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蘇州格格 | 上頁 下頁
三八


  但到了第二年夏天,發現地宮門外有水浸的痕跡,管陵大臣打開地宮細細勘查,地上積水有五、六分之多,拭去以後,隔數日再看複又如故。皇帝得報,認為此事非同小可,特派內務府大臣敬征、馬蘭鎮總兵寶興細加勘查,查出水非自外而入,而是地宮中自然湧現,同時測出積水最多時約有一尺六七寸。

  這一下,可想而知的,以前的獎賞,一律撤銷,牛坤及工部、內務府中曾管理工程與工匠直接打交道的司官,一律革職,交刑部嚴審。但這只是初步處分;皇帝已于九月初啟程謁東陵,將順道勘察寶華峪地宮,看了積水情形,再作道理。

  皇帝親自踏勘,發現孝穆皇后的梓木,亦即所謂梓宮,有浸水的痕跡,約高一兩寸;梓宮是平擺在名為「寶床」的石臺上,距地面一尺五寸,是則所謂積水曾達一尺六、七寸之說,信而有征。再細察積水的由來,是地面以下的土壤,有些地方土石混雜,換句話說,中有縫隙,並不堅實;顯然的,地面以下的防水保固做得不夠地道。

  至於審問的結果,據說,當動工時就發現石壁積水,要做「龍鬚溝」,即砌出一條條的溝槽,將積水引至地宮以外,但英和認為這一來要增加工程費用,不必費事。

  於是英和成了罪魁禍首,而牛坤複又諉罪,說他只管經費收支,不管工程,顯得英和當時保薦牛坤時,說有此人在工地,他即不必常常前往督工的話,並不實在。

  因此,英和的處分特重,革職拿問,而且禍延兩子,長子奎照是嘉慶十九年翰林,現任兵部侍郎;次子奎耀入詞林更早于乃兄,現任通政使,亦均革職,因英和正在患病,上諭著奎照、奎耀前往刑部,以便代其父應訊。

  問官除刑部堂官以外,另外加派定親王奕紹、軍機大臣盧蔭薄、文孚會審,但一切以刑部的司官為主。引用的律條,關係出入甚大,如重用牛坤,若謂保舉非人,罪名便輕;但因上諭中有「欺飾」的字樣,所以引用「欺罔」律,這是遇赦不赦的大罪,看來老命不保了。

  由於英和已經失勢,而且都知道他是得罪了皇帝的寵妃全貴妃之故,所以越發敬而遠之,深恐牽連在內,為全貴妃告了枕頭狀,不免大禍臨頭。但事有湊巧,適逢太后十月初十萬壽,命婦進宮朝賀,有人將英和被禍的經過,告訴了太后,倒引起了她一片抱不平的俠義之心。

  於是乘皇帝到綺春園來問安之時,太后問道:「聽說英和要處死了?」

  「目前正由定親王他們在審問,尚未結案。」

  「雖未結案,外面的流言很多,說他得罪了全貴妃,難逃一死;你聽說了沒有?」

  「這種流言,沒有人敢傳給兒子聽的。」

  「所以你就不免偏聽了!」

  這句話責備得很重,皇帝不敢作聲,好一會才答了句:「兒子不敢。」

  「我還聽說,你要拿福康安孝敬乾隆爺的一個翡翠壽桃,改成鐲子賞全貴妃,有道理沒有?」

  「全貴妃生日,想要一對翡翠鐲子,有人說可以拿那個壽桃來改,兒子問英和行不行?他說以大改小可惜。這件事就不提了。」

  皇帝一面答話、一面在想,太后的語氣倒像在問口供,這樣問下去,說不定會把命蘇州織造織制繡花紡綢,供全貴妃裁制內褲這一段也抖露出來,那就大損威嚴了。如今得想法子搶先辯解,才能堵住太后的盤問。

  於是,他緊接著又說:「那都是好久以前的話了!說什麼英和得罪了全貴妃,是沒影兒的事。英和承辦大工,漫不經心,及至出了事,又多方敷衍掩飾,其情甚為可惡,兒子為了整飭紀綱,不能不辦他。」

  「你要辦誰,只要有理,我絕不會干預。不過,你要想一想,英和是先帝特為識拔的人。」

  「是。」皇帝答說:「兒子亦很重用英和,無奈他犯的過錯,情節不輕,而且罪證確實,兒子亦是愛莫能助。」

  皇帝有些唱高調的味道,太后頗為不悅,便沉下臉來問道:「你的意思,英和的罪名,下面怎麼擬,你怎麼批准?」

  「這——」皇帝發覺太后的臉色難看,不免有些躊躇,不敢把話說得太硬。

  「不管英和照大清律看,是犯了多大的罪,你自己得想想,這是個甚麼罪?修陵寢是你皇帝一個人的事,風水好壞,受福受禍也是你子孫的事,與異姓不相干;如果你殺了英和,就是為家事殺大臣,誰不寒心?試問還有誰肯替你賣命出力?」

  這番告誡,義正辭嚴,皇帝急忙莊容答說:「皇額娘教訓得是。英和這一案,兒子從寬辦理就是。」

  就因為太后這一番話,英和的性命才能保住,上諭中說:「英和於此等要工,但止信用牛坤一人,以致工多草率,遂有浸溢,奕紹等審訊明確,比依定例擬斬監候,本屬罪所應得,姑念英和曾任尚書、協辦大學士,于此案訊無贓私,尚可寬其一線;且吉地工程,系朕一人之事,不肯因辦理不善,誅戮大臣。既不置之於法,即不必久系囹圄,英和著加恩發往黑龍江充當苦差,以示朕法外之仁。」

  奎照、奎耀本應發往工地效力,因英和患病,命他的兩子隨往黑龍江照料,不必發往工地。此外,戶部又定出賠修寶華峪工程人員,繳納賠款的年限,一千兩至五千兩定限兩年,以下按銀數半年一加,數在十萬兩以上者,定限七年半。上諭一下,私下議論者頗不乏人,說歷來賠修都只是城牆之類的工程,從未聽說皇家的陵寢亦要賠修的。但亦有人說,這是寬大的處置,如果抄家,根本就不用賠了。但不論怎麼說,英和一家所遭的橫禍,縱非家破人亡,而傾家蕩產亦夠淒慘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