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我也有一個夢想 | 上頁 下頁
九一


  但是,這種狀況在美國持續多年之後,終於開始有明顯的改變的跡象。例如我曾經向你介紹過的百萬黑人大遊行的主題,開始第一次大規模地明確地不是把重點放在「反種族歧視」上,而是放在面對黑人自身的問題上。戴爾·大衛斯這本書的出版,更是在黑人和KKK這樣的白人極端組織之間,建立起討論種族問題的可能性。

  在整個形勢出現一些鬆動的情況下,克林頓總統曾經試圖為這種討論的氣氛作出推動,因為問題的一味回避永遠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於是,在今年,克林頓總統終於利用在一個高中出席討論會的時候,公開呼籲對於種族問題的討論,鼓勵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但是,看來人們還是很有顧慮。總統的鼓勵並沒有引起當場人們對於少數族裔犯罪問題及其他問題的一發不可收拾的抱怨。我驚訝地發現人們非常謹慎地對待這樣的嘗試。在總統談了他自己的看法的同時,最「大膽」談出自己想法的一個白人男學生,只是談到,其實,他若是在街上單獨一個人遇上一幫子服裝不整的黑人青年的話,他會感到緊張。克林頓總統就鼓勵他說,你感到緊張,可以說出來,大家也可以討論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緊張。

  總的來說,大家贊同這種嘗試。可是,多數人還是持謹慎緩步的態度。在克林頓總統的這番鼓勵社會討論種族問題的講話後不久,「時代」週刊就有一篇對於總統講話的反應,表達了一種顧慮。那篇文章是一個有長久經驗的心理醫生寫的。文章談到,切不要以為鼓勵大家講出心理深處埋藏的念頭,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根據他作為心理醫生的經驗,他認為輕率地講出來,有時候是非常危險的。他不反對討論,但是他認為必須強調謹慎地和善意地進行討論,尤其在不同的族裔試圖作這樣主題的探討的時候,更是如此。這篇文章所強調的謹慎和善意,的確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美國社會在短短的兩百年,從奴隸制所代表的種族壓迫,走向解放奴隸,再走向黑人民權運動,走向整個社會相當自覺的對於弱勢團體地位的逐步重視,直至今天,社會能以謹慎的態度對待新時代的種族問題,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個社會自身的反省功能,以及和平的不具有社會破壞性的漸進改良和完善的功能。他們也走過彎路,他們也打過內戰,可是,他們有能力吸取教訓,化解他們內部的仇恨,再也沒有人打算重蹈覆轍。歷史上犯過的每一個錯誤,他們念念不忘,三天兩頭在電視和出版物等大眾傳媒中檢討剖析,至今方興未艾。

  我們談論美國現代意義上的種族問題,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其中蘊含著的一個悖論。多元文化的概念在美國是與各族裔融合的社會形式一起共存的。「融合」而不是「分離」還成為法律被確定下來。事實上,美國的族裔複雜性,也已經到了根本分不清楚的地步。但是,實際上「融合」與「多元文化」是有衝突的。當然,在融合中,各族裔有相互取長補短,滋生刺激出新的文化的正面作用,但是,也幾乎所有的的文化,都面臨在融合中逐漸消失自己部分甚至全部特色的危機。因此,處於如此強大的融合力量之中的任何一個族裔,不論它現在是多數還是少數,對此都有充分的憂慮的理由。如何又要「融合」,又要「多元」,是美國所有的族裔文化的難題。

  因此,提出「分離」的,也不必立即就給他們戴上「種族主義」的帽子,因為問題是複雜的。歷史上以「分離」方式去達到保存一種獨特文化的做法,也並不是都是負面的,例如,以色列。我們不對以色列的其它問題進行評論,單就他們所做的:將來自全世界的猶太人都聚集在一起,保存甚至發掘(例如恢復希伯來語)一種他們共同的獨特文化,在這一點上,他們無疑是創造了一個奇跡。

  這並不是說,我主張族裔的「分離」,何況美國的情況事實上是想分也已經分不開了。我只是想讓你知道,現代意義上的種族問題沒有一個簡單唯一的理論可以套用。表現得矛盾重重的美國,只是在現代世界各族裔不可避免的交流交往中,先行了一步而已。

  同時,「多元」與「融合」又在另一個意義上形成悖論式的衝突。那就是「多元」的意義在於保持各族裔之間的差異,而文化差異正是形成「融合」的最大障礙。現代意義上的種族矛盾在很大意義上,就是由差異本身引起的。因此,人們在提倡多元文化的時候,必須再三強調寬容的概念,這裡包括宗教寬容,文化寬容,社會寬容等等。至今為止,我們仍然不知道,不同的族裔,如此緊密地生活在一起,他們的寬容度是否足以消除巨大的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衝突。

