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
卷四百六十八 台省部·薦舉 |
|
《詩》曰:我髦士《傳》曰:舉爾所知大易著匯征之訓丘明紀稱善之說皆論薦之謂也。乃有處機要之任當喉舌之寄而能思報寵遇務詢才傑旁洎通逸上達卿士察其志行之忠亮知其學術之深厚或文可以丹青神化道可以彌綸王度孜孜推進以助乎!治推轂之義攸著引翼之志斯篤上有同升之美下無滯才之歎濟濟之詠繇是興焉非夫樂善援能奉上盡節者其孰能與於斯乎!。 漢陳咸為左曹王吉子駿以孝廉為郎咸薦駿父子經明行修宜顯以勵俗。 鮑宣為諫議大夫彭宣為右將軍罷數歲宣數薦彭宣會哀帝元壽元年正月朔日蝕宣複言帝乃召彭宣為光祿大夫。 後漢鍾離意明帝時為尚書僕射上書薦劉平及王望王扶(平初名曠)曰:臣竊見琅邪王望楚國劉曠東萊王扶皆年七十執性恬淡所居之處邑裡化之修身行義應在朝次臣誠不足知人竊慕推士進賢之義書奏有詔徵平等特賜辦裝錢至皆拜議郎並數引見賈逵為侍中和帝時李尤少以文章顯逵薦尤有相如楊雄之風召詣東觀受詔作賦拜蘭台令史。又薦中散大夫魯丕道藝深明宜見任用。又楊終坐事徙北地貰還逵薦終博達忠直徵拜郎中。 韓棱為尚書令在朝數薦舉良吏應順呂章周紆等皆有名當時陳忠為尚書安帝始親朝事忠以為臨政之初宜徵聘賢才以宣助風化數上薦隱逸及直道之士馮良周燮杜根成翊世之徒,於是公車禮聘良燮等司徒劉愷致仕會太尉馬英策罷忠上疏薦愷曰:臣聞三公上則臺階下象山嶽股肱元首鼎足居職協和陰陽調訓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風不迷遇迅雷不惑位莫重焉而今上司缺職未議其人臣竊差次諸卿考合眾議咸稱太常朱倀少府荀遷臣父寵前參司空倀遷並為掾屬具知其能倀能說其經書而用心褊狹遷嚴毅剛直而薄於藝文伏見前司徒劉愷沈重淵懿道德博備克讓爵土致祚弱弟躬浮雲之志兼浩然之氣頻曆二司舉動得禮以疾致仕側身裡巷處約思純進退有度百僚景式海內歸懷往者孔光師丹近世鄧彪張酺皆宰相複序上司誠宜簡練卓異以厭眾望書奏詔引愷拜太尉周興為郎中興少有名譽忠。又上疏薦興曰:臣伏惟古者帝王有所號令言必弘雅辭必溫麗垂於後世列於經典故仲尼嘉唐虞之文章從周室之鬱鬱臣竊見光祿郎周興孝友之行著於閨門清厲之志聞於州裡蘊櫝古今博物多聞三墳之篇五典之策無所不覽屬文著辭有可觀采尚書出納帝命為王喉舌臣策既愚暗而諸郎多文俗吏鮮有雅才每為詔文宣示內外轉相求請,或以不能而專已自繇辭多鄙固興抱奇懷能隨輩棲遲誠可嘆惜詔乃拜興為尚書郎。 黃瓊順帝時為尚書僕射時連有災異上疏曰:臣前頗陳災眚並薦光祿大夫樊英太中大夫薛包及會稽賀純廣漢楊厚未蒙禦省伏見處士巴郡黃錯漢陽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宜更見引致助崇大化,於是有詔公車徵錯等。 史敞為尚書胡廣為尚書僕射時陳留郡缺職敞與諸尚書薦廣曰:臣聞德以旌賢爵以建事明試以功典謨所美五服五章天秩所祚是以臣竭其忠君豐其寵舉不失德下忘其死竊見尚書僕射胡廣體真履規謙虛溫雅博物洽聞探賾窮理六經典奧舊章憲式無所不覽柔而不犯文而有禮忠貞之性憂公如家不務其能不伐其勞翼翼周慎行靡玷漏密勿夙夜十有餘年心不外顧志不苟進臣等竊以為廣在尚書劬勞日久後母年老既蒙簡照宜試職千里撫甯方國陳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廣才略深茂堪能撥煩願以參選紀綱頹俗束脩首善有所觀仰廣尋為濟陰太守。 在雄為尚書令薦周舉為尚書舉既稱職議者鹹稱焉。 