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回首頁 |
多年來,我未曾寫過關于母親的文章,關於父親的倒寫了不少。 不寫母親,有兩個心理上的因素——起初是因為感情上的淡漠;後來是因為良心上的歉疚。 自幼,我就和父親比較接近。長大之後,又和父親比較談得來。我天性比較喜歡外界的事物,童年時,就只樂意在戶外、原野、田莊,和大自然在一起。所向慕的是遙遠的地平線外,那不可知的世界,對實際的家庭生活深感不耐。而母親,偏偏是個自從我有記憶以來,就終年忙著家事,無暇去「抬頭看天外」的盡責的主婦。我天天所盼望的,就是父親快些下班。因為他幾乎毫無例外的,在那天氣乾爽、絕少下雨的北方,一下班,就帶我們幾個小麻雀般的孩子,跑出家門,去野外看蘆葦,看野花,聽鳥叫,看晚霞,或聽「大兵」唱歌。 而母親和我的關係,卻是教我怎樣剝韭菜,怎樣剝蒜頭,怎樣掃地、擦桌椅,和怎樣做針線。記憶中最深刻的是,母親教我縫一種很精細的接縫、把兩塊布邊用針細細地縫上兩道,釘在一起,無論反面正面,都絕看不出有什麼不同,叫做「淨縫」。那種「苧布」,又密,又硬,需要先用蠟燭打上一層蠟,才可以紮得動。七八歲的我實在指揮不動那根細針,結果,不是戳破了手指,就是把針弄斷。一連幾個鐘頭,在那裡低著頭吃力地縫,脖子都痛了,還弄不完。勉強做完了,又往往通不過母親的檢查,要我再找兩塊布,重新縫過。於是,就更盼望父親回來解救。 我有6個弟弟妹妹,母親給我的印象就總是在害喜、推搖籃,和一面餵奶一面手中不停地縫著孩子們穿用的衣褲。煩的時候,就罵我們「不聽話」,說我們「只會磨她」。其實,她是個相當漂亮的母親。嬌小的身材,即使生了7個小孩,也絲毫都不臃腫。白淨的皮膚,笑起來有兩個小小深深的酒窩。又會趕時髦,凡是新流行的髮式與時裝,她都會在百忙中讓自己趕上。她又有一雙巧手,一切衣服及手工藝,只要她看到,就會研究明白,照做一件,而且青出於藍。父親的襯衫和西裝、我們的大衣,她都可以親手縫製。那時剛剛流行的毛線衣褲,她也立刻學會,打得又快又好。繁忙的家事從未使她蓬頭粗服。就連她最後因難產,打麻醉傷了神經,得了半身不遂,動作不便的時候,也從未見她有一天不是梳洗得整整齊齊(只是她實在沒有機會穿用她那些做客用的時裝。她去世之後,箱子中留下的新衣全未上身,各式新鞋也都乾乾淨淨)。她又會做菜,各式各樣,南北口味,她都做來輕鬆愉快。在那材料來源並不很容易的鎮上,她都能別出心裁,找到代用品,做得精彩非常。我上了初中以後,一直住校,也一直都吃著由母親千方百計托人帶來的栗子雞、腐乳肉或糟魚。 可是,或許就因為母親是位太好的家庭主婦,而我天性中卻太缺少這方面的細胞,所以,母親總覺得教不好我做家事,是一種失敗。而我也因為太怕她在家事方面對我的要求,而經常設法逃避。 好在我一上初中,也就自然而然地避開了。 母親非常捨不得我。甚至當我因為想家,而坐火車翹課回來的時候,她也不責備我。而還要勸父親,讓我不要去讀中學了,說:「鎮上沒有中學有什麼關係?」「女孩子何必非讀那麼多書不可?」幸虧父親比較理智,堅持讓我「渡過難關」,以後果然生活境界豁然開朗,不再想家,而接近了廣大的天地,發現了屬於我的世界。 但也因為這個緣故,我不再有機會受到母親的「女教」。我現在能夠會做幾樣普通菜,會縫一些衣裳,而且速度很快,產品不差,是靠著12歲以前,在母親嚴格督導下,所練出來的「幼功」。