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墉 > 螢窗小語 | 上頁 下頁
不似而似


  「有一個喜歡沽名釣譽而實在不高明的畫家,來求我題字,在耐不住他三番兩次的請托之下,我給他題了『似而不似』幾個字,他拿去之後珍惜萬分,竟高懸在正廳,豈知『似而不似』與『不似而似』意義相反,實在是我對他的諷刺啊!」一位國內著名的藝評家對我說。

  繪畫是藝術家所表達出的胸中境界,他的目的不在真實物體的再現,而在精神的把握,所以決以氣韻為主,形似其次。若逸筆草草,表面雖不逼真,但能給人實在的感受,總比刻意求工,卻呆板遲滯高明多了。這也就是畫論中「無似何畫」,畫其神耳」的道理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