虞詡為尚書僕射成翊世辟司空張皓府遷為議郎自劾歸詡雅重之欲引與共參朝政乃上書薦之徵拜議郎後尚書令左雄僕射郭虔複舉為尚書翊世在朝正色百僚敬之。又順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闕政議郎左雄數言事其辭深切詡以雄有忠公節上疏薦之曰:臣見方今公卿以下類多拱默以樹恩為賢盡節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後福伏見議郎左雄數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難厄以為警戒實有王臣蹇蹇之節周公謨成王之風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輔弼之益繇是拜雄尚書龐參為大鴻臚詡。又薦參有宰相器能順帝以為太尉錄尚書事郭虔桓帝時與應賀並為尚書時平丘令周舉上書言當世得失辭甚切正虔賀等見之嘆息共上疏稱舉忠直欲置章御座以為誡(章謂所上之書)。 陳蕃為尚書令胡廣為僕射徐犀舉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蕃等上疏薦犀及薑肱等曰:臣聞善人天地之紀政之所繇也。詩雲:思皇多士生此王國天挺俊乂為陛下出當輔弼明時左右大業者也。伏見處士豫章徐犀彭城姜肱汝南袁閎京兆韋著潁川李曇德行純備著於人聽。若使擢登三事協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車玄備禮徵之並不至蕃。又薦河內太守魏朗公忠亮直宜在機密徵為尚書。 羊陟為尚書令以前太尉劉寵司隸校尉許沐幽州刺史楊熙涼州刺史劉恭益州刺史龐艾清亮在公薦舉升進帝嘉之。 楊喬烏傷人為尚書同郡孟嘗為合浦太守以病自上表辭隱處窮澤桓帝時喬上書薦嘗曰:臣前後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嘗而身輕言微終不蒙察區區破心徒然而已嘗安仁引義耽樂道德清行出俗能幹絕群前更守宰移風改政去珠複還饑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財產易積掌握之內價盈兼金而嘗單身謝病躬耕壟次匿景藏采不揚華藻實羽翮之美用非徒腹背之毛也。而沉淪草莽好爵莫及廊廟之寶棄於溝渠。且年歲有訖桑榆行盡而忠貞之節永謝聖時臣誠傷心私用流涕夫物以遠至為珍士以希見為貴木朽株為萬乘用者左右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眾之所貴臣以鬥筲之姿趨走日月之側思立微節不敢苟私鄉曲竊感禽息亡身進賢嘗竟不見用。 朱穆為尚書延熹中長沙零陵賊入桂陽蒼梧南海交蒼梧三郡皆沒遣荊州刺史劉度擊之軍敗桓帝詔公卿舉任代劉度者穆舉度尚自右校令擢為荊州刺史出兵三年群寇悉定。 蔡邕靈帝時為郎中上封事曰:夫求賢之道未必一塗,或以德顯,或以言揚頃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見賞常被謗訕之誅遂使群下結口莫圖正辭郎中張文前獨進狂言聖聽納受以責三司臣子曠然眾庶解悅臣愚以為宜擢文右職以勸忠謇宣聲海內博開政路。 魏荀漢末為尚書令仲長統性倜儻敢言獻帝在許領典樞機好士愛奇聞統名啟召以為尚書郎杜畿自荊州還後至許見侍中耿紀語終夜與紀比屋夜聞畿言異之。且遣人謂曰:有國士而不進何以居位既見畿知之如舊相識者遂進畿於朝魏太祖時為丞相謂曰:河東當今天下之要地也。