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掃起落葉好過冬 | 上頁 下頁 |
一個從軍事學院走出來的政治家(3) |
|
1947年6月5日,馬歇爾將軍站在哈佛大學,接受這個榮譽學位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整整兩年。可是,歐洲是什麼樣的局面呢?盟國的勝利已經完全被一種新的焦慮和緊張所壓倒了。英國首相邱吉爾在發問:「現在歐洲成了什麼?它是一個碎磚亂瓦堆,一個大墳場,一片散佈著瘟疫和仇恨、傷口還在流血的土地。」是的,歐洲雖然終於打敗納粹、得到了和平,可是,卻成為一個巨大的戰爭廢墟。歐洲沒有產品能夠出售以換取資金,人們期待建立和發展的民主政治也就處於危險之中。兩年過去了,不是歐洲人不努力,而是沒有最起碼的啟動資金。 其實,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獨裁、強權呼之欲出,戰爭也呼之欲出。如若無法改善這樣的局面,再一次輪回,世界就會像發瘧疾一樣,始終是動盪不安的,和平將成為奢侈品。 也就在這個時候,馬歇爾將軍出任美國的國務卿。他覺得自己真是被人錯誤地委以如此重任,其原因是他不是一個善於用言辭表達自己的人,他不能滔滔雄辯。你可曾聽說一個大國的外交部長,竟然不善言辭?他從這個有著簡樸的灰色城堡的佛吉尼亞軍事學院出來,站在有著高貴學院氣質的紅色校舍圍繞的哈佛大學的院子裡,面對八千來賓,沒有華麗辭藻,沒有對以往功績和今日表彰的得意,他只是憂心忡忡、實話實說:「我必須向諸位稟告,今天的世界局勢,十分嚴峻。」接著,他說出了自己對恢復歐洲的構想。那就是著名的馬歇爾計畫。 馬歇爾計畫的目標是,面對冷戰的威脅,由美國伸出援手,給予歐洲啟動資金,迅速恢復歐洲的經濟,以結束歐洲和國際政治上可能出現的更大混亂。 可是,美國是一個議會民主制的國家,拿出一分錢去,也要得到民眾和議會的認可。美國一向從理念上,就和歐洲起於利益紛爭的戰爭劃清界限。因此,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出兵,僅僅為了打出和平。「二戰」後的歐洲又基本上是與「一戰」後雷同的局面。美國民眾剛剛犧牲了大量自己的子弟,現在要給惹事的歐洲大量送錢,很難想通。 馬歇爾將軍是個實幹家,不善演講,可是,現在他逼著自己,不僅到國會還跑遍全國各地,向民眾發表演說。他苦笑著說,這活像一個政治家在那裡競選參議員、競選總統的勁頭。他不僅對民眾動之以世界和平的理想,也曉之以世界經濟互動的道理。最終,馬歇爾計畫終於被美國民眾所接受。 從1948年至1952年,美國以一百三十億美元,相當於1997年的882億美元,援助了歐洲十六個國家,這些資金全部用於恢復歐洲經濟。馬歇爾計畫非常有效,戰後的歐洲,迅速站立起來了,有了自己重新起步、發展的基礎。這不僅是一個經濟援助成功的例子,也給國際社會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 在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作為戰勝國的法國,向戰敗的德國過度索取賠償。德國因此民不聊生、走投無路。由於民眾慌不擇路,希特勒的納粹黨伺機而起,最終禍及世界,首先就禍及它的鄰居法國。馬歇爾將軍用它的計畫,向世界宣揚一個理念,貧窮不僅孳生罪惡,也助長集權政治,最終威脅和平。國際社會有責任消除貧困,扶助民主理念。他還向世界傳達這樣的資訊,一場戰爭的勝者,可以不是趾高氣揚的征服者和壓榨者,而是戰敗國人民的朋友和救援者。因此,馬歇爾計畫也包括了當時的西德,聯邦德國迅速恢復,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國家。 1953年,馬歇爾將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我們走出博物館。秋日的陽光,正暖暖地透過枝葉斑斑斕斕地灑下來。一陣微風拂過,金黃色的秋葉地落下,覆蓋在尚未枯黃的綠色秋草上,草坪就像這裡的風格,一絲不苟。我們再次走到馬歇爾將軍的雕像前,身邊時而走過一些年輕的軍校士官生。他們將幸運地在這樣一所有著悠久歷史、優良傳統的學校裡,鑄就一個軍人的靈魂。 軍人的靈魂不僅是有勇有謀,更是把生命融入使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