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
卷六百三十九 貢舉部·總序條制 |
|
三代貢舉之制始于鄉大夫其升于司徒曰:秀士升於太學曰:俊士升于司馬曰:進士。然則鄉大夫暨于司馬皆貢舉之官也。秦之制無聞焉漢高祖始詔禦史中執法下郡守勸勉賢者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文帝詔諸侯王公卿郡守舉賢良能直言極諫者元帝。又詔丞相禦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又詔列侯舉茂才。又舊儀刺史二千石察舉茂才尤異此則漢之諸侯王丞相禦史九卿列侯刺史郡守皆有舉士之制而丞相之府實司其事武帝令太常籍博士弟子有秀才異等取以名聞。又光祿勳銓第郎吏歲舉秀才廉吏此則太常光祿勳別有舉士之制也。至成帝初置尚書常侍曹主公卿。又置二千石曹掌郡國二千石則尚書主選舉之始也。後漢三公將軍光祿勳廷尉司農中二千石司隸州牧歲舉茂才廉吏郡國歲舉孝廉三公上尚書取勞其舉將。又大學試明經弟子此與西漢之制略同其後改常侍曹為吏曹亦曰:選部。又公府西曹主府吏置用東曹主二千石長史選除于時選舉之制於郡國屬功曹於公府屬東西曹於尚書屬吏部而尚書令僕總之魏司空陳群以為天臺選用不悉人才每郡擇有鑒照者除為中正目狀人才澄汰九品。又置州都總其事應璩所謂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又吳亦有大公平。若魏之州都而蜀無聞焉晉宣帝除九品州置大中正大中正之職掌訪問鄉邑考績德行以定上格下格選平正無禮力貶清議晉令大小中正為內官聽月二會議上東門外州及郡國亦舉孝廉秀才其在天臺則吏部州則別駕西曹郡國則功曹主其事宋齊亦如之而宋文帝不欲重權在下故分置二吏部尚書以散其權梁無中正天監中州置州望郡置郡宗鄉置鄉豪各一人專典搜薦無複膏梁寒素之隔普通七年。又詔州郡歲舉人敬帝複令諸州各置中正選舉皆中正押上然後量試不。然則否陳亦如之後魏州郡皆有中正掌選舉每以季月與吏部銓擇可否其秀才對策居中上表敘之崔浩為冀州大中正薦冀定相幽並五州士數十人各起家為郡守自太和以前精選中正德高鄉國者充之其邊州小郡人物單眇者則並附佗州其在僻陋則闕而不置當時稱為簡當頗曰:得人及宣武孝明之時州無大小必置中正既不可悉得其人故有蕃落庸鄙操銓之權而選敘頹紊正始初乃罷諸郡中正而吏部之職皆如往制北齊選舉亦氵公後魏凡州縣皆置中正中書策秀才集書策貢士考功策廉良天子常服乘輿坐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對字有脫誤者呼起立席後事有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奪席脫容刀孝昭帝孝建二年詔內外執事官每三年之內各舉一人居白屋巾褐未釋亦舉之後周初蘇綽為六條詔書其四曰擢賢良懲魏齊之失罷門資之制其所察舉頗加精慎武帝平齊詔山東縣舉明經幹理宣帝亦詔州舉高才博學者為秀才郡舉經明行修者為孝廉依六官之制建吏部中大夫掌選舉小吏部下大夫一人以貳之隋開皇七年制諸州歲貢士十八年。又詔京官五品已上總管刺史以主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皆吏部主之初漢魏之郡佐史皆刺史二千石辟署北齊多繇中用故州郡辟士之權移於朝廷後周複遵古制及隋皆歸吏部故朝廷貢舉之制盛矣。唐循隋制諸郡貢士常貢之科有秀才有明經有進士有明法有明書有明算自京師崇文館國子監郡縣皆有學焉每歲仲冬國子郡縣課試其成者長吏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行鄉飲酒歌鹿鳴之詩徵耆艾敘少長而觀焉就餞而與計偕其不在學而舉者謂之鄉貢至尚書省始繇戶部集閱而關於考功課試可者為第武德舊制以考功郎中監試貢舉貞觀已後則考功員外郎專掌之武后載初元年策問貢舉人于雒城殿前試貢舉人自此而始長安二年。又教人習武藝每歲如明經進士之法行鄉飲酒之禮送於兵部明皇開元二十四年制令禮部侍郎專掌貢舉初因考功員外李昂詆訶進士李權文章大為權所淩訐朝議以郎官地輕故移於禮部。又詔應試進士等唱第訖具所試送中書門下詳覆是年始置禮部貢舉印其後禮部侍郎闕人亦以佗官主之謂之權知貢舉其知貢舉者皆朝廷美選二十九年京師。