君為我舉蕭何寇恂以鎮之曰:杜畿其人也。(稱畿勇足以當大難智能應變其可試之),於是拜畿為河東太守。 王象為散騎常侍文帝踐阼表薦南陽太守楊俊曰:伏見南陽太守楊俊秉純粹之茂質履忠肅之宏量體仁足以育物篤實足以動眾克長後進惠訓不倦外寬內直仁而有斷自初彈冠所曆垂化再守南陽恩德流著殊鄰異黨繈負而至今境守清靜無所展其智能宜還本朝宣力輦轂熙帝之載。 盧毓文帝時吏部尚書會司徒缺毓舉處士管寧帝不能用更問其次毓對曰:敦篤至行則太中大夫韓暨亮直清方則司隸校尉崔林貞固純粹則太常常林帝乃用暨帝使毓自選代曰:得如卿者乃可毓舉常侍鄭沖帝曰:文和吾自知之更舉吾所未聞者乃舉阮武孫邕帝,於是用邕。 夏侯惠文帝時為散騎侍郎劉劭為散騎常侍詔書博求眾賢慧薦劭曰:伏見常侍劉劭深忠篤思體周於數凡所錯綜源流弘遠是以群才大小鹹取所同而斟酌焉故性實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靜之人慕其玄虛退讓文學之士嘉其推步詳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數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深篤固文章之士愛其著論屬辭制度之士貴其化略較要策謀之士贊其明思通微凡此諸論皆取適已所長而舉其支流者也。臣數聽其清談覽其篤論漸漬歷年服膺彌久實為朝廷奇其器量以為。若此人者宜輔翼機事納謀幃幄當與國道俱隆非世俗所常有也。惟陛下垂優遊之聽使劭承清閒之歡得自盡於前則德音上通輝日新矣。 孟康為散騎侍郎崔林為司隸校尉明帝景初元年司徒司空並缺康薦林曰:夫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誠宜得秉忠履正本德仗義之士足為海內所師表者竊見司隸校尉崔林稟自然之正性體高雅之弘量論其所長以比古人忠直不回則史魚之儔清儉守約則季文之匹也。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為外司萬里肅齊誠台輔之妙器袞職之良才也。後年遂為司空。 吳薛綜為選曹尚書固讓奉車都尉顧譚曰:譚心精體密貫通達微才照人物德允眾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後遂代綜。 華為中書丞陸裔為左虎林有時名表薦裔曰:裔天姿聰朗才通行潔昔曆選曹遺跡可紀還在交州奉宣朝恩流民歸附海隅肅清蒼梧南海歲有暴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砂轉石氣則霧鬱飛鳥不經自裔至州風氣絕息商旅平行民無疾疫田稼豐稔州治臨海海流秋鹹裔。又畜水民得甘食惠風橫被化感人神遂憑天威招合遺散至被詔書當出民感其恩以忘戀土負老攜幼甘心景從眾無攜貳不煩兵衛自諸將合眾皆脅之以威未有如裔結以恩信者也。裔命在州十有餘年賓帶殊俗寶玩所生而內無粉黛附珠之妾家無文甲犀象之珍方之今臣實難多得宜在輦轂股肱王室以贊唐虞康哉!之頌江邊任輕不盡其才虎林選督堪之者眾。若召還都寵以上司則天工畢修庶績鹹熙矣。 晉李重為吏部尚書武帝受禪曹嘉為東太守重啟雲:魏氏宗室屈滯每聖恩所存東太守曹嘉才幹學義不及志翕而良素修潔性業逾之(臣欽。若等曰:嘉白馬王彪子志陳思王植子翕東平王微子)。又已曆二郡臣以為優先代之後可以嘉為員外散騎侍郎于時內官重外官輕兼階級繁多重議之。又上疏曰:凡山林避寵之士雖違世背時出處殊軌而先王許之者嘉其服膺高義也。