛之事相如見武帝好仙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嘗為大人賦未就請具而奏之相如以為列仙之儒居山澤間(儒有道術之稱也。凡有道術皆為儒)形容甚瞿(瞿瘠也。音年句切。又音衢)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奏大人賦既奏武帝大悅飄飄有淩雲氣遊天地間之意武帝過宜春宮相如。又奏賦以哀二世行失相如後為孝文園令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後之矣。(。若汝也。言汝今去已在他人後)所忠往(所忠使者姓名也。)而相如已死家無遺書問妻對曰:長卿未嘗有書也。時時著書人。又取去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來求書奏之其遺劄書言封禪事所忠奏焉天子異之相如他所著遺平陵侯書與五公子相難草木書篇不采采其尤著公卿者王褒字子淵蜀人也。有才俊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風化於眾庶間請與褒相見使褒作中和樂職宣佈詩。又作其傳因奏褒有軼才宣帝徵褒詔褒為聖主得賢臣頌帝令褒與張子僑等並待詔所幸宮館輒為歌頌頃之擢褒為諫大夫元帝為太子喜褒所為甘泉及洞簫賦令後宮誦讀之。 韋玄成字少翁丞相賢子襲封扶陽侯以列侯侍祀孝惠廟當晨入廟天雨淖不駕駟馬車而騎至廟下有司劾奏等輩數人皆削爵為關內侯玄成自傷貶黜父爵歎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作詩自劾責元帝永光中代于定國為丞相貶黜十年之間遂繼父相位封侯故國榮當世焉玄成複作詩自著複玷缺之<喜>難因以戒示子孫。 揚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人雄好辭賦先時蜀有司馬相如賦甚弘麗雄每作賦嘗擬之以為式。又作書摭離騷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離騷。又作廣騷畔牢愁孝成帝時有薦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詔承明之庭從上甘泉還奏。《甘泉賦》帝祭後土。又奏河東賦嘗從羽獵。又奏羽獵賦拜為郎明年。又奏長楊賦雄方草太玄或嘲雄以玄尚白而玄解之曰:。《解嘲》雄實好古而樂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於後世以為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九州之箴也。)賦莫深於離騷反而廣之辭莫麗於相如作四賦皆斟酌其本相與放依而馳騁雲:其後雄以為賦者將以風之必推類而言極麗靡之辭閎侈钜衍競於使人不能加也。既乃歸之於正然覽者已過矣。往時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欲以諷帝及飄飄有淩雲之志繇是言之賦勸而不止明矣。又頗似俳優淳于髡優孟之徒非法度所存賢人君子賦詩之正也,於是輟不復為。 薛方字子容齊人嘗為郡掾祭酒王莽時居家以經教授喜屬文著詩賦數十篇。 後漢班彪扶風人更始敗隗囂擁眾天水彪從之彪傷方難乃著王命論以為漢德承堯有靈命之符王者興祚非詐力所致囂終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將軍竇融以為從事及融徵還京師光武問曰:所上章奏誰與參之對曰:皆從事班彪所為後為望都長建武三十年卒著賦論書記奏事合九篇。 桓譚字君山沛國人博學多通能文章為議郎給事中出為六安郡丞道病卒所著賦誄書奏凡二十六篇。 田邑字伯玉馮翊人有大節涉學藝能善屬文為漁陽太守。 王隆字文山馮翊人建武中為新汲令能文章所著詩賦銘書凡二十六篇。 