又置宗玄館諸州置道學生有差道學生謂之道舉課試與明經同先是掌貢舉官親族皆於禮部差郎官考試有及第者尚書覆定及第者仍別奏謂之奏移送吏部令考功員外試練侍郎覆定及第者仍別奏謂之別頭舉人代宗永泰元年始置兩都貢舉禮部侍郎官號皆以兩都為名每歲兩地別所及第至大曆十一年停東都貢舉德宗貞元十六年。又罷別頭舉人文宗太和元年。又權於東都置貢舉。又有制詔舉人皆摽其目而搜知之志烈秋霜詞殫文律抱器懷能茂才異等才膺管樂道侔伊召賢良方正軍謀宏遠明於體用達於吏理之類始於顯慶盛於開元貞元皆試於殿廷乘輿親臨觀之試已糊其名於中考之策高者特授美官其次與出身。又有吏部科目曰:宏詞拔萃平判官皆吏部主之。又有三禮三傳三史五經九經開元禮等科有官階出身者吏部主之白身者禮部主之其吏部科目禮部貢舉皆各有考官大抵銓選屬吏部貢舉屬禮部崇文館生屬門下省國子學生屬國子監州府鄉貢屬長官職司在功曹司功五代因之夫以賢為寶得士者昌聖賢之談邦國之制也。貢舉之設王政攸先方冊所傳舊章不墜或有公直以馳譽精識以知名不狥 乎!朋家鹹求乎!藝實故能。若水鑒之衡石之平增台閣之輝副文儒之望亦有昧於遠體拘乎!小節或鄭雅而靡辨或涇渭而共流以公器而狥 私恩采虛聲而損至學俾白駒以興刺使嘉魚而絕詠斯為蠹政良足憤惋今乃紀善惡之跡著得失之效用為勸沮以示方來凡貢舉部七門。 §貢舉部·條制 第一夫鄉舉裡選辨論官材蓋成周之制也。所以洽髦之詠成思皇之美藹藹而多起士焉及諸侯力政異俗斂才之道闃而無聞漢室龍興首議聘士其後增設科目詳延英彥至乃限郡國以所舉之數威守相以蔽賢之罰馳單車以博訪詔有位以薦能計偕續食既優其待遇署職補吏複著於品式課試之典亦增損之有殊年族之制固因革之斯異稽於前志鹹用論次以為貢籍故事雲: 周官大司徒職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二曰六行三曰六藝詩書禮樂謂之四術四術既修九年大成凡士之有善鄉先論士之秀者升諸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諸學曰:俊士既升而不征者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升諸司馬曰:進士司馬論進士之賢者及鄉老郡吏以賢能之書皆獻於王登於天府幾於祖廟內史書其貳而行焉(書其二謂馬其副本)在其職也。則鄉老鄉大夫舉賢能而賓其禮司徒教三物而興諸學司馬辨官材以定其論太宰詔廢置而持其柄內史贊予奪而貳於中司士掌其版而知其數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蓋擇材取士如此之詳也。 漢高帝十一年二月下詔曰:賢士大夫既與我定有天下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以佈告天下禦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稱意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書其貳謂寫其副本)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賢者郡守身自往勸勉令至京師駕車遣之)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惠帝四年正月詔舉人孝悌力田者複其身。 武帝建元元年十月詔天下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其理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皆罷之(行狀年紀也。申商韓非刑名之學蘇張縱橫之說並不用也。)。 元光元年十一月舉賢良董仲舒對策請令諸侯列卿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人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不肖者有罰夫如是諸侯吏二千石皆盡心於求賢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授之以官以使其材也。)無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錄謂存錄也。)