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卷二十六 帝王部·感應·神助


  《書》曰:惟德動天。又曰:至諴感神是知為善者降祥好謙者受福天人相與之際交感訢合如律之命呂雲之從龍未嘗斯須而不應也。故古者賢聖之君莫不通三統之要重萬靈之命思惟往古窮極至治兢兢業業罔敢暇豫德之盛也。合於天地誠之至也。通於幽明神以知來聰以知遠善行無跡有開必先則感而應之乃自然之理也。乃。若商湯桑林之禱大雨斯降漢武竹宮之祀神光屢燭宣帝建祖廟而白鶴集玄宗封泰山而勁風止策書所紀其流實繁斯皆清衷玄感靈貺昭答高明聽卑。若響之應也。董仲舒有言曰:王者修五常之道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靈德施於方外延及群生也,豈不韙與。

  殷湯時大旱七年殷史蔔曰:當以人禱湯曰:必以人禱吾請自當遂齋戒剪髮斷爪以己為牲禱於桑林之社果大雨。

  漢文帝十六年四月以郊見渭陽五帝廟火舉而祠。若光輝然屬天焉。

  武帝元鼎四年親祀後土東幸汾陰男子公孫滂洋等見汾旁有光如絳帝遂立後土祠於汾陰隹上。

  五年十一月始郊拜太一祠上有光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太史令談祠官寬舒(臣欽。若等曰:談司馬談也。寬舒姓闕)等曰:神靈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壇以明應(明著美光及黃氣之祥)帝嘗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嘗有神光如流星止集於祠壇天子自竹宮而望拜(以竹為宮天子居中竹宮去壇三裡)百官侍祠者數百人皆肅然動心焉。

  元封元年正月親登崇高(臣欽。若等曰:崇與嵩同)禦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四月癸卯登封泰山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二年夏有芝草生甘泉殿房中天子為塞河與通天。若有光雲:(為塞河及造通天台而神光之應)。

  四年三月祠後土詔曰:朕躬祭後土地祗見光集於靈壇一夜三燭幸下都宮殿上見光其赦汾陰夏陽中都死罪已下。

  六年三月幸河東後土詔曰:朕禮首山昆田出珍物或化為黃金(昆田者山之下田也。武帝祠首山故神為出珍物化為金)祭後土神光三燭其赦汾陰殊死已下。

  太初二年三月幸河東祠後土詔曰:朕用事介山祭後土皆有光應(介山在河東皮氏縣東南其山周大十裡高三十裡)其赦汾陰安邑殊死已下。

  太始三年二月幸琅邪禮日成山(祭日於成山也。)登之罘浮大海山稱萬歲。

  四年四月幸不其(不其山名其音基因以為縣在東萊)祠神人於交門宮(神人蓬萊仙人之屬也。琅琊縣有交門宮武帝所造)。若有鄉坐拜者(如有神人之景象鄉坐而拜也。神坐見。且黑。且白。且大。且小鄉坐三拜鄉讀曰鄉)。

  宣帝本始二年六月尊孝武廟為世宗告祠廟日有白鶴集後庭以立世宗廟告祠孝昭寢有雁五色集殿前西阿築世宗廟神光興於殿旁有鳥如白鶴前赤後青神光。又興於房中如燭狀廣川國世宗廟殿上有鐘音房戶大開夜有光殿上盡明乃下詔赦天下。

  神爵元年正月帝始幸甘泉郊見泰畤數有美祥三月幸河東祠後土有神爵集詔曰:朕飭躬齊精祈為百姓東濟大河天氣清淨神魚舞河幸萬歲宮神爵翔集其改元神爵。

  四年二月詔曰:脩興泰一五帝后土之祠祈為百姓蒙祉福鸞鳳萬舉蜚覽翱翔集止於旁(萬舉猶言舉以萬數也。蜚覽言飛翔覽觀也。)齋戒之暮神光顯著薦鬯之夕神光交錯(鬯香酒所以祭神)或降於天或登於地或從四方來集於壇上帝嘉鄉海內承福其赦天下。

  五鳳三年三月行幸河東祠後土詔曰:朕方躬齋戒郊上帝祠後土神光並見或興於穀燭耀齋宮十有餘刻甘露降神爵集已詔有司告祠上帝宗廟。

  後漢明帝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宮僕射鍾離意詣闕免冠上疏曰:伏見陛下以天時小旱憂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責而比日密雲遂無大潤豈政有未得應天心者耶昔成湯遭旱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邪使人疾邪宮室崇邪女謁盛邪苞苴行邪讒夫昌邪切見北宮大作人失農時此所謂宮室崇也。自古非苦宮室小狹但患人不安寧宜。且罷止以應天心臣意以匹夫之才無有所能久食重祿擢備近臣比受厚賜喜懼相半不勝愚戇狂營罪當萬死帝策報詔曰:湯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勿謝比天降旱密雲數會朕戚然慚懼思獲嘉應故分佈禱請候風雲北祈明堂南設雩場今。又敕大匠止作諸宮減省不急庶消災譴詔因謝公卿百寮遂應時澍雨(雨所以注萬物。故曰:澍雨)。