昔先帝患風流之弊而思反純樸乃諮詢朝眾搜求隱逸咸寧三年始以太子中庶子徵安定皇甫謐四年。又以博士徵南安朱沖太康元年複以太子庶子徵沖雖皆以疾病不至而朝野悅服陛下遠邁先帝禮賢之日臣訪沖州邑言其雖年近耋耄而志氣充壯耽道窮數老而彌新操尚貞純所居成化誠山棲耆德足以表世篤俗者也。臣以為宜垂聖恩及其未沒顯加優命。 山濤為吏部舉散騎常侍阮鹹典選曰:阮鹹貞表寡欲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必絕於時武帝以鹹耽酒浮虛遂不用濤為尚書僕射啟事曰:令諸葛京祖父亮遇漢亂分隅父子在蜀雖不達天命要為盡心所事京治自複有稱臣以為宜以補東宮舍人以明事人之禮副梁益之論。 崔洪為吏部尚書薦雍州刺史詵代已為左丞詵後糾洪洪謂人曰:我舉詵丞而還奏我是挽弩自射也。詵聞曰:昔趙宣子任韓厥為司馬以軍法戮宣子之僕宣子謂大夫曰:可賀我矣。吾選厥也。任其事崔侯為國舉才我以才見舉惟官是視各明至公何故斯言乃至此洪聞其言而重之。 荀勖守中書監侍中尤為武帝所信時太尉賈充司徒李裔並薨太子太傅。又缺勖表陳三公保傅宜得其人。若使楊珧參輔東宮必當仰稱聖意尚書令衛瓘吏部尚書山濤皆可為司徒。若以瓘新為令未出者濤即其人帝並從之。 胡濟為尚書郎武陵人伍朝少有雅操閒居樂道不修世事性好學以博士徵不就刺史劉宏薦朝為零陵太守主者以非選列不聽濟奏曰:臣以為當今資喪亂之餘運承百王之遺弊進趨者乘國故以僥倖守道者懷蘊櫝以終身故今敦褒之化虧退讓之風薄案朝遊心物外不屑時務守靜衡門志道日新年過耳順而所尚無虧誠江南之奇才丘園之逸老也。不加飾進何以勸善。且白衣為郡前漢有舊宜聽光顯以獎風尚事可而朝不就。 陳准惠帝時為中書令張華為中書監屬氐帥齊萬年反於關中眾數十萬諸將覆敗相繼准華以趙梁諸王在關中雍容貴戚進不貪功退不懼罪士卒雖眾不為之用周處喪敗職此之由上下離心難以勝敵以孟觀沈毅有文武材用乃啟觀討之觀所領宿衛兵皆し健勇悍並統關中士卒身當矢石大戰十數皆破之生擒萬年威忄氐羌轉東羌校尉。 王琨為尚書郎范喬有行元康中詔求廉讓沖退履道寒素者不計資以參選敘琨乃薦喬稟德真粹立操高潔儒學精深含章內奧安貧樂道棲志窮巷簞瓢詠業長而彌堅誠當今之寒素著厲俗之清彥紀瞻元帝時為僕射郤鑒據鄒山屢為石勒等所侵逼瞻以鑒有將相之才恐朝廷棄而不恤上疏請徵之曰:臣聞皇代之興必有爪牙之佐干城之用帝王之利器也。故虞舜舉十六相而南面垂拱伏見前輔國將軍郤鑒少立高操體清望峻文武之略時之良幹昔與戴。若思同辟推放荒地所在孤特眾無一旅救援不至然能綏集殘餘據險曆載遂使裔寇不敢南侵但士眾單寡無以立功既統名州。又為常伯。若使鑒從容台闥出內王命必能盡抗直之規補袞職之闕自先朝以來諸所授用已有成比戴。若思以尚書為六州都督征西將軍複加常侍劉隗鎮北陳鎮東以鑒年時則與。若思同以資則俱八座況鑒雅望清量一代名器聖朝以至公臨天下惟平是與是以臣寢頓陋巷思盡聞見惟開聖懷垂問臣道冀有豪釐萬分之一。 江虨穆帝時為尚書僕射虨薦郤以為執德存正識懷沉敏而辭職遺榮有不拔之操成務須才豈得遂其獨善宜見徵引以參政術,於是徵為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王孝武時為尚書僕射戴逵累徵常侍博士辭疾不就上疏複請徵為國子祭酒加散騎常侍徵之複不至後為尚書令徐廣為員外散騎侍郎深欽重舉廣為祠部郎。 宋沈演之為吏部尚書建康令劉秀之性纖密善糾摘微隱政甚有聲演之每稱之於太祖。 徐爰為尚書左丞劉亮果勁便刀朝士先不相悉朝廷亦弗嘗聞唯爰知之白太祖稱其梟敢及孔覬反亮每戰以刀直蕩往輒陷決。 