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墉 > 我不是教你詐 | 上頁 下頁
該拿的就要拿


  有一天,讀到明朝袁了凡寫的(了凡四訓),其中說到兩個有關孔子的故事,終於讓我釋懷。故事說:

  魯國法律規定,如果有人肯出錢贖回被鄰國捉去做臣妾的百姓,政府都頒獎金。孔子的學生子貢,贖了人,卻不接受獎金。孩子知道就罵他說:「你錯了!怎麼可以只為自己高興,博取虛名,就隨意去做呢?現在魯國大都是窮人,你開了惡例,使大家覺得贖人受賞是丟臉的事,以後還有誰贖得起人?從此贖人的風氣,只怕要漸漸消失了!」

  書裡又說:

  子路有一次救起溺水的人,那人送了一頭牛為謝,子路收了。孔子聽說;則大加讚賞。

  了凡先生寫了一段很引人深思的話。

  「若所行似善,而其結果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善,若所行雖然不善。而其結果有益於大眾,則雖非善而實是善。」又說:「例如不應該的寬恕,過分的稱讚別人,為守小信而誤大事,寵愛小孩而養大患……等,都急待吾人冷靜檢討改善。」

  我發覺,其實中國的儒家思想,早就重視了「合理化」,只是後來許多人故意表現「私情」,故作有人情味的樣子,或表示自己的寬宏大量,而造成「情理不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