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翁同龢傳 | 上頁 下頁
由拔貢而狀元


  離騷:「惟庚寅吾以降。」蘇州府的唐寅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因取此語,刻為閒章;同府同一年生的還有文征明。後三百六十年,清宣宗道光十年庚寅,蘇州府又降生了兩位猶如唐寅與文征明齊名的士林魁首,一個是潘祖蔭,一個是翁同龢。

  翁同龢籍隸蘇州府治以北九十裡的常熟。翁家在常熟是大族,但先世除了康熙十五年丙辰探花、官至刑部尚書的翁叔元以外,沒有出過甚麼烜赫的人物,直到道光後,方始興旺。

  翁家之盛,始于翁心存。心存之父名咸封,官至海州學正,生兩子,次子心存字二銘,號邃庵,生於乾隆五十六年,道光二年三十二歲,成進士,入翰林。翰林院庶起士,常例教習三年,複經考試,以等第高下,分別任用,稱為「散館」,名列前茅者,二甲授職編修,三甲授職檢討,稱為「留館」,其次用為部員,再次用為知縣。

  庶起士散館時,絕大多數希望留館;翁心存不但留館,而且散館由三年縮短為一年,因為宣宗即位,例開恩科,道光元年辛巳恩科鄉試;則二年壬午恩科會試。子午卯酉之年正科鄉試;辰戌醜未之年正科會試;道光三年癸未春闈,「庶常館」無法容納兩科的庶起士,所以翁心存得以提前散館。

  翁心存的宦途非常順利,一年散館,又一年「開坊」,擢為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又一年充福建鄉試正考官,提督廣東學政,時為道光五年。

  學政俗稱「學台」,例得專折奏事,與督撫平禮相見。三年差滿回京,奉旨在上書房行走,為惠郡王的業師。惠郡王名綿愉,宣宗胞弟,行五;咸豐年間為親貴首腦,內廷外朝皆尊稱之為「老五太爺」。翁心存晚年蹉跌而能複起,未始非由於有此一重淵源。

  翁同龢即生於其父當上書房翰林時。翁心存共生四子,長子同書,字祖庚,號藥房,道光二十年庶起士,跟他父親一樣,也是一年散館,授職編修;其時早翁同龢一科的曾國藩,因是三甲出身,在當檢討。後來李鴻章尊稱科名、功名皆是晚輩的翁同龢為「丈」,即由曾國藩與翁同書的關係而來,老師的同寅為長輩,則此長輩之弟亦為長輩;李鴻章所以如此謙下,作用是要突出他繼承曾國藩的形象。

  翁心存的次子名音保,早殤;三子名同爵,出嗣堂叔;幼子即翁同龢,字叔平,號瓶生,亦號瓶廬,晚年自署松禪。他的祖父是學官,父親又是上書房的師傅,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之下,書自然讀得極好。十三歲時作試帖詩,題目是「元夕張宴奪昆侖關」,詠狄青的故事,有「第一回圓月,奇功第一人」之句,傳誦一時。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翁同龢二十歲,成為拔貢——出類拔萃的生員(秀才),稱為拔貢,定制逢酉年由學政在「科考」後選拔,共試兩場,即日交卷,第一場試四書文兩篇,經文一篇;第二場試論一篇,策一道,判一條,五言八韻詩一首。較之鄉會試僅試四書文,五經文及試帖詩,更為繁重;而且除文字以外,兼重書法,此又與殿試無異。

  因此,在昔科舉時代,常以「名貴」二字來形容拔貢。又有人說,拔貢之名貴,是因為三年出一個狀元,十二年才出一個拔貢。此雖為戲言,但有不通的翰林,而拔貢則必是真才實學,這是毫無例外的事實。

  定制:拔貢為正途出身。進京覆試考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縣任用。但翰林院畢竟是儲才之地,所以除非年齡太長,急於出仕,否則仍會赴秋闈。翁同龢趁進京覆試之便,參加北闈鄉試,輕而易舉地成了舉人。

  這一科順天鄉試的考官是工部尚書王廣蔭、戶部尚書孫瑞珍、工部右侍郎宗室靈桂。孫瑞珍之子孫毓汶、靈桂的女婿榮祿,後來與翁同龢的關係極其密切,卻都交誼不終。先談孫毓汶與翁同龢同榜的故事。

  孫毓汶是山東濟寧人,鹹同年間,為北方士族第一家。他的祖父玉庭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玉庭有一孫毓溎,是毓汶的堂兄,道光二十四年的狀元。咸豐六年丙辰,翁同龢、孫毓汶會試中式後,孫家希望孫毓汶奪魁,造成兄弟狀元的佳話,因而有一段關於孫瑞珍計陷翁同龢的軼聞。

  據高拜石在「古春風樓筆記」中說:「殿試前夕,赴試貢士,住家離殿廷稍遠的,每多借宿朝門附近親友家,以便第二天清早進入隆宗門。那時孫家第宅是在皇城附近,翁家比較遠些。當晚,孫家以通家之誼,延翁同龢到家裡夜飯,孫瑞珍以父執世誼,殷勤款待,頻頻勸酒,絮絮暢談,賓主非常歡洽。席散之後,孫尚書又邀同龢到他書齋裡,把殿試一切規例,不厭其詳地,一一指點,直到深夜,同龢已有倦意,加以不勝酒力,兩眼微澀,孫尚書始促其就寢。毓汶早于散席之前就枕了。」

  可想而知的,到得第二天金殿對策,翁同龢的精神決不如孫毓汶;但翁同龢畢竟還是奪魁了。據高拜石記,正當翁同龢精力不濟時,「猛記起他父親給他的老山人參兩枝,藏在卷袋裡,因找了出來,折下半枝,含入口中略加咀嚼,果覺精液流貫,神志奮發,振筆直書,一氣到底,如時繳卷。」

  這段故事的真偽,以及人參是否有那樣的功效,都是疑問,但翁同龢的日記中,從未提過孫瑞珍,則是事實。

  金殿臚唱後,翁同龢以一甲第一名授職修撰;孫毓汶以第二名授職編修。這一榜後來成顯宦者,還有浙江歸安沈秉成、宗室延煦、湖南茶陵譚鐘麟,浙江仁和夏同善,宗室霍穆歡,陝西長安薛允升,鑲黃旗滿洲烏拉喜崇阿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