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華嚴 > 秋的變奏 | 上頁 下頁 |
六十二 |
|
§後記:迫不及待讀《秋的變奏》 作者:耿修業 《秋的變奏》是華嚴女士第十七本集結成冊的作品,自她的第一部小說《智慧的燈》問世,歷時已近三十年了。我自始至終是一個忠實的讀者。 當這本二十多萬字的新作到達手中時,我真正是一口氣將它讀完,兩天的正常生活秩序,包括吃飯、睡眠,都受到了影響。在讀完全書後,向作者寫了一封道賀信,兼述我的讀後感:「讀者之中,像我這樣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欲知究竟的人,相信一定很多,這本書的吸引力,實在是使人著迷的。」 《秋的變奏》使人著迷的,除掉它的「本事」以外,對人物的塑造與刻劃,也是動人心弦的,劇中人為數甚眾,是本書特色之一,在舞臺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使讀者為之目眩神迷。但是這眾多的角色在言談舉止、待人接物上,都表現出各不相同的個性與癖好,以及水準不一的文化素養。因此書中的男男女女,都顯然以相異的面貌,相異的癖性,相異的表情,活躍在讀者印象之中。 一齣戲,一部小說,如只是對少數角色加意刻劃,也許容易討好觀眾、讀者;但要把大堆人物,細緻的分辨出好人、壞人、偽君子、真小人,而且拿捏恰到好處,這就需要有豐富的寫作經驗與廣泛閱歷了。 談到全書故事,真是千頭萬緒,非到「劇終」之時,讀者不能領悟出它的究竟。但是作者在鋪陳歷程中,都是本著「平常心」,使故事的發展循序前進。讀者自己也許有常常墜入如五里霧中的懸疑,但全書從頭到尾卻是脈絡一貫,不論大小情節,看來錯綜複雜,可是卻處處交代得清清楚楚。無論先將它當作愛情小說看,或是推理小說看,作者對每一事、每一人都有合理的措置與安排。 作者以舉重若輕的手法,寫出了一樁使人無限懸疑、無限驚駭的事件,但是最後卻讓讀者獲得意味深長的滿足與享受。我們應該想到,作者對全書的經營與擘劃,實在是煞費苦心的。古人說:「誰知盤中食,粒粒皆辛苦。」還是對勞苦的農人感恩之詞,讀本書的人,也應對作者表示相同的敬意與謝意。 《秋的變奏》透露了些什麼意義?要表現的又是什麼?《秋的變奏》是悲劇還是喜劇?對此,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言人人殊,各有不同的見地。但是這部書中的唐羽思、簡若仙、雷予靖、史星南等等人與事,印在我們腦中,將久久不能抹去。這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的創作常有的結果。《紅樓夢》產生了無數的〈紅學〉專家,有誰是真正瞭解曹雪芹的?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發表後,社會轟動,他接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讚揚,他寫給朋友的信中說:「讀者最欣賞此書的,是其中一些社會和個人生活的實況,人物有趣對話以及古怪癖性等等。」但是托翁自己卻並不特別看重他在這一方面的成就,最要緊的是要去發現最高的真理,特別是人類歷史的本質。 華嚴女士寫《秋的變奏》的「最要緊」之意義何在?只有作者本人最清楚,我們猜對猜錯都無損於本書的價值。就像托翁遺憾於人們未能盡悉他寫作的原意,但是《戰爭與和平》終究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1990年5月22日《中央日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