王為尚書僕射明帝泰始初周山圖為殿中將軍四方反叛舉山圖將領呼與語甚悅使領百舸為前驅舉軍主侯長生等攻破賊湖白赭圻二城除員外郎加振武將軍。 南齊沈淵為吏部郎沈約為中書郎沈麟士隱居教授學者數十百人武帝永明六年淵約表薦麟士義行曰:吳興沈麟士英風夙挺峻節早樹貞粹稟於天然博綜生乎!篤習承世貧窶藜藿不給懷書而耕白首無倦挾琴采薪行歌不輟長兄早卒孤侄數四攝鞠稚吞苦推甘年逾七十業行無改元嘉以來聘召仍疊玉質逾潔霜操日嚴。若使聞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敷朝規於邊鄙播德澤於荒垂詔。又徵為太學博士不就。 梁範雲為吏部尚書周舍為奉常丞高祖即位博求異能之士雲與舍父素善重舍才器言之於高祖召拜尚書禮部郎許懋為文惠太子侍講吏部尚書雲舉懋參詳五禮除著作待詔文德省。 徐勉為吏部尚書孔休源為臨川王府行參軍高祖嘗問勉曰:今帝業初基須一人有學藝解朝儀者為朕思之誰堪其選勉對曰:孔休源識具清通諳練故實自晉宋起居注誦略上口高祖亦素聞之即日除兼尚書儀曹郎中勉參掌機密大通三年以疾陳解因舉何敬容自代乃以敬容為尚書僕射。又奏東宮通事舍人劉香為王府諮議高祖曰:劉香須先經中書仍除中書侍郎殿中郎缺高祖謂勉曰:此曹舊用文章。且居雁行之首宜詳擇其人勉舉太子舍人張緬充選。 沈瑀為駕部兼尚書左丞薦族人沈僧隆僧照有吏幹高祖並納之。 范岫為都官尚書表薦陸襄起家為著作郎杜之偉為中書侍郎領著作姚察為原鄉令之偉與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選史。 陳袁樞為吏部尚書陸瑀舉秀才對策高第樞薦於世祖超授衡陽王文學直天保殿學士。 蔡景曆為中書舍人褚介為中書侍郎高宗太建中山陰縣多豪猾前後令皆以贓汙免高宗患之謂景曆曰:稽陰大邑久無良宰卿文士之內試思其人景曆進曰:褚介廉儉有幹用未審堪其選不高宗曰:甚善卿言與朕意同乃除戎昭將軍山陰令徐陵自尚書右僕射遷左僕射陵抗表推周弘正王勱等高宗召陵入殿曰:卿何為固辭此職而舉人乎!陵曰:周弘正從陛下西還舊藩長史王勱太平中相府長史張種帝鄉賢戚。若選賢與舊臣宜居後固辭累日高宗苦屬之陵乃奉詔。又薦陸瓊於高宗曰:新安王文學陸瓊見識優敏文史足用左西掾闕允膺茲選乃除司徒左西掾時朝議北伐高宗曰:朕意已決卿可舉元帥眾議咸以中權將軍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獨曰:不然吳明徹家在淮左悉彼風俗將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於是爭論累日不能決都官尚書裴忌曰:臣同徐僕射陵應聲曰:非但明徹良將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詔明徹為大都督令忌監軍事遂克淮南數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舉杯屬陵曰:賞卿知人陵避對曰:定策出自聖衷非臣之力也。其年加侍中餘並如故。 江總為尚書令時吏部尚書蔡徵移中書令後主方擇其人總等咸薦度支尚書姚察敕答曰:非惟學藝優博亦是操行清修典選難才今得之矣。 後魏高允為中書侍郎轉中書令遷中書監自文成迄于獻文軍國書檄多允文也。允以中書侍郎高閭文章富逸舉以自代閭遂為獻文所知及為尚書散騎常侍獻文平青齊徙其族於代允隨其才能表奏申用時議者皆以新附致異允謂仗政任能無宜抑屈高閭為中書監李沖為侍中以著作郎楊翌碩學博識舉為國子祭酒。又孫惠蔚舉郡對策為中書閭宿聞惠蔚稱其英辯因相談薦為中書博士。 