杜篤字季雅京兆人少博學居美陽與美陽令相恨令怨收篤送京師會大司馬吳漢薨光武詔諸儒誄之篤於獄中為誄辭最高帝美之賜帛免刑篤以關中表裡山河先帝舊京不宜改營雒邑乃上奏論篤賦所著賦誄吊書贊七言女誡及雜文凡十八篇。又著明世論十五篇後車騎將軍防擊西羌請篤為從事中郎戰沒。 史岑字子孝沛國人王莽末以文章顯莽以為謁者著頌誄複神說疾凡四篇(岑一字孝山作出師頌)。 崔篆涿郡人王莽以為新建大尹稱疾去建武初客居滎陽臨終作賦以自悼名曰:慰志。 梁竦字叔敬松弟也。明帝永平中坐松事徙九真南曆江湖濟沅湘感悼子胥屈原以非辜沈身乃作悼騷賦系玄石而沈之後辟命交至並無所就。 賈逵字景伯扶風平陵人永平中有神雀集宮殿官府翹羽有五采色帝異之以問臨邑侯劉複複不能對薦逵博物多識帝乃召見逵問之對曰:昔武王終父之業在岐宣帝威懷戎狄神雀仍集此胡降之徵也。帝敕蘭台給筆劄使作神雀頌拜為郎後為魯相所作詩頌誄書連珠酒令凡九篇。 班固字孟堅彪子也。弱冠而孤作幽通賦以致命遂志永平中為郎典校秘書時京師修起宮室繕城隍而關中耆老猶望朝廷西顧固感前世相如壽王東方之徒造構文辭終以諷勸乃上兩都賦盛稱雒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固所著典引賓虛應譏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議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傅毅字武仲扶風人明帝永平中於平陵習章句因作迪志詩章毅以帝求賢不篤士多隱處故作七激以為諷建初中章帝博召文學之士以毅為蘭台令史拜郎中與班固賈逵共校書毅追美孝皇帝功德最盛而廟頌未立乃依清廟作顯宗頌十篇奏之毅早卒著詩賦誄頌祀文七激連珠凡二十八篇。 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幼有奇才為曲陽令得罪西歸故郡衍不得志退而作賦自勵命其篇曰:顯志顯志者言光明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居貧年老卒於家所著賦誄銘問交德誥慎情(衍集有問交一篇慎情一篇)書記說自序官錄策五十篇章帝甚重其文。 王景字仲通樂浪人建初七年為徐州刺史先是杜陵杜篤奏上論遷都賦欲令車駕還遷長安耆老聞者皆動懷土之心莫不眷然仲立西望舊京以宮廟已立恐人情疑惑會時有神雀諸瑞乃作金人論頌雒邑之美。 崔駰字亭伯篆孫也。善屬文嘗以典籍為業未遑仕進之事時人或譏其太玄靜將以後名失實駰擬楊雄。《解嘲》作達旨以答焉(華嶠曰:駰譏揚雄以為范蔡鄒衍之徒乘釁相傾誑曜諸侯者也。而雲:彼我異尚。又曰:竊資卓氏割炙細君斯蓋士之贅行而雲:不能與此數公者同以為失類而改之也。)元和中章帝始修古禮巡狩方嶽駰上四巡頌以稱漢德辭甚典美為竇憲主簿出為長岑長以遠去不之官而歸和帝永元中卒所著詩賦銘頌書記表七依婚禮結言達旨酒警合二十一篇。 崔瑗字子玉駰子也。為濟北相卒瑗高於文詞尤善為書記箴銘所著賦碑銘箴頌七蘇(牧乘七發之流)南陽文學官志歎辭移社文悔祈草書七言凡五十七篇其南陽文學官志稱於後世諸能為文者皆自以弗及。 崔烈有文才所著詩書教頌等凡四篇位至太尉崔實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為尚書病卒所著碑論箴銘答七言詞文表記書凡十五篇。 李尤字伯仁廣漢人少以文章顯和帝時侍中賈逵薦尤有相如揚雄之風召詣東觀受詔作賦拜蘭台令史累遷樂安相卒所著詩賦銘誄頌七歎哀典凡二十八篇。 李漢廣漢人有文才為東觀郎著賦誄頌論數十篇桓麟郁孫也。為許令卒著誄贊說書凡二十篇(志麟文在者十八篇有碑九首誄七首說一首沛相郭府君書一首)。 桓彬字彥林麟子也。為尚書郎卒於家所著七說及書凡三篇。 朱穆字公叔南陽人嘗感時澆薄慕尚敦篤乃作崇厚論。