  我又想起了馬丁·路德·金最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在這個「夢」裡,他描繪了種族融合生活的美好圖景。應該說,這個夢想的大部分都已經在今天的美國實現。只是,這個夢實現的還遠非完美。因為,在種族融合的生活中,當年馬丁·路德·金遇到的問題解決了,又產生了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矛盾和危機,將來還可能產生新的矛盾和危機。甚至隨著少數族裔的強大,各族裔均勢力敵狀態的出現,如果人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妥善處理,這種危機也完全有可能加深加劇。

  迄今為止,我們能夠感到欣慰的是,在美國有關「白人將在半個世紀之後變為少數族裔」的人口統計資料和一系列討論及前景預測,並沒有引起非常強烈的反彈。其實,同時公佈的研究資料還有一些照理說是相當刺激的消息。例如,到2050年,美國將有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是混血兒。

  在民意測驗中,顯示了白人對於美國人口結構的改變,有著「無可奈何的容忍」,大多數人只希望移民趨勢能夠緩和一些,以使得「改變的速度放慢」。這已經是非常大的社會寬容度了。它的存在正是兩百年來美國人道德追求和人性思考的結果,也是這個社會自我反省功能不斷加強的結果。

  在美國的種族融合的努力中,克林頓總統當任的美國行政分支還是相當注意協調矛盾的,並且在這方面作了許多努力。在這份對於美國人有著重大意義的人口結構研究報告在20世紀末公佈的時候,克林頓總統向美國人發表了他的看法。他說,對於美國在人口結構上的這樣一個趨勢,他樂觀其成。他不僅認為這是美國的大勢所趨,而且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多元文化是好的。它表現出美國的理念和機會不受血脈和膚色的限制。他甚至說,「如果我們能夠證明,在歐洲文化不再成為美國的主流之後,我們仍然能夠和睦相處,那麼,我們就完成了自開國和解放奴隸之後的第三次革命。」

  我們可以說,這是在人類進入21世紀之前,今天的美國總統的一個夢。

  但是夢想只是信念,假如人們不是僅僅沉溺於自己的夢想,而是對於類似亨廷頓所警告的文化衝突,能夠時時有所警覺,主動進行化解的話,也許將更有利於夢想的實現。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上,各個種族是靠高山大川和沙漠海洋把他們阻隔分離開來的。當他們開始有能力越過這些自然屏障之後,人類的歷史就充斥了無窮無盡的種族奴役和種族戰爭的故事,至今未能絕跡。有了遠洋貨輪,噴氣飛機,洲際導彈,全球互聯網以後,高山大川和沙漠海洋已經不再成為障礙。各個族裔和文化之間將會走得很近。人類已經無可回避。他們將會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展開交往,交流,接觸和碰撞。這個未來的世界能否經歷這樣一個考驗,而走向一個融洽並且多元,寬容並且相互瞭解的世界呢?

  面對矛盾重重的今天,我們只能說,這還只是變得越來越小的這個地球上的一部分人的信念。在這個信念裡,包含了他們對人類最終都會完成「從猿到人」這個過程的信念,包含了他們對人類的良知,道德,和智慧的信念,也包含了他們對於人道主義和人性必勝的信念。信念就是夢想,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個美好的夢想。持有這個信念的人,今天都可以說,我也有一個夢。

  儘管在美國國內確有一部分人對未來美國可能不成其為美國而憂心忡忡,主張更嚴格地限制移民,主張更多地恢復傳統價值,雖然在美國今天還有KKK這樣的種族激進分子,甚至個別因種族仇恨而導致謀殺的極端分子。但是我們從美國兩百年的進步史可以看到,美國人民「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並沒有動搖,對人類向善的信心並沒有降低,對自然法的敬畏,對有一個高於人類的欲念的上帝的敬畏,從來沒有消失。

  其根本原因就是,對於他們來說,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追求一個人人都能享有的自由生活,是比維持一個強大的國家,比維護這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比其它任何比輸比嬴的政治遊戲更重要得多的永遠的夢。為此,他們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在人類步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民族矛盾,種族差異,地區分離,文化對抗在全世界各個角落裡頑固地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國家,幾乎沒有人能夠擺脫這個問題的困擾。怎樣對待人類本身與生俱來的差別,怎樣面對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膚色,宗教信仰,文化遺產,政治理念乃至風俗習慣的差別和矛盾,怎樣協調他們之間的利益衝突,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每個個人,團體,地區,國家乃至全人類所不得不面對的最大挑戰。沒有人能夠回避。

  美國人民被迫先走了一步,最先正面面對了這個挑戰,先於這個世界開始了實現這個夢想的試驗,他們要讓五色人種生活在一起,並且和睦相處。

  讓我們為這個人類和睦相處的試驗祈禱吧,因為,假如這個試驗成功了,如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各色人們,他們在這個地球上和睦相處的「大同世界之夢」,就更有可能美夢成真了。

  祝

  好!

  林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