  和帝永元六年七月京師旱幸雒陽寺(寺官舍也。)錄囚徒舉冤獄收雒陽令下獄抵罪司隸校尉河陽皆左降未及還宮而澍雨(皇太后紀雲:有囚實不殺人而被誣羸困與見鄧太后察視覽之即收雒陽令下獄時帝幼太后臨朝)。

  魏明帝太和元年初營文昭皇后宗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明帝為之改容乙太牢告廟。又嘗夢見後,於是差次舅氏親疏高下敘用各有差賞賜累钜萬。

  後魏明元泰常四年八月帝嘗於白登廟將薦熟有神異焉太廟博士許鍾上言曰:臣聞聖人能享帝孝子能饗親伏惟陛下孝誠之至通於神明近嘗於太祖廟有車騎聲從北門入殷殷監監震動門闕執事者無不肅慄斯乃國祚永隆之兆宜告天下使鹹知聖德之深遠。

  太武太延元年三月不雨六月使有司遍請群神數月大雨是日有婦人持一玉印至路縣候孫家賣之孫家得印奇之求訪婦人莫知所在其文曰:旱役平寇天師曰:龍文紐書雲:此神中三字印也。

  文成興安二年正月遣有司詣華嶽廟立碑數十人在山上聞虛中。若有聲音聲中稱萬歲雲:

  和平五年四月帝以旱故減膳責躬是夜澍雨大降孝文泰和元年五月乙酉車駕祈雨於武州山俄而澍雨大洽。

  二年五月京師旱辰祈皇天日月五星於北苑親自禮焉減膳避正殿祭之夕澍雨大洽。

  三年五月丁巳帝祈雨於苑開陽門是日澍雨大洽。

  二十年七月戊寅帝以久旱鹹秩群神自癸未不食至於乙酉是夜澍雨大洽帝以久旱不雨輟膳三旦百寮請闕引在中書省帝在崇虛樓遣舍人問曰:朕知卿等至不獲相見卿何為而來平南將軍王肅對曰:伏惟陛下輟膳以經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甯臣聞堯水湯旱自然之數須聖人以濟世不繇聖人以致災是以國儲九年以禦九年之變臣。又聞至於八月不雨然後君不舉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惟京城之內微為少澤蒸民未闕一冫食陛下輟膳三日臣庶惶惶無複情地帝遣舍人答曰:昔堯水湯旱賴聖人以濟民朕雖居群黎之上道謝前王今日之旱無以救恤應待立秋克躬自咎但此月十日已來炎熱焦酷人物同悴而連雲數日高風蕭條雖不食數朝猶自無感朕心未至所致也。肅曰:臣聞聖人與凡同者五常異者神明昔姑射之神不食五穀臣嘗謂矯今見陛下始知其驗。且陛下自輟膳以來。若天全無應臣亦謂上天無知陛下無感一昨之前外有滂澤此有密雲臣即謂上天有知陛下有感矣。帝遣舍人答曰:昨內外貴戚鹹雲:四郊有雨朕恐此輩皆勉為之辭三複之慎必欲使信而有徵此當遣人往行。若果雨也。便命太官欣然進膳,豈可以近郊之內而慷慨要天乎!。若其無也。朕之無感安用朕身以擾民庶朕志確然死而後已是夜澍雨大洽。

  宣武景明四年旱命尚書鞫京師見囚務盡聽察帝。又減膳撤懸俄而澍雨大洽。

  孝明帝神龜二年二月詔曰:農要之月時澤弗應嘉穀未納三麥枯悴德之無感歎懼兼懷可敕內外依舊雩祈率從祀典察獄理冤掩骼埋冀瀛之境往罹寇暴野死者既多白骨橫道可遣專令收埋賑窮恤寡救疾存老准訪前式務令周備三月甲辰澍雨大洽。

  後周武帝保定三年五月甲子朔避正殿寢不受朝以旱故也。甲戌乃雨。

  隋文帝開皇二年四月己酉旱上親省囚徒其日大雨。

  唐高祖初為唐王義寧二年三月不雨至四月乃命祈禱掩骼埋,於是大雨。

  武德三年自夏不雨至於八月帝齋居稽顙四向拜遣治書侍御史孫伏伽告天地神曰:某蒙聖明祐助得為人主有何殃咎致使炕旱某。若無罪使三日內雨某。若有罪請殃某身無令兆民受茲饑饉應時大雨。