則廉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帝因是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孝者善事父母者也。廉謂清潔有廉隅者也。)。 五年詔徵吏民有明當代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冫食令與計偕(計者上計簿使也。郡國每歲遣詣京師上之偕者俱也。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而縣次給之食也。)。 元朔元年十一月詔曰:公卿大夫所使總方略一統類廣教化美風俗也。夫本仁祖義褒德錄賢勸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朕夙興夜寐嘉與宇內之士臻於斯路故旅耆老(加惠於耆老之人。若賓旅也。)複孝敬選豪俊講文學稽參政事祈進民心深詔執事興廉舉孝,庶幾成風紹休聖緒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君子壅於上聞也。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將何以佐朕燭幽隱勸元元厲蒸庶崇鄉黨之訓哉!且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其與中二千石禮官博士議不舉者罪有司奏議曰:古者諸侯貢士一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不貢士一則黜爵再則黜地三則黜爵地畢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今詔書昭先帝聖緒令二千石舉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風易俗也。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奏可(凡郡國之官非傅相其他既自置置。又調屬僚及部人賢者舉為秀才廉吏而貢於王庭多拜為郎居三署無常員或至千人屬光祿勳故鄉校牧守居閑待詔或郡國貢選公車徵起悉在焉光祿勳複於三署中銓第郎吏歲舉秀才廉吏出為佗官以補缺員)。 五年六月公孫弘以儒術為丞相天下之學士靡然向風時太常孔臧等議曰:請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複其身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郡國縣道邑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里出入不悖所聞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謹察可者與訃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一歲皆課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第可以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異等取以名聞其不事學。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藝罷之而請諸能稱焉。 孝昭始元初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前為此官今不居官皆謂之故)持節行郡國舉賢良。 後漢光武十二年詔三公舉茂才各一人監禦史司隸州牧歲舉茂才各一人。 章帝建初元年詔曰:夫鄉舉裡選必累功勞今刺史守相不明真偽茂才孝廉歲以百數(漢曰:秀才後漢避光武諱。故曰:茂才魏複曰:秀才)既非能者而當授之政事甚無謂也。每尋前代舉人貢士或起畎畝不系閥閱敷奏以言則文章可采明試以功則理有異跡文質彬彬朕甚嘉之始複用前漢丞相故事以四科辟士(武帝因董仲舒之言立制故事在丞相府今複用之第一科補西曹南閣祭酒二科補儀曹三科補四辟八表四科補賊曹)凡所舉士先試之以職乃得充選其德行尤異不宜試職者疏於佗狀舉非其人兼不舉者罪。 