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卷一百四十一 帝王部·念良臣·尊外戚


  良臣之於君也。有股肱之喻有心腹之寄故存則倚任沒而追思此哲王之所同也。漢氏而下乃有懷其勳烈念其才德形於震悼發乎!歎喟以至申命文學頌其畫像親枉輿駕臨其館舍或裒述其懿範或存記其讜言稱詠發於章句則賻越於夷等逮夫罷宴停景驚食流涕靡涓日而發哀遙望車而增慟極雲:亡殄瘁之痛深遺畀予之嗟斯足以篤愛賢之心厚同體之義者傳所謂聽鼓鼙琴瑟而必有所思焉其是之謂矣。

  漢成帝時西羌常有警帝思將帥之臣追美趙充國乃召黃門郎揚雄即充國圖畫而頌之充國宣帝時以功德與霍光等列畫未央宮。

  後漢光武時祭遵為征虜將軍屯隴下建武九年春卒於軍光武湣悼之尤甚遵喪至河南縣詔遣百官先會喪所車駕素服臨之望哭哀慟還幸城門過其車騎涕泣不能已喪禮成複親祠乙太牢既葬車駕複臨其墳存見夫人室家其後會朝帝每歎曰: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征虜者乎!遵之見思。若此帝數嗟歎衛尉銚期見帝感動對曰:陛下至仁哀念祭遵不已群臣各懷慚懼。

  祭彤為太僕坐伐北匈奴逗撓下獄免嘔血死帝雅重彤方更任用聞之大驚召問其疾狀嗟歎者良久焉。

  賈複與五校戰於真定大破之複傷創甚光武大驚曰:我所以不令賈複別將者為其輕敵也。果然失吾名將聞其婦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憂妻子也。

  明帝永平四年郭丹為司徒坐事免卒於家後帝回朝會問群臣郭丹家今何如宗正劉裔對曰:昔孫叔敖相楚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孫竟蒙寢丘之封丹出典州郡入為三公而家無遺產子孫困匱帝乃下南陽訪求其嗣。

  鍾離意為僕射以上疏出為魯相後德陽殿成百官大會帝思意言謂公卿曰:鍾離尚書。若在此殿不立章帝建初三年光祿大夫周舉卒朝廷以舉清公亮直方以為宰相深痛惜之乃詔告光祿勳汝南太守曰:昔在前世求賢如渴封墓式閭以光賢哲故公叔見誄翁歸蒙述所以昭忠厲俗作範後昆故光祿大夫周舉性侔夷魚(伯夷史魚也。)忠逾隨管前授牧守及還納言出入京輦有欽哉!之績在禁闈有密靜之風予錄乃勳用登九列方欲式序百物亮協三事不永夙終用乖遠圖朝廷湣悼良為愴然詩不雲:乎!肇敏戎功用錫爾祉其令將大夫以下到喪發日復會吊加賜錢十萬以旌委蛇素絲之節焉。

  靈帝時楊賜為太尉以寇賊免先是黃巾帥張角等執隨食管仲左道稱大賢以誑耀百姓天下繈負歸之賜時在司徒召掾劉陶告曰:張角等遭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討恐更搔擾速成其患。且欲切敕刺史二千石簡別流人各護歸本郡以孤弱其黨然後誅其渠帥可不勞而定何如陶對曰:此孫子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廟勝之術也。賜遂上書言之會去位事留中後帝乃徙南宮閱錄故事得賜所上張角奏及前侍講注籍乃感悟下詔封賜臨晉侯邑千五百戶。

  獻帝時尚書令荀卒帝哀惜之祖日為之廢宴樂(祖日謂祭祖神之日因為廢樂也。共工氏脩好遠遊祀以為祖神)。

  魏太祖時郭嘉字奉孝為軍祭酒深見委遇會疾篤帝問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惟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又與荀書追傷嘉曰: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險阻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又與《書》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見時事事過絕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嘗言往南方則不生還然與共論計之當先定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名推命定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歎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悅焉(傅子曰:太祖。又雲:哀哉!塥奉孝痛哉!奉惜哉!奉孝。又表於天子曰:臣聞褒忠寵賢未必當身念功繼續恩隆後嗣是以{林之}宗孫叔顯封厥子岑彭既沒爵及支庶故軍祭酒郭嘉忠良淵淑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東禽呂布西取睢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蕩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凶逆克殄勳實繇嘉方將表顯短命早終上為朝廷欽惜良臣下自毒恨喪失奇佐宜追增嘉封並前千戶裒亡為存厚往勸來也。)。

  王粲字仲宣為侍中從征吳道卒二子為魏諷所引誅後絕太祖時征漢中聞粲子死歎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

