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玉壘浮雲 | 上頁 下頁
三一


  小川便將這話轉告了田中首相;未幾元老西園寺公爵也知道了這件事,便將田中義一找了去說,倘或劉戴明為張學良所捕,供出實情,醜事暴露,與日本的顏面有關。好在南滿路的經費很寬裕,趕緊給了人家吧!

  劉戴明終於收到了應得的血腥錢,而且在日本人的指使下,逃到大連去開「燕子窠」,其後不知所終;想來亦是被日本憲兵殺之滅口了。

  由於林久治郎想阻止張學良在東北易幟,交涉無功,日本特派外交界耆宿林權助出馬;此人在戊戌政變時期,當過駐華公使,新近奉派為日本駐法大使,以弔喪特使的名義,到達瀋陽,跟張學良展開密談。林權助倚者賣老,談話一次比一次露骨,八月九日更提出威脅性的警告,說東三省如果率爾易幟,日本已有採取自由行動的最大決心。

  「我是中國人,」張學良答覆他說:「自然要以中國人的立場,作為看問題的出發點。我願意跟國民政府妥協,無非是為了中國統一,實行分治合作的政治理想而已。日本的勸告,我願意考慮,不過我可以奉告特使先生,這個問題的最後解決,以東三省民意為依歸。」他停了一下又說:「就國際關係而言,想來日本是文明國家,不至於冒干涉他國內政的大不韙。再者,日本為什麼屢次以強硬態度來威脅我,我實在不明白。」

  「日本對這方面,已有決心;即使冒干涉內政之嫌,亦在所不惜。」林權助催促著說:「希望貴總司令從速下定決心。」

  「不行!」張學良毫不屈服,「我的決心,以東三省民意為定;我決不會違反東三省的民意;也決不能不講是非。」

  此時陪同林權助來的一名日本少將,插嘴說道:「現在不是談是非的時候。田中首相的決心,就是是非的標準。貴總司令如果不能依從田中首相的決心,東三省將有重大事故發生。」

  這是相當明顯的威脅,如果態度過於強硬,「濟南慘案」將複見於瀋陽;因此,張學良召集元老、心腹會議後,決定將易幟日期,延後三個月。第二天由劉哲當面通知林權助,這多少是個結果,林權助的任務不算完全失敗,回到東京也可以交差了。

  但是,張學良要易幟的決心,反因林權助此行而更熾烈,因為掛了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則外交問題,日本應該到南京去交涉,他的肩頭就減輕了;其次,更有一項肘腋心腹之患,亦只有易幟,才能消解。

  原來國民政府內部,出現了寧漢分裂以來的第二次危機——蔣介石在北伐勝利後,立即進行裁兵,這是非常正確的政策,因為非如此不能節省天文數字的軍餉支出,移作建設之用。但第二、三、四集團軍,都認為這是「撤藩」,目的在削落他們的勢力;其中第四集團軍的態度,更為激烈。張學良接到密報,第四集團軍首腦之一的白崇禧,與楊宇霆在灤州處理直魯聯軍的善後問題時,相處極歡,每每閉門密談;白崇禧與楊宇霆都有「小諸葛」的外號,加之還有以善謀著稱的「孫聯帥」——孫傳芳參預;這三個人集合在一起,可不是「三個臭皮匠」,因此,頗為多方所矚目。

  直魯聯軍的問題,已經解決,照道理來說,一切皆應歸於正常,而灤河方面的情況,非常不正常。第一是灤河以東的昌黎、盧龍、遷安、撫寧、臨榆等五縣,原是河北省管轄的五縣,楊宇霆所指揮的奉軍,盤踞不去。第二是北平——北洋政府垮臺後,國民政府明令恢復明初燕王時代的名稱北平;所以京奉路,亦改稱為平奉路,被截成兩段,每週對開兩次,至灤州互換車頭。過了深州的平奉路,由常蔭槐控制。第三,楊宇霆、常蔭槐扣留了平綏、平漢、津浦各路局運送奉軍的車皮五千四百個;車頭亦有數百個,中央曾兩次派交通部次長王征出關交涉,不得要領。

  為此,張學良挨了不少罵,但楊宇霆跋扈囂張,張學良無奈其何,據熟悉內幕人士分析,白崇禧與楊宇霆的合作,是相互利用。白崇禧的打算是,即為裁兵而召開的編遣會議,極可能破裂,那時灤東的奉軍,即可利用扣留的車頭、車皮,長驅南下,配合在渤海灣的艦隊,則局處膠東的直魯聯軍,亦將活躍。至於奉軍干預編遣會議,所得的報告,當然是支持楊宇霆取代已由抽大煙進而打嗎啡的張學良,而楊宇霆接管了東北,當然是全面倒向日本。

  但如歸順了中央,首先對楊宇霆的野心,就是個有力的約束;因為這一來,他的野心如見諸行動,便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同時,日本對楊字霆的支持,亦必因此而有所收斂。

  經由信使往還,中央對張學良的要求,幾乎完全接受,將熱河亦劃歸東北,並先易幟;同時任命張學良為國民政府委員。至於東北的黨務,亦不妨暫緩推進;總之一切的步驟,都力求慎重穩妥,不使日本有任何干預的藉口。

  延緩三月的期限已屆,時機亦已成熟;張學良便在十二月甘九日上午七時,發出通令,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同時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中華民國終於真正地統一了。

  其時楊宇霆早已回到瀋陽,張學良本想派他去當黑龍江省長,但楊宇霆仍舊願意擔任總參議,推薦他的心腹常蔭槐出掌黑龍江,張學良如言照辦。

  楊亨霆的氣焰更甚於以前;以前有「老帥」在,多少還有「一人之下」的模樣,如今完全是「萬人之上」了。張學良在他心目中,只是個劉阿斗;《三國志·諸葛亮傳》說,劉先主臨終以前,特召諸葛亮交代後事,說「若鄙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外號「小諸葛」的楊宇霆,認為張學良這個「鄙子」,實在「不才」,已在作「自取」的打算。

  因為如此,他對張學良渺視到了毫無顧忌的程度,稱呼上加上個東北人所說的「小字眼」,司令長官變成「司令長官兒」。民國十八年一月七日,也就是陰曆前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七日,楊宇霆為他的父親作七十歲生日,奉為首座的貴賓,不是「司令長官兒」,也不是特地從大連來拜生日的「孫聯帥」,而是為東北將領所輕視的褚玉璞。

  這便使得張學良越起戒心。在此以前,張學良已看出楊宇霆包藏禍心,患在不遠,一次是他勸楊宇霆應該效力中央,疏遠日本,楊宇霆答說:「你走你的中央路線,我走我的日本路線,兩寶總有一寶押中,有什麼不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