和帝時大郡口五六十萬舉孝廉二人小郡二十萬並有蠻夷者亦舉二人帝以為不均下公卿會議司徒丁鴻司空劉方上言凡口率之科宜有偕品蠻夷雜錯不得為數自今郡國率二十萬口歲舉孝廉一人四十萬二人六十萬三人八十萬四人百萬五人百二十萬六人不滿二十萬二歲一人不滿十萬三歲一人帝從之。又制緣邊郡口十萬以上歲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二歲舉一人五萬以下三歲一人。 永元十四年司空徐防上疏曰:臣以為博士及甲乙試策宜從其家章句開五十難以試之解釋多者為上第引文明者為高說。若不依先師義有相伐(伐謂自相攻伐也。)皆正以為非五經各取上第六人。《論語》不宜射策雖所失或久差可矯革(東觀記防上疏曰:試。《論語》本文章句粗通度物以射策冀令學者務本有所一心專精師門思核經意事得其實道得其真於此弘廣經術尊崇聖業有益於化雖從來久大經衰微學問蹇淺誠宜反本以矯其失)詔書下公卿皆從防言安帝永初二年九月詔居鄉里有廉清孝順之稱才任理人者國相歲移名與計偕上尚書公府通調令得外補。 順帝永建六年七月以太學新成試明經下第者補弟子增甲乙科員各十人除郡國耆儒九十人補舍人。 九月初令郡國舉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諸生通章句文史能箋奏乃得應選其有茂才異行。若顏淵子奇不拘年齒時尚書左雄上言郡國孝廉古之貢士則宰民宣協風教。若有面牆則無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禮稱強仕請自今孝廉年不滿四十不得察舉皆先詣公府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副之端門練其虛實以觀異能以美風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異行。若顏淵子奇自可不拘年齒帝從之,於是班下郡國(又雲:尚書僕射胡廣以雄議改察舉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試經學文吏試章奏與尚書史敞郭虔奏駁曰:選舉因才無拘定制漢承周秦兼覽殷夏祖德師經參雜伯軌聖主賢臣世以制理貢舉之制莫或因革今以一臣之言奏舊章利便未明眾心莫厭愚以為可宣下百官參其同異帝不從)尚書令黃瓊。又以雄所上孝廉之選專用儒學文吏於取士之義猶有所遺乃奏增孝弟及能從政者為四科事竟施行。 桓帝建和元年詔諸學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國明經試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為郎中中第十七名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為王家郎。 永壽二年詔複課試諸生補郎舍人其後複製學生滿二歲試通二經者補文學掌故其不能通二經者須後試複隨輩試試通一經者亦得為文學掌故考滿二歲試能通三經者擢其高第為太子舍人其不得第者後試複隨輩試第複高者亦得為太子舍人己為太子舍人滿二歲能通四經者擢其高第為郎中其不得第者後試複隨輩試第複高者亦得為郎中滿二歲試能通五經者擢其高第補吏隨才而用其不得第者後試複高亦得補吏。 魏文帝黃初二年正月初令郡國口滿十萬者歲察孝廉一人其有秀異無拘戶口(三府議舉孝廉本以德行不復限以試經司徒華歆以為喪亂以來六籍墜廢當務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經盛衰今聽孝廉不以經試恐學業遂從此而廢。若有秀異可特徵用患於無其人何患不得哉!帝從其言。又魏郡潁川典農中郎將裴潛奏通貢舉比之郡國繇是農官進仕路泰)。 三年正月詔曰:今之計考古之貢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後取士是呂尚周晉不顯於前世也。其令郡國所選勿拘老幼儒通經術吏達文法到皆試用有司糾正不以實者。 明帝太和四年二月詔曰:世之質文隨教而變兵亂以來經學廢絕後生進趣不繇典謨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一用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 晉元帝初制揚州歲舉二人諸州各一人先是以兵亂務存慰悅遠方孝秀到不策試普皆除署至是帝申明舊制皆令試經有不中舉者制刺史太守免官大興三年秀孝多不敢行其有到者並托疾帝欲除署孝廉而秀才如前制尚書郎孔坦奏議曰:臣聞經邦建國教學為先移風崇化莫尚斯矣。