  四年三月帝以旱親錄囚徒俄而澍雨。

  太宗貞觀三年三月旱庚午大赦天下癸酉雨自是赦書所至甘雨便降兆庶以為異焉。

  六月終南等數縣蝗帝至苑中見蝗掇數枚而祝之曰:民以穀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食我無害百姓將吞之侍臣恐致生疾遽諫止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為災。

  十二年正月帝朝於獻陵先是大雨雪及帝入陵院悲號哽咽百辟哀慟是時雪益甚寒風暴起有蒼雲出於山陵之上俄而流布天地晦冥至禮畢帝出自寢宮步過司馬北門泥行二百餘步,於是風靜雲止雲氣歇滅天色開霽觀者竊議鹹以為孝感所致焉五月甲寅帝以旱避正殿自去冬不雨至是令文武官五品以上各上封事極言得失勿有所隱減膳罷役分遣使人賑恤寡乏理囚徒申冤屈司空長孫無忌以旱遜位不許自是澍雨應時歲大稔。

  十七年六月大旱甲午避正殿減常膳丁未雨降百寮奉賀請複常膳禦正殿詔從之。

  二十三年三月自去冬亢旱至是始雨帝謂侍臣曰:天生蒸民樹之人君以牧養而移時不雨自天亢旱粟麥不成春田未辟朕憂其窘罄無忘於懷將廩給之故不令乏絕耳是日雨降。

  高宗永徽元年自夏不雨至七月詔在京諸司見禁囚宜並慮過所司精加勘當速即斷決尋而降雨。

  三年自去年九月不雨至於正月詔避正殿禦東廊以聽政仍令尚食減膳至二月壬寅大雨雪乙巳複禦兩儀殿南面視事。

  麟德元年五月丙寅以久旱遣使命禱名山大川避正殿禦帳殿丹霄門外聽政凡三日而澍雨。

  乾封二年春正月丁醜以時旱避殿親錄囚徒令所司減膳其日雨降。

  玄宗先天二年三月甲戌帝以旱親往龍首池祈禱有赤蛇自池而出雲霧四布應時澍雨。

  開元十三年十一月封禪帝登泰山至齋宮其夕陰雲慘冽勁風四起裂幕折柱寒氣切骨帝露立祈請仰天自誓曰:某身有過請即降罰萬人無福亦請某為當罪應時風止天地清晏日氣和煦及升壇休氣四塞登高奏樂有祥風自南至絲竹之聲飄。若天外及禪社首五色雲見日重輪。

  十四年六月丁未以久旱分命公卿祭山川己卯河北道及太原澤潞等州皆雨祭北嶽使李嵩上言曰:臣至邢州雨降盈尺臣切問野老皆雲:往十二年春夏大旱六月下旬方始降雨其歲河朔大熟粟鬥五錢今年得雨雖晚猶早於前歲百姓欣然咸有秋望臣受命之日祈雨恒山玉幣未陳明靈已應實陛下至誠玄感先天不違。

  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朝於昭陵掌事者彷彳弗遙睹太宗立神殿前及玄宗入寢宮聞室中有謦咳。又於寢宮門外設奠以祭陪陵功臣將相蕭瑀房玄齡等數十人如聞其舞蹈之聲。

  十九年四月己醜侍中裴光庭中書令蕭暠奏曰:頃以春季夏初微愆時澤雖無溥潤尚未為災臣等親承德音憂勤萬姓處誠雲漢自結壇場有孚斯感不疾而速則有鶴鳥和鳴油雲遝起未崇朝而四溟飛灑不終夕而萬里滂沱生靈以之相慶草樹繇而自樂臣等幸參近侍親奉殊祥蹈躍之誠實百常品望宣付史館從之因詔曰:政教不修則陰陽隔並精誠有感則風雨順時頃自暮春爰涉初夏甘澤未降農務是憂所以親結壇場用申祈禱豈神聰意達而應不逾時斯實上玄昭鑒之深亦是卿等燮理之效宜加勉勵以答靈心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丞相宋璟等奏曰:近者日永南陸雲密西郊鬱彼炎氣暫愆時雨陛下順天布德憂人在念潔壇菲膳恤獄緩刑故得膏澤應期會旬而至夜良田望歲自公而及私觀其灑液九重雜梅香而共溢含涼入水將麥氣而俱清臣等預睹休和叨承霑沐手詔曰:頃自春涉夏雨未流施勤恤之心切憂農務是用寬刑宥過減膳撤懸責己祈天躬親禱祠上玄垂鑒甘澤應時嘉夏種之不愆佇秋成之有望爰與群公卿士同荷休徵各勉其誠敬承天德。

