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卷一百八十八 閏位部·紹位·年號


  夫易著繼明之義傳有世及之文皆所以紹祖考而保成基也。其或叔世艱虞庶邦離析或專制宇內或奄據一隅端委纂戎傳世承祀或正位儲副用禮而升或入繼大宗以恩而立或克平多難嗣守家邦或始因顧托潛圖篡奪何嘗不蹈道者逢吉長惡者終凶斯以見天無常親民無常心鬼神饗於有德億兆歸於至仁者矣。

  秦二世皇帝胡亥始皇帝之少子(王欽。若等曰:始皇事蹟悉具閏位勳業門蜀吳以下皆仿此三十七年十月行出遊會稽並海上北抵琅琊丞相李斯中軍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皆從始皇有二十餘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始皇始皇使監兵上郡蒙恬為將唯胡亥愛請從始皇許之餘子莫從(辯上隱姓名遺秦將章邯《書》曰:李斯為秦王死廢十七兄而立今王。然則二世是始皇第八子也。)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輿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餘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為始皇在外晏駕無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轀輬車中(一作輜車)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輒從轀輬車中可諸奏事趙高因留所賜扶蘇璽書與丞相李斯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扶蘇死至咸陽發喪太子立為二世皇帝。

  子嬰二世之兄子趙高殺二世而立子嬰為秦王蜀後主禪先主子章武元年立為太子三年四月先主殂於永安宮五月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

  吳廢帝會稽王亮大帝之子赤烏十三年立為太子太元元年大帝寢疾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稽太守滕裔為太常並受詔輔太子明年四月帝薨太子即尊號。

  景帝休大帝第六子太元二年封琅琊王居虎林後徙會稽太平三年九月戊午休從弟大將軍以兵召大臣會宮門黜亮為會稽王使宗正孫楷與中書郎董朝迎休十月戊寅及布寨亭武衛將軍孫恩行丞相率百僚以乘輿法駕迎於永昌亭築宮以武帳為便殿止住使孫楷先見恩楷還休乘輦進群臣再拜稱臣休升殿謙不即禦坐止東廂戶曹尚書前即階下贊丞相奉璽符休三讓群臣三請休曰:將相諸侯咸推寡人寡人敢不承受璽符群臣以次奉引休就乘輿百官陪位以兵千人迎於半野拜於道側休下車答拜即日禦正殿。

  後主皓大帝孫廢太子和之子初封烏程侯就國永安七年七月景帝休殂是時蜀初亡而交攜叛國內震懼貪得長君左典軍萬昔為烏程令與皓相善稱皓才識明斷是長沙桓王之疇也。又加之好學奉遵法度屢言之于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說休妃太后朱氏欲以皓為嗣朱曰:我寡婦人安知社稷之慮苟吳國無隕宗廟有賴可矣,於是遂迎立皓時年二十三。

  宋少帝義符武帝長子永初元年武帝受禪立為皇太子三年五月癸亥武帝晏駕是日太子即皇帝位文帝義隆武帝第三子永初元年封宜都王景平二年五月江州刺史檀道濟揚州刺史王弘入朝乙酉宣太后令廢少帝為滎陽王立義隆令曰:宜都王仁明孝弟著自幼辰德業沖粹識心明允宜纂洪統光臨億兆主者詳依典故以時奉迎未亡人嬰此百罹雖存。若殞永悼情事撫心摧塞是日檀道濟入守朝堂六月傅亮率行台迎義隆於江陵八月丁酉於中堂即皇帝位以徐羨之為司徒傅亮為尚書令時有司奏車駕依舊臨華林園聽訟詔曰:政刑多所未悉可先二公推訊元嘉二年羨之與亮上表歸政曰:臣聞元首司契運樞成務臣道代終事盡宣翼冕旒之道理絕於上皇拱已之事不行於中古故高宗不言以三齡為斷蒙宰聽政以再期為節百王以降罔,或不然陛下聖德紹興負荷洪業億兆思陶盛化而聖旨謙挹委成群司自大禮告終鑽燧三改大明佇照遠邇傾屬臣等雖率誠屢聞未能仰感敢藉品物之情謹因蒼生之志伏願陛下遠存周文日昃之道近思皇室締構之艱時覽萬機躬親朝政廣辟四聰博詢庶業則雍熙可臻有生幸甚帝未許羨之等重曰:近陳寫下情言為心罄奉被還詔覽許未回豈惟愚臣秉心有在詢之朝野人無異議何者形風四方實系主德一國之事本之一人雖世代不同時殊風異至於主運臣贊古今一揆未有渾心委任而休明可期此之非宜布自遐邇臣等荷遇二世休戚以均情為國至豈容順默重披丹心冒昧以請帝猶辭羨之等。又固諫曰:此表披陳辭誠俱盡詔旨沖遠未垂聽納三複屏營伏增憂歎臣聞克隆先構幹蠱之盛業昧旦丕顯帝王之高義自皇宋創運英聖有造殷憂未闋艱患仍纏賴天命有底聖明承業時屯國故猶在民心泰山之安未易可保昏明隆替系在聖躬斯誠周詩夙興之辰殷王待旦之日豈得無為拱已複玄古之風逡巡虛挹詢匹夫之事伏願以宗廟為重百姓為心弘大業以嗣先軌隆聖道以增前烈愚瞽所獻情盡於此乃許之。

