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三毛 > 溫柔的夜 | 上頁 下頁
瑪黛拉遊記(4)


  怎麼怪導遊不生氣,花朵是瑪黛拉的命脈之一啊。「瑪黛拉」的松樹長在高山上,楊樹生在小溪旁,這兒的特產之一就是細直楊枝編出來的大小籃子和傢俱,非常的雅致樸實,柳樹看得多了,改看楊枝,覺得它們亦是風韻十足,奇怪的是,每看楊樹,就自然的聯想到《水滸傳》,李逵江邊討魚,引得浪裡白條張順出場的那一章裡,就提到過楊樹。

  島上的居民幾乎全住的是白牆紅瓦的現代農舍,四周種著葡萄和鮮花,一絲也看不出貧窮的跡象來。

  在島的深山裡,一個叫做「散塔那」的小村落,卻依然保持了祖先移民房舍的式樣。

  茅草蓋著斜斜的屋頂,一直斜到地上,牆是木頭做的,開了窗,也有煙囪,小小的窄門,胖子是進不去的,這種房子,初看以為不過是給遊客參觀的,後來發覺整個山谷裡都散著同式樣的房子,有些保持得很好,漆得鮮明透亮,遠看好似童話故事中的蛋糕房子一般。

  「散塔那」坐落在大森林邊,居民種著一畦畦的蔬菜,養著牛羊,遊客一車車的去看他們的房舍,他們也不很在意,甚而有些漠然,如果換了我,看見那麼多遊客來參觀,說不定會擺個小攤子賣紅豆湯,不然,釘些一色一樣的小茅屋當紀念品賣給他們,再不,拉些村民編個舞唱個狩獵歌,也可以賺點錢。

  可貴的是,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在這個山谷裡,沒有如我一般的俗人,遊客沒有污染他們,在這兒,天長日久,茅草屋頂上都開出小花來,迎風招展,悠然自得,如果那田畦裡摘豆的小姑娘,頭上也開出青菜來,我都不會認為奇怪,這個地方,天人早已不分,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回歸田園的渴望和鄉愁,在看見「散塔那」時痛痛的割著我的心,他們可以在這天上人間住一生一世,而我,只能停留在這兒幾十分鐘,為什麼他們這麼安然的住在我的夢鄉裡,而我,偏偏要被趕出去?

  現實和理想總沒有完全吻合的一天,我的理想並不是富貴浮雲,我只求一間農舍,幾畦菜園,這麼平淡的夢,為什麼一樣的辛苦難求呢?

  旅行什麼都好,只是感動人的事物太多,感觸也因此加深,從山林裡回到旅館,竟失眠到天亮。

  離開「瑪黛拉島」的前一天,我們在旅館休息,很歡喜享受一下它的設備,可惜的是,它有的東西,都不合我的性情。夜總會、賭場、美容院、三溫暖、屋頂天體浴、大菜間、小型高爾夫球,都不是我愛去的地方,只有它的溫泉游泳池,在高高的棕櫚樹下,看上去還很愉快,黃昏時,池裡空無一人,去水裡躺了個痛快,躺到天空出星星了才回房。

  七日很快的過去,要回去了,發現那雙希臘式的涼鞋從中間斷開了,這雙鞋,跟著我走過歐洲,走過亞洲,走過非洲,而今,我將它留下來,留在旅館的字紙簍裡,這就是這雙鞋的故事和命運,我和它都沒料到會結束在瑪黛拉。

  行李裡多了一隻粗陶彩繪的葡萄牙公雞,手裡添了一個楊枝菜籃,這是我給自己選的紀念品。

  回到大迦納利島家裡,鄰居來問旅行的經過,談了一會,又問:「下次去哪裡啊?」

  「不知道啊!」漫然的回應著。

  人間到處有青山,何必刻意去計畫將來的旅程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