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
卷七百六十七 總錄部·儒學 |
|
周官著師儒之訓太史公論儒者之要始於博習經藝之文祖述堯舜之道其後分而為六家蔓而成九種至於憲章仁義順陰陽明天道宣教化正人倫以致乎!至治固異端之不能奪也。春秋之世施及戰國聖師雲:沒微言誕布學者間出素風益邵雖複遭坑焚之變而鄒魯之俗弦誦無改大漢龍興罷出百家表章經術建立學官予以祿利修復璺校風以德化傳受彌廣藝文不墜蓋西京之士彬彬矣。中興崇學於茲為盛魏晉以降未之或替,豈不以六君子之訓四術之教乃百王之所取法千古所不易者也。今悉其志學成業顯名於世者著於篇。 倚相楚人為左史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上世帝王遺書也。 孔子魯人為兒嬉戲嘗陳俎豆設禮容其後適周問禮蓋見。《老子》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故書傳紀自孔子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後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衽席。故曰:關睢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孔子晚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嘗為魯司寇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故子路居衛(按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死於衛時孔尚存)子張居陳澹檯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於齊如田子方段幹木吳起禽滑釐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為王者師(是時獨魏文侯好學後淩遲以至於始皇天下於戰國儒術既絀焉然齊魯之學者獨不廢也。)。 孟軻鄒人生有淑質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知儒術之道通五經尤長於詩書。 荀卿趙人與孟子咸遵夫子之業而潤色之以學顯於當世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機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滑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懷序列著數萬言荀卿在齊三為祭酒後適楚為蘭陵令而卒於蘭陵。 漢叔孫通(一雲名何)薛人秦時以文學徵待詔博士高祖初為漢王複拜為博士漢五年已並天下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叔孫通使徵魯諸生三十餘人與其弟子百餘人共起朝儀(事具掌禮制禮門)乃拜為太常金五百斤叔孫通因進曰:諸弟子儒生隨臣久矣。與共為儀願陛下官之高帝悉以為郎。 申公培魯人以詩經為訓高祖過魯申公以弟子從師入見高祖於魯南宮後官至大中大夫。 伏勝濟南人故為秦博士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 賈誼雒陽人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河南太守吳公徵為廷尉言誼少通諸家之書文帝召為博士修春秋。《左氏傳》為傳訓終於梁王傅。 董仲舒廣川人少治春秋景帝時為博士通五經能持論善屬文漢興至於五世之間唯仲舒為明於春秋其傳公羊氏也。 胡母生字子都齊人治公羊春秋景帝時為博士齊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母生。 轅固生齊人以治詩景帝時為博士。 毛公趙人治詩為河間獻王博士。 戴德字延君號大戴為信都太傅。 公孫弘州薛人學春秋雜說武帝初即位招賢良文學士是時宏年六十以賢良徵為博士。 兒寬千乘人治尚書有俊材初見武帝語經學帝曰:吾始以尚書為朴學弗好及聞寬說可觀乃從寬問一篇位至御史大夫吾。 丘壽王武帝時為待詔詔使從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材通明遷為侍中。 馮野王通詩以父任為太子中庶子。 龔遂以明經為昌邑郎中令。 夏侯始昌魯人通五經以齊詩尚書教授自董仲舒韓嬰死後武帝得始昌甚重之時昌邑王以少子愛上為選師始昌為太傅。 