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石破天驚 | 上頁 下頁
七六


  今值本黨舉行聯絡之初,彼便百端誣謗,含血噴人,蓋恐本堂聯絡一致,則彼党自然瓦解,而其所奉為君父之滿賊,亦必然覆滅,則彼漢奸滿奴之職無主可供也。其喪心病狂,罪大惡極,可勝誅哉?凡吾漢族同胞,非食其肉,寢其皮,何以伸此公憤,而挫茲敗類也。本堂雖疲駑,亦必當仁不讓,不使此謬種流傳遺害於漢族,此聯合大群,團集大力,以先清內奸,而後除異種,實為本堂義務之不可缺者三也。

  * * *

  以下就是綱舉目張,條理分明的八章六十七條的新章程。第一章綱領,共計十條,首先正名,凡各地洪門組織有名目不同的,劃一稱為致公堂。其次定宗旨:「驅除異族,光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這十六個字,已概括了民族、民權、民生的革命目標。接下來明敵友、課責任、定組織,而為了發揚洪門精神,特列一條:「所有党友,無論新舊,均先遵守陳近南先生遺訓。」

  陳近南就是陳永華,曾是鄭成功的部將,為洪門中興的偉人,相傳第二代山堂「精忠山」,就是康熙初年,陳近南在四川雅州所開立;洪門中的許多規制傳統,都是陳近南留下來的,其中最重要的遺訓,就是「滅絕胡虜,回復明代。」

  逸仙先生的本意,著重在團結洪門,改造思想;也就是要將革命目標與洪門宗旨,揉合在一起,希望每一個堂友能將身在洪門,就要革命的思想,在腦中生根;次一目的,才是通過總註冊的方式來籌募革命經費。全美致公堂會友有十五萬之多,依照新章,每人繳納註冊費美金兩元;總計可得三十萬美金;以此鉅款購買槍械,在國內起兵,可以一舉打垮腐敗的滿清軍隊。因而黃三德,及其它致公堂領導階層,對逸仙先生手擬的新章,讚不絕口。興奮異常,極力催促,早日開始行動。

  於是,逸仙先生在黃三德陪同之下,冒著褥暑,從三藩市出發,取道橫貫美國南方的鐵路,從洛山磯、聖路易、亞特蘭大、華府、費城、芝加哥東行,而以紐約為終點。每到一處,黃三德以大佬的資格,「開台演戲」——開香堂的隱語;而由逸仙先生演說洪門反清複明的本來面目,及乘時救國的宗旨。

  非常奇怪地,每次「開台演戲」,盛況空前;但談到註冊,卻多陽奉陰違。查考原因,才知道保皇黨在暗中使用種種卑鄙的手段,全力破壞;各地致公堂的負責人,受了煽動,卻又鑒於逸仙先生慷慨激昂,透澈精闢的演說,深深吸引了下層堂友,不敢公然反對,因而採取敷衍拖壓的態度,才有那樣的結果。

  黃三德對此深為沮喪,亦很惱怒,但除非斷然撒換各分堂的負責人,不能收效。而洪門的組織,有其特殊的淵源與規制,黃三德雖是大佬,未必辦得到此;就算辦得到,亦必引起極大的分裂,那就只好徒呼奈何了。

  逸仙先生卻很樂觀,因為他的主要目標達到了;洪門宗旨與革命目標相結合的思想,已普遍深植在全美華僑的腦中,相信時日醞釀,自然能開出革命之花,結出革命之果。

  在紐約「開台演戲」之後,逸仙先生認為他在洪門方面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決定將總註冊的工作,交結黃三德;他另有一個極有意義的新計畫要展開。

  這個新計畫,是從正在耶魯大學攻讀法律的王寵惠身上發端的。

  王寵惠與逸仙先生是舊交,這時正在耶魯大學攻習法律;異國重逢,彼此都很高興。尤其是逸仙先生,從離開三藩市以後,一路遇到的洪門弟兄,都是克勤克儉,白手成家的人,誠樸有餘,談學問就不是路數了。因此,遇見了王寵惠,析理辨疑,彼此切磋,往往深宵不倦,不說經國濟時的理想,能夠修正充實,僅是這份友朋切磋之樂,就不易得。

  王寵惠又介紹了一位同志,是廣州府南海縣人,名叫陳錦濤,字瀾生,專攻政治經濟;談得亦非常對勁。他們對美國的瞭解,絕不同于李鴻章之流,專門注重堅甲利兵;同時更不能同意朝中保守派排外意見,以為「非為族類,其心必異」,必然會「合而謀我」。尤其是美國,拿他們的立國思想來說,一定會同情革命,成為中國真正的朋友。但是要爭取國際的友誼,必須先使他們對中國有真正的瞭解,消除了對中國的疑忌。

  這些思想,很快地在逸仙先生的腦中,醞釀成為一種有體系的說法;試著執筆為文,用英文寫成一篇:「The True Solution of The Chinese Question」,譯名為「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他說:

  * * *

  外國人往往說中國人有排外思想,不喜與外國人接觸。其實,由於已往中國政府的「禁海」政策,不准與外人通商;因而產生這樣的說法。這個說法與中國歷史是不相符的。

  歷史給我們充分的證明,中國人常與外國人交際,對於外國商人及傳教士,未嘗有任何惡感。且看在西安的「景教碑」,可知在第七世紀,西洋人已到中國傳教;而漢明帝歡迎佛教傳入中國,中國人熱心信仰,至今佛寺莊嚴,為中國的三大宗教之一。

  至於外國商人,一向可以旅行中國內地,自漢晉以來,史不絕書。到了明朝末年,徐光啟以宰相之尊,信奉天主教;他的摯友基督教徒利瑪竇,亦能到達北京,受中國人的崇敬。

  這些是中國人在當時絕沒有排外思想的明證。

  * * *

  接著文章中指出「滿洲興盛,政策漸變」,這因為滿洲人深恐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吸收其文明,而興起反對異族統治的思想,因而鼓勵排外思想,至拳匪之亂,為其極致。

  這樣,無形之中,就得出一個結論:要消除中國人的排外思想,必先推翻排外的滿洲政府,而這正是中國志士之所為。逸仙先生分析抱持革命觀念的中國人,共有三種:第一種占最多數,但是他們都是善良畏事的平民,深怕遭受滿洲政府官史的迫害,不敢吐露心意;第二種是抱著種族革命的思想,主要目的是推翻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洲統治者;第三種則是有特別高尚思想的人,這就是說,他們不但要推翻暴虐統治,而且要改造國家,消極方面不許再有這樣的暴虐政權出現;積極方面要建設一個與世界最文明的國家相提並論的新中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