  五月壬申京師旱帝親禱興慶池是夜大雨乙亥侍中裴光庭等曰:昨二十五日伏見高力士奉宣敕旨親於興慶池投龍祈雨伏以何言者天卑聽以平施惟微者聖玄感而降祥用能鹹孚響臻幽贊昭應聖德美利其至矣。哉!頃西郊微愆南畝不害遠自河陝已聞沾洽近次咸秦頗未均被而聖情遷軫憂勞日是降天步禱神池屑然。若有從助俯祈萬福之祐仰叩三靈之心言發而旋雲朝齊神通而甘露降澍人欣華黍之盛物睹由庚之樂不疾之速書契所未聞至誠之感皇王所不載霑休之慶曲成群物況在臣等切倍常情望宣付史館式彰昭感之美手詔報曰:,爰自今春時雨愆序切憂農務無忘寢興陝雒兩郊已聞流霪而鹹京近縣尚未霑霈憫禾黍以疚懷仰雲漢而翹首投龍致祭親禱靈池誓移咎於薄躬庶垂祐於黎獻神道昭著鑒此處誠甘澤應期嘉生遂性亦是卿等同心燮理戮力謀猷上下鹹和致茲休應豐年可望慶慰良深麟鳳飛翔未為瑞也。七月甲戌以久旱帝親禱於興慶池翼日大雨丙子少府監馮紹正奏曰:自夏以來時稍微旱昨令臣畫龍刻魚聖躬親用祈禱先天不違油雲郁興甘澤滂降百穀豐熟萬物滋成臣忝有司實荷殊慶請宣付史館以闡皇猷手詔報曰:黍稷垂成實滋甘澤既屬久旱懷憂匪甯思拯黎元靡神不禱靈心昭鑒降此休徵睹垂穎之可觀佇大獲之為慶編之青史良有愧焉。

  二十四年六月以久旱命河南尹李適之祭嶽瀆祈雨是日澍雨適之奏賀曰:聖心才啟靈貺潛通膏澤並霑罔不滂霈請宣付史館仍於濟源縣處備賽禮手詔報曰:道貴以誠神無不應豈朕之先意亦卿之用心川岳效靈甘霖並洽請行賽禮深得事機宜宣付史館用依來請。

  二十八年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奏曰:吐蕃以五月十八日安戎城斷其水路至二十一日城東湧出一泉將夜城南面。又湧出一泉軍士飲之不竭侍中牛仙客中書令李林甫上表賀曰:此城往緣無備權屬吐蕃天威所臨複為我有而犬戎自送其死。且或執迷率彼凶徒取敢違逼城中在昔惟水為虞雖佇之則多而汲之路斷陛下每憂無物必期靈祐聖心有屬神道玄通遂使拆石流泉分岩瀉液動天地而昭應與造化而同功三軍所資一朝皆足既使無渴乏之慮益勵忠勇之心剪滅寇戎從此非遠旁稽典策博考禎休以欣以躍實倍常品請宣示百寮編諸冊簡帝手詔報曰:城之還我乃複其初天意神心自常幽贊克濟軍旅湧出雙泉不假梅林有過疏勒編諸竹帛任卿意焉。

  天寶四載七月蜀郡上言道士鄧紫虛投龍設醮於江潭有大蛇長一丈自潭游出文彩五色有異常蛇其上有慶雲紛郁望編諸史冊從之。

  十四載三月丙戌敕頃緣少雨遍於致祭旋降甘澤實荷靈祗其先令中使祭者別有昭報京兆府比來應有祈請處並畿內名山靈跡並令府縣長官各申賽祭。

  肅宗乾元二年正月藉田禮畢還大明宮自前年旱冬。又無雪禮畢降雪盈尺。

  代宗廣德二年二月丁亥親拜南郊初上將饗太廟齋之夕歲星為太白同躔辟而不犯司天臺夏官正徐承嗣上言曰:木處仁君恩於養也。金全義德體其政也。今月四日臣伺候屬輕隱映光跡暫明位指東西不盈南北勢淩密近切慮相干陛下展禮齋宮陰騰。又蔽星擬土錯不露其瑕及廟宿精誠天容。若鏡今太白避歲之審二尺有餘昔熒惑守心之明三退無謬加以祀五帝敬告百神是憑法象呈休蒼生致福偃兵歸馬不遠來期孝理行歌起於茲景事殊古典應美前書望付史館兼示中外許之。