張禹至長安學從沛郡施讎受易琅邪王陽膠東庸生問。《論語》既皆明習有徒眾舉為郡文學。 韓嬰燕人為常山王太傅推詩人之意作外傳數萬言武帝時與董仲舒論於帝前其人精悍處事分明(悍勇悍)仲舒不能難也。 榮廣受穀梁先是公羊大興穀梁浸微廣高材捷敏與公羊大師眭孟等論數困之故好學者頗複受穀梁蔡千秋字少君宣帝即位聞衛太子好穀梁春秋以問丞相韋賢長信少府夏侯勝及侍中樂陵侯史高皆魯人也。言穀梁子本魯學公羊氏乃齊學也。宜興穀梁時千秋為郎召見與公羊家並說帝善穀梁說擢千秋為諫大夫給事中。 韋玄成宣帝時為淮陽王中尉王未就國玄成受詔與太子太傅蕭望之及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條奏具對。 劉向時為諫大夫以偽鑄黃金減死論會初立穀梁春秋徵更生受穀梁講論五經於石渠。 施讎為博士甘露中與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石渠閣在未央殿北以藏秘書)。 梁丘臨為黃門郎甘露中奉使問諸儒於石渠臨學精熟專行京房法琅邪王吉通五經聞臨說善之聞人通漢子方(聞人姓也。名通漢字子方)以太子舍人論石渠戴聖以博士論石渠。 夏侯勝亦以儒顯名為學精熟善說禮服徵為博士後蒼字近君東海剡人事夏侯始昌始昌通五經蒼亦通詩禮為博士。 周堪字少卿齊人與孔霸俱事大夏侯勝霸為博士堪譯官令論於石渠經為最高。 張山拊字長賓平陵人事小夏侯建為博士論石渠張無故字子儒山陽人事山拊受尚書善修章句為廣陵太傅。 孔安國字子國孔子之後孔氏有古文尚書安國以今文字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得十餘篇蓋尚書茲多,於是矣。以安國為諫大夫。 韋賢為人質樸欲篤志於學兼通禮尚書以詩教授號稱鄒魯大儒為丞相薨子玄成複以明經歷位至丞相故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 匡衡字稚圭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鼎猶言嘗也。言匡。且來也。賈誼雲:天子春秋鼎盛其義亦同)匡語詩解人順衡後位至丞相。 嚴彭祖與顏安樂俱事眭孟孟弟子百餘人惟彭祖安樂為明由是公羊春秋有顏嚴學彭祖為宣帝博士。 翼奉字少君東海下邳人治齊詩與蕭望之匡衡同師三人經術皆明元帝初即位諸儒薦之徵待詔宦者署後以中郎為博士諫大夫卒。 師丹字仲公治詩舉孝廉為郎元帝末為博士免建始中州舉茂材複補博士。 翟方進為小吏心厭之聞蔡父言當以經術封侯心喜因病歸家辭其後母欲西至京師受經母憐其幼隨之長安織屨以給方進讀經博士受春秋積十餘年經學明習徒眾日廣諸儒稱之以射策甲科為郎位至丞相。 徐敖治詩授於九江陳俠為王莽講學大夫由是言毛詩者本之徐敖。 谷永於經書為疏達與杜欽杜鄴略等不能洽浹如劉向父子及揚雄也。其於天官京氏易最密位至大司農。 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少學長安明尚書穀梁春秋為郡文學後為南昌尉。 揚雄字子雲少而好學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博覽無所不見位至大夫。 後漢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元帝時於長安事博士江生習詩禮及曆算究極師法稱為通儒。 賈逵父徽從劉歆受左氏春秋兼習國語周官。又受古文尚書於塗惲學毛詩於謝曼卿作左氏條列二十一篇。 桓譚博學多通遍習五經皆訓詁大義不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學數從劉歆揚雄辨析疑異譚後官至六安郡丞。 張玄字君夏少習顏氏春秋兼通數家法建武初舉明經補弘農文學。 丁恭字子然習公羊顏氏春秋學義精明建武初為諫議大夫博士。 牟長字君高樂安臨濟人少習歐陽尚書不仕王莽時建武初大司空宋弘特辟拜博士。 魏應字君伯少好學建武初詣博士受業習魯詩閉門誦習不交僚党京師稱之應終騎都尉。 窪丹字子玉世傳孟氏易建武初為博士丹學義研深易家宗之稱為大儒。 杜林少好學沈深父鄴為梁州刺史家既多書。又外氏張竦父子喜文采(鄴少孤其母張敞女也。