  孝武皇帝駿文帝第三子元嘉十二年封武陵王累遷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三十年元兇劭弑逆帝率眾入討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雍州刺史臧質並舉義兵四月丙寅次江甯丁卯大將軍江夏王義恭來奔奉表上尊號戊辰至於新亭己巳即皇帝位改新亭為中興亭五月甲戌輔國將軍申坦克京城乙亥輔國將軍朱脩之克東府丙申克定京邑劭及始興王諸同逆並伏誅。

  前廢帝子業武帝長子孝建元年立為皇太子八年閏五月庚午即皇帝位元年十三乙太宰江夏王義恭錄尚書事。

  明帝文帝第十一子元嘉二十五年封淮陽王二十九年改封湘東王永光元年出為豫州刺史都督南豫豫司江四州揚州之宣城諸軍事景和末入朝被留時廢帝疑畏諸父將加禍害帝與腹心阮佃夫李道兒等密謀弑廢帝於後堂升西堂登御座召見諸大臣雖未即位凡眾事悉稱令書施行十二月丙寅即皇帝位。

  後廢帝昱明帝長子泰始二年立為皇太子泰豫元年四月庚子即皇帝位。

  順帝准明帝第三子泰始七年封安成王為撫軍將軍前廢帝即位初為揚州刺史元徽二年加車騎將軍都督揚南豫二州諸軍事四年進號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班劍三十五人是年七月戊子夜後廢帝殂奉迎入居朝堂壬辰即皇帝位。

  南齊武帝賾太祖長子建元元年立為皇太子四年三月壬戌即皇帝位。

  郁林王昭業武帝子文惠太子長懋之長子也。永明。

  十一年正月長懋薨四月立為皇太孫居東宮七月戊寅即皇帝位。

  海陵王昭文郁林王弟也。永明四年封臨汝公十一年封新安王隆昌元年七月丁酉明帝為大將軍廢郁林王立昭文為帝宣皇太后令曰:新安王體自文皇哲天秀宜入嗣鴻業永甯四海即以禮奉迎是日即皇帝位以明帝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明帝鸞太祖兄始安王道生之子永明十一年七月武帝遺詔為侍中尚書令隆昌元年加鎮軍大將軍太傅宣城王是年七月廢郁林王立海陵王十月。又廢之宣皇太后令曰:太傅宣城王遺體宣皇鍾慈太祖識冠生民功高造物符表夙著謳頌有在宜入承寶命式甯宗祏癸亥即皇帝位。

  東昏侯寶卷明帝第二子建武元年立為皇太子永泰元年七月乙酉即位。

  和帝寶融明帝第八子建武元年封隋郡王永元元年改封南康王持節督荊雍益甯梁南北秦七州軍事西中郎將荊州刺史二年十一月甲寅長史蕭穎胄殺輔國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劉山陽奉雍州刺史蕭衍舉義兵以衍為持節都督前鋒諸軍事左將軍穎胄為右將軍都督行台諸軍事十二月壬辰驍騎將軍夏侯亶自京師至江陵稱宣德太后令曰:西中郎將南康王宜纂承皇祚光臨億兆方俟清宮未即大號可。且封宣城南琅琊南東海東陽臨安新安尋陽南郡竟陵宜都十郡為宣城王相國荊州牧加黃鉞置僚屬選百官西中郎將南康國並如故須軍次近路主者詳依舊典法駕奉迎三年正月建牙于城南二月群僚上尊號立宗廟及南北郊三月乙巳即皇帝位十二月丙寅雍州刺史王國珍侍中張楞廢東昏侯建康城平封東昏侯為涪陵王。