王衍為尚書時劉莩年十二詣衍與語大奇之遂與太傅李延實秘書李凱上疏薦之拜秘書郎。 任城王澄為尚書僕射曹世表少喪父舉止有禮度性雅正工尺牘涉獵群書孝文太和二十三年澄奏世表為國子助教。 崔光為黃門郎薦司徒司馬宋弁自代孝文不許然亦賞光知人未幾以弁兼黃門尋即正兼司徒左長史光為中書監劉芳為太常卿光表求以中書監讓芳宣武不許房景先為太學博士光以當世儒宗歎其精博光遂奏兼著作佐郎修國史張彝為秦州刺史廢於家光為侍中表薦曰:彝及季韶朝列之中惟此二人出身官次本在臣右器能幹世文並為多而近來參差便成替後計其階途雖應遷陟然恐班秩猶未賜等昔衛之公叔引下同升晉之士匈推長伯游古人所高當時見許敢緣斯義乞降臣位一階授彼品級齊行聖庭帖穆選敘詔加征西將軍冀州大中正光。又與禦史中尉李彪同撰國書彪以罪除名白衣修史光奏曰:伏見前禦史中尉臣李彪夙懷美意創刊魏典臣昔為彪所致與之同業積年其志力貞強考述無倦督勸群寮注綴略舉雖頃來契闊多所廢離近蒙收錄起綜厥事老而彌厲史才日新。若勉復舊職專切不怠必能昭明春秋闡成皇籍先帝既厚委任宿曆高班纖負微愆應從滌洗愚謂宜申以常伯正維著作停其外役展其內思研精歲月紀冊必就鴻聲巨跡蔚乎!有章盛軌懋詠鑠焉無泯矣。帝不許。 李彪為秘書丞與宋弁州裡迭相祗好弁自中散彪請為著作佐郎。 源懷為左僕射宋世景為尚書祠部郎懷引世景為行台郎巡察州鎮十有餘所黜陟賞罰莫不鹹允遷徙七鎮別置諸戍明設亭堠以備北方懷大相委重還而薦之於宣武曰:宋世景文武才略當今寡儔清平忠直亦少其比陛下。若任之以機要終不減李沖也。宣武曰:朕亦聞之。 城陽王徽為尚書僕射孝明欲親討荊州詔辛雄為行台左丞與臨淮王東趣鄴城會右丞闕徽舉雄乃除輔國將軍尚書右丞。 侯剛為侍中熙平中侍中游肇出為相州剛言與靈太后曰:昔高氏擅權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見而出牧一藩未盡其美宜還引入以輔聖主太后善之。 李凱為秘書監裴景融為太學博士永安中凱以景融才學啟除著作佐郎。 北齊高隆之東魏孝靜武定初為尚書僕射營構大將李業興為通直散騎常侍隆之被詔繕治三署樂器衣服及百戲之屬乃奏請業興共參其事。 司馬子如東魏末為尚書令趙隱性聰敏不雜交遊為子如賤客供寫書子如善其無誤欲將入省隱靴無氈衣帽穿敝子如給之用為書令史月餘補正令史神武在晉陽索二史子如舉彥深後拜子如開府參軍超拜水部郎及文襄為尚書令選沙汰諸曹郎彥深以地寒被出為滄州別駕辭不行子如言於神武徵補大丞相功曹參軍專掌機密文翰多出其手稱為敏給子如。又薦呂思禮為尚書二千石郎中尋以地寒被出兼國子博士。 郭秀為守七兵尚書與盧恭道交款性溫良頗有文學及秀任事每稱薦之神武亦聞其名天平初特除龍驤將軍隱字彥深。 楊文宣天保中為右僕射崔瞻為司徒屬欲引瞻為中書侍郎時盧思道直中書省因問思道曰:我此日多務都不見崔瞻文藻卿與其親通理當相悉思道答曰:崔瞻文辭之美實有可稱但舉世重其風流所以才華見沒雲: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又曰:昔裴瓚晉世為中書郎神情高邁每於禁門出入宿衛者肅然動容崔生堂堂之貌亦當無愧裴子。又薦盧思道才學兼著解褐司空行參軍長史。 辛衍為殿中尚書楊為右僕射時辛德源少有重名衍見德源並虛襟禮敬因同薦之於文宣帝起家奉朝請。 崔昂為尚書舉薦大行台郎中樊遜詔付尚書考為清平勤幹送吏部。 劉逖武成時為中書侍郎上表薦辛德源曰:弱齡好古晚節逾厲枕籍六經漁獵百氏文章綺豔體調清華恭慎表於閨門謙著於朋執實後進之辭人當今之雅器必能效節一官騁足千里繇是除員外散騎侍郎。 