  永泰元年七月庚子以旱故禱諸神祠是日雨降盈尺時京師米價騰貴斛至萬餘錢至是霈澤人心稍安。

  德宗興元元年六月戊午帝發興元是日大雨將入斜谷路峭多在岩石之間議者以為行至谷中。若遇向之甚雨閣道壞絕進退何從鹹切憂焉及入谷之後天象霽朗曾無纖雲以至京師無風雨之虞眾情欣欣皆謂聖德感通自天祐也。

  貞元六年四月以旱下詔免減稅戊午澍雨逾旬遠近霑足。

  十三年四月自春以來時雨未降正陽之月可行雩祀遂幸興慶宮龍潭為兆庶祈禱焉忽有白盧鶿沉浮水際群類翼從其後左右侍衛者咸驚異之俄然莫知所往方晤龍神之變化遂相率蹈舞稱慶至乙丑果大雨遠近滂沱。

  憲宗以永貞元年八月乙巳即位於宣政殿受冊先是順宗寢疾不能言王亻丕王叔文為學士居翰林通於內官李忠言宣下詔令韋執誼為宰相奉而行之天下危懼連月陰雨及定策雨遂止即位之日天氣清明臣下繇是知天命之有歸矣。

  元和二年正月辛卯有事於南郊將及大禮陰氣凝閉浹旬不開群有司慮降雨雪以不克展禮為懼宰臣議請改日帝曰:郊廟重事吾齋戒有日豈以將有雨雪而廢乎!洎三大禮方享獻之際皆景物澄霽及鑾輿就次則降微雪大駕將動則。又止焉翼日禦樓宣赦才畢陰雲複結瑞雪盈尺眾情歡悅鹹以為聖心昭感所致。

  八年二月辛未帝以久旱親祈雨於禁中是夜降{注}霑足。

  十年正月下制討吳元濟自去年無雨雪至是討元濟詔下乃雨雪。

  文宗開成元年二月庚申帝幸龍首池觀內人賽雨自春少雨帝孜孜憂勤遍禮群望至是甘澤屢降中外鹹悅帝賦暮春喜雨詩百官鹹有屬和。

  三年正月癸未以旱下詔放逋租及寬刑獄其日大雨。

  四年六月戊辰以久旱分命群官遍祠祈禱帝自即位每歲有微旱即處誠祈禱至是久旱帝於紫宸殿對宰臣憂形於色宰臣以星官所奏天時當爾乞無過勞聖慮帝慄然改容曰:朕為天下主無德及人致此災旱今。又謫見於上。若三日不雨當退歸南內更選賢明以主天下宰臣嗚咽流涕各請罪乞免相位是夜澍雨大洽。

  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四月即位於魏州時正月不雨至是人心憂恐洎宣赦之夕降雨彌溥耒耜滿野上下歡康槁苗複茂麥熟倍常。

  明宗初仕莊宗天祐十四年契丹圍周德威於幽州帝與李存審帥師同討自易州北山而行詰旦微雨諸將懼雨淋潦帝祝曰:彼蒼垂祐國難終平敢希浹旬早得晴朗俄而開霽眾心鹹悅。

  天成四年二月甲子車駕歸京宿於中牟縣百官詣行宮起居各賜酒食上謂侍臣曰:麥田稍旱朕以暗禱祈乙丑屆鄭州雨三日百辟稱賀。

  長興元年二月甲寅赴南郊壇之齋宮是夜陰雲蔽密至二鼓微雨帝詔問司天官擇日奏曰:聖德動天百靈斯會即應便止至三鼓雨止星象晴明瞻視如晝咸以為盛德感也。

  末帝清泰元年七月詔曰:昨以稍愆時雨慮損嘉禾朕親赴龍門遍申祈禱甘澤尋降豐稔可期宜令元差禱雨官各赴祠宇昭賽。

  漢高祖天福六年初為太原節度使赴任晉陽大旱帝入境謂賓從及左右曰:吾始衣繡還鄉甚有德色今一境大旱五稼將枯,豈非薄德寡祐而致是邪帝乃際地設脯醴望山川而禱曰:某本生此地濫鎮北方朝廷差來不敢違旨在上者無德而祿甘速身殃在下者以食為天難加眾咎願興雲雨以救焦勞灑泣致拜其日大雨帝既下車入謁興安王昌寧公廟每致祈禱繇是境內大稔蓋精誠之所感也。是歲天下飛蝗東距於海西至隴右南極湖湘北越燕薊川井廬舍無不填滿惟入太原山谷中者皆抱草木而死時天下蝗亦相繼而死焉但五稼已傷而太原獨豐人甚異焉。