  梁簡文帝綱高祖第三子昭明太子統母弟天監五年封晉安王大通三年立為皇太子太清三年五月辛巳即皇帝位。

  元帝繹高祖第七子天監十三年封湘東王太清元年為荊州刺史都督荊雍九州諸軍事三年三月侯景寇建業高祖密詔帝為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制徵兵討景是年簡文帝為景立明年改元太寶。又明年逼禪於豫章王棟改元天正而帝在江陵只稱太清五年。又明年三月王僧辨等平侯景傳其首至江陵十一月丙子即帝位。

  敬帝方智元帝第九子承聖二年以晉安王出為江州刺史三年十一月江陵為西魏所陷太尉揚州刺史王僧辨司空南徐州刺史陳霸先等定議以帝為太宰承制奉迎還京師四年二月入居朝堂三月北齊遣其上党王高渙送貞陽侯蕭淵明來主樑嗣至東關吳興太守裴之橫與戰敗績僧辨率眾出屯姑熟七月辛醜僧辨納淵明自採石濟江甲辰入於京師以帝為皇太子九月甲辰霸先舉義襲殺僧辨黜淵明丙午即皇帝位(陳高祖紀雲:初北齊之請貞陽也。高祖以為不可遣使詣僧辨苦爭之反復數四僧辨竟不從高祖居嘗憤歎密謂所親曰:武雖磐石之宗遠布四海至於克雪讎恥寧濟艱難惟孝元而己功業之盛前代未聞我與王公俱受重寄語未絕音聲猶在耳豈期一旦乃有異圖嗣主高祖之孫元皇之子海內屬目天下宅心竟有何辜坐致廢黜遠求夷狄假立非次觀其此情亦可知矣。乃密賜其袍數千領及錦採金銀以為賞賜之具九月壬寅高祖詔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謀之仍部署將士分賞金銀采帛水陸俱進是夜發南徐州討王僧辨甲辰高祖參軍至石頭前遣勇士自城北逾入時僧辨方視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內出僧辨遽走與其第三子鎮相遇俱出閣右尚數千人苦戰高祖大兵尋至僧辨眾寡不敵走登城南門樓高祖因風縱火僧辨窮迫乃就擒是夜縊僧辨及鎮丙午貞陽遜位百寮奉晉安王上表勸進十月己酉晉安即位)。

  後梁宣帝昭明太子統第三子中大通三年封岳陽郡王大同元年出為雍州刺史太清三年高祖以兄江東王譽為湘州刺史徙湘州刺史張贊為雍州以代屬侯景寇建業不受代西魏恭帝元年後周太祖輔政令柱國于謹平江陵立為梁主居江陵東城資以江陵一州之地其襄陽所統東歸於魏稱皇帝於其國。

  孝明帝巋宣帝太子殂太子嗣位。

  後王琮明帝巋之子初封東陽王尋立為太子巋殂太子嗣位後歸於隋。

  陳世祖文帝高祖兄始興昭烈王之長子永定初封臨川郡王三年率兵城南皖是年六月丙午高祖遺詔徵入纂位甲寅至自南皖入居中書省皇后令曰:昊天不吊上玄降禍大行皇帝奄捐萬國率土哀號普天如喪窮酷煩冤無所迨及諸孤藐爾反國無期須立長主以寧宇縣侍中安東將軍臨川王體自景皇屬惟猶子建殊功於牧野敷盛業於戡黎納麓時敘之辰負乘機之日並佐時雍是同草創祧祏所系遐邇宅心宜奉天宗嗣膺寶籙使七廟有奉兆民甯晏未亡人假延餘息嬰此百罹尋經纏綿興言感絕帝固讓至於再三群公卿士固請其日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

  廢帝伯宗文帝嫡長子永定二年立為臨川王世子文帝嗣位立為皇太子天康元年四月癸酉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詔曰:上天降禍大行皇帝奄捐萬國攀號靡及五內摧殞朕以涼德嗣膺寶命煢在疚懼其綴旒方賴宰輔救其不逮其令內外文武各複其職遠方悉停奔赴。

