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墉 > 我不是教你詐 | 上頁 下頁
迎向開闊的人生


  寫完這本書的第二天,我帶著六歲的女兒,去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

  還沒到,就發現博物館有特別的節目,門口高高掛了兩道大布條,寫著好大好大的英文字——「遠征(Expedition)」。

  一進門,就有人走過來,送給我小女兒一個本子;

  「小妹妹!要不要參加遠征?這小本子裡介紹了我們的博物館,從古到今,從美洲到非洲、亞洲都有。你只要把每個部門都看了,而且請每個部門的人為你在小本裡曾蓋個章,拿回我們這裡,你就可以得到遠征成功的獎賞——一本填色書。」

  於是,我們開始一關一關跑。我已經走得很快,小丫頭還嫌慢,在人群裡鑽來鑽去地找「蓋章的地方」。

  終於,在跑完四層樓,幾十個展示廳之後,五個章蓋滿了,遠征成功!她得到了填色書。

  然後,我們回家。

  坐在車子裡,小丫頭已經迫不及待地翻閱她的獎品,連我叫她回頭看曼哈頓美麗的夜景,她都沒反應,只是,我再想想,今天一下午,她對博物館哪樣東西有反應呢?包括我和妻在內,我們都好象不曾細細看過任何一樣展品,心裡只想著一件事——快找到蓋章的地方。

  我相信博物館安排這樣的節目,一定有他們的美意。可是,他們的美意會不會產生了反效果?過去每次帶女兒到那兒,我們慢慢逛、慢慢看,可以在中美洲一個陶制的玩具前面,讀博物館的說明,知道那輪子或許傳自中國。也可以在亞洲人館,細細看中國人的族譜,一面教小丫頭認中文,一邊分析給她聽。

  可是,今天,我們除了腰酸腿痛,和得到那本填色本,真是連博物館的櫥窗都不曾好好看過。

  為什麼?因為我們失去求知的欲望,只想到「現實」的目標。

  使我想起有一次返台,朋友開車帶我去阿里山,匆匆忙忙地,在高速公路上一路超車。沖上山頂,住進旅館,第二天天不亮就動身,跑到觀日出的地方。偏偏當天下雨,又有霧,非但沒見到日出,連遠山都看不清。於是,「他又帶我沖回臺北。

  「上阿里山,就是為著日出。」他說:「沒見到,真掃興!」

  我真不瞭解,他心裡為什麼只有那一個目標。其實一路的風景,甚至山上涼涼的空氣,和路邊的小草、山頭的早櫻,不都很美嗎?

  這也使我想起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批評傳統文化的一段話。他說中國人常講「娶妻生子」,「養兒防老」、「行善福報」、「升官發財」,似乎娶妻就為生子,行善就為福報,升官就為發財。

  我則要繼續探討他說:「升官發財」前面是什麼?是「讀書」和「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兩句話,我們從小就說,父母師長也總拿「它」來訓誨我們、安慰我們。告訴我們:「好好讀,拼命念,今天少睡、少玩,少想,犧牲一點沒關係!只要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就隨你玩、隨你想、隨你睡了!」

  我們似乎從來不曾懷疑這句話。但是今天,我要說:

  這句話害了中國!中國文化之所以缺乏生機勃發的力量,就是因為年輕人最具創意的那十年,都被元人間的寒窗埋藏了。當你終於「一舉成名」。你可能背熟了聖人詩書,也可能下筆萬言,你所有的技巧都成熟了,卻永遠失去那段青春的創意。

  我常盯著我十六歲畫的「少女像」,心想:「太好了、大感人了!我今天技巧雖然好,卻再也畫不出來。因為,我失去了那份激情。」

  誰能說年輕人的創作青澀,不足取?青澀有青澀的價值!有青澀的美呀!

  記得有一天,我去看紅木傢俱展,試著坐坐大師椅,覺得好舒服,因為那椅子雖然硬,卻正適合我這患「坐骨神經痛」的人。

  我買了兩把回家,常坐在上面看書。可是,有兒子跟我聊天,我叫他坐,他寧願坐在地毯上,也不坐太師椅。

  「那是老人家的東西,大硬、太難受!」他說。

  我突然一驚。想到舊時代的廳堂裡,全用這種老人家的東西,難道那時的年輕人跟現在不同?小小年歲就愛坐太師椅?還是因為整個中國舊社會,都以中老年人為主角,一方面忽視了年輕人,一方面強迫下一代,接受「中老年的文化」,用中老年人的價值觀,看這個世界。

  我們的文化真是太老大了。即使到今天,這個天涯咫尺、資訊爆炸的時代,仍然摔不掉古老的包袱。

  明明可以電腦自動駕駛的,我們要用手操作,甚至跟電腦衝突。明明可以一板一眼;依法執行的,我們要講人情。明明眼前有無數條路,可以讓我們走,我們偏偏告訴自己:「只有一條路,考不上,一生就完了!」

  我們把科舉的遺毒帶到今天!

  更可怕的,是我們把讀書作官、升官發財這「思想的單行道」,也帶到今天的社會。

  人們常說社會病了!病在哪裡?

  我要說:「病在文化!」

  當我們讓每個人從孩提時代,心裡就只有一條單行道可走。他們長大之後,怎能不功利?怎能聽得進新觀念?又怎能敞開心胸接納不同的人種與文化,成為一個「世界人」?

  多年來,我很不自量力地,出了一系列書。由《螢窗小語》,《點一盞心燈》、《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到這本《我不是教你詐》。我要很坦白他說,我實在是設計了一串東西,希望在無形,也就是在讀者不知不覺中,把「另一種觀念」帶給大家。

  在這本書裡,我很少下獨斷的結論,只提出一些建議,說出幾種可能。我寧願留下較多的空間,讓讀者自己思想。

  本來嘛!這是個「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的世界。稍做準備,你就可以到地球的另一邊去。這也是個人人能自由思考的時代,它不再只有對與錯,而有不對不錯。我們不必尊重「威權」,要尊重「真理,」。而所有真理,都應該在現實生活中獲得驗證。

  記得少年時,有一次去爬山。夜裡,住在山頭。大家躺著,看天上的星星。

  沒了空氣污染和燈火的干擾,星星好亮、好乾淨,好象從四面擁來,把我圍在其中。有人感歎地說:「多寬廣的天地啊!好象擁有了整個宇宙,上面是無邊的天空,下面是一整個地球。」

  三十年來,我常想起那一夜,好懷念那種感覺。可是,有一天、我改了。走在街上,我會抬起頭,看看天,那雖然可能是高樓夾起的小小一塊。但我知道,在樓後面有更大更大的天。然後,我踏踏腳下的地,好實在!那是什麼?那不僅是路,更是地球!一整個圓圓的地球,都在我的腳下。

  我常對年輕朋友說:

  為什麼一條路不通,你就覺得走投無路?

  抬頭看看,天多麼大!低頭看看,地多麼實在!在心裡畫個地球,想像你正站在上面,飄浮在無邊的宇宙之中。

  你會覺得每個人都好親近,大家都是這地球上的入。你會覺得這世界好大,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到各處去。

  願每個人都能脫離心靈的囚籠。

  願每個人都能走出心中的單行道。

  願每位年輕朋友,年輕時就發光、發熱!

  願大家都能迎向開闊的人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