鄴從敞子吉學得其家書竦即吉之子博學文雅過於敞)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王莽敗避難客河西建武六年光武聞林已還三輔乃徵拜侍御史引見問以經書故舊及西州事甚悅之賜車馬衣被群僚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憚之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河南鄭興東海衛宏等皆長於古學興嘗師事劉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林得興等固諧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宏見林暗然而服濟南徐巡始師事宏後皆更受林學林前於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嘗寶愛之雖遭艱困屈時不離身出以示宏等曰:林流離兵亂嘗恐斯經將絕何意東海衛子濟南徐生複能傳之世道竟不墜於地也。古文雖不合時務然願諸生無悔所學巡益重之,於是古文遂行位至大司空。 任安字定祖少游大學受孟氏易兼通數經除博士公車徵皆稱疾不就。 甄宇字長文北海安丘人習顏氏春秋建武中為州從事徵拜博士。 包鹹子良少為諸生受業長安師事博士右師細君(姓右師)習魯詩。《論語》舉孝廉為郎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論語》。又為其章句。 劉寬少學歐陽尚書京氏易尤明。《韓詩外傳》稱為通儒人為光祿勳卒。 楊政字子行京兆人少好學從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說經書京師為之語曰:說經鏗鏗楊子行終於左中郎將。 戴憑字次仲習京氏易年十六舉明經徵試博士鍾興少從少府丁恭受嚴氏春秋恭薦興學行高明光武召見問以經義應對甚明帝善之位至左中郎將卒。 張玄少習顏氏春秋後舉孝廉為郎會顏氏博士缺元試策第一拜為博士居數日諸生上言玄兼說嚴氏宣氏不宜專為顏氏博士光武。且令還署未及遷而卒。 董鈞字文伯犍為資中人習慶氏禮事大鴻臚王臨永平初為博士當世稱為通儒。 衛宏字敬仲東海人少與河南鄭興俱好古學初九江謝曼卿精毛詩宏從曼卿受學後從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書時濟南徐巡師事宏後從林受學亦以儒顯由是古學大興光武以為議郎。 周防字偉公師事徐州刺史蓋豫受古文尚書經明舉孝廉拜郎中太尉張禹薦補博士。 楊倫字仲理少為諸生師事司徒丁鴻習古文尚書為郡文學掾後特徵博士。 李育字元春扶風漆人少習公羊春秋沈思專精博覽書傳知名太學後為侍中卒於官。 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人精研六經世儒無及者位至諫議大夫。 謝該字文儀南陽章陵人善明春秋左氏為世明儒後拜議郎以壽終。 周燮十歲通詩論及長專精禮易徵之不就。 陳元父欽習左氏春秋事黎陽賈護與劉歆同時而別自名(元父欽字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自名陳氏春秋)家後辟司徒歐陽歙府以病去卒。 鄭眾字仲師年十二從父興受左氏春秋精力於學明三說曆兼通易詩知名於世位至大司農卒。 承官少勤學不倦經典既明歸家教授三府更辟皆不應永平中徵詣公車車駕臨辟雍召宮拜博士。 侯霸篤志好學師事九江太守房元治穀梁春秋為元都講(又從鍾寧君受律)位至大司徒。 鄭興少學公羊春秋晚善。《左氏傳》遂積精深思通達其旨同學者皆師之(興從博士金子嚴為左氏春秋)後為蓮勺令以事免卒。 魯恭始為郡吏太傅趙熹聞而辟之章帝集諸儒於白虎觀恭特以經明得召與其議後位至司空。 王渙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官至雒陽令卒。 周舉字宣光姿貌短陋而博學洽聞為儒者所宗故京師為之語曰:五經從橫周宣光終於光祿大夫。 井丹字大春少受業太學通五經善談論故京師為之語曰:五經紛綸井大春性清高沛王輔等五王更請皆不能致。 尹敏少為諸生初習歐陽尚書後受古文兼善毛詩穀梁左氏春秋後為諫議大夫卒。 許慎字叔重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嘗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除洨長(洨音侯交切)卒於家蔡玄字叔陵學通五經徵辟並不就順帝時詔徵拜議郎講論五經異同甚合帝意遷侍中出為弘農太守卒于官。 宗資少在京師學孟氏易歐陽尚書。 楊震字伯起少好學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鬱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位至太尉。 趙曄詣杜撫受韓詩究竟其術作詩細曆神淵蔡邕至會稽讀詩細而嘆息以為長於。《論衡》邕還京師傳之學者咸誦習焉。 張馴字子雋濟陰定陶人少遊太學能誦春秋。《左氏傳》以大夏侯尚書教授辟公府舉高第拜議郎與蔡邕共奏定六經文學擢拜侍中典領秘書近署。 魏樂詳字文載少好學善。