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鳳儀 > 今晨無淚 | 上頁 下頁
七九


  故而莊競之仍然熱衷於有關機場非核心興築的幾項新競投。尤其是她結束了私人的鬥爭,把全副精力放在分析研究本城日後的前途發展之上,更發覺魏千舫的承建方針與計劃非常符合經濟實惠的原則,對香江的繁榮安定起著建設性的作用。

  在商場上涉獵多年,莊競之天分與經驗融匯在一起,使她深切體會到本城在過渡期內的經濟過熱,所帶來的可能後患。

  若以最簡單、最直接的比喻來解釋,就是刻意通過一項巨型發展計劃,使都會在那個發展期內驟然加增了就業機會、催穀工資高漲、提升物價漲幅,尤其是限時限刻完成計劃,把可以稍緩的提前完成,單是超時工作範圍內所帶動的額外支出,就已相當可觀,在在都能造成經濟過熱。

  這表面的繁榮如果沒有長遠的承接韌力,就會得在日後變成千瘡百孔,尾大不掉。

  前幾年,香港曾有人倡議過在九七年舉辦世界博覽會。一般市民驟聽之下,覺得這是個令香港繁盛的無懈可擊計劃,無不雀躍贊成。試想想,博覽會要籌辦經年,萬國財力人力雲集,說多繁盛就有多繁盛,有什麼不好呢?剛剛在英國國旗除下來,中國國旗升上去之時,多以一個受舉世歡迎的名目去招呼國際來賓,真是威風至極,有什麼理由反對?

  這就是一般市民對於經濟與政治知識的淺見。

  當時,國際聞名的居港經濟學教授張某,立即以極其顯淺易明的文字發表了他獨特的見地。他認為香港絕對不能舉辦世界博覽會,惟恐有「虛不受補」之惡果。一催谷繁榮之後,市民習慣于已提高的生活水平與社會熱鬧,無論在實際收入與起居享用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博覽會期內自不成問題,一旦大事已了,人去場空,本城有沒有另一項媲美博覽的重大計劃,足以維繫著市民精神上與物質上的滿足呢?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從來世界博覽會與世運會都只宜在大都會,即有長遠發展資格和條件的城市舉行,才不會有虎頭蛇尾的顧慮。

  溫哥華在八零年代舉行世界博覽會時,亦有同樣的憂疑,商界人起初都抱著「好天揾齊落雨米」的心態,打算借助博覽,作積穀防饑之舉。而且傳媒做足功夫,把這個道理廣播,深入民間,使溫哥華城內各式人等有心理準備,在博覽會帶來的極度繁榮之後,可能會一下子經濟衰退,市面凋零。

  其後溫哥華因為承接香港與臺灣為數可觀的移民,以致消費市場得以持續繁盛,誠是意外之喜。

  換言之,機場建設,以及其他龐大發展計劃在香港進行,利弊必須清楚。

  中國政府礙於很多形勢與民情,不能阻止及稍緩機場的發展計劃,只能在英國政府既定的內政方針內,盡能力作出合理程度上之規範,以保障九七之後香港繁榮之持續。

  心細的人,其實更有著政治上的憂慮。九七之前,經濟熱辣,一到九七,要減縮發展,循步漸進,啊,不得了,立即在社會上揚起一片埋怨之聲,道:「看,英國人走了,就沒有得再如前的好食好住好著好用了。」

  這種前人闊綽,由得後人來收拾殘局的情況不能只是一層心上的擔掛。且在可能範圍之內,必須控制闊綽,是每一個愛護香港的人應有的責任。

  故此,莊競之對於參與本城的建設,相當熱熾。

  對於已承諾的商務合作計劃無變,魏千舫有點喜出望外。

  莊競之的公私分明,令他更覺不可小瞧了這個女人。他非常誠懇地道達了他的敬意與謝意,對競之說:「原以為我可以依照趙家遺願,盡力幫助你,誰知今日,反而要你伸出援手,無以言謝。」

  「在維護本城好處的大前提下,大家不必客氣。」莊競之這句話大方得體之餘,也稍稍表露了劃清界線,宣宗明義的意思。

  當然,在談家國之事時,魏千舫有他的既定宗旨,不會介意女人心思的過分仔細與立場的過分分明。

  若然無此胸襟,又焉能成其大事?

  「新機場既然要趕建,在此事上,我們只能以最踏實的方式去謀最美好的成果。我對於你的建議計劃,非常支持。」競之說。

  「很好。那麼,我們分頭進行,你在前線,做足所有競投所需的功夫,我在幕後,聯絡有關具影響力的人士。」

  「我們的承建條件如此優惠,成功率一定很高了吧!」競之有點不解。

  「在政治氣氛濃烈的情勢之下,不是最平最靚最經濟實惠的計劃會得備受讚賞。我們要防有一方面的人會巧取豪奪。工程落在不為本城前景設想的人手上,後果堪虞。」

  「這就是你要我為核心,加入中資美資,以期能使競投條件更優厚,並起到政治牽引力量的原因。」

  「對。」

  任何一項計劃都有些人或事起門面修飾作用,好比機構邀請董事局成員,把一些社會名人納于其中,並不管實際行政,而予以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回報,就是要他們的參與作為支持的一份力量,籠絡到站在他們身邊的一總人際與商業關係。

  在競投計劃上,莊競之運用了她在美國的地位與影響力,得到在建築界負盛名的歐文集團加盟。魏千舫又聯絡到有中資背景、業務遍東南亞的環宇銀行財務機構答應聯手,就是一項兼有實際輔助和門面聲勢功能的部署。

  莊氏集團在這場競投上的對手,是其他一個以致多個以各國外資出面而實在以英資為後盾的集團。

  此事上,莊競之只有一個疑問。她終於坦白說出來,問魏千舫:「為什麼不引進英資?」

  魏千舫微微一愣,才說:「任何人與國,到了利害的最後關頭,只能站到自己認為最親近的一方去作戰,並無選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