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紅樓夢斷①秣陵春 | 上頁 下頁 | |
九 | |
|
|
於是曹寅大修由前明漢王高熾府第改成的織造衙門西花園,廣延賓客,論文較藝;他為人不俗,而賦性盹摯,加以飲撰精美,家伶出色,所以南來北往的名士,幾乎沒有一個人沒有作過他的座上客。當然,他的官聲亦很不壞,保護善類,為民請命的好事,由於能直達天聽,總能做得很圓滿,因此曹寅的聲名,遠出其它兩處織造之上。 到了康熙四十三年以後,曹寅的恩眷益隆,不但與李煦十年輪視淮鹽;他的長女並由皇帝「指婚」,匹配「鑲紅旗王子」平郡王訥爾蘇為嫡福晉;第二年冬天成婚,隔了兩年誕育世子,取名福彭。又奉旨在揚州開書局,刊刻「全唐詩」、「佩文韻府」,富貴風雅,難得相兼;曹寅卻占全了。 誰知好景不常,不到六十歲下世,但看御批的四個「萬囑」,便知他寵信至死不衰,所以李煦上折,奏請代管鹽差一年,以鹽余償還曹寅虧欠,皇帝自然照準。及至康熙五十二年,十年差期已滿,李煦以曹寅的虧欠未清為由,奏請再派鹽差,皇帝沒有許他,責成兩淮鹽運使李陳常代補曹寅虧空。不過康熙五十五、五十六兩年的巡鹽禦史,仍舊派了李煦,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十月,方始差滿交卸。算起來,十四年中他當了九回巡鹽禦史;誰都沒有他這麼好的機會,應該可以知足了;那知他還虧欠著公款。 這時有個織造衙門的司庫,滿洲話叫烏林達,向李煦獻議,由理藩院員外本缺,派充滸墅關監督的莽鵠立,差期將滿,很可以取而代之。 李煦心想滸墅關在蘇州以北,東起上海、西迄太湖,凡松江,太倉、嘉興、湖州這些江浙有名的膏腴之地,都在滸墅關以南,絲、茶以及其它土產如「南酒」之類,由運河北銷,滸墅關是必經之地,這個差使每年也有好幾萬銀子的好處,而且近在咫尺,照料也方便,很值得去求一求。 於是在四月十五那天,親筆寫一個奏摺,請皇帝賞他兼管滸墅關稅差十年;「餘銀」除彌補虧欠的公款以外,每年報效若干。不想碰了個釘子;但李煦不死心,趁李鼎到熱河送桂花之便,打點了一份厚禮,又寫了一封極切實的信,重托梁九功從中斡旋。那知還是白費心機。 李煦這時才警覺到,境遇確是很艱窘了!意煩心亂,不想跟兒子多談;便即說道:「你見老太太去吧!」 「是!」李鼎答應著退了出來。 已經走到廊上了,李煦突然想起一件事,將他喊住了說:「你媳婦的事,瞞著老太太的,只說她上南京去了。此刻身子不爽,暫且不能回來。老太太提起來,你說話可留點兒神。」 其實,這是多餘的叮囑,李煦早在家信中,便已這樣說過;李鼎不但緊記在心,而且也編好了一套話,相信能夠瞞得住祖母。 * * * 回到晚晴軒實在倦不可當了。在祖母那裡話說得太多,光是行圍哨鹿,當一段新聞來講,就費了不知多少唾沫;因為上了年紀的人,愛問細微末節,而且顛三倒四,一句話往往講了再講,越費工夫。 談到鼎大奶奶,倒是輕易地瞞過去了。但問到曹家的情形,卻使得李鼎難於應付;因為這一趟南歸,未到曹家,而假說去了曹家,問到「你姑姑跟你說了些甚麼」之類的話,得要自己現編一套說詞,自是很累的事。 雖已累極,少不得還要在靈前一拜;起身揭開白竹布幃幔,看到靈柩,終於忍不住失聲而號,憑棺大慟。 「大爺!」珊珠絞了一把熱手巾來:「別傷心了!哭壞了身子,大奶奶也不安。」 「到底是怎麼死的呢?」李鼎收淚說道:「你們來!好好兒講給我聽。」 他出幃幔,拿手巾擦淨了眼淚,看到珊珠跟瑤珠的臉色,不由得疑雲大起! 這兩個丫頭、珊珠十五、瑤珠十四,這般年齡的少女,心思最靈、膽子最小,風吹草動,都會受驚;而兩人眼中的神色,除了驚惶以外,還有相互警示、保持戒備的意味。怎不令本就在懷疑妻子死因的李鼎,暗暗心驚! 不過他也不會魯莽;魯莽無用,無非嚇得她們更不敢說實話而已。李鼎默默盤算了一會,打定了一個曲折迂回、旁敲側擊的主意。所以回到臥室坐定,先要茶來喝;等珊、瑤二人恢復常態,方始從容發問。 「從我動身以後,大奶奶的胃口怎麼樣?」 這話問得兩個丫頭一楞,原以為會問到鼎大奶奶去世時候的光景;那知是這麼稀不相干的一句話! 「大奶奶的胃口跟平常一樣。」珊珠答說:「不過夏天吃得清淡,飯量可沒有減。」 「睡呢?」 「自然比大爺在家的時候,睡得早。」 「我不是說睡得遲早,是睡得好不好?」 「那要看天氣。天氣太熱,就睡不好了。」 「那是一定的。」李鼎好整以暇地剝著指甲說:「家裡事情多不多?」 「不多。」珊珠又加了一句:「這個夏天,老爺的應酬也少。」 鼎大奶奶當家,頂操心的一件事,就是應酬。親友婚喪喜慶,要看交情厚薄,打點送禮;逢年過節,南北兩京總有七八十家禮尚往來,尤其是年下,還有二、三十家境況艱窘的族人親戚等著饋歲,一個臘月,能忙得她連說句閒話的工夫都沒有。此外若有南來北往的官眷,至少也得上船敘一敘寒溫,送幾樣路菜,雖是交代一句話的事,但少這麼一句話,也許就得罪了人。至於逢到李煦請客,更是裡裡外外,非她親自檢點不可。妻子持家之累,是李鼎所深知的;但不勝負荷之感,不起於前兩年,而起於這兩年家境較差,門庭漸冷,尤其是在夏天應酬不多之時,豈不可怪?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