  荀攸字公達為尚書令從征孫權道薨太祖言則流涕令曰:孤與荀公達周遊二十餘年無毫毛可非者真賢人也。

  明帝太和中中護軍蔣濟上疏曰:宜遵古封禪詔曰:聞濟斯言使吾汗出流足事寢曆歲後遂議修之使高堂隆撰其禮儀帝聞隆沒嘆息曰:天不欲成吾事高堂生舍我亡也。

  晉武帝時太保睢陵公王祥薨時文明皇太后喪始逾月其後詔曰:為睢陵公發哀事乃至今雖每為之感歎要未得特敘哀情今便哭之。

  劉毅為青州大中正卒武帝撫幾驚曰:失吾名臣不得生作三公即贈儀同三司使者監護喪事。

  羊祜為征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及薨武帝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沾須鬢皆為冰焉。

  李裔為司徒薨武帝後思其清節詔曰:故司徒李裔太常彭灌並履忠清儉身沒家無餘積賜裔家錢二百萬穀千斛灌家半之。

  惠帝時稽紹為侍中成都王舉兵向京師帝出禦之紹被害於帝側血濺禦服天子深哀惜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稽侍中血勿去之。

  明帝時王廙為荊州刺史及卒明帝與大將軍溫嶠《書》曰:痛謝鯤未絕於口世將複至於此並盛不遂其志痛切於心廙明古多通鯤遠有識致其言雖未足令人改聽然味之不倦近未易有也。坐視盡如何。

  成帝時劉超為右衛將軍為帝所親遇蘚峻之亂超侍帝石頭峻使任讓將兵入收超及侍中鍾雅帝抱持悲泣曰:還我侍中右衛任讓不奉詔因害之及峻平任讓與陶侃有舊侃欲持不誅之乃請於帝帝曰:讓是殺我侍中右衛者不可宥繇是遂誅讓及超將改葬帝痛命之不已詔遣高顯近地葬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追贈衛尉諡曰:忠世將廙字。

  穆帝時荀羨為兗州刺史鎮下邳以疾篤解職升平二年卒帝聞之歎曰:荀令則王敬和相繼凋落股肱腹心將複誰寄乎!。

  後魏太武監國以穆觀為右弼出則統攝朝政入則應對左右事無巨細皆關決焉泰常八年暴疾薨帝親臨其喪悲動左右及即位每與群臣談宴未嘗不嘆息殷勤以為自秦以來佐命勳臣文武兼濟無及之者其見稱如此。

  于栗為鎮南將軍卒栗自少治戎迄于白首臨事善斷所向無前加以謙虛下士刑罰不濫太武甚悼惜之。

  屈桓為鎮東大將軍曆官公正帝信任之真君四年墜馬卒時太武幸陰山恭宗遣使乘傳奏狀太武甚惜之謂使人曰:汝等殺朕良臣何用乘馬遂令步歸贈征西大將軍。

  崔浩為司徒浩死後太武北伐時宣城公李桓疾篤傳者以為卒帝聞而悼之謂左右曰:李宣城可惜。又曰:朕向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

  孝文時李沖為僕射卒葬於覆舟山後帝車駕自鄴還雒路經沖墓左右以聞帝時臥疾望墳掩涕久之詔曰:司空文穆公德為時宗勳簡朕心不幸殂逝托墳邙嶺旋鑾覆舟盼睇塋域悲仁惻舊有慟朕哀可遣太牢之祭以申吾懷及與留京百官相見皆敘沖亡沒之故言及流涕。

  孝明時崔光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薨車駕親臨撫屍慟哭禦輦還宮流涕於路為減常膳言則追傷每至光坐講讀之處未曾不改容淒悼。

  孝莊帝時李苗為冠軍將軍討爾朱世隆於河南橋左右盡死浮於河帝聞苗死哀傷久之曰:苗。若不死當應更立奇功。

  後周太祖時蘇綽為大行台度支尚書卒於位帝痛惜之哀動左右及將葬乃詔公卿等曰:蘇尚書平生謙退敦尚儉約吾欲全其素志便恐悠悠之徒有所未達如其厚加贈諡。又乖宿昔相知之道進退維谷孤有疑焉尚書令史麻瑤越次而進曰:昔《晏子》齊之賢大夫一狐裘三十年及其死也。遣車一乘齊侯不奪其志綽既操履清白謙挹自。若愚謂宜從儉約以彰其美太祖稱善及綽歸葬武功唯載以布車太祖與群公皆步送出同州郭門外太祖親於車後酹酒而言曰:尚書平生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爾知吾心吾知爾意方欲其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因舉聲慟哭不覺失卮於手至葬日。又遣使祭乙太牢太祖自為其文。

  劉亮為車騎大將軍東州刺史卒喪還京師太祖親臨之泣而謂人曰:股肱喪矣。腹心何寄。

  隋文帝時劉行本為太子左庶子太子虛心敬憚未卒官帝甚傷惜之及太子廢帝曰:嗟乎!。若使劉行本在男不及此(又裴政為太子左庶子多所規正見稱純終出為襄州總管卒官及太子廢高祖追憶之曰:向遣裴政劉行本在共輔弼之應不令至此)。