  高宗皇帝頊始興昭烈王第二子文帝嗣位封安城王廢帝光大二年累加太傅領司徒十一月甲寅慈訓太后令降廢帝為臨海郡王以帝入纂令曰:太傅安成王固天生德齊聖廣淵二後鍾心三靈佇眷自前朝不涅任總邦家威惠相宣刑禮兼設指揮嘯叱湘郢廓清辟地開疆荊益風靡。若太戊之承殷曆中宗之奉漢嗣較以功名曾何仿佛。且地彰玉璽天表長彗(王欽。若等曰:是歲五月帝為太傅獻玉璽六月彗星見)布新除舊禎祥咸顯文皇知子之監事帝堯傳弟之懷。又符大伯今可還申曩志崇立賢君方固宗祧載貞辰象中外宜依舊典奉迎輿駕未亡人不幸屬此殷憂不有崇替容危社稷何以拜祠高寢歸附武園攬筆氵林然兼懷悲慶三年正月甲午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

  後主叔寶宣帝嫡長子天嘉三年封成安王大建元年立為皇太子十四年正月丁巳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

  東魏孝靜帝清河王亶世子永熙三年八月孝武帝既入關十月大將軍高歡乃與百寮會議推帝以奉明帝之後即皇帝位於雒城是月東北遷於鄴。

  北齊廢帝殷文宣帝長子天保元年立為皇太子十年十月癸卯即帝位於晉陽宣德殿。

  孝昭帝演字延安文宣母弟也。天保元年封常山王十年十一月廢帝嗣位乃即朝班除太傅錄尚書事朝政皆決於帝月餘乃居藩邸自是詔敕多不關帝客或言於帝曰:鷙鳥舍巢必有探卵之患今日之地何宜屢出乾明元年從廢帝赴鄴居於領軍府時楊燕子獻爾朱渾天和宋欽道鄭子默等以帝望既重內懼權逼請以帝為太師司州牧錄尚書事長廣王湛為大司馬錄並省尚書事解京畿大都督帝以尊親而見猜斥乃與長廣王期獵謀之於野三月甲戌帝初上省旦發領軍府大風暴起壞所禦車幔帝甚惡之及至省朝士鹹集坐定酒數行于坐執尚書令楊右僕射燕子獻領軍爾朱渾天和侍中宋欽道等於座帝戎服與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歸彥領軍劉洪徽入自雲龍門於中書省前遇散騎常侍鄭子默。又執之同斬於禦府之內帝至東合門都督成休甯抽刃呵帝帝令高歸彥喻之休甯厲聲大呼不從歸彥既為領軍素為兵士所服悉皆弛仗休甯方嘆息而罷帝入至昭陽殿幼主太皇太后皇太后並出臨禦坐帝奏等罪求伏專擅之罪時庭中及兩廊下衛內二千餘人皆披甲待詔武衛娥永樂武力絕倫被文宣重遇撫刃思效廢帝性吃訥兼倉卒不知所言太皇太后。又為皇太后誓言帝無異志唯去逼而已高歸彥宣敕勞衛士解嚴永樂乃內刃而泣帝乃令歸彥引侍衛之士向華林園以京畿軍入守門合斬娥永樂於園詔以帝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帝尋入晉陽有詔軍國大政鹹諮決焉帝既當大位知無不為乾明元年八月壬午宣太后令降廢帝為濟南王是日即位於晉陽宣德殿。

  武成帝湛孝昭帝母弟天保元年封長廣王皇建元年為右丞相孝昭幸晉陽留帝守鄴二年十一月甲辰孝昭詔曰:朕嬰此暴疾奄忽無逮今嗣子沖眇未聞政術社稷業重理歸上德右丞相長廣王研幾測化體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內瞻仰同胞共氣家國所馮可遣尚書左僕射趙郡王喻旨徵王統<玄玄>大寶手書雲:宜將吾妻子置一好處勿學前人也。帝乃自鄴至晉陽宮發喪於崇德殿皇太后令所司宣遺詔左丞相斛律金率百僚敦勸三奏乃許之癸醜即皇帝位於南宮。

  後主緯武成帝長子大寧二年立為皇太子河清四年四月太史奏天文有變其占當有易主丙子乃使太宰韶兼太尉持節奉皇帝璽綬傳位於皇太子,於是群公上尊號為太上皇帝軍國大事咸以奏聞(初將傳政使內參乘子尚乘驛送詔書于鄴子尚出晉陽城見孑騎隨後忽失之子尚未至鄴而其言已布矣。)。