又著廣絕交論亦矯時之作後為尚書卒所著論策奏教書詩記嘲凡二十篇(穆著論甚美蔡邕嘗至其家自寫之)張衡字平子南陽人少善屬文和帝永元中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順帝初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複還摯虞文章志乃設客問作應間以見其志遷侍中中官共讒之衡嘗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後為尚書卒所著詩賦銘七言靈憲應間七辨巡誥懸圖凡三十二篇(衡集作玄圖蓋懸與玄通)。 葛龔字元甫梁國寧陵人也。和帝時以善文記知名著文賦碑誄書記凡二十篇終臨汾令。 胡廣字伯始南郡華容人為太傅錄尚書令薨初揚雄依虞箴作十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闕後涿郡崔駰及子瑗及臨邑侯劉餘增補十六篇廣複繼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為之解。《釋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其餘所著詩賦銘頌箴吊及諸解詁凡二十二篇。 夏恭字敬公梁國蒙人為太山郡尉卒官恭為文著善賦頌詩勵學凡二十篇恭子牙少習家業著賦頌贊誄凡四十篇舉孝廉早卒。 蘇順字孝山京兆人和安間以才學見稱為郎中卒官所著賦論誄哀辭雜文凡二十六篇時三輔多士扶風曹眾伯師亦有才學著誄書論四篇。又有曹朔不知何許人作漢頌四篇。 劉珍一名寶南陽人安帝延光五年為衛尉卒官著誄頌連珠凡七篇。 黃香字文強能文章為魏郡太守卒官著賦箋奏書令凡五篇。 馬融字季長有俊才安帝永初四年為校書郎中是時鄧太后臨朝鄧騭兄弟輔政以為文德可興武功宜廢遂廢蒐狩之禮初元二年乃上廣成頌以諷出為河間王廄長史時車駕東巡岱宗融上東巡頌帝奇其文召拜郎中桓帝延熹九年卒年八十八所著賦頌碑誄書記表奏七言琴歌對策遺令凡二十一篇。 崔琦字子瑋涿郡人少遊學京師以文章博通稱舉孝廉梁冀聞其清與交琦作外戚箴以戒之琦以言不從失意複作白鵠賦以為風後為冀殺之所著賦頌銘誄箴吊論九諮七言凡十五篇。 王逸字叔師順帝時為侍中著賦誄書論及雜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漢詩凡一百二十三篇。 王延壽字文考逸之子也。有俊才少游魯國作靈光殿賦後蔡邕亦造此賦未成及見延壽所為甚奇之遂輟翰而已曾有異夢意惡之乃作夢賦以自勵後溺水死。 邊讓字文禮陳留人少辯博能屬文作章華賦雖多淫麗之辭而終之以正亦如相如之諷也。位至九江太守。 邊韶字孝先陳留人以文學知名為陳相卒於官著詩頌碑銘書策五十篇。 趙壹恃才倨傲屢抵罪幾致死友人救得免壹乃貽書謝恩及為窮鳥賦。又作刺世疾邪賦著賦頌箴誄書及雜文十六篇壹十辟公府並不就終於家。 張升字彥真尉氏人為外黃令著賦誄頌碑書凡十六篇。 侯瑾字子瓏敦煌人州郡累召公車有道徵並稱疾不到作矯世論以譏刺當世而徙入山中單思著述以莫知於世故作應時賓難以自寄餘所作雜文數十篇多亡矣。西河人敬其才而不敢名之皆稱為侯君。 劉梁字曼山一名岑東平人少孤貧嘗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黨乃著破群論時之覽者以為仲尼作春秋亂世知志今此論之作俗士,豈不愧心。又作辨和同之論為尚書郎累遷野王令未行病卒。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少博學好辭章閒居玩古不交當世感東方客難及揚雄班固崔駰之徒設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韙其是而矯其非作釋誨以戒勵後為左中郎將邕著詩賦碑誄銘贊連珠箴吊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祝文章表書記凡四百篇傳於世。 仲長統字公理山陽人博涉書記贍於文辭後參丞相曹操軍事卒統友人東海繆襲嘗稱統文章足當西京董賈劉揚。 