  王韶字子相為晉王並州行台右僕射秦王俊為並州總管仍為長史歲餘馳驛入京勞敝而卒時年六十八高祖甚傷惜之謂秦王使者曰:語爾王我前令子相緩來如何乃遣馳驛殺我子相,豈不繇汝耶言甚悽愴使有司為之立宅曰:往者何用宅為但以表我深心耳。又曰:子相受我委寄十有餘年終始不易寵章未極舍我而死乎!發言流涕因命取子相封事數十紙傳示群臣帝曰:其直言規正礻卑益甚多吾每披尋未嘗釋手。

  元岩為蜀王秀益州總管長史王性好奢侈憚岩為人每循法度岩卒之後王漸致非法寮佐無敢諫正者及秀得罪帝曰:元岩。若在吾兒,豈有是乎!。

  柳裘開皇初為曹州刺史高祖思裘定策功欲加榮秩將徵之顧問朝臣曰:曹州刺史何當入朝或對曰:即今冬也。帝乃止裘尋卒高祖傷惜者久之。

  煬帝時長孫晟為右驍衛將軍卒帝深悼惜之贈甚厚後突厥圍雁門帝歎曰: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元壽為右光祿大夫大業七年兼左翊衛將軍從征遼東行至涿郡遇疾卒時年六十三帝悼惜焉哭之甚慟贈尚書右僕射光祿大夫後帝追思之擢子敏為守內史舍人。

  唐高祖武德中許紹為陝州刺史行軍總管趙郡王孝恭之擊蕭銑也。複令紹督兵以圍荊州會紹卒帝聞而傷惜為之流涕。

  太宗貞觀四年尚書右僕射杜如晦薨帝手詔著作郎虞世南曰:朕與如晦君臣義重不幸奄從物化追念勳舊痛惜於懷卿體吾此意為制碑文也。後因食瓜而美愴然悼之遂輟食之半遣使置之靈座焉後賜房玄齡黃銀帶因謂玄齡曰:如晦與公同輔朕今日所賜唯獨見公因玄然下泣以黃銀辟惡恐為鬼神所畏令取金帶遣玄齡親送於靈所其後帝夢見如晦。若平生及旦以告玄齡言畢欷侍衛莫不掩涕因遣送禦食以祭焉明年如晦忌日帝複遣尚書官至第慰問妻子其國官府佐皆不之罷終始恩遇未之有焉。

  六年襄州都督張公謹卒太宗聞而嗟悼出次發哀有司奏言陰陽《書》曰:子在辰不可哭泣。又為流俗所忌帝曰:君臣之義同於父子情發于中安避辰日遂哭之。

  十二年弘文館學士虞世南卒帝手敕魏王泰曰:虞世南於我猶一體也。拾遺補闕無日暫忘當代名臣人倫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顏而諫之今其雲:亡石渠東觀之中無複人矣。痛惜,豈可言也。未幾作詩一篇追思往古興亡之道既而歎曰:鍾子期死伯牙破琴朕之此篇將何所視因令起居郎褚遂良詣其靈帳讀而焚之世南神識感悟。

  十六年太子太師魏徵薨帝追思不已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十八年宴司徒長孫無忌以下十餘人於丹霄殿各賜以貘皮右衛大將軍薛萬徹豫焉帝意在賜萬徹而誤呼其兄萬均愴然不樂曰:萬均朕之兄舊不幸早亡朕不覺呼名豈其魂靈欲朕之賜也。因令取皮呼萬均以同賜而焚之於前侍坐者無不感歎是歲右衛大將軍工部尚書李大亮卒帝素服哭於雒陽苑甚慟。

  十九年車駕征遼中書令岑文本卒帝親臨視撫之流涕其夕帝聞岩鼓之聲曰:文本殞逝情深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聞遂命停之。

  溫彥博為中書令薨太宗謂侍臣曰:彥博以憂國之故勞精竭神我見其不逮已二年矣。恨不縱其閒逸致夭性靈。

  姜確為左屯衛將軍遼東之役以行軍總管督兵攻蓋牟城中流矢而卒時年五十一太宗甚哀悼之為五言《詩》曰:鑿門初奉衛仗節始臨戎振鱗方躍浪騁翼正淩風未展六騎術先虧一簣功防身不足智狥命有餘忠悲驂嘶向路哀笳咽遠空淒涼大樹下流悼滿深衷時人榮之子柬嗣以確死王事拜朝散大夫。

