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簡媜 >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 上頁 下頁 |
一七一 |
|
▼1.你必須思考死亡 誰在黃昏的山丘,吹起離別的洞簫? 獨木舟已朽壞了,擱淺在世間一隅,只是積生泥垢供養青苔,了無意義。生命最蓬勃的時刻,已經過去了,最豐美的時刻,遠去了,最甘醇的時光,消逝如煙了。所有的勞役與課業、任務與心願都已完成,功過也成了定局。這獨木舟般闖蕩了五湖四海、捕獲精彩故事的肉身已進入崩裂階段——這是造物者的另一次神蹟,我們沒有機會鑑賞他如何讓生命寸寸生成,卻能目睹他怎麼讓身軀逐日裂解,終於釋放了靈魂。 「死神是個帶爪子的動物」,馬爾克斯如是說。但是,死神難道不是思慮周密、手法純熟的神?他讓一個人安全地航過老年門檻,看到自己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誕生,送來不短於數月不長於數年的病役,讓人有充裕的時間、體力、精神整頓自我,與家人偕手共同迎接死亡。如此善待,相較於剎那間被掠奪生命的年輕人,還能哭天喊地說死神是兇殘的嗎? 人老了,必須思考死亡。蒙田說:「你的死亡是宇宙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的生命的一部分。」如此聖美,焉能不莊嚴面對!以不做壽、避談歲數,消極地規避死亡,是不智的。對一個享有豐壽的老人而言,死亡,已不是敵人身份,是摯友,死亡,不僅是完整生命的一部分,更可視作一篇文章的精彩結尾。這結尾,必須由自己親自撰寫。 柏拉圖《斐多》①,記錄了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最後一日——他因信念被捕入獄,判服毒死刑。飲毒藥之前,七十歲的他依然與前來探望的朋友、學生暢談哲學,辯證靈魂不朽,思想的芒光一如往常照耀著學生。斐多,也是陪在監獄裡的學生之一,他說:「如果我看到一個朋友要死了,我心裡準是悲傷的,可是我並不,因為瞧他的氣度,聽他的說話,他是毫無畏懼、而且心情高尚地在等死,我覺得他是快樂的。」 (① 《斐多》,柏拉圖著,楊絳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於2011年出版。) 蘇格拉底從容的樣子,如一場春季郊遊,在林蔭下亭子裡,對年輕弟子闡述真理:「真正的追求哲學,無非是學習死亡,學習處於死的狀態,他既然一輩子只是學習死,學習處於死的狀態,一旦他認真學習的死到了眼前,他倒煩惱了,這不是笑話嗎?」 最後的時刻將至,「命運呼喚我了,也是我該去洗澡的時候了。」蘇格拉底說,「我想最好是洗完澡再喝毒藥,免得煩那些女人來洗我的遺體。」 當學生問他有什麼囑咐,他說:「只是我經常說的那些話,沒別的了。」問他該怎麼葬?他說:「隨你愛怎麼葬就怎麼葬。……看到我的身體燒了或埋了,不用難受,不要以為我是在經受虐待。」 蘇格拉底一一與家人、朋友、學生告別。獄卒也來了,對他說:「你始終是這監獄裡最高尚、最溫和、最善良的人。」獄卒和他告別,忍不住哭了起來。 蘇格拉底接過了毒藥,向天神們祈禱,祈求離開人世後一切幸運。說完,把杯子舉到嘴邊,高高興興、平平靜靜地乾了杯。當學生們不由自主地哭泣,他說:「人最好是在安靜中死,你們要安靜,要勇敢。」 人,必須思考死亡,不斷地在心裡練習。當那一天來臨,但願能高尚、尊貴,如蘇格拉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