楊修字德祖有俊才為丞相曹公主簿所著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 而衡字正平平原人少有才辨曹公送與劉表表及荊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賓禮文章言議非衡不定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並擇其才思時衡出還見之開省未周因毀以抵地表憮然為駭衡乃從求筆劄須臾立成辭義可觀表大悅益重之後複侮慢於表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衡為作書記輕重疏密各得體宜祖持其手曰: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祖長子射為章陵太守嘗大會賓客人有獻鸚鵡者黃祖舉卮於衡曰:願先生賦之以娛嘉賓衡覽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後為祖所殺。 張超字子並河間人留侯良之後有文才靈帝時從車騎將軍朱備征黃巾為別部司馬著賦頌碑文薦檄箋書碣文嘲凡十九篇。 高彪字子義吳郡人除郎中校書東觀數奏賦頌奇文因事諷諫靈帝異之時京兆第五永為督軍禦史使督幽州百官大會祖餞於長樂觀議郎蔡邕等皆賦詩彪乃獨作箴邕等甚美其文以為莫尚也。出為內黃令卒於官文章多亡。 張奐字然明酒泉人後為弘農人為太常以黨罪歸田裡卒所著銘書教誡述志對策章表二十四篇。 李固字子堅漢中人為太尉所著章表奏議教令對策記銘凡十一篇。 延篤字叔堅南陽人為京兆尹以病免歸卒於家所著詩論銘書應訊表教令凡二十篇。 應奉字世叔汝南人為司隸校尉及党事起奉乃慨然以疾自退追湣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數萬言。 盧植字子幹涿郡人為北中郎將免官隱於上穀卒所著碑誄表記凡六篇。 陶邱洪字子休平原人清達博辨文冠當代辟太尉府卒。 皇甫規字威明安定朝那人為護羌校尉以疾卒所著賦銘碑贊禱文吊章表教令書檄箋記凡二十七篇。 魏孔融字文舉魯國人為少府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凡二十五篇。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為太祖軍謀祭酒魏國建為侍中粲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複精意單思亦不能加也。(粲才既高辨論應幾鍾繇王朗等雖名為魏卿相至於朝廷奏議皆擱筆不能措手)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 徐幹字偉長北海人陳琳字孔璋廣陵人阮瑀字元瑜陳留人應字德璉汝南人劉楨字公幹東平人幹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琳瑀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也。琳徙門下督瑀為倉曹掾屬楨並為太祖丞相掾咸著文賦數十篇(魏文帝典論曰:魏世文人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幹陳留阮瑀汝陽應東平劉楨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粲長於辭賦幹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犬爰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俊也。應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乃其所善揚班之俊也。自潁川邯鄲淳繁欽陳留路粹沛國丁儀丁廙弘農楊修河內荀繹等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七人之列弟璩璩子貞咸以文章顯)。 