古者。且耕。且學三年而通一經以平康之世猶假漸漬積以日月自喪亂以來十有餘年干戈載揚俎豆禮戢家廢講誦國闕庠序率爾責試竊以為疑然宣下以來涉歷三載累遇慶會遂未一試揚州諸郡接近京都懼累其君父多不敢行其遠州邊郡掩誣朝廷冀於不試冒昧來赴既到審試遂不敢會臣愚以不會與不行其為闕也。同。若當遍加除署是為肅法奉憲者失分僥倖投射者得官頹風傷教懼,於是始夫王言如絲其出如綸臨事改制示短天下人聽有惑臣竊惜之愚以王命無二憲制宜信去年察舉一皆試策如不能試言不拘到遣歸不署。又秀才雖以試策亦記問經義苟所未學實難暗通不足複曲碎乖例違舊造異謂因其不會徐更革制可申明前下崇修學校普延五年以展講習鈞法齊訓示人軌則夫信之與法為政之綱施之家室猶弗可二況經國之典而可玩黷乎!帝納焉聽孝廉申至七年秀才如故。 宋制丹陽吳郡會稽吳興四郡歲舉二人餘郡各一人凡州秀才郡孝廉至皆會試天子或親臨之及公卿所舉皆屬於吏部序才銓用凡舉得失各有賞罰失者其人宜加禁錮年月多少隨辜議制(晉末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高祖作相表天子申明舊制依舊策試)。 文帝元嘉中限年三十而仕。 孝武即位仕者不復拘老幼。 明帝泰始三年都令史駱宰議策秀孝格五問並得為上四三為中二為下一不合與第尚書郎謝超宗議以為片辭折獄寸言挫眾魯史褒貶孔論興言皆無俟繁而後秉裁夫表事之淵析理之會豈必委牘方切治道非患對不盡問患以常文弗奇必使一通峻正寧劣五通而常與其俱奇一亦宜采詔從宰議南齊習宋代限年之制然而鄉舉裡選不才德其所進取以官婚胄籍為先遂令甲族以二十登仕後門以三十試吏故有增年矯貌以圖進者其時士人皆厚結姻援賓士造請浸以成俗。 和帝時梁高祖為相上。表曰:聞中間立格甲族以二十登仕後門以過立試吏求之愚懷抑有未達何者設官分職惟才是務。若限歲登朝必增年就官故貌實幼童籍已逾立滓穢名教於斯為甚詔依表施行梁初無中正制年二十有五方得入仕。 天監四年正月詔曰:今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顏勿限年次。 五年正月詔曰:在昔周漢取士方國頃代訛幽仄罕被人孤地絕用隔聽覽士操淪胥因茲靡勸豈其嶽瀆縱靈偏有厚薄實繇知與不知用與不用耳朕以菲德君此兆民而兼明廣照屈於當戶飛耳長目不及四方永言愧懷無忘旦夕凡諸郡國舊族邦內無在朝位選官搜括使郡有一人。 七年二月詔於州郡縣置州望郡宗鄉豪各一人專掌搜薦。 八年五月詔曰:學以從政殷勸往哲祿在其中抑亦前事朕思闡治綱每敦儒術輔閭辟館造次以之故負褒成風甲科間出方當置諸周行飾以青紫其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策貫之後選可量加敘錄雖複牛監羊肆寒品後門並隨才試吏勿有遺隔。 陳依梁制凡年未三十不得入仕唯經學生策試得第諸州迎主簿西曹左奏及常為挽郎得未壯而仕諸郡惟正王為丹陽尹經迎得出身者亦然庶姓尹則否有高才異行殊勳別降恩旨敘用者不在常例後魏孝文延興二年六月詔頃者州郡選貢多不以實碩人所以窮處幽仄鄙夫所以超分妄進豈所謂旌賢樹德者也。近年貢舉尤為猥濫自今年貢舉所遣皆須盡州郡之高才極鄉閭之俊選。 太和十五年八月詔諸州舉秀孝先盡才學。 宣武詔庶族子弟年未十五不聽入仕。 封軌為考功郎中奏請遣四門博士明經學者簡試諸州學生詔從之。 孝明熙平元年初聽秀才對策第居中上敘之。 莊帝初詔求德行文藝政事強直者縣令郡守刺史皆敘其志業。且以表聞待三人以上縣令太守刺史賞一階舉非其人者黜一階。 北齊選舉多沿後魏之制其課試之法中書策秀才集書策考貢士考功郎中策廉良天子常服乘輿出坐於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對字有脫誤者呼起立席後書有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奪席脫容刀。 後周文帝霸府時蘇綽為六條詔書其四曰擢賢良綽深思本始懲魏齊之失罷門資之制其所察頗加精慎。 武帝建德六年七月詔山東諸州舉有才者上縣六人中縣五人下縣四人赴行在所共論政理得失九月詔東土諸州儒生明一經已上並舉送那郡以禮發遣。 宣帝宣政元年八月詔制九條宣下郡州其八曰州舉高才博學者為秀才郡舉經明行修者為孝廉上州上郡歲三人下州下郡歲一人。 