  高宗總章二年司空英國公李薨帝謂左相薑恪等曰:貞觀之初已經事朕荏苒之間四十餘載歲月既久情素可知此人奉上忠貞事親孝謹執心平直終始不渝曆事三朝未嘗有過自古賢臣罕有其比忽此殂逝痛惜良深此公為性慎不營產業今既亡沒當無餘財所有捕賻務令優厚因泣下久之開耀元年十二月太子少保郝處俊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大都督帝甚傷悼之顧謂侍臣曰:處俊志存忠正兼有學識至於雕飾服玩雖極知無益然常人不能抑情棄舍皆好尚奢侈處俊常保其質素終始不渝雖非元勳佐命固亦多時驅使。又見遺表憂國忘家今既雲:亡深可傷惜即於光順門舉哀一日不視事祭以少牢。

  玄宗開元八年右散騎常侍褚元量卒帝震悼久之謂宰相宋璟蘚等曰:元量碩儒。且有德業朕蚤所師習每用尊崇三史九經前言往行有可以礻卑益時政規正朕躬未嘗不了了切論昨聞其屬糸廣之時唯以修書為意永念其逝實軫於懷庶事宜皆優厚。

  十五年卒其葬日帝游咸宜宮將出獵聞喪出愴然曰:蘇今日葬吾甯忍娛游遂中路還宮。

  二十二年八月追贈故大理卿袁仁敬為越州刺史。

  仁敬修身簡儉為政以清介稱帝思其為人乃詔褒贈。

  肅宗時辛雲京太原節度回紇畏之數年無烽警之虞卒肅宗為之流涕後宰臣子儀元載等見帝言及雲京泫然久之。

  代宗大曆中宰相楊綰薨帝驚悼久之詔贈司空仍宣旨謂百官曰:天不使朕致太平奪我楊綰之速也。甫及大殮與卿等悲悼同懷宰輔賻贈恩遇哀榮之盛近來未有其比。

  德宗興元元年二月在奉天贈故永平軍節度行營兵馬使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武威郡王賈隱林左僕射賜實封三百戶隱林累有殊功性頗樸直初奉天圍解百寮稱賀隱林舞因質言曰:朱霑奔遁臣下大慶此皆宗社無疆之休然陛下性靈太急不能容忍。若舊性不改雖朱霑敗亡臣亦恐憂未艾也。帝虛懷納之及是思其讜言功效故褒贈有加焉仍贈絹百疋米百石喪官給。

  貞元元年八月西平王李晟既卒時初城鹽州複鹽池帝賜宰相新鹽惻然思之命致鹽於靈座。又特遣中使至晟第存撫諸子教戒備至聞願等有一善帝喜見於色九月以贈太師李晟薨日近罷九日宴會十一年十一月辛亥以前太子賓客李願為左領軍大將軍李憑為右威衛大將軍依前兼中丞皆太尉晟之子以免喪故晟諸子同日授官者凡九人景辰李願及諸弟等九人召見於延英帝見願等憫然久之曰:朕雖在此常念卿等追懷勳舊何日總之卿等咸善居襄或出於等倫朕甚嘉之各賜衣一襲帛三十疋。

  張宏靖為監察禦史時德陽公主下嫁治地將侵巨集靖家廟巨集靖拜章陳情具述祖考之德(宏靖祖嘉貞相玄宗父延)德宗慰撫之不令毀廟憲元和四年覽貞觀故事見侍中魏徵諫諍匪躬詔令京兆尹訪其子孫及故居其居在永興坊已質賣更無魏姓折為九家矣。帝湣之出內庫錢二百萬購之以賜其孫稠及善仍禁其質賣。

  文宗開成四年司徒中書令裴度以疾歸第帝思其勳舊勞問賜與中使旁午仍形於詠言禦紮及聞度已薨歿帝震悼久之重令繕寫置於靈座。

  周太祖時翟光鄴權知京兆尹光鄴卒帝初聞訃至然驚歎曰:天不助余為治賢良之臣遽此奄忽非獨予之不幸亦民之不幸也。傷哉!。

  世宗顯德六年三月樞密使王朴暴卒帝聞之駭愕即時幸其第及柩前以所執玉鉞卓地而慟者數四賞相德宗抑外戚。

  王者膺天祿之重履至尊之勢非獨內德茂也。蓋有外戚之助焉其所繇來尚矣。然而地居貴寵家承豐富驕侈不期而自至禮度因縱而致敗自非見之於未朕防之於將然曷以免夫禍機而綏乎!吉祿者矣。故有挺英果之斷躬哲惠之美志絕乎!私愛慮極乎!幾深避閨閫之嫌思名器之重察其才智鑒乎!古昔但加體貌之禮莫參帷幄之議至有為惡自敗之於典刑檢身無狀申之以教督抑損斯在懲艾兼至用能恢至公之道符大中之訓垂之嘉話為方來之軌範焉。

  漢文帝以皇后弟竇廣國賢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久念不可而高祖時大臣餘見無可者(謂見在之人)乃以御史大夫嘉為丞相。

