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墉 > 漂泊的人生 | 上頁 下頁 |
避免我這樣過一生 |
|
美國電視上有個感冒藥的廣告: 媽媽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媽媽感冒了!」 大兒子、二兒子、大丫頭、二丫頭、小毛頭、加上老公,全傻了眼地問:「我們怎麼辦?」 於是感冒藥畫面插入,母親吃下去。 嘩! 超級媽媽重顯神威,全家人乃大歡喜!(旁白:請服用××牌感冒藥!) 問題是,這個超級媽媽會得到怎樣的回饋?她會受到子女多大的感激?她又是否能夠教育出具有獨立人格,且知道孝順的子女? 答案常是令人失望的——不!不!不! 因為她是超級媽媽啊!她本不該生病,也不需要子女照顧!她既然不需要,我們又何必去照顧她呢! 於是許多子女就這樣地被呵護、被幫忙思考,成了標準的MAMMT'S-BAB?」! 於是許多母親就「我這樣過一生!」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前面「家庭紀錄」的第二、四兩項,誠然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愈去愛的人,愈懂得什麼叫做愛! 人性有個基本的表現,不是被愛得愈多的人,愈懂得去愛,反而是愈去愛的人,愈懂得什麼叫做愛!也可以說:愈是奉獻給對方,愈會加深地去愛對方! 我們常會發現,年輕父母養的孩子比較不會回饋父母,因為父母都健在,也仍然像是他的朋友一樣,他不必去操心,相反地,那些老寡母帶大的小孩子,卻常比較孝順。這是為什麼? 因為那些孩子未成年時,母親已經年老,他一方面需要靠母親養育,一方面又得隨時注意母親的身體,並幫助母親,否則老母大去,或是重病,孩子就會頓失所依。 那孩子既有憂患意識,母子之間,更是相依為命的!那母親不是單方面付出,而是在孩子未成年時,便已經獲得孩子回饋、關心與照顧。套一句「陳情表」中的句子,那是: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李密的「孝」,不正是這樣來的嗎? 此外人性又有另一個基本表現,就是「沒有失的『得』,不覺其得之可貴;失而復得之『得』,愈覺其可珍!」 相信每個作母親多年的,都經驗過,自己離家多時之後返回,所見到的一雙雙殷切、盼望而欣喜的眼神。 因為只有當「媽媽離家時」,孩子們才能有時間「反省」母親在家時的「千般好、萬般福」,他們由不方便中,感覺到母愛的偉大與可貴,這時候,當母親付出時,子女便會比較感恩。只是,感不了多久,便又無感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