  隱帝乾祐元年五月丙辰以久旱幸道宮佛寺禱雨是日大澍。

  二年內出宋州所送蝗抱草死者以示群臣乃命止捕焉差官祭之。

  周太祖以乾祐二年討李守真太祖決欲進攻十七日於西砦抽郭崇葉仁魯及手下兵士與東砦軍進攻梯衝交弩百道齊發俄而西北黑風揚沙晦暝梯衝搖盪人不能開目太祖令禱河伯祠曰:吾奉辭伐罪以救黎元兇醜拒張勞兵攻伐神道禍淫合伸冥助風師無狀不祐王師明靈感通速宜止絕如無顯效祠其危乎!奠訖而風止。

  世宗初節制澶淵凡三載或水旱不時有禱於神祠未嘗不應時而驗顯德四年親征淮南降下壽州還京四月戊午到潁上縣是日大雨先時帝在下蔡日宰臣以時雨稍亻贊上奏帝曰:賊壘已平班師在近雨當不日矣。至是果如聖語。

  §帝王部·神助

  夫大人斯興神明鑒德至誠多感惠迪多助幽贊顛沛靡失斯自天之孚祐也。故有宅心清明發秀岐嶷越在側微之際已彰保定之徵及乎!扶義臨戎勞神焦思顧訁是靈命率眾謀將拯橫流以遏亂略繇是猛鷙效用靈祗告猶冒矢石而如夷視水火而可蹈寒暑為之易節風雷為之借勢休應震動蠢類薦祉況乃吉夢先啟聖知獨悟懇激之切至人事之符合者哉!。

  黃帝有聖德初百神朝而使之應龍攻蚩尤戰虎豹熊罷四獸之力以女妓止淫雨(《史記》雲:黃帝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蚩尤戰於阪泉之野)。

  虞舜初居於媯其父瞽瞍嘗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瞍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而下去得不死後瞽瞍。又使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瞍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旁出去(舜以權謀自免亦大聖有神人之助也。)。

  夏禹初為司空觀於河有長人白麵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淫授禹《河圖》言治水之事乃退入於淵。

  漢高祖初為漢王二年四月與項羽大戰於彭城靈壁東圍漢王三匝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沙石晝晦(晦暗也。)楚軍大亂而漢王得與數十騎遁去。

  八年冬帝東擊韓王信餘寇於東垣(真定也。)還過趙趙相貫高等陰謀欲殺帝帝欲宿心動問縣名何曰:柏人帝曰:柏人者迫於人也。去弗宿。

  宣帝初生數月遭巫蠱事收系郡邸獄(郡邸獄治天下郡國上計者蓋巫蠱獄繁收系者眾故寄此獄)連歲不決後元二年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武帝遣使者分條中都官獄(中都官京師諸官府也。)系者輕重皆殺之內謁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獄廷尉監邴吉拒閉使者不納曰:皇曾孫在他人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還以聞因劾奏吉武帝亦悟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獄系者獨賴吉得生。

  後漢光武初為更始大司馬狥河北時王郎移檄購光武光武趣駕南軒至饒陽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時寒面皆破裂至沱河候吏還曰:河水流澌無船不可濟官屬大懼光武令王霸往視之霸恐驚眾欲。且前阻水還即詭曰:冰堅可渡官屬皆喜光武笑曰:候吏果妄語也。遂前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霸獲渡(堅獲度也。)未畢數騎而冰解光武謂霸曰:安吾眾得濟免者卿之力也。霸謝曰:此明公至德神靈之祐雖武王白魚之應無以加此(今文尚《書》曰:武王度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光武謂官屬曰:王霸權以濟事殆天瑞也。進至博城下乃惶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為長安守去此八十裡(信都郡今冀州也。)光武即馳赴之信都太守任光開門出迎。

  魏太祖之討張魯魯遣五官掾降弟衛橫山築陽平城以拒王師不得進魯走巴中軍糧盡太祖將還西曹掾東郡郭諶曰:不可魯已降留使既未反衛雖不同攜可攻縣軍深入以進必克退必不免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數千突壞衛營軍大驚夜高祚等誤與衛眾遇祚等多鳴鼓角會眾衛懼以為大軍見掩遂降晉宣帝為魏太傅勒兵從闕下趣武庫當曹爽門人逼車住爽妻劉怖出至聽事謂帳下守督曰:公在外今起兵如何督曰:夫人勿憂乃上門樓引弩注箭欲發將孫謙在後牽止之曰:天下事未可知如此者三帝遂得過去。

  文帝為魏相國諸葛誕據壽春叛命築壘圍之初壽春每歲雨潦淮水溢嘗掩城邑故帝之築圍也。誕笑曰:是故不攻而自敗也。及大軍之攻亢旱逾年城既陷是日大雨壘皆毀。

  元帝為左將軍從討成都王穎蕩陰之敗也。叔父東安王繇以穎所害帝懼禍及將出奔其夜月正明而禁衛嚴警帝無繇得去甚窘迫有頃雲霧晦暝雷雨暴至徼者皆弛因得潛出穎先令諸關無得出貴人帝既至河陽為津吏所止從者宋典後來以鞭策馬而笑曰:舍長官禁貴人汝亦被拘邪吏乃聽過至雒陽迎太妃俱歸國。