隋文帝開皇七年正月制諸州歲貢三人。 十六年六月制工商不得進仕。 十八年八月詔京官五品以上及總管刺史並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唐貢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歲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無常數其常貢之科有秀才有明經有進士有明法有書有算自京師郡縣皆有學焉每歲仲冬郡縣館監課試其成者長吏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行鄉飲酒禮歌鹿鳴之詩徵耆艾敘少長而觀焉既餞而與計偕其不在館學而舉者謂之鄉貢舊令諸郡雖一二三人之限而實無常數到尚書省給繇戶部集閱而關於考功課試可者為第初秀才科第最高試方略策五條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貞觀中有舉而不第者坐其州長繇是廢絕自是士族所趨鄉惟明經進士二科而已其初止試策。 貞觀八年詔加進士試讀經史一部(開元二十四年以後複有秀才舉其時以進士漸難而秀才本科無貼經及雜文之限反易於進士主司以其科廢久不欲收獎應者多落之三十年來無登第者至天寶初禮部侍郎韋陟始奏請有堪此舉者乃令官長時考其常年舉送者並停)。 九年五月二十日敕自今已後明經兼習。《周禮》。若儀禮者於本色內量減一選。 高宗上元二年正月敕明經加試。《老子》策二條進士加試帖三條。 儀鳳三年五月敕自今已後道經孝經並為上經貢舉人並須兼通其餘經及。《論語》任依常式。 調露二年四月劉思立除考功員外郎先時進士但試策而已思立以其膚淺奏請帖經及試雜文自後因以為常。 永隆二年八月詔曰:學者立身之本文者經國之資,豈可假以虛名必須徵其實效如聞明經射策不讀正經抄撮義條才有數卷進士不尋史傳惟誦舊策共相模擬本無實才所司考試之日曾不簡練因循舊例以分數為限至於不辨章句未涉文者以人數未充皆聽及第其中亦有明經學業該深者惟許通六進士文理華贍者竟無甲科銓綜藝能遂無優劣試官。又加顏面或容假手更相囑請莫憚糾繩繇是僥倖路開文儒漸廢興廉舉孝因此失人簡賢任能無方可致自今已後考功試人明經試帖取十帖得六已上者進士試雜文兩首識文律者然後並令試策仍嚴加捉搦必材藝灼然合昇高第者並即依令其明法並書算貢舉人亦量准此例即為常式。 永淳二年三月初令應詔舉人並試策三道即為永例。 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十四日試貢舉人于洛城殿前數日畢(殿前試人自茲始也。)。 長壽二年二月令貢舉人習則天所撰臣軌停通。《老子》道德經。 十月左拾遺劉承慶上疏曰:伏見比年已來天下諸州所貢物至元日皆陳在御前惟貢人獨於朝堂拜列但孝廉秀異國之英才既隨方物以充歲貢宜同珍幣列見王庭豈得金帛羽毛昇於玉陛之下賢良文學棄彼金門之外恐所謂貴財而賤義重物而輕人甚不副陛下好道之心尊賢之意伏請貢舉人至元日引見列在方物之前以播充庭之禮從之。 長安二年正月初令天下諸州有練習武藝者每年准明經進士例舉送。 中宗神龍二年二月制貢舉人停習臣軌依舊習。《老子》。 玄宗開元六年二月制曰:我國家敦古質斷浮豔禮樂詩書是弘文德綺羅珠翠深革弊風必使情見於詞不用言浮於行比來選人試判舉人對策剖析案牘敷陳奏議多不切事宜廣張華飾何大雅之不足而小能之是自今已後不得更然。 七年三月制曰:孝經者德教所先自頃已來獨宗鄭氏孔氏遺旨今則無聞。又子夏。《易傳》近無習者輔嗣注者亦甚甄明諸家所傳互有得失獨據一說能無短長其令儒官詳定所長令明經者習讀。若將理等亦可兼行其習易者兼帖子夏。《易傳》共為一部亦詳其可否奏聞。 五月太子左庶子劉子玄奏孝經注請廢鄭依孔。《老子》注請停河上公行王輔嗣。《易傳》非子夏所造禮部奏議請准令式孝經鄭注與孔傳依舊俱行子夏。《易傳》無益後學不可將帖正經敕曰:朕以全經道喪大義久乖淳感之性浸微流遁之原未息是用旁求廢簡遠及缺文欲使發揮異說同歸善道永惟一致之用以開百行之端間者諸儒所傳頗乖通義敦孔學者冀鄭門之息滅尚今文者指古傳為誣偽豈朝廷並列書府以廣儒術之心乎!況孔鄭大宗固多殊趣諸生會議曾無所申而推求小疵其細已甚聚訟之訛人無則焉其何鄭二家可令仍舊行用王孔所注傳習者希宜存繼絕之典頗加獎飾子夏傅逸篇既廣前令帖易者停。 八年七月國子司業李元瓘上言三禮三傅及毛詩尚書。