陳元康為散騎常侍時高岳討侯景未克武成欲遣潘相樂副元康曰:相樂機變不如慕容紹宗。且先王有命稱其堪敵侯景公但推赤心於此人則侯景不足憂也。是時紹宗在遠世宗欲召見之恐其驚叛元康曰:紹宗知元康特蒙顧待新使人來餉金以致其誠款元康欲安其意故受之而厚答其書保無異也。世宗乃任紹宗遂以破景賞元康金五十斤。 李神雋為吏部侍郎魏收初除大學博士神雋重收才學奏授司徒記室參軍。 祖孝徵為尚書僕射薦太子舍人盧昌衡為尚書金部郎孝徵每曰:用盧子均為尚書郎自謂無愧幽明矣。 隋高自高祖受禪拜尚書左僕射任寄益隆深避權勢上表遜位讓於蘇威帝欲成其美聽解僕射數日帝曰:蘇威高蹈前朝能推舉吾聞進賢受上賞寧可字子均令去官,於是命復位。 蘇威開皇初為納言民部尚書薦房恭懿為新豐令政為三輔之最時雍州縣令每朝謁帝見恭懿必呼至榻前訪以理人之術威重薦之超授澤州司馬。又柳莊初仕後梁為太府卿梁國廢授開府儀同三司尋除給事黃門侍郎並賜以田宅莊明習舊章雅達政事凡所駁正章莫不稱善威重莊器識常奏帝雲:江南人有學業者多不習世務習世務者。又無學業能兼之者不過於柳莊威至大業初為魯郡太守嘗欲殺一囚司法書佐陳孝意固諫止之及威再為納言奏孝意為侍御史。 楊素仁壽初為尚書僕射劉子翊為秦州司馬參軍事十人入考素見而異之奏為侍御史。又李百藥追赴仁壽宮素愛其才奏授禮部員外郎令襲父爵。 楊玄感為禮部尚書時煬帝徵天下儒生集於東都講論令玄感主之孔穎達與諸儒論難咸為之屈諸儒嫉之潛令刺客伺其便玄感深禮之知其如是延之於第待以上客薦為太學助教繇是顯名。 許善心大業元年轉禮部侍郎奏薦儒者徐文遠為國子博士包愷陸德明褚徽魯世達之輩並加品秩授為學官。 唐裴矩隋大業末為黃門侍郎以海南僻遠吏多侵漁百姓咸怨數為逆,於是選淳良太守撫之矩因奏言天水郡守丘和曆居二郡皆以惠政著聞寬而不擾煬帝從之追和為交太守。 李武德初為武候大將軍後遷左監門大將軍時張亮為檢校定州別駕數薦亮於太宗房元齡亦言之,於是引為車騎將軍漸蒙顧遇委以心膂。 魏徵為尚書左丞貞觀初杜正倫直文學館徵表薦正倫以為古今難匹遂擢授兵部員外。 李靖貞觀初為刑部尚書屬平江陵時岑文本事蕭銑為中書侍郎掌機務至是授秘書郎直中書省靖驟稱其才擢拜中書舍人劉洎為黃門侍郎李義府貞觀初進士舉門下省典儀洎與治書侍御史馬周皆稱薦之。 劉恭甫為吏部侍郎臨終上表薦賢太宗甚嘉悼賜之絹二百五十匹。 杜淹貞觀中拜吏部尚書參議朝政前後表薦四十餘人後多名者淹嘗薦刑部員外郎邸懷道太宗因問淹懷道才行如何淹對曰:懷道在隋日作吏部主事甚有清慎之名。又煬帝向江都之日召百官問去住之計時行計已決公卿皆阿旨請去懷道官位極卑獨言不可臣目見此事。 閻立本為工部尚書黜陟河南時狄仁傑為汴州判佐為人誣告立本驚謝曰:仲尼觀過知仁足下可謂海曲之明珠東海之遺寶特薦之遷並州都督府司法。 薛元超高宗永徽中為黃門侍郎兼檢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詞兼好汲引寒酸嘗表薦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貞等十餘人繇是時論稱美。 劉審禮儀鳳初為工部尚書薦魏元同有時務之才拜岐州刺史。 魏知古睿宗初為黃門侍郎表薦洹水令呂大一蒲州司功參軍齊幹前右內率府胄曹參軍柳澤及知吏部尚書事。又擢用密縣尉宋遙左補闕袁暉右補闕封希顏伊闕尉陳希烈後咸累居清要時論以為有知人之鑒姚崇為夏官尚書出為靈武軍使將行則天令舉外司堪為宰相者崇對曰:秋官侍郎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且其人年老惟陛下急用之則天登時召見尋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李嶠為內史及監察禦史張廷並薦李邕詞高行直堪為諫諍之官繇是召拜右拾遺。 