《左氏傳》杜畿為太守亦甚好學署詳文學祭酒使教後進,於是河東學業大興至黃初中徵拜博士于時太學初立有博士十餘人學多褊狹。又不熟悉略不親教備員而已惟詳五業並授其或難教質而不解詳無慍色以杖畫地牽譬引領至忘寢食以是獨擅名於遠近。 孫資字彥博講業太學博覽傳記同郡王允一見而奇之。 董遇及賈洪邯鄲淳薛夏隗禧蘇林樂詳等七人為儒宗。 王基為中書侍郎時散騎常侍王肅著諸經傳解及論定朝儀改易鄭玄舊說而基據持玄義嘗與抗衡蜀許慈字仁篤師事劉禧善鄭氏學治易尚書三禮毛詩。《論語》慈終於大長秋。 譙周字允南為光祿大夫周雖不與政事以儒行見禮時訪大議取據經以對而後生好事者亦諮問所疑焉。 來敏字敬達涉獵書籍善左氏春秋先主定益州署敏典教校尉。 廖扶習韓詩歐陽尚書教授嘗數百人不應辟召時號北郭先生二子孟舉並知名。 張裔字君嗣治公羊春秋涉經史位至輔漢將軍文立字廣林少治毛詩三禮兼通群書。 伍梁字德山以儒學節操稱從議郎遷諫議大夫五官中郎將。 向朗字巨達領丞相長史初朗少時雖涉獵文學然不治素簡以吏能見稱自去長史優遊無事垂三十年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開門接賓誘納後進但講論古義不幹時事以是見稱上自執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後以功封顯名亭侯位特進卒。 吳張昭字子布彭城人少好學從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位至輔吳將軍。 諸葛瑾字子瑜少游京師治毛詩尚書左氏春秋後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闞澤字德潤為太子太傳領中書每朝廷大議經典所疑取諮訪之以儒學勤勞封都鄉侯。 張字子綱廣陵人少遊學京都入太學事博士韓宗治京氏易歐陽尚書。又於外黃從濮陽受韓詩及禮記左氏春秋後曹公以為會稽東部都尉孫權以為長史卒。 劉游舉孝廉為郎中祖父本師受經傳學群書號為通儒舉賢良方正為般長卒官伯父寵字祖榮受文業以經明行修舉孝廉光祿大夫察四行除東平陵令。 程秉字德樞事鄭玄後避亂交州與劉熙考論大義遂博通五經士燮命為長史孫權聞其名儒以禮徵秉既到拜太子太傅。 嚴略字曼才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好學文終於尚書令。 沈珩字仲山吳郡人少綜經藝尤善春秋內外傳。 晉何嵩字泰基寬弘愛士博觀墳籍尤善史漢少曆清官領著作郎。 閻纘字續伯僑居河南新安少游英豪多所交結博覽墳典該通物理纘位元至漢中太守。 杜預為春秋。《左氏傳》集解時王濟解相馬。又甚愛之而和嶠頻聚斂預嘗稱濟有馬癖嶠有錢癖武帝聞之謂預曰:卿有何癖曰:臣有。《左傳》癖。 侯使光儒博學古曆官著續文華奏議皆有條理後終於少府。 范甯為中書侍郎時更營新廟博求辟雍明堂之制甯據經傳奏上皆有典證孝武帝雅好文學甚被親愛朝廷疑議取諮訪之。 摯虞字仲治京兆長安人少事皇甫謐才學通博著述不倦曆官至太常卿。 戴。若思弟邈字望之少好學尤精史漢才不逮。若思儒學過之弱冠舉秀才位至尚書僕射。 范平字子安吳郡錢塘人研覽墳索初仕吳為臨海太守謝病還家敦悅儒學三子鹹泉並以儒學至大官。 杜夷字行齊盧江人世以儒學稱永嘉初公車徵拜博士不就。 徐苗字仲胄高密淳於人累世相承皆以博士為郡守。 范弘之字長文雅正好學以儒術皆明為太學博士王歡字君厚樂陵人安貧樂道專精耽學遂為通儒嗣後慕容襲號署官至祭酒。 王隱以儒素自守不交勢援博學多聞受父遺業西都舊事多所諳究隱後為著作郎賜爵平陵鄉侯。 袁亮字貞固有學行亮子粲文學博識累為儒官。 涼茂字伯方少好學論議嘗據經典以處是非茂終於太子太傅。 康峻曆郡功曹舉計掾州辟從事太常鄭袤見峻大奇之舉為博士時重莊老而輕經史峻懼雅道陵遲乃潛心儒典。 郗鑒字道徽少孤貧博覽經籍躬耕隴畝吟詠不倦以儒雅著名不應州命。 陳邵位元組良東海襄賁人郡察孝廉不就以儒學徵為陳留內史累遷燕王師。 董景道字文博明春秋三傳京氏易馬氏尚書韓詩皆精究大義三禮之義專遵鄭氏著禮通論非駁諸儒演廣鄭旨至劉曜時徵為散騎常侍固辭遂以壽終。 庾乘遊學宮為諸生傭後能講論自以卑等每處下坐諸生博士皆就讎問由是學中以下坐為貴。 范宣雖閒居屢空嘗以講論為業譙國戴逵等皆聞風宗仰自遠而至諷讀之聲有。若齊魯後詔徵為太學博士散騎郎並不就。 華廣都督河北諸軍事坐事免官削爵土棲遲家巷垂十載教誨子孫講誦經典集經書要事名曰:善文行於世。 姜龕天水人姚興時與東平淳于岐馮翊郭高等皆耆儒碩德經明行修各門徒數百教授長安諸生自遠而至者數千人興每於聽政之暇引龕等於東堂講論道藝錯綜明理涼州胡辨符堅之末東徙雒陽教授弟子百餘人關中後進多赴之講業興敕關尉曰:諸生諮訪道義修已厲行往來出入勿拘常限,於是學者咸勸儒風盛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