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以鬯 > 酒徒 | 上頁 下頁 |
一四 |
|
當我從夢中驚醒時,聽到外邊仍有劈劈啪啪的聲響。母親坐在床邊,露著並不代表喜悅的笑。她問我想不想吃粥,我搖搖頭。我問她外邊是不是還在打仗。她搖搖頭,說是戰事已經移到別處去了。我問她為什麼外邊仍有槍聲,她說這不是槍聲,這是爆竹聲。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放爆竹,母親說:兩方打仗,必有勝敗,誰勝了,免不了要放些爆竹慶祝一下。我認為這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因為我第一次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戰爭。戰爭。戰爭。 「一二八」事變爆發。我不能到「南市」去上學,只好在靜安寺路小沙渡路口的一家女子中學借讀。「學生自治會」組織慰勞隊,我也參加。我們募捐了不少錢,買了幾十套灰布棉軍服,乘坐兩輛大卡車,到「羅店」「大場」去慰勞第五軍與第十九路軍的戰士們。我是一個大孩子了,當然知道戰爭的恐怖。但是為了給戰士們添溫暖,竟跟著其餘幾個同學,在竹林中匍匐前進,只有勇氣,並不意識到在火線上行走隨時都有喪生的危險。我們原無必要這樣做,終於這樣做了。我們年輕,除了自己,對誰都不信任。我們願意看到戰士們穿上我們募捐來的棉軍服而面露笑容。因此,我們不怕槍林彈雨。 正當我們在竹林裡匍匐前進時,一枚敵人的炮彈就在竹篁中爆炸了。我吃一驚;感受突呈麻痹。我下意識地以為自己已受傷,從迷漾度到清醒時,有人在我耳畔驚叫。抬起頭來往前邊一看:我們的級長,亦即是自治會的主席,仰臥著,滿面鮮血,而且正在涔涔流出,看起來,像極了舞臺上的關雲長。他的額角已被彈片切去一大塊,連腦漿都流了出來。兩隻眼睛睜得很大很大,眼珠子一動也不動。我從未見過這樣恐怖的面孔,心裡撲通撲通直跳。我實在看不下去了,站起身,正擬爬出竹林時,就聽見級長忽然用發抖的聲音說——請你們用大石頭打死我! 「八一三」事變爆發。中國空軍出動,轟炸黃浦江上的日本旗艦「出雲號」。敵軍顯然驚慌失措了,漫無目標地放射高射炮與機關槍,流彈不斷落入租界。所有的大商店,都在門口堆沙袋或在玻璃櫥窗上釘木板。從「南市」逃出來的難民,像潮水一般,湧向剛被辟為難民收容所的「大世界」。我乘坐公共汽車回家,經過「南京大戲院」門口,驀然聽到一聲尖銳的風哨子,接著是天崩地裂的巨大爆炸。 司機本能地將公共汽車煞住,大家探頭車窗外,往後一看,才看到整個五角地帶變成一個廣大的屍體場了。許許多多血肉模糊的屍體堆在一起。那些受傷而被壓在屍體下面的人,仍在呻吟,仍在揮動手腳。有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投在死去的母親的懷抱中,哭得連嗓音都啞了。但是,最使我吃驚的是:一個被炸去了頭顱的大漢,居然還在馬路上奔跑。 戰爭。戰爭。戰爭。 日本偷擊珍珠港。我在那家中學教歷史,上午第一堂,高二班,唐代的宦官之禍與朋黨之爭。天氣相當寒冷,玻璃窗外忽然傳來刺耳的隆隆聲,忙不迭走去窗邊觀看,幾十輛日本坦克競在廣闊的南京路上隆隆而過。對街「冠生園」門前有個八九歲的男孩,想越過馬路,疾步奔跑,恰巧有一輛坦克駛來,一聲慘叫,那男孩被坦克碾過,身子壓得扁扁的,猶如一張血紙般粘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沒有人敢提出抗議;沒有人離開行人道,大家只是呆呆地望著那些坦克車,臉上全無表情。 戰爭。戰爭。戰爭。 有血氣的年輕人都到大後方去參加抗戰。從寧波乘坐人力車,翻山越嶺,通過封鎖線,抵達寧海。在寧海住半個月,乘坐竹轎前往臨海;然後從臨海搭乘機帆船飄海,抵達溫州。