《周易》等並聖賢微旨生徒教業必事資經遠則斯道不墜今明經所習務在出身鹹以禮記文少人皆諳讀。《周禮》經邦之軌則儀禮莊敬之楷模公羊穀梁歷代宗習今兩監及州縣以獨學無友四經殆絕既事資訓誘不可因循其學生望請各量配作業並貢人預試之日習。《周禮》儀禮公羊穀梁並請帖十通五許其入策以此開勸即望四海均習九經該備從之。 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國子祭酒楊奏今之舉明經者主司不詳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試必取年頭年月孤經絕句自今已後考試者盡帖平文以存大典。又曰:今之明經習左氏者十無一二恐左氏之學廢。又。《周禮》儀禮公羊穀梁亦請量加優獎遂下制明經習左氏及通。《周禮》等四經者出身免任散官。 十七年三月國子祭酒楊上言曰:伏聞承前之例每年應舉常有千數及第兩監不過一二十人臣恐三千學徒虛費官廩兩監博士濫靡天祿臣竊見入仕諸色出身每歲向二千餘人方於明經進士多十餘倍自然服勤道業之士不及胥吏以之效官豈識先王之禮義陛下設學校務以勸進之有司為限約務以黜退之臣之微誠實所未曉今監司課試十已退其八九至及第十。又不收一二。若長以此為限恐儒風漸墜小道將興。若以出身人多應須諸色都減豈在獨抑明經進士也。帝然之。 二十一年禦注。《老子》成詔天下每歲貢士減尚書。《論語》策而加。《老子》焉。 二十二年三月制曰:博學多才道術醫藥舉人等先令所司表薦兼自聞達敕限以滿須加考試博學多才舉人限今年四月內集道術醫藥舉人限閏三月內集其博學科試明三經兩史已上帖試稍通者多才科試經國商略大策三道並試雜文三道取其詞氣高者道術醫藥舉取藝業優長試練有效者宜令所繇依節限處分。 二十三年十月制曰:文學政事必在考言孝悌力田必須審行頃從一概何謂四科其孝悌力田舉人宜各自疏比來事蹟為鄉閭所委者朕當案覆別有處分。 二十四年三月制曰:每歲舉人求士之本專典其事寧不重歟頃年以來惟考功郎所職位輕務重名實不倫欲盡委長官。又銓選猥積。且六官之列體骨是同況宗伯掌禮宜主賓薦自今已後每歲諸色舉人及齋郎等簡試並於禮部集既眾務煩雜仍委侍郎專知。 二十五年正月制曰:致理興化必在得賢強識博聞可以從政。且今之明經進士則古之孝廉秀才近日以來殊乖本意進士以聲韻為學多昧古今明經以帖誦為功罕窮旨趣安得為敦本復古經明行修以此登科非選士取賢之道也。其明經自今已後每經宜帖十取通五已上免舊試一帖仍案問大義十條取通六已上免試經策十條令答時務策三首取粗有文性者與及第其進士宜停小經准明經例帖大經十帖取通四已上然後准例試雜文及策考通與及第其明經中有明五經以上試無不通者進士中兼有精通一史能試策十條得六已上者委所司奏聽進止其應試進士等唱第訖具所試雜文及策送中書門下詳覆其所問明經大義日仍須對同舉人考試庶能否共知取捨無鬼有功者達可不勉與(此詔因侍郎姚奕奏也。)。 二十六年正月丁醜制曰:古者鄉有序黨有塾將以弘長儒教誘進學徒化人成俗率繇,於是斯道久廢朕用憫焉宜令天下州縣每一鄉之內裡別各置學仍擇師資令其教授其諸州鄉貢明經進士每年引見訖更令國子監謁先師所司設食學官等為之開講質問疑義。且公侯之緒皆稟義方學禮聞詩不應失墜容其徼倖是長慢游如聞比來弘文崇文學生緣是貴胄子孫多有不專經業便與及第深謂不然自今已後宜一依令式試。 壬辰詔曰:孝悌力田風化之本苟有其實未必求名比年將同舉人考試詞策便與及第以常為科是開僥倖之門殊乖敦勸之意自今已後不得更然其兼著狀跡殊尤者委所繇長官時以名薦朕當別有處分更不須隨考使例申送。 二十九年正月於京師置崇玄館諸州置道學生徒有差(京都各百人諸州無常員習老莊文列謂之四子蔭第與國子監同)謂之道舉舉送課試與明經同凡舉司課試之法帖經者以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間惟開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子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為通(後舉人積多故其法益難務欲落之至有帖孤章絕句疑似參互者以惑之甚者或上抵其注下餘一二字使尋之難知謂之例援既甚難矣。而舉人則有注聯孤絕索幽隱為詩賦而誦習之不過十數篇則難者悉詳矣。其於平文大義或多牆面焉)冊府元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