  梁末帝太祖第三子開平元年封均王四年出為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乾化二年六月三日庶人友為逆遂即偽位明年改元鳳曆是年二月侍衛親軍使袁象先引禁兵誅友遣趙岩齎傳國寶至東京請帝即位於雒陽帝報之曰:夷門太祖創業之地公等如堅推戴冊禮宜在東京賊平之日即謁雒陽陵廟是月帝即位於東京乃去鳳曆之號複稱乾化三年。

  §閏位部·年號

  自漢武紀元立號而後代因之逮於鼎國以至江左亦皆建正朔備制度或摽瑞應之日或取休美之稱或宣紀德化或章明功烈紀年頒曆,於是乎!在今考於舊史洎東魏北齊以及朱梁條次比敘鹹可見矣。蜀先主以後漢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即皇帝位於成都(是歲魏黃初三年先主猶稱建安)大赦改元章武(盡三年四月)。

  後主以章武三年四月即位改元建興(盡二十年)。

  延熙元年正月大赦改元(盡十五年)。

  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元(盡六年夏)。

  炎興元年夏大赦改元(其年降於晉王欽。若等曰:自此以下不書月者皆史闕文)。

  吳大帝初為吳王以魏黃初三年九月改元黃武(盡七年三月)。

  黃龍元年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盡三年)。

  嘉禾元年(黃龍三年十月會稽南始平言嘉禾生十二月丁卯大赦改元盡七年七月)。

  赤烏元年八月武昌言麒麟見有司奏言麒麟者太平之應宜改年號詔曰:間者赤烏集於前殿。若神靈以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烏為元群臣奏曰:昔武王伐紂有赤烏之祥君臣觀之遂有天下聖書策載述最祥者以為近事既嘉親見文明也,於是改元(盡十四年四月)。

  太元元年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元(盡明年正月)。

  神鳳元年二月大赦改元(盡其年三月)。

  廢帝亮以神鳳元年四月即位大赦改元建興(盡二年)。

  五鳳元年(建興二年十一月有大鳥五見於春申明年改元盡三年十月)。

  太平元年十一月己酉大赦改元(盡三年九月)。

  景帝以太平三年九月即位大赦改元永安(盡七年七月)。

  後主以永安七年七月即位大赦改元元興(盡其年)。

  甘露元年四月蔣陵言露降,於是大赦改元(盡二年七月)。

  寶鼎元年八月所在言得大鼎,於是大赦改元(盡四年九月)。

  建衡元年八月大赦改元(盡三年)。

  鳳凰元年(建衡三年西苑言鳳凰集改元盡三年)。

  天冊元年吳郡言掘地得銀長一尺廣三分刻上有年月字,於是大赦改元(盡其年)。

  天璽元年吳郡言臨平湖自漢末草穢壅塞今更開通長老相傳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天下平。又於湖邊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餘刻上作皇帝字,於是大赦改元(盡其年)。

  天紀元年鄱陽言曆陽山石文理成字。又吳興陽羨山有空石長十餘丈名曰:石室所在表為大瑞乃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處至陽羨縣封禪國山改元大赦以協石文(盡四年三月降于晉)。

