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安樂堂 | 上頁 下頁
六三


  王綸當天就將遺詔草稿送還錢溥,另外附了一封信,請他刪除停造錦衣衛新獄這一款。錢溥不以為然,便懶得動筆,暫且擱在那裡再說。到得第二天上午起身,聽得滿城撞鐘,賡續不斷,知道龍馭上賓了——大喪儀禮中規定,自皇帝駕崩之日起,京城寺觀撞鐘三萬杵。

  這天是正月十七,欽天監具奏,大殮以當日亥時最恰當,毫無沖犯;即位吉期則以正月二十二日為最佳。裴當認為大殮時刻過於匆促,不如改在十九;但王綸極力主張,以從欽天監所奏為宜。「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是王綸得勢,犯不著跟他爭,裴當不再多說甚麼了。

  大行皇帝得病已久,一切後事,都早有準備。遺體自文華殿用「吉祥板」抬至乾清宮正殿,晚飯以前,便已小殮。皇后妃嬪、皇子公主、宦官、女官、宮女,均已成服,男的麻衣麻冠;女的除去首飾,麻布大袖長衫,麻布蓋頭,輪番入殿,瞻仰遺體,搶天呼地,號哭不絕。

  殿內由已於天順五年下嫁周景的大行皇帝長女重慶公主親自照料。這天是滴水成冰的天氣,殿內升起燒「紅羅炭」的四個大火盆,火苗竄得老高,重慶公主很不放心,所以一直留在殿內,不時巡視察看。

  到得「刻漏房」的掌房太監,進殿來換上「戌時牌」後,只見王綸意氣軒昂地進入乾清宮正殿,趨前向重慶公主施禮說道:「大公主,你不息會兒?」

  「馬上就到亥時了,還息甚麼?」

  「大殮是亥正二刻,還早。」

  「凡事豫則立。」重慶公主說,「你早點去請太子來,看看還有甚麼不妥當的地方,趁早可以改過來。」

  「都檢點過了,妥當得很。」

  「甚麼叫『親視含殮』?」重慶公主大聲叱斥,「你懂甚麼?去!」

  一看重慶公主發怒,王綸不敢再多說,喏喏連聲地退了出去。不久,將太子請了來,他當然也是先到重慶公主面前招呼。

  「你留意到了沒有?」重慶公主悄悄說道,「王綸穿的甚麼?」

  原來王綸在麻布袍裡面,穿了一件藍紬的紫貂皮袍。別人都是黑布面子的老羊皮袍,只有他與眾不同,但非細看,不能發覺。

  「可、可、可惡!」太子頓時不悅。

  「你可別把王綸寵成個王振第二。」

  「不會。」

  ***

  大殮的第二天,文武百官「哭臨」,在午門外五拜三叩,住在衙門,不得飲酒食肉;如是朝夕哭臨三天,至第四天起,改為一早哭臨一次,一共十天。麻衣二十七天;素服二十七個月,方始除服。

  百官各歸本衙門,只有閣臣宿在東朝房。李賢坐定下來,叫人將火盆移到座位旁邊,等熱氣將硯臺所結的冰烘得融化了,方始取一張白紙,拈毫在手,沉吟構思。

  就在此時,只見原在聖熙太后宮中管事,如今在周貴妃面前很紅的太監牛玉走了來,先向上拱一拱手,作為他向閣臣致禮,然後站到上首,大聲說一句:「宣令旨!」

  於是李賢、彭時、陳文三閣臣,一齊走到下方,垂手肅立,靜聆東宮的「令旨」。

  「東宮局丞王綸,服飾逾制,應如何處分之處,交內閣辦理。」

  是這樣的一道令旨!三閣臣相顧愕然。「牛太監,」李賢問道,「是如何『服飾逾制』?」

  「昨晚上乾清宮辦大事,王綸外穿麻布袍,裡面穿的甚麼?三位老先生倒猜上一猜。」

  「沒法兒猜,請明示吧。」

  「穿的是簇簇新的一件寶藍紬面子的紫貂皮袍。」

  「那太過分了。」

  「皇太子非常生氣,拿哭喪棒揍了他一頓,交代我請三位老先生商量,該怎麼辦他?」

  「這可是難事。」李賢答說,「如果令旨責備他大不敬,我們就按大不敬的罪名來辦。只說服飾逾制,可重可輕,如何斟酌允當,得找刑部來商量。牛太監先請回,等商量好了,立即上覆太子。」

  等牛玉一走,李賢將這件事交給彭時處理,自己又坐下來拈毫構思。陳文走來問道:「李公想寫甚麼?」

  「擬遺詔。」

  「不必!」陳文將李賢手中的筆拿了下來,「已經有人擬好了。」

  原來陳文看王綸未曾得勢,已先失勢,態度大變,將王綸夜訪錢溥,打算薦錢溥以代李賢,薦韓雍以代馬昂的密謀,和盤托出。他倒不是想見好于李賢,只為素來與韓雍作對,這一來,可能會使對頭遭殃。

  果然,李賢大怒,立即進宮,請見太子,揭發王綸與錢溥的計畫。而恰好王綸將錢溥改過的遺詔稿子送了上來,「真贓實犯」,毫無辯解的餘地。

  這一下,兩罪併發,王綸栽了一個大跟頭,但因太子尚未即位,不便遽興刑獄,太子接納李賢的建議,暫交錦衣衛監禁,及至李賢既退,牛玉進言,說門達與王綸狼狽為奸,不如交「東廠」審辦,太子同意了。

  東廠是宦官十二監、四司、八局以外,另一個有權勢的衙門。最初是成祖為了偵查外事,而又怕錦衣衛中多的是外戚勳臣,不易保密,所以特別派幾名心腹太監掌理其事,平時聚集之處,在皇城之東的一座空屋,即名之為「東廠」,後來漸漸變成宦官中的一個正式衙門,設「提督東廠掌印太監」一員,下有掌班、領班、司房各官;專掌刺探、緝捕、刑獄的官員,名為貼刑,由錦衣衛中調千戶或百戶充任。東廠現任的掌印太監廖本,是牛玉的表兄。王綸一交到東廠,廖本親自審問,他平時及閘達爭權,本有嫌隙,所以雖說是審王綸,其實等於在審問門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