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醉蓬萊 | 上頁 下頁
八一


  群臣乞求開恩,最後只殺了一個錢鳳覽,而且用的是絞刑。所謂「偽太子」當然也不會活命,不過不敢公然處決,而是在獄中勒死。這是順治二年正月裡的事,錢鳳覽處決以後,還有個向謝升索命的傳說:有一天謝升早朝回家,路上忽然遇到錢鳳覽,一驚得病,頸項日漸腫大,畢命之時,只聽他喃喃自語:「錢老先生姑且饒我、姑且饒我。」

  在北京發現太子以後不久,南明也在鬧真假太子的疑案。鴻臚寺少卿高夢箕密奏福王,他的奴僕穆虎從北方帶來一個少年,據說是「先帝東宮」。高夢箕留他住在南京,他不肯,此刻到浙江去了。

  聽得這話,福王比多爾袞更緊張,因為東宮一出現,他立刻便須讓位。因而派一名親信太監,趕到浙江,在湯溪地方將此「東宮」截了回來。

  福王下令召集勳臣及東宮講官辨認,一致認為不真。於是由刑部及錦衣衛會審,這個少年化名王之明,詞鋒極其犀利,當問官喊他的姓名「王之明」,他立即反詰:「你何不叫明之王?」

  不過最後還是審明瞭,王之明是本名,不是化名,保定人,他有個伯祖是駙馬,前一年秋天聽得南方來的人說,金陵如何繁華,大為嚮往,便買了一頭騾子,帶了一個僕人王元南下,走到山東地方,王元潛逃無蹤,幸而結識了穆虎,作伴同行。

  半路上,穆虎異想天開,脅迫他冒充東宮。穆虎找來一個宮中逃出來的小太監,教導王之明,崇禎朝兩位貴妃,住東宮的是田貴妃,住西宮的是袁貴妃。又給他一張單子,上面細注列祖列宗的年號、廟號、禦名,以及封在各省的藩王,教他熟讀牢記。又告訴他太子的老師叫方拱幹,桐城人,鬍子很長。因此,他在被辨認時,一見方拱幹便能喊出:「方先生」。

  這王之明冒充「明之王」,是高夢箕早就看了出來的。穆虎亦知道主人已生疑心,在南京難以行騙,所以帶他到浙江去看看有沒有發財的機會,不想仍舊被逮,真相大白。

  福王自然很高興,將審問的供詞,刻印了數千份,遍貼通衢大道,滿以為仍可安居大位,哪知事實上適得其反。士人百姓本來還在將信將疑,一看審詞說得如此明白,反認為審詞出於捏造,而王之明確是「明之王」。一時群情洶洶,幾乎要鬧成民變。

  於是「江淮四鎮」之一的黃得功,特上一道奏疏說:是非真假、日久自明。此時唯有多方保護,使天下臣民暫時放心;否則遭遇意外病痛而死,變成真假難明,即令是偽,亦都疑為真的東宮太子了。至於原在東宮諸臣,即明白認識者,亦不敢有一句確實的語言,自取殺身之禍;然則東宮諸臣之言,不足以取信天下,是非常明白的。

  後面這段話,無異表示他亦相信王之明原為「明之王」。此外湖廣總督何騰蛟、江楚總督袁繼盛、甯南侯左良玉等這些為福王倚為「朝廷柱石」的大將,亦都紛紛表示朝廷處置失當。由於何騰蛟、左良玉的奏章提到道路傳聞,這假東宮是由吳三桂、史可法送來,因而南明當權的大學士馬士英,逼迫史可法自辯。史可法如果不辯,無異承認弄個假東宮來逼福王讓位,豈非成了謀反大逆?

  因此,史可法上奏,認為在北京的太子不可能假冒。因為周奎及公主,一見相抱而哭,倘若不真,決不如此。而北方各官出面認真太子者,皆被殺而不悔,倘或不真,亦決不會如此。這是很合情理的話,但大家仍然不信,主要的原因是福王實在太糟糕了,百姓借此發洩不滿。

  原來福王荒淫無道,在南明即位後,全不思崇禎殉國,以及他的父親老福王為李自成生擒活烹,做成肉羹,分賜他的部下的悲慘遭遇,依然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立腳未定,便下令在蘇揚一帶征秀後宮女子,為鯁直之臣,力諫始罷。但秦淮佳麗,卻難逃他的狼吻——宮中規制,宮女被幸者,例賜鑲玉金釵一枝,以為識別,並不恩寵。有一次宮中演戲,福王廣召名妓,陪他看戲,一部《燕子箋》沒有唱完,召來的名妓中,已有三個人在髮髻上插上了鑲玉金釵。

  這樣一個毫無心肝的人做皇帝,南朝的百姓何能甘心。所以明知是假太子,亦要說他是真的,作為變相的反抗。

  民心如此,福王及馬士英等人,不能不生顧忌,將王之明監禁在獄,不敢處決。及至福王出走,在南京的士人百姓,打開監獄,擁上大位,可惜只做了一天皇帝,因為第二天清兵就進城了。

  從南到北的百姓,懷念舊主,忠於明朝之心,如此之深,自然使得假訴為明朝復仇,其實奪明朝天下的清朝,大感威脅。南明雖亡,民間盛傳的所謂「朱三太子」,成了清朝的心腹大患。崇禎遣三子出宮、匿藏民問,確實不虛,就算南北兩「太子」都是真的,至少也還有一條「漏網之魚」在,因此偵察搜捕「朱三太子」的秘密命令,一直為封疆大吏視作頭等大事。

  順治十六年夏天,河南巡撫遣派一名參將,帶領二百兵丁,用囚車解送一名要犯到京。先進奏章,大意是說,六月盛暑之日,河南柘城縣來了個策馬的男子,到一家客棧投宿,下馬時自己沒有將馬韁系好,以致那匹馬受驚逃逸,那人喊客棧掌櫃派人去追,答應得稍為慢了些,便是當頭一馬鞭砸了下去。

  如此之橫,自然動了眾怒,將他捆了起來。搜查行囊,內有一顆一斤多重的銅印,所刻的篆文,無人能識。客棧掌櫃知道此人身上大有文章,隨即帶著那人到縣報案。

  縣官不敢怠慢,立即升堂審問:「你叫什麼名字?」

  「我?」那人挺立大言,「我叫朱慈英,大明崇禎皇帝第四個兒子,我是周皇后親生的。」接著大聲叱斥,「你這個小小的縣官。好大的狗膽,見了我,還不下來跪接?」

  縣官大驚失色,趕緊派人招待這個「朱慈英」,隨即請幕友來細看那顆銅印的印文,是「忠孝德全、福祿壽永」八字。

  這八個字不知是何意義?但此人一印,大有來頭,可想而知。縣官帶著「朱慈英」連夜進省,面呈巡撫;巡撫指定兵備道查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