張鎬玄宗時為左拾遺安祿山叛逆詔朝臣舉智謀果決才堪統眾者各一人鎬薦替善大夫來有縱橫才略臨事能斷堪當禦侮之任表入即日召見稱旨拜潁川郡太守充招討使。 蕭昕為左拾遺常與布衣張鎬友館而禮之表薦曰:如鎬者用之為王者師不用則幽谷叟爾玄宗擢鎬為拾遺不數年出入將相及安祿山反昕舉替善大夫來任將帥思明之亂功居多。 張漸為中書舍人時南詔合羅鳳叛宰臣楊國忠兼劍南節度遙制其務屢喪師徒漸薦黔府督趙國珍有武略習知南方地形國忠遂奏用之在五溪凡十餘年中原興師惟黔中封境無虞。 第五琦為殿中侍御史河南等五州度支使天寶末韋倫為劍南行軍司馬中官毀譛之貶衡州司戶屬東都河南並陷賊漕運路絕琦薦倫有理能乃拜商州刺史兼禦史中丞充荊襄等道租庸使。 李季卿代宗大曆中為吏部侍郎薦大理評事李紓徵拜左補闕。 楊綰為吏部侍郎薦漣水令劉滋堪備諫職拜右補闕乂薦令狐亙自華原封拜右拾遺劉晏為戶部侍郎判度支時顏真卿以文學正直出為利州刺史晏舉真卿自代焉大曆中晏為吏部尚書鹽鐵轉運使蘇州嘉興人徐岱家世以農為業少好學六籍諸子悉所探究乂聰辯問無不通難莫得屈表薦之授校書郎。又劉為宣州判官晏尋奏令巡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檢校倉部員外郎戶部郎中充浙西東留後佐晏徵賦頗有裨益晏甚重之。又孔述睿隱於嵩陽好學不倦晏聯表薦述睿有顏閔之行游夏之學繇是累授協律郎。 于邵為禮部侍郎建中元年堯山令樊澤舉賢良對策邵厚遇之邵與楊炎善薦為補闕。 元德宗興元初為尚書左丞江淮轉運使時齊抗為工部員外郎充江淮宣慰判官會朱霑初平旱蝗之後國用空耗以抗有才奏為倉部郎中條理江淮漕運以給京師。 韋渠牟貞元中為諫議大夫茅山處士崔芊徵至闕下鄭隨自山人再至補闕馮伉自醴泉令為給事中充皇太子及諸王侍讀皆渠牟延薦之。 李行修為殿中侍御史貞元中費冠卿及第歸而父母卒嘗恨不及榮養遂絕跡不仕元和三年行修薦之授右拾遺。 李巽為兵部侍郎鹽鐵使元和初程異初以附王叔文敗貶郴州司馬巽薦異曉暢錢穀請棄瑕錄用繇是冀為侍御史複充揚州留後。 李德裕穆宗時為禦史中丞表薦處士李源曰:臣伏見賈誼雲:守圉敵之臣誠死城郭封疆。故曰:聖人有金城者。此物此志也。自天寶之後俗尚浮華士罕仗義人懷苟免至有棄城郭委符節者其身不以為恥當代不以為非臣恐風俗既成紀綱皆廢此當今之急務教化所宜先也。臣訪聞處士李源即故禮部尚書東都留守贈司徒忠烈公忄登之少子天與貞孝嗣茲忠烈以父死國難衰糸墨終身自司農寺主簿絕心祿仕垂五十年放懷山澤罕至人落暨於衰暮多依慧林佛寺以其本忄登別業就寓殘生從僧住持不舉煙爨隨僧一食以至五十餘年嗜欲靡窺精粗同眾寺之舊殿則忄登之寢堂源過必敬趨未嘗登踐其端心執孝無有不至忘形患苦絕意貪緣迸斥浮虛就專志節則孰能挺操不易沉身無聲處薄自頤終老彌篤。且忄登之忠烈實冠古今當逆羯屠陷飆驅響從而忄登抗節誓心約義同列居朝守位抵刃就終臣節之光繇忄登益勸而源名銷跡滅徵訪不加實任職居方之臣曆政之闕也。況源嘗守沉默不語是非或心交靜求理契深要一言開析百慮洗然致君阜時指象如見抱此貞用棄於清朝臣竊為陛下深惜伏乞就授一官召赴京闕仍以事蹟宣付史館則聖代有求賢之盛朝廷美得材之難忄登之貞烈如存源之承荷不墜忠孝之美並集忄登門光嗣德於一時激為臣於千古疏奏帝欣納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