  宣帝后霍光女也。宣帝自在民間聞知霍氏尊盛日久內不能善光薨帝始躬親朝政御史大夫魏相給事中光妻顯謂其子禹雲山曰:汝曹不務奉大將軍餘業(自。若猶言如故也。)見曹輩今夫給事中他人一間汝能複自救邪會魏大夫為丞相數宴見言事平恩侯與侍中金安上等徑入出省中時霍山自。若領尚書帝令吏民得奏封事不關尚書群臣進見獨來(謂各各得盡言於上也。)往,於是霍氏甚惡之。

  元帝時馮野王為大鴻臚數年御史大夫李延壽病卒在位多舉野王帝使尚書選第中二千石(定其高下之差也。)而野王行能第一帝曰:吾野王為三公後世必謂我私後宮親屬以野王為比(比例比音必媚之)乃下詔曰:剛強堅固確然欲大鴻臚野王是也。心辨善辭可使四方少府五鹿充宗是也。潔節儉太子少傅張譚是也。其以少府為御史大夫上繇下第而用譚越次避嫌不用野王以昭儀兄故也。野王乃歎曰:人皆以女寵貴我兄弟獨賤野王雖不為三公甚見器重有名當世成帝立有司奏野王王舅不宜備九卿以秩出為上郡太守哀帝少在國見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內悒悒即帝位多欲也。有所規正封拜丁傳奪王氏權。

  後漢光武時馮衍與外戚陰興陰就交結帝懲西京外戚賓客故皆以法之大者抵死徙其餘至貶黜明帝永平中馬援女立為皇后帝圖畫建武中名臣列將於雲台以椒房故獨不及援東平王蒼觀圖言於帝曰:何故不畫伏波將軍像帝笑而不言馬防以特進就第多牧馬畜賦斂羌胡帝不善之數加譴敕所以禁遏甚備繇是權勢稍損賓客亦衰。

  館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不許而賜錢千萬謂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是以難之。

  閻章永平中為尚書以二妹為貴人章精力曉舊典久次當遷以重職帝以後宮親屬竟不用出為步兵校尉。

  魏太祖初卞後弟秉當建安時得為別步司馬後嘗對太祖怨言太祖答言但得與我作婦弟不為多邪後。又欲太祖給其錢帛太祖。又曰:但汝盜與不為足邪故訖太祖世秉官不移財亦不益。又詔曰: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違背天下共誅之。

  文帝黃初中欲封太后父母尚書陳群奏曰:陛下以聖德應運受命創業革制當永為後式按典籍之文無婦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禮典婦因夫爵秦違古法漢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議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詔下之台閣永為後式。

  後魏孝文時李比思皇后從父鳳之子也。爵柏人侯弟安祖浮陽侯典祖安喜侯道念真定侯昆弟四人以外戚蒙見詔謂曰:卿之先世內外有犯得罪於時然官必用才以親非興邦之選外氏之寵超於末葉從今已後自非奇才不得複外戚謬班抽舉既無殊能今。且可還後列降爵安祖等改侯為伯並去軍號唐德宗貞元六年閏四月詔原富平令侯遵罪停其官初遵縣人李載配納元陵園糞兩車愆期或譛毀載於遵者因寄怒以痛絕之載所負之直不過數千而罰之三百貫。又枷禁拽辱焉載妹胥昭德皇后弟王果奏言帝命禦史台鞫之具款伏宰臣董晉竇參進曰:李載不納差科未為巨蠹侯遵峻其懲罰頗越常倫況是國親去就有禮毀損過甚理當罪責望貶澧州司戶參軍帝不欲以戚屬之故而貶吏故有是命。

  憲宗元和元年九月戊戌詔曰:公主郡主駙馬等所養鷹鷂按放但於城南不得輒越諸界其故違者府縣切加簡察錄名聞奏。

  十二年十二月以駙馬都尉張克禮鄭何劉士涇等並停正官慮以戚屬不脩官業故也。

  文宗開成四年正月丁夕卩夜於鹹泰殿觀燈延安公主衣裙寬大即時遣歸駙馬都尉竇氵幹罪敕曰:公主入參衣服逾制從夫之義過有所歸竇氵幹宜奪兩月賜錢。

  宣宗大中五年八月庚子敕曰:應公主家有莊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徵科如邑司擅行文牒隱庇兼匿要人便委諸軍諸使及府縣當時捕捉收禁聞奏其邑司官吏及印本緣徵封須行文牒今即便因他事攪擾府縣自今以後除徵封外如緣公事並令邑司申宗正寺寺司與酌量公事行牒其邑司並不得擅行文牒。

  §帝王部·尊外戚

  春秋褒紀侯之義大雅詠申伯之思蓋外戚之尊其所由來者尚矣。會自周室降及漢家厥政彌文其制增重崇母后之族貴皇麗之親慶延祖考寵被存沒或追崇名諡建置寢園或茂錫璋大土宇盡飾終之禮以賁於泉扃極加等之榮以光其門閥蓋王者展因親之孝重齊體之道焉然能抑河潤之勢監肺腑之私時中而行蓋可宗也。