  後魏孝文五歲受禪文明馮太后以帝聰聖後,或不利於馮氏將謀廢帝乃於寒月單衣閉室絕食三日帝亦無恙。

  唐高祖初為唐公大業十三年起義師於太原七月師次霍邑隋武牙郎將宋老生陳兵拒險義師不進屯兵於賈胡堡會霖雨積旬饋運不給高祖患之忽有白衣老父詣軍門請見曰:予霍山神遣語大唐皇帝。若向霍邑當東南傍山取路八月雨止我當助爾破之高祖初哂之遣人東南視地果有微道高祖笑曰:此神不欺趙襄子豈當負吾邪八月己卯雨果霽高祖大悅乙太牢祭霍山。

  太宗初討宋金剛賊徒日嘗欲覘敵潛軍遠抄騎皆四散太宗與一甲士登丘而睡俄然賊兵四面雲合不知覺也。會有蛇逐鼠觸甲士之面甲士驚起因見賊至遽白太宗而俱上馬馳百餘步為賊所及發大羽箭射之殪其驍將賊騎乃退當時以為異焉。

  貞觀十九年征遼五月丙子師次臨遼頓其夕遼水減二尺三軍慶悅鹹以為得天之助。

  玄宗始三歲封楚王時則天因禦高樓抱之眺望誤墜於地左右失聲奔下扶擁帝怡然無虧損之狀則天甚奇之。

  肅宗母楊太后方娠時玄宗為太平公主所忌密謂侍讀張說曰:用事者不欲吾多息嗣恐禍及此婦人其如之何密令說懷去胎藥而入太子於曲室躬自煮藥醺然似寢夢神人覆鼎既寤如是者三太子異之告說說曰:天命也。無宜他慮及為皇太子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玄宗幸蜀留太子在後宣慰百姓賊師追至渭便橋已斷渭水初漲。又無舟戢太子於水濱號令百姓願從者三千餘人因而涉渡而南遇潼關散卒誤以為賊與之戰士多傷敗收其餘複濟渭而北太子過渭之後渭水之漲隨馬跡而高丈餘追者盡溺眾心大喜以為聖感帝行至豐甯南見大河天塹之固欲整軍北渡將詣豐寧忽大風飛沙礫數步之間不辨人馬繇是回軍東趣靈武風沙頓止天地廓清。

  乾元三年正月甲申元帥奏於河陽陝東大破賊文武百官奉表稱賀曰:伏見元帥行營露布伏承官軍大破逆賊二千餘眾兼燒浮橋柵壘等悉皆蕩盡陝東大破凶徒斬及生擒甚眾。又見中書門下稱河陽橋頃因河陵衝突連艦偏斜昨一軍吏夜間橋下鬧見有神人雲:我是毗沙門天王為國家正此橋柱及平明橋忽正。又勝州已北百姓數千人忽見兵馬極眾喚百姓索食其中有人雲:我是張韓公及王忠嗣領此兵馬為國討賊不日當太平百姓陳祭訖須曳不見此皆聖德所感人神合符靈應昭然今古未有者臣聞聖人者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神祗告休山川輸貺雖五兵暫阻而七德肇脩伏惟乾元大聖先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眷德昭融文思光被道沖玄漠德同淵明三靈貢珍百神效職頃者凶徒未殄侵軼京師東郊不開尚稽大討幽明增憤動植未康固得天祗獲梁神兵啟陣喧聲夜發狀。若構於黿鼉靈契昭然威德清於蚊蚋三軍盡睹百姓咸觀此實止戈之先兆也。及師出交懷一戈而群凶塗地兵臨分陝再戰而餘孽殄殲擒元惡而詰彼兇殘焚賊橋而斷其歸路莫不睹兵勢以攝竄聞軍聲而畏威撲滅之期於斯見矣。此則天時人事斷在目前睿算神功致之度內皆經籍未載古今蔑聞者也。詔曰:朕為人父母時屬艱虞東夏不康近郊多壘除妖撲燎戎馬交馳父出夫行征徭未息蓬頭汗甲今已累年憂我人斯寢興誠切達精誠於天地委長策於廟堂宗社假靈王師克勝殘逆窮搏聚而相持造舟橫河樹柵憑岸一鼓齊進應時殲蕩陝東連捷吉語驟來平賊安人指期可待自古王者得神以興城梁不假於人功士馬或稱於幽贊休徵斯在靈應不違凡百具寮相同慶慰。

