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林海音 | 上頁 下頁 | |
林海音簡介 | |
|
|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 - 2001年12月1日 )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臺灣苗栗縣頭份鎮人,祖籍廣東蕉嶺,出生於日本大阪。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一生創作了多篇長篇小說和多個短篇小說集,其中小說《城南舊事》(1960)最為著名。她所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堪稱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曾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書。 *** 林海音,191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絹笠町回生醫院,父林煥文,臺灣苗栗縣頭份鎮人,祖籍廣東蕉嶺;母林黃愛珍,臺灣板橋人。 1921年隨著父母遷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過,這裡的一物一景深深的絡印在她的心上,成為她臺灣之外的另一個精神上的故鄉。著名代表作《城南舊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溫婉的文筆所書寫出屬於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華。 林海音的成長歲月與大半20世紀50年代作家相同,都經過舊時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薰陶。16歲考入北平新聞專科學校,在學期間一邊讀書一邊當實習記者,19歲畢業即任「世界日報」記者、編輯,主跑婦女新聞。而林海音也因為工作之故,認識了一生的伴侶夏承楹。兩人於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協和醫院禮堂結婚,為當時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後住進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 1948年三十歲回到臺灣,並開始發表文學創作。1953年受聘于《聯合報》副刊,她擔任「聯副」主編(1953-1963)時期,以敏銳的文學觸感發掘相當多的人才,且重視臺灣本土的作家,如林懷民、黃春明、鄭清文、鐘理和等。並且鼓勵日據時代停筆的老作家,例如楊逵、鐘肇政、文心、陳火泉、施翠峰等再出發,是推動臺灣文學的重要推手。 林海音本人的創作豐收期,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總共寫了四部長篇小說:《曉雲》《城南舊事》《春風》《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說集:《綠藻與鹹蛋》《婚姻的故事》《燭芯》,產量十分可觀。 1963年因故離開主編十年的聯副,但這樣的挫折並未打擊到她,1968年她和幾位朋友合辦了一份文學雜誌《純文學月刊》。編這份雜誌時,她曾親筆發出了一百多封信,向編報時所擁有的基本作者邀稿,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好多人。《純文學月刊》得到好評,產生了不少佳作。而她所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堪稱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曾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書,如彭歌譯的《改變歷史的書》,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陽》《和諧人生》,長篇小說《藍與黑》《滾滾遼河》等都歷久不衰。林海音夫婿何凡(夏承楹筆名)撰寫《玻璃墊上》專欄超過三十年(1953-1984),彷佛是一部臺灣社會發展史,純文學特將這些珍貴的資料出版《何凡文集》,這套書並榮獲圖書主編金鼎獎。 1990年,林海音回到闊別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並成為兩岸文學交流的重要橋樑。她寄出全套的純文學叢書和純文學月刊給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還號召臺灣出版界大量捐書以充實臺灣文庫;她又擔任《當代臺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顧問,完整介紹臺灣作家作品。林海音的文學成就也獲得中國大陸文學界的重視,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曾於1997年以及2000年舉辦「林海音作品研討會」。 1994年榮獲「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及「亞華作家文藝基金會」頒贈「向資深華文作家致敬獎」;1998年獲「世界華文作家大會」頒「終身成就獎」;1999年獲頒第二屆五四獎「文學貢獻獎」。 《竊讀記》、《冬陽· 童年· 駱駝隊》、《爸爸的花兒落了》等多篇作品被編選入小學教材。《城南舊事》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