  宋高祖以晉元熙二年六月受禪改元永初(盡三年)。

  少帝以永初三年五月即位明年正月己亥朔大赦改元景平(盡二年七月)。

  文帝以景平二年七月自宜都王即位大赦改元元嘉(盡三十年)。

  孝武帝以元嘉三十年四月即位明年正月親祠南郊大赦改元孝建(盡三年)。

  大明元年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盡八年)。

  前廢帝以大明八年閏五月即位明年正月乙未朔大赦天下改元永光(盡其年八月)。

  景和元年八月誅太宰江夏王義恭等改元(盡其年)。

  明帝以景和元年十二月丙寅自湘東王即位大赦改元泰始(盡七年)。

  泰豫元年正月甲寅朔帝有疾不朝會以疾患未痊故改元泰豫(盡其年)。

  後廢帝以泰豫元年四月即位明年正月戊寅朔大赦改元元徽(盡五年七月)。

  順帝以元徽五年七月即位大赦改元昇明(盡三年四月)南齊太祖以宋昇明三年四月受禪大赦改元建元(盡四年二月)。

  世祖武皇帝以建元四年三月即位改元永明(盡十一年)郁林王以永明十一年七月即位明年正月丁未大赦改元隆昌(盡其年七月)。

  海陵王以隆昌元年七月即位改元延興(盡其年十月)。

  明帝以延興元年十月即位大赦改元建武(盡四年)。

  永泰元年四月甲寅赦三署囚改元(盡其年)。

  東昏侯以永泰元年七月即位明年正月大赦改元永元(盡二年三月)。

  和帝以永元三年三月即位於江陵大赦改元中興(盡二年四月)。

  梁高祖天監元年以齊中興二年四月受禪改元天監(盡十八年)。

  普通元年正月乙亥大赦改元(盡七年)。

  大通元年三月大赦改元(盡二年)。

  中大通元年十月己酉大赦改元(盡六年)。

  大同元年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盡十一年)。

  中大同元年四月大赦改元(盡其年)。

  太清元年四月丁亥大赦改元(盡三年)。

  簡文帝乙太清三年五月即位明年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大寶(盡二年七月侯景逼禪于豫章王改元天正)。

  元帝乙太清六年十一月即位改元詔曰:昔虞夏商周年無嘉號漢魏晉宋因循以久朕雖雲:撥亂自非創業思得上系宗祧下惠億兆可改太清六年為承聖元年(盡三年)。

  敬宗紹泰元年以承聖三年十一月元帝都江陵陷於長安陳霸先等定議以帝為皇太子明年九月霸先襲殺王僧辨黜蕭淵明十月帝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盡二年八月)。

  太平元年九月壬寅改元(二年十月禪于陳)。

  後梁宣帝以後魏恭帝元後為後周太祖所立居江陵。

  東城稱皇帝於其國年號大定(盡八年)。

  明帝以大定八年嗣位改元天保。

  後主以太子嗣位改元廣運(盡二年歸於隋)。

  陳高祖以梁太平二年十月受禪大赦改元永定(盡三年)。

  文帝以永定三年六月即位明年正月癸醜大赦改元天嘉(盡六年)。

  天康元年三月大赦改元(盡其年)。

  廢帝以天康元年四月癸酉自太子即位明年正月大赦改元光大(盡二年)。

  宣帝以光大二年十一月自太傅入纂位明年正月甲午即位改元大建(盡十四年)。

  後主以大建十四年正月即位明年正月壬寅大赦改元至德(盡四年)。

  禎明元年正月戊寅大赦改元(盡三年正月為隋所滅)。

  東魏孝靜帝以後魏永熙三年十月為高歡所立即皇帝位於鄴城東北大赦改元天平(盡四年)。

  元象元年正月有巨象自至碭郡陂中南兗州獲送於鄴大赦改元(盡其年)。

  興和元年十月癸亥以鄴都新宮成大赦改元(盡四年)。

  武定元年正月壬戌朔大赦改元(盡八年五月禪于北齊)。

  北齊文宣以東魏武定八年五月受禪南郊禪畢大赦改元天保(盡十年初帝改年識者曰:天保之字一大人共十帝其不過十年乎!)。

  廢帝以天保十年十月即位明年正月癸醜朔大赦改元乾明(盡其年八月)。

  孝昭帝以乾明元年八月即位於晉陽宣德殿大赦改元皇建(盡二年十月)。

  武成帝以皇建二年十一月癸醜即位於南宮大赦改元大寧(盡二年三月)。

  河清元年四月以河濟清改元(盡三年四月)。

  後主以河清四年四月即位大赦改元天統(盡五年)。

  武平元年正月乙酉朔大赦改元(盡七年十月)。

  隆化元年十二月丁巳大赦改元(盡其年)。

  少帝以隆化二年正月乙亥即位大赦改元。

  承光元年在位十八日以後俱奏青州為後周所滅梁太祖以唐天祐四年四月受禪改元開平(盡五年四月)乾化元年五月甲申朔禦朝元殿大赦改元(盡六年六月)末帝以乾化三年二月即位於大樑五年十一月改元貞明(盡七年四月先是乾化二年六月庶人弑逆明年正月改元鳳曆是年二月誅友帝複稱乾化至是改焉)。

  龍德元年五月丙戌朔改元(盡三年十月為後唐所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