  敬宗寶曆元年正月乙卯命中使張宗肇持緋衣賜長安縣主簿鄭翦翦時主役太清宮禦院忽於院前西序見一白衣老人雲:此下有井正值皇帝過路汝速實之不然罪在不測翦惶遽領役人視之其處已陷數尺發之則一古井宛然驚顧之際已失老人所在翦遂告功德使以聞帝歸至宮宰臣及供奉官於焉舞蹈稱賀時有詔命翰林學士韋處厚紀述以表其異。

  後唐武皇初為河東節度使追黃巢至於曹州班師過汴汴帥朱溫迎勞於封禪寺請帝休於府第乃以從官三百人及監軍使陳景思館於上原驛是夜張樂陳宴席汴帥自佐饗出珍幣侑勸帝酒酣戲諸侍妓與汴帥握手敘破賊事以為樂汴帥素忌帝乃與其將楊彥洪密謀竊發彥洪於巷陌連車樹柵以扼奔竄之路時從官者皆醉俄而伏兵竊發來攻傳舍武皇方大醉雜訊動地從官十餘人捍賊侍人郭景銖滅燭扶帝以茵幕裹之匿於床下以水灑面徐曰:汴帥謀害司空帝方張目而起引弓抗賊有頃煙火四合複大雨震電帝得從者薛鐵山賀回鶻等數人而去雨大如注不辨人物隨電光登尉氏門糸追城而出得還本營。

  明宗初為邢州節度使從莊宗南伐次胡柳陂前軍周德威為輜重所撓一軍不利莊宗以中軍戰勝兩軍勝負相半而左馳右趣皆無部伍或號曰:晉王渡河而北矣。日晡晚帝與末帝相失軍無所止河冰初解以無舟戢帝泣曰:吾兒安在吾主安歸身世盡於斯矣。是夜大寒雪深盈尺兵士凍死者眾河冰有複合處帝試踐行可渡不旋踵而冰解繼行者陷矣。是夜帝得渡宿先鋒砦翼日莊宗遣內官訪帝時已獲土山之捷矣。軍聲複震。

  晉高祖後唐應順末自河東改鎮常山承詔詣闕會少帝失位與數百騎欲奔鄴夜與少帝相遇獲嘉東遂俱入衛郡洎郵舍中時劉諱(即漢高祖也。)從行是夜偵知少帝伏甲欲與從臣謀害晉高祖詐屏人對語方坐於亭廡劉諱密遣禦史石敢袖钅追立於後伏甲者俄起左右驚擾敢素有勇力擁晉高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門敢力當其鋒尋死焉劉諱乃解所佩刀隔授晉高祖既出有數卒逐劉諱劉諱時無佩刀遇夜晦以在地葦炬未燃者奮而擊之人謂其短兵也。遂敗走帝乃匿身長垣下隔垣聞人相告雲:石太尉已死矣。(即晉高祖也。)劉諱審其語則帝所親驍將李洪信也。劉諱因訁而召之曰:石太尉無恙繇是坎垣求出其垣劃然頹落有神助焉劉諱乃與洪信合眾獲晉高祖殺建謀者以少主授刺史王引贄晉高祖乃能脫難赴闕。

  漢高祖即位初自晉赴雒次絳郡有司奏置頓厄口鎮帝曰:地名稍惡安可宿之朕記此別有好路乃遣人導之果坦夷而至於聞喜縣有從騎橐厓繇厄口者多爭路墮於絕壑從臣歎曰:昔高皇帝避柏人之名其智。若神我帝惡厄口而入聞喜何千載之暗合邪。

  周太祖初為漢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乾祐中圍李守貞於河中府攻城日大風帝祝於河神而風止及守貞將敗帝夢河神告曰:勿攻擊七月下旬上帝滅其族果如其言及北征至澶州驛亂軍逼即登城樓令王峻慰諭之曰:河冰已解浮橋難立如何南濟眾亦憂之其夜西北風裂凝凍比昧旦津吏報冰堅可渡步騎踐冰而行堅如鐵石未午軍人渡絕眾謂之淩橋其日將夕津吏報曰:冰橋泮矣。

  廣順二年五月親征慕容彥超於兗州是月十三日至城下賊尚拒守十七日晝寐夢內養德兒引道士一人進書卷首雲:車駕來月二日還京其下文字絕多不能盡記既寤以夢示宰臣。又四日而城拔六月二日離兗州是日大雨城下行營水深數尺其日晚至中都縣太祖笑謂侍臣曰:今日。若不離城下則當為水潦所溺矣。

  世宗顯德元年三月親征河東大敗賊軍初兩軍之未整也。風自東北起不便於王師及與賊軍相遇風勢鬥回人情相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