因為是非常時期,現代的交通工具已不容易找到,於是有血氣的年輕人搭乘烏篷船前往麗水。在麗水住了三天,找不到木炭汽車,只好乘坐人力車。從麗水到龍泉約有六十華里,車夫的泥腿子搬動了一整天,終於將我載到龍泉——一座被敵機炸得失去了形的小城。我寄宿在—家小客棧裡,等候前往贛州的便車。 這家客棧的一堵牆壁已被敵機炸塌,晚上睡在麻制的蚊帳裡,風勁時,等於睡在露天。一天早晨,樓下板房門口貼著一張紅條,問帳房先生,才知道有個十一歲的男孩子正在出天花。聽了這句話,嚇了一大跳,連忙走毒紅十字會種痘。種好痘出來,警報聲起,大家慌慌張張地亂奔。迎面走來一個矮矮胖胖的女護士,我問她:防空洞在什麼地方?她說,龍泉沒有防空洞。我問:敵機就要來了,到什麼地方去躲避?她的回答只有兩個字:山腳!聽了這兩個字,立刻向山腳疾步奔去。奔到山腳,敵機已經在頭上盤旋。 聽不到高射炮的射擊聲,卻傳來了炸彈頻頻爆炸的聲音。龍泉燃起仇恨之火,敵機不斷用機關槍掃射平民。我躲在兩塊大石中間,頭上並無遮蓋,不能算是安全的所在;但在危急中,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地方了。幸而敵機不久就離去,警報解除。我直起身子,沿著田埂走回客棧。經過紅十字會,發現醫生紅著眼圈,從菜畦將那位矮矮胖胖的女護士抱回來。我問他:受傷?他搖搖頭,用嘆息似的聲音答:死了!——是的,這位幾分鐘前還跟我交談過的女護士竟被敵機炸死了! 戰爭。戰爭。戰爭。 陪都。一個沒有霧的中午。我與我的親戚剛坐上餐桌,警報大鳴。大家照例安詳地爬上那個小山坡,走出鐵工廠,沿著漢渝公路走進防空洞。洞不大,兩旁早已擺好條凳。由於逃警報的人不多,倒也並無窒息之感。坐在條凳上,可以望見蜿蜒向西的嘉陵江;也可以望見對岸的泥黃小山和工廠。說起來,風景倒是不錯的,只因「五三」「五四」的印象還深,誰也沒有欣賞風景的興致了。 事實上,逃警報對於戰時的重慶人,早已變成一種習慣,也不一定會有太多的驚惶。我的親戚是個十分鎮定的中年人,逢事絕對不亂,每一次逃警報,必抓一把西瓜子,安詳地坐在長凳上,瞌呀嗑的,不欣賞風景,也不跟任何人攀談。鐵工廠是他開設的,職員與工人都知道他的個性,一進防空洞,都不開腔了。惟其如此,洞內的氣氛總比別處緊張。通常,有警報未必一定會遭敵機轟炸。就經驗來說,倒是過境的次數比較多。 不過,這一天,重慶又變成敵機的目標了,儘管高射炮剝剝剝地響個不休,炸彈還是接一連二掉下來。對岸是工廠區,落了好幾枚炸彈,迅即燃燒起來。這應該是一件值得驚惶的事;然而坐在防空洞裡的人卻用好奇的眼光去欣賞對岸的火燒。大家依舊互不攀談;不過所有的目光全部集中在對岸——只有我的親戚依舊在嗑瓜子,依舊低著頭,依舊將視線落在防空洞的泥地上。 一會,警報解除,我的親戚首先站起,大家松了一口氣,跟在他背後走出防空洞。我的親戚照例走在前頭,因為他是鐵工廠的老闆。當我們在「漢渝」公路上行走時,有人發現鐵工廠門口有一枚未爆炸的炸彈。我們站定了,不敢繼續向前挪步。但是我的親戚卻若無其事地將腳步搬得很快。我忍不住大聲喚他站定,他好像完全沒有聽到我的聲音。他的妻子也焦急起來了,拼命呐喊,可是一點用處也沒有。他的妻子怕出事,疾步奔上前去,一把將他拉住,用雞啼一般的聲音窘備他,說是炸彈隨時會爆炸的,不能走近去。 但是老闆的意思恰巧跟她相反,說是惟其炸彈有隨時爆炸的可能,所以一定要將它搬去田野,否則,整個工廠化為灰燼時,他就沒有勇氣繼續活下去了。他的妻子正欲爭辯,他像一匹脫韁的馬,疾步向那枚炸彈奔去。他的動機是很明顯的:想將那枚炸彈搬走。女人不肯讓他冒險,瘋狂追趕。就在老闆用雙手抱走那枚炸彈時,「轟」的一聲,爆炸了。事後,我們沒有找到這一對夫婦的屍體。我們找到的只是一隻燒焦了的男式黃皮鞋和一隻金戒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