  周桓王將納後於紀紀本子爵故先褒為侯一雲:天子將娶于紀與之奉宗廟傳之無窮故封之百里蓋以為天子得娶庶人女以其得專封也。

  漢高祖為漢王元年封呂後父呂公為臨泗侯文帝即位薄太後母前死葬櫟陽北帝乃追封太后父為靈文侯會稽郡置園邑三百家長丞以下使奉守寢廟上食祠如法櫟陽亦置靈文夫人園令如靈文侯園儀(又景竇皇后景帝母也。親早卒葬觀津薄太后詔有司追封竇後父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濟河置園邑二)。

  武帝即位尊皇太后(帝母景帝王後母也。)母臧兒為平原君追尊皇太后父仲為共侯仲槐裡人也。槐裡起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及平原君薨葬長陵亦置園邑如共侯法。

  昭帝即位追尊皇太后(帝母武帝趙婕妤也。)外祖趙父為順成侯詔右扶風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如法。

  上官安上官皇后父祖將軍桀子也。初安女入為昭帝婕伃安為騎都尉月餘立為皇后安以後父封桑樂侯遷車騎將軍後母前死葬茂陵郭東追尊曰:敬夫人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如法。

  宣帝地節三年求得悼後母王媼制詔禦史賜外祖母號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兩縣戶萬一千邑追賜外祖王乃始諡曰:思成侯詔涿郡治塚百家長丞(本號廣明故戾太子傳雲:皇孫及王夫人葬廣明其後以置園邑奉守改曰:奉明)守比靈文園法帝母史皇孫王夫人也。室置園邑四百家長丞奉守如法歲餘博平君薨諡曰:思成夫人詔徙思成侯合葬奉明顧成廟南置園邑長丞罷涿郡思成園。

  許廣漢宣帝許後王父也。帝即位歲餘封為昌成君後封為平恩侯位特進廣漢薨諡曰:載侯葬南園旁置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法。

  王奉光宣帝皇后父也。後立帝封奉光為邛城侯元帝即位二年奉光薨諡曰:共侯葬長門南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如法。

  元帝即位以太子母王妃為婕伃封其父楚為平陽侯後三日婕伃立為皇后楚位特進永薨諡曰:頃侯。

  成帝許皇后父平恩侯嘉元帝舅也。嘉自元帝時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輔政八九年矣。及成帝立久之以特進侯就朝位後歲餘薨諡曰:恭侯。

  趙臨成帝趙後父也。後初入宮為婕伃帝封臨為成陽侯。

  哀帝傅皇后定陶傅太后從弟子也。哀帝即位傳太后封傅妃父晏為孤鄉侯傅氏既盛安尊重。

  後漢光武郭皇后父昌真定人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虢主(恭王名普景帝七代孫)建武年後母虢主薨帝親臨送葬百官大會遣使者迎昌喪柩與主合葬追贈昌陽安侯印綬諡曰:思侯。

  陰隆光烈陰皇后父也。南陽人建武九年追爵諡隆為宣哀侯。

  樊重光武外祖也。建武十八年帝南祠章陵過湖陽祀重墓追爵諡為壽張敬侯立廟於湖陽。

  章帝竇皇后父勳大司徒融孫也。建初七年追爵諡勳安成思侯。

  和帝永元九年追尊貴人(帝母章帝梁貴人也。)為恭懷皇后制詔三公大鴻臚曰:夫孝莫大親親其義一也。詩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複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朕不敢興事覽於前世太宗中宗是有舊典(太宗文帝中宗宣帝)追命外祖以篤親親其追封皇太后父竦為褒親湣侯比靈文順成侯魂而有靈嘉斯寵榮好爵顯服以慰母心遣中謁者與慝及扈備禮西迎竦喪詣京師改殯賜東園畫棺玉匣衣衾建塋於恭懷皇后陵旁帝親臨送喪百官畢會。

  鄧訓鄧皇后父也。為護羌校尉永元二年卒官十四年後立元興元年和帝以訓皇后之父使謁者持節至訓墓賜者追封諡曰:平壽敬侯中宮自臨百官大會。

  安帝永初元年爵號太夫人為新野君萬戶供湯沐邑。

  安帝元初二年立閻貴人為皇后二年以後父侍中暢為長水校尉封北宜春侯食邑五千戶四年卒諡曰:文侯延光元年追尊後母宗為滎陽侯。

  宋楊女為章帝貴人安帝之祖母也。安帝即位追封諡竦死漢陽獄故西迎也。楊為當陽穆侯。

  順帝梁皇后父商恭懷皇后弟葉氏侯雍子也。為黃門侍郎永建元年襲父封三年選商女及妹入掖庭遷侍中屯校尉陽嘉元年女為皇后妹為貴人加商位特進更增國土賜安車駟馬其歲拜執金吾三年以商為大將軍固稱疾不起四年使太常桓焉奉策就第即拜商乃詣闕受命明年夫人陰氏薨追號開封君贈印綬。