邯鄲淳一名竺字子叔潁川人博學有文章黃初中為博士給事中作投壺千餘言奏之文帝以為工賜帛千疋。 繁欽字休伯以文才機辯少得名於汝潁欽既長於書記。又善為詩賦其所與太子書說喉轉意率皆巧麗為丞相主簿卒。 夏侯會字雅權幼以才學見稱善屬文議終樂安太守與陳郡太守任城孫該郎中令河東杜摯等並著文賦頗傳於世。 韋誕字仲將太僕端之子終光祿大夫有文才善屬辭章。 劉劭字孔才廣平人為散騎常侍嘗作趙都賦明帝美之詔劭作許都雒都賦時外興軍旅內營宮室劭作二賦皆諷諫焉。 衛覬字伯儒河東人少夙成以才學稱為尚書凡所撰述數十篇黃初中潘勖王象與覬並以文書顯。 潘勖字元茂為尚書左丞魏公九錫策命勖所作也。王象字羲伯黃初時為散騎常侍初建安中與同郡荀緯等俱為魏太子所禮待及王粲陳琳亢瑀路粹等亡後新出之中惟象才最高。 吳質字季重濟陰人為北中郎將以文才為文帝所善。 應璩字休璉博學好屬文善為書記曹爽秉政多違法度璩為詩以諷焉其言雖頗諧合多切時要世共傳之終於侍中。 周不疑年十七著文選論四首。 嚴苞黃初中以高才入為秘書丞數奏文賦文帝異之。 夏侯玄字太初為太常玄常著樂毅張良及本無肉刑論辭旨通遠鹹傳於世。 何晏字平叔為尚書晏少以才秀知名作道德論及諸文賦著述凡數十篇。 袁亮貞固有學行疾何晏鄧等著論以譏刺之位至尚書劉盛有文藻。又善言名理諸所論著並傳於世。 鍾會字士季為中書侍郎時司馬景王命中書令虞松作表再呈不可意命松更定以經時松思竭不能改心存之形於顏色會察其有憂問松所能松以實答會取視為定五字松悅服以呈王王曰:不當爾邪誰所定也。松曰:鍾會向亦欲啟之會公見不敢饕其能王曰:如此可大用可令來。 蜀諸葛亮字孔明為丞相亮言教書奏多可觀別為一集。 楊戲字文然犍為人為射聲校尉以後主延熙四年著季漢輔臣贊其所頌述今多載於蜀書。 呂雅為謁者清厲有文才著格論十五篇。 正字令先河南人弱冠能屬文為秘書郎性澹於榮利而尤耽意文章自司馬王揚班傅張蔡之儔遺文篇賦及當世美書善論益部有者則鑽鑿推求略皆寓目自在內職三十年官不過六百石依則先儒假文以見意號曰:釋譏其文繼於崔駰達旨景耀六年後主從譙周之計遣使請降於鄧艾其書正所造也。凡所著述詩論賦之屬垂百篇。 秦宓字子敕廣漢人少有才學為大司農卒宓見帝系之文五帝皆同一族宓辯其不然之本論皇帝王霸養龍之說甚有通理譙允南少時數往諮訪記錄其言於春秋然否論。 譙周字允南巴西人為中散大夫太子家令于時軍旅數出百姓瘁周與尚書令陳祗論其利害退而書之謂之仇國論。 陳術字申伯漢中人博學多聞著釋論七篇曆三郡太守。 吳張字子綱廣陵人為大帝長史見冉榴枕愛其文為作賦陳琳在北見之以示人曰:此吾鄉里張子綱所作也。後見陳琳作武庫賦應譏論與琳書深歎美之琳答曰:自僕在河北與天下隔此間率少於文章易為雄霸故使僕受此過差之譚非其實也。今景興(魏王朗字景興)在此足下與子布(吳張昭字子布)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著詩賦銘誄十餘篇。 胡綜字偉則汝南固始人也。為建武中郎將黃武八年夏黃龍見舉口,於是大帝稱尊號因瑞改元。又作黃龍大牙樹在中軍諸軍進退視其所向命綜作賦後為偏將軍凡自大帝統事諸為文誥策命鄰國書符略皆綜之所造也。 薛綜字敬宗沛郡人少善屬文有秀才為太子少傅領選曹尚書赤烏六年卒凡所著詩賦難論數萬言名曰:私載子瑩建衡中為選部尚書領太子少傅後主追歎綜遺文。且命瑩繼作瑩遂獻詩。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少好學時汝南主簿應劭議宜為舊君諱論者互有異同著論州裡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 嚴字曼才彭城人少耽學為尚書令卒著孝經傳潮水論。又與裴玄張承論管仲季路皆傳於世。 孫丞好學有文章作螢火賦行於世。 範慎字孝敬廣陵人為太子登賓客著論二十篇名曰:矯非後為太尉終。 韋曜字弘嗣吳郡人少好學能屬文為太子中庶子時蔡穎亦在東宮性好博奕太子和以為無益命曜論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