偶爾以會打舊式中國鈕襻傲視同年女友,並且也略會料理家務,不致因傭人難找、求救無門而已。 我自認不是不會理家,但這在我,始終只是責任,而非樂趣。 我的樂趣在家之外。 對大自然的熟悉與愛好,是來自父親的遺傳和導引。他自己愛田園,愛風景,愛旅行,因此,把這些和子女們分享。我對人生世相的想像力也得自父親的薰陶。他每天晚上,必定在我們三個人的床前,講一連串的故事。他有非常好的口才,講起故事來,生動感人,使我們百聽不厭。 因此,多年以來,父親在我記憶中,代表著一份人生的理想,和對天地宇宙的欣賞與探索的感情。母親在我記憶中,起先是代表著一種現實生活的煩瑣與壓力,後來,則是代表著一大片無可避免的、身為女人的悲哀。 這一大片無可避免的、身為女人的悲哀,在我年紀越大、閱事越多之後,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覺得對母親歉疚,也越來越不敢下筆寫母親。因為我在記憶中的母親的影像上,漸漸看到了我自己,因為我覺得自己終於也成了一個看似勞而無功的母親。 母親的任務使她關心瑣碎小事。 母親的任務使她細算收支。 母親的任務使她來不及高雅而只能「庸俗」。 母親的任務使她不能好好地跟上時代。 當母親在廚房又洗、又切、又燒、又炒的時候,父親可以很「高雅」地帶著孩子去郊遊。 當母親在臥室哄著弟弟、喂著妹妹的時候,父親可以「很有學問」地和已漸成長的孩子們談古論今。 當母親忙著灑掃擦洗、買菜、縫補,來不及穿用自己愛好的時樣新裝,或根本捨不得去買自己的時樣新裝時,父親可以有理由為了工作或事業,必須穿戴整齊。使孩子們心目中的母親越來越舊式,越來越配不上父親。 當母親因終日悶在家中,沒有講話的物件,而不得不對好容易下班回來的丈夫滔滔不絕的時候,父親或孩子有理由嫌她嘮叨;也有理由竊笑她的見識淺陋。 當母親習慣了量入為出,為父親當年微薄的薪水,捉襟見肘的生活而處處克難,即使日後經濟情況好轉,也捨不得多花一文錢的時候,父親和孩子們有理由罵她「小氣」。 當母親把青春與中年一古腦兒奉獻給丈夫和子女之後,紅顏老去。她在子女記憶中,只是個操勞的母親,沒有丰采。如今更是白髮皤皤,跟不上日新月異的時代。於女們高唱代溝,覺得母親對他們無助。父親在手頭寬裕之餘,未免會對外面的「少女」生羨,深悔自己結婚太早,失去了追求妙齡新女性的資格。 子女們如果有成就,父親的讚賞最能合乎時宜,而使子女覺得「還是父親高級」。而母親的讚賞,或許只是:「如今你們居然都會賺錢,媽媽何時可以享福?」而使子女大為「不齒」,認為「怎麼這般現實?實在過分俗氣!」 我曾在文章中談自己有個足資誇耀的健康的身體,說我「只有抗病力,而無抗藥性」,因此可以單槍匹馬,邀遊天下。卻未曾反省到,這健康的身體是來自母親的孕育、母親的撫養、母親所調配的飯菜。而我如今能夠在自己所愛好的工作上,略有成績之外,也勉強能擁有了這個「幸福」完整的家庭,未曾因自己的不能稱職而被「中途撤換」,也仍然是拜12歲以前母親的「家事惡補」所賜。 多數的母親們,即使在現代,似乎也仍然是這樣一類人物,做著一切幕後的功臣,付出著鮮為人知的犧牲,而她們的子女,或許終其一生,也未曾有機會來體認與反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回目錄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