  桓帝鄧皇后父香和熹皇后從兄子也。後立帝追贈香車騎將軍安陽侯印綬封後母宣為昆陽君宣卒贈葬禮皆依後母舊儀。

  竇武扶風平陵人桓思皇后父也。延熹八年後初入掖庭為貴人帝拜武郎中其冬立為皇后武遷越騎校尉封槐裡侯五千戶明年冬拜城門校尉靈帝立拜武為大將軍更封武為聞喜侯。

  靈帝建甯四年宋皇后立帝拜後父酆執金吾封不其鄉侯。

  何真南陽宛人靈思皇后父也。後以選入掖庭光和三年立為皇后明年追號真為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因封後母興為舞陽君。

  獻帝伏皇后父完為侍中興平二年後立完遷執金吾建安元年拜完輔國將軍儀同三司。

  魏明帝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鄉戶千追封帝母文昭甄皇后父上蔡令追諡曰:敬

  毛嘉河內人明悼毛皇后父也。太和元年後立明帝拜嘉騎都尉進為奉車都尉。又封博平鄉侯遷光祿大夫。

  卞廣文帝母武宣皇后祖父明帝太和四年追諡廣曰:開陽君侯後父遠曰:敬侯祖母周封陽都君為恭侯夫人皆賜印綬。

  郭永安平廣宗人文德皇后父也。明帝太和四年追諡永為安陽鄉敬侯母董為都鄉君青龍三年。又追改封永為觀津敬侯世婦董為堂陽君使使者奉策祠乙太牢。

  齊王甄後文昭皇后兄儼孫女也。後立父已沒帝封後母三人樂鄉君。

  郭滿西平人明元皇后父也。齊王即位追封諡滿為西都定侯太後母杜為陽君。

  高貴鄉公卞後父隆武宣皇后弟秉孫也。以後父為光祿大夫位特進封睢陽侯妻王為睢陽鄉君追封隆前妻留為順陽鄉君後親母故也。

  陳留王卞後父琳秉弟蘭子也。後立時小已歿封大妻留曰:上陽鄉君。

  晉武帝泰始九年追贈景獻羊皇后母漢左中郎將蔡邕女陳留蔡氏為之陽縣君諡曰:穆。

  王肅妻羊氏武帝母文明王皇后母也。未崇諡號泰始三年下詔曰:昔漢文追崇靈文之號武宣有平原博平之封鹹所以奉尊尊之敬廣親親之恩也。故衛將軍蘭陵景侯王肅夫人羊氏含章體順仁德醇備內承世胄出嬪大國三從之行率禮無違仍遭不造頻喪統嗣撫育眾裔克成家道母儀之教光於邦族誕啟攵聖明祚流萬國而早世殂殞不遇休寵皇太后孝思永慕罔極朕感存遺訓追遠傷懷其封夫人為縣君依德紀諡主者詳如舊典,於是使使持節謁者何融追諡為平陽靖君其後帝追慕不已複下詔曰:外曾祖母故司徒王朗夫人楊氏舅氏尊屬鄭劉二從母先後至愛每惟聖善敦睦遺言渭陽之感永懷靡及其封楊夫人及從母為鄉君邑各五百戶太康七年追贈後祖母夏侯氏為滎陽鄉君。

  楊文宗武元皇后父也。初事魏為通事郎早卒武帝以後父追贈車騎將軍諡曰:穆皇后終於明光殿詔曰:皇后逮事先後常冀能終始永奉宗廟一旦殞殂痛惜傷懷每自以夙喪二親於家門之情特隆入有心欲改葬父祖以頃者務崇儉約初未有言近垂困說此意情益湣之其使領前軍將軍駿等自克改葬之宜至時主者供給葬事賜諡母趙氏為縣君以繼母段氏為鄉君傳不雲: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且使亡者有知尚式嘉之。

  楊駿武悼皇后父也。為鎮軍府司馬武帝以後父超居重位自鎮軍將軍遷車騎將軍封臨晉侯惠帝即位進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錄朝政。

  惠帝賈皇后父充為太宰魯公薨帝即位充廟備六佾之樂母郭氏為宜城君及郭氏亡諡曰:宣特加殊禮。

  羊玄之惠帝羊皇后父也。初為尚書郎帝以後父拜光祿大夫特進散騎常侍更封興晉侯遷尚書右僕射加侍中進爵為公成都王穎之攻長沙王乂也。以討玄之為名遂憂懼而卒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明帝即位追贈元敬虞皇后父故南陽王文學豫為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平山縣侯。又追懷母養之恩贈豫妻王氏為邙陽縣君。

  庾琛明穆皇后父也。為丞相軍諮祭酒卒官明帝以後父追贈左將軍妻母丘氏追封鄉君子亮陳先志不受咸和中成帝。又下詔追贈琛驃騎將軍儀同三司亮。又辭焉。

  成帝恭杜皇后父乂鎮南將軍預孫襲封當陽侯為丹陽丞卒咸康初追贈金紫光祿大夫諡曰:穆後母裴氏封高安鄉君至孝武帝崇進為廣德縣君裴氏壽考號曰:杜姥。

  康帝即位徵拜褚皇后父豫章太守裒為侍中遷尚書封後母謝氏為尋陽鄉君穆帝即位尊後曰:皇太后帝幼沖未親國政太后臨朝有司以裒皇太后父議加不臣之禮拜侍中衛軍錄尚書事永和五年卒贈侍中太傅諡曰:元穆六年正月帝臨朝以裒喪故懸而不樂十二年正月帝臨朝。又以裒妻皇太后母喪懸而不樂。

  穆帝即位徵拜何皇后父准萆騎侍郎不起卒升平元年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封晉興縣侯子忄炎以父素行高潔表讓不受。

  哀帝即位贈王皇后母爰氏為國安鄉君。

  孝武甯康初追贈簡順王皇后父故光祿勳遐為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王蘊孝武定王皇后父也。為吳興太守定後立蘊以後父遷光祿大夫領五兵尚書封建昌縣侯蘊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諸軍事左將軍徐州刺史假節鎮於京口徵拜左僕射遷丹陽尹複為都督浙江東五郡鎮軍將軍會稽內史太元九年卒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安帝即位追贈王皇后父故中書令獻之侍中特進光祿大夫。

  恭帝褚皇后父爽為義興太守早卒帝以後父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後魏道武慕容皇后立母孟為溧陽君。

  文成和平二年追贈母閭後祖父延襄康公成定襄懿王。

  馮熙文成馮皇后父為太師內都太官文成母詔熙上書不臣入朝不拜孝文太和十九年薨於代將葬贈假黃鉞侍中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司馬太尉冀州刺史加黃屋左纛備九錫前後羽葆鼓吹皆依晉太宰安平王故事。

  宣武立高貴嬪為皇后入座奏封後母王氏為武邑郡君。

  高宣武母文昭皇后父也。景明中贈左光祿大夫賜爵渤海公母蓋氏追封清河郡君。

  于勁宣武于皇后父也。初為征虜將軍宣武納其女為後封太原郡公妻劉氏為章武郡君勁卒贈司空孝明踐祚以宣武胡後(帝母也。)父河州刺史國珍為光祿大夫後妻梁為趙平君。

  唐高宗王皇后父仁祐為羅山令高宗為皇太子以仁祐為陳州刺史永徽初以仁祐為特進魏國公母柳氏為魏國夫人仁祐尋卒贈司空。

  中宗和思趙皇后父瑰為壽州刺史坐越王真連謀被誅神龍元年贈左衛大將軍。

  韋玄貞中宗韋庶人父也。為晉州參軍庶人初納為太子妃以玄貞為豫州刺史神龍元年中宗即位追贈玄貞為上洛郡王。

  睿宗肅明劉皇后父延景陝州刺史景雲元年追贈尚書右僕射沛國公。

  竇孝諶睿宗昭成竇皇后父也。為潤州刺史景雲元年追贈太尉國公。

  玄宗王皇后父仁皎下邽人先天元年以仁皎為太僕卿累加開府儀同三司祁國公。

  肅宗張惶後父去逸為太僕卿肅宗即位贈左僕射母竇氏封義帝縣主。

  代宗寶應二年追贈肅宗章敬吳皇后祖神泉司徒贈後父令太尉贈後母李氏秦國夫人。

  德宗建中元年贈代宗睿真沈皇后(德宗母也。)父故秘書監易直太師貞元七年詔贈外祖隨今沈琳贈司徒追封徐國公與外祖易直等立五廟以琳為始祖緣祠廟所代宗母也。須官給。

  王遇德宗昭德王皇后父也。官至秘書監貞元中贈揚州大都督。

  順宗莊憲王皇后憲宗母也。曾祖思敬試太子賓客祖難得英武軍使贈潞州都督父子顏衛尉卿順宗內禪贈思敬司徒難得太傅子顏太師。

  穆宗即位詔皇太后(順宗母也。)曾祖贈太保追封岐國公敬之贈太傅太后父駙馬都騎太國大長公主贈齊國大長公主。

  敬宗即位崇重母族贈穆宗恭僖王皇后父故婺州金華令詔卿司空母張氏贈趙國夫人。

  文宗即位贈穆宗貞獻蕭皇后(穆宗母也。